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

鎖定
中共紹興市黨校前身為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浙東臨時工委創辦的浙東人民革命幹部學校。1949年5月紹興解放後,更名為紹興地委軍政幹部學校。
中文名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
創辦時間
1949年5月
地    址
越城區陽明路8號 [3] 
屬    性
黨校
地    區
紹興市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簡介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由解放戰爭時期創辦的浙東人民革命幹部學校演變而來,現實行中共紹興市委黨校、紹興市行政學院、紹興市社會主義學院、紹興市政法幹校“四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承擔幹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諮詢職能。2006年11月,學校遷址越城區陽明路8號,佔地180畝,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工107人(事業51人、參公(含機關工勤)56人),其中校委班子成員7人、中層幹部32人,副高以上職稱29人(其中正高6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以上人員67人(其中博士20人),另有非在編員工87名,主要承擔學苑賓館、餐廳服務工作。另有一支由優秀黨政幹部、知名學者、企業經營管理者構成的客座教授隊伍。學校內設19個處室,其中行政處室10個,分別為辦公室、人事處、教務一處、教務二處、研究室、學員處、財務審計處、校產管理處、行政處、綜合服務處;事業處室9個,分別為科研處、哲學與科社、經濟學、黨史黨建、公共管理與法學、文化學與統戰等教研室以及“楓橋經驗”研究中心、黨建研究中心,圖書和信息中心。另設校機關黨委及6個黨支部。
學校位於風景秀麗的紹興會稽山旅遊度假區,佔地153畝,建築面積6.1萬平方米。下設 17個處室,另有紹興區域經濟研究所、紹興市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研究中心、紹興市楓橋經驗研究所。現有教職工85人,其中專兼職教師33人,擁有副高以上職稱21人,研究生以上學歷37人。另建有一支由80餘名優秀黨政幹部、知名學者、企業經營管理者構成的客座教授隊伍。 [1]  [3]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職能

根據中央賦予新時期黨校的職能定位“黨校是黨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的學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幹部的主渠道,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學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暫行條例》和《2010—2020年幹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務紹興科學發展、服務幹部健康成長為目標,堅持特色立校、質量興校、人才強校、開放辦校、從嚴治校,努力構建開放黨校、創新黨校、活力黨校、和諧黨校,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許多工作走在了浙江省黨校系統前列,有的工作在全國黨校系統也有一定影響。中央黨校《黨校工作通訊》先後於2009、2011年,分別刊登了該校“研究型培訓”和“教學、科研、決策諮詢三位一體發展,提升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能力”的經驗介紹文章。2011年底,市委書記對黨校工作專門作出批示,給予充分肯定。
1、教學培訓創新,不斷提升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005年以來,該校與市委組織部一起,以舉辦專題研討班為載體,積極探索研究型培訓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取得明顯成效。2008年,得到了中央組織部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
同時,該校緊密結合紹興實際,利用獨特的區域優勢和豐富的實踐資源,着力推進現場教學。在全市範圍內開發培育出“產業集羣”、“轉型升級”、“城鄉協調”、“公共治理”等四大類、共30多個成熟的現場教學基地,形成了一個覆蓋範圍廣、教學資源豐富、教學特色鮮明、教學效果顯著的現場教學基地體系,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全國20多個城市的1000多期縣(處)級以上幹部班、中青班、科級幹部班以及紹興市內各類班次提供了現場教學服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該校還與國家級幹部教育培訓機構、國內知名高校、各地組織部和黨校開展區域間幹部培訓合作,形成了具有紹興黨校特色的開放辦學之路。近年來,接待外省和本省、本地來校舉辦的各類培訓班次近1800多期,累計超過13萬人次,涉及全國28個省,180多個市(縣)。學歷教育通過與國內知名高校合作辦學的方式向高端化發展,實現成功轉型。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院校的碩士學位班、學歷學位雙證班、本科班、大專班的在籍學員達到2400多人。2009年,該校成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現場教學基地。
2、科研轉型升級,為教學和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服務。學校緊密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開展科學研究,積極推進科研工作轉型升級,科研工作走在浙江省地(市)黨校前列。
近年來,學校參與完成國家級課題1項,完成省級課題30多項,40多項研究成果在重點專業期刊發表,20多篇文章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06-2009年每年編寫一本《紹興發展研究報告》。2009年緊密結合紹興科學發展實踐,編撰了《科學發展觀在紹興的實踐案例評析》。整合現場教學以來的實踐成果,出版了《紹興市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實施教程》。
科研進決策不斷取得突破。20多期決策參閲件得到市級以上領導的批示和肯定,多項研究成果被紹興市委、市政府採納。《瞭望新聞週刊》(2009年第一期)轉載了該校專家的產業集羣觀點,受到國內高層的肯定和批示。2010年,該校首次採取省市縣三級黨校聯動的方式,開展“紹興紡織產業轉型升級”重大課題調研,形成了專著《中國紡織:轉型升級進行時——基於浙江省的調查》,受到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領導的肯定。2011年,學校課題組參與的紹興市“中心鎮權力規制”項目,榮獲第六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項目優勝獎。
3、設施設備完善,為學員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學校擁有可容納570人、設備先進的學術報告廳和規範實用的媒體溝通實驗室、危機管理實驗室,有多媒體教室18個,研討室20餘個,計算機教室2個。現有按三星級標準配備的雙標房247間、套房14間,按四星級標準配備的單人房60間、套房12間和健身房、多功能廳。有可供1200人同時就餐的餐廳,餐飲工作通過了浙江省食品衞生A級審核。近年來,學校十分重視建設務實創新、高雅和諧的校園文化,建成了紹興市黨史黨建教育中心、善湖景觀帶、秦亭杏林、獅牛壇等一批書法、石刻、攝影作品的文化教育景點。建有400米標準跑道、拓展訓練基地及其他多種設施設備。
校委班子解放思想,團結創新,帶領全校教職工埋頭苦幹,不斷推動黨校事業科學發展,學校先後獲得“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衞生先進單位”、“現代遠程教育全國優秀校外學習中心”、“浙江省黨校系統、行政學院系統教學質量優秀單位”、“全省黨校系統優秀科研組織獎”等榮譽,連續多年在市級部門年終考核中被評為一等獎單位。機關黨的建設紮實推進,富有特色,連續5年被評為市“五好基層黨組織”。後勤服務優質高效,近年來圓滿完成了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游泳比賽等高規格賽事的服務保障工作,所有的服務質量考核優良率均在90%以上,綜合性工作多次得到紹興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學術研究

