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共皖西工委

鎖定
1945年10月29日,皖西大隊和中共舒桐潛工委的領導人在桐城縣將鐵鄉的孫家灣舉行會議,相互交流情況,研究共同堅持大別山敵後鬥爭的意義和工作方式,決定將中共舒桐潛工委改建為中共皖西工作委員會(簡稱皖西工委),直屬華中分局領導,由桂林棲任書記,張偉羣任副書記,鍾大湖、沈博、朱正中為委員,舒桐潛工委領導的武裝編入皖西大隊,增補張偉羣為副政治委員