科研諮政名列前茅。連續3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連續7屆獲得全省黨校系統優秀科研組織獎,連續10年全省黨校系統理論研討會獲獎保持地市級黨校第1名。“十三五”期間,獲得省部級課題13項,省廳級課題88項。完成諮政研究報告146篇,其中9篇獲省領導肯定批示,75篇獲市領導肯定批示。編輯出版專著《新時代“楓橋經驗”與基層治理現代化》《紹興“十三五”創新發展智庫研究報告》,不斷提升《紹興藍皮書》《紹興研究》質量。出版個人專著3部,在重要期刊發表文章58篇。發起成立“長三角——珠三角黨校智庫合作聯盟”,設立南開大學“司法與社會研究中心紹興研究基地”。紹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研究創新團隊、社會心態和社會治理研究創新團隊入選全市重點文化創新團隊,“楓橋經驗”與市域治理現代化研究團隊在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 [3]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師資力量

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統籌抓好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後勤服務等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能適應新時代幹部教育的教職工隊伍。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十三五”期間先後引進博士11名、碩士研究生8名,招錄公務員16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倡導以研究的精神從事工作,加大教研人員教研諮一體化和參公人員學研幹一體化推進力度,有序推進分類培訓、實踐鍛鍊、進修訪學、師徒結對、崗位交流、調研評比等工作。實施陽光績效工資,為事業人員收入爭取到較好的政策保障;創設教研獎勵基金,積極爭取講課費列支政策,有效激發教師教研積極性。 [3]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組織機構

1. 辦公室
負責校(院)日常運轉,承擔黨建、文秘、信息、宣傳、校(院)務公開、信訪、會務、機要、保密、檔案等工作。組織起草綜合性材料、重要文件。負責人大政協建議提案、領導重要批示件辦理工作。承擔對區、縣(市)委黨校業務指導的綜合協調工作。
2. 人事處
負責校(院)幹部隊伍建設、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和離退休幹部服務管理等工作。承擔校(院)人才引進、培養和管理工作。承擔校(院)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評聘工作。承擔本系統教師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工作。
3. 教務一處。
負責制定校(院)教育培訓規劃,統籌做好全校(院)教學基本建設、教學資源開發、教學管理、教學改革、教學研究、教學質量評估等工作。負責主體班次教學計劃制定、授課教師選聘、教學工作量統計分析、教學質量考評、現場教學基地的開發建設等工作。負責校(院)教學檔案管理工作。負責師資庫、課題庫、案例庫建設工作,承擔學科體系和課程體系研究工作。
4.教務二處
負責管理協調主體班次以外的幹部教育培訓,承擔相關班次教學計劃的制定、授課教師選聘、教學工作量統計分析、教學質量評估、現場教學基地的開發建設、學籍管理等工作。承擔在職研究生學歷教育教學點的日常教學和管理、學歷教育學籍檔案管理工作。協助開展有關教學資源開發以及教學管理工作。
5.研究室
承擔紹興市情研究和紹興發展問題研究相關工作。承擔校(院)發展問題研究。負責對外宣傳報道及相關信息工作。承擔科研成果轉化宣傳推介等工作。負責編輯刊印《領導決策參閲》。負責紹興藍皮書等集體著作的編輯出版工作。承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有關工作。
6. 學員處
負責主體班次學員管理和學員支部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學員黨性鍛鍊。參與教學計劃落實,協助開展教學評估。協調開展學員生活服務。組織學員開展社會考察調研和決策諮詢研究。配合開展學員培訓情況考核。
7. 財務審計處
負責校(院)財務管理、經費預決算編制和實施。負責國有資產的資金管理核算,內部經濟活動的管理和審計。負責校(院)教職工的工資、津補貼的審核、發放以及公積金、社會保險管理等工作。
8. 校產管理處
負責校(院)政府採購工作,承擔校辦公用品等物資採購、供應工作。負責校產管理工作,承擔校國有資產的登記、倉儲、調配等工作。承擔校園規劃、基本建設等工作。
9. 行政處
負責校園安全衞生、綜合治理、愛國衞生等工作。負責水電管理與維護,承擔設施設備維保管理、節能降耗、消防等工作。承擔車輛管理及調度工作。
10. 綜合服務處
負責校(院)住宿、餐飲的保障、管理工作。負責校(院)各類培訓班次後勤服務工作的質量考核,承擔教室的調度工作。承擔住宿、餐飲編外用工管理工作。
11. 科研處
負責擬定並落實校(院)科研計劃,組織、協調、管理科研活動。承擔各類科研課題的組織、申報和評審工作。承擔黨委政府決策諮詢服務,落實上級下達的調研任務。承擔科研經費管理、科研質量評估、科研工作量考核等工作。承擔對外學術交流合作、科研平台建設等工作。承擔學科建設管理,負責對全市校(院)科研工作進行指導。負責校(院)刊的編輯出版工作。
12. 哲學與科社教研室
負責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等教學科研資政工作,負責相關學科教研計劃制定、實施與業務考核工作。
13. 經濟學教研室
負責經濟學相關專業教學科研資政工作,承擔紹興區域經濟研究,負責相關學科教研計劃制定、實施與業務考核工作。
14.黨史黨建教研室
負責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及黨性教育等教學科研資政工作,承擔紹興市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研究,負責相關學科教研計劃制定、實施與業務考核工作。
15. 公共管理與法學教研室
負責公共管理、法學相關專題教學科研資政工作。負責相關學科教研計劃制定、實施與業務考核工作。
16.文化與統戰教研室
負責文化學與黨的統一戰線相關專題教學科研資政工作,負責相關學科教研計劃制定、實施與業務考核工作。承擔中華文化研究、學術交流等工作。
17.“楓橋經驗”研究中心
負責“楓橋經驗”、社會學相關專題教學科研資政工作,負責相關學科教研計劃制定、實施與業務考核工作。
18.黨建研究中心
19. 圖書和信息中心
負責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承擔圖書文獻、信息資料的採集、管理等工作,提供信息諮詢服務。負責信息化和“智慧校園”建設。承擔校(院)門户網站和計算機網絡的建設管理和信息安全工作。 [2]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學校領導

常務副校長:黃奇凡
副校長<正局長級>:徐楓
副校長:徐志偉
副校長:何龍
教育長:李俊
校委委員、二級調研員:顧堯峯
校委委員、辦公室主任:母小琴 [4]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校園環境

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十三五”期間,累計投資9000萬元,先後實施教學樓綜合改造提升及後勤設施、校園環境、信息化改造等系列工程,先後完成直錄播教室、研討室、功能性教室、報告廳、教學樓主入口等改造,新建心理健康關愛中心、模擬法庭和情景模擬教室,使教學樓成為功能完善、設施改善、佈局合理、適應新時代幹部教育培訓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完成學苑賓館1、2、3號樓,專家樓、高配房和教工餐廳改造,服務設施整體改善;完成“顯山露水”工程、大門入口景觀改造、環校修學綠道、照明改造提升等項目,以及紹興籍早期革命志士先烈羣像雕塑等紅色文化小品,校園環境品位提升;增加電子大屏7面,健全校園視頻監控系統,完成計算機安全更新,形成大容量、全覆蓋的校園網絡體系;啓動實施黨性教育主題館和室內體育館項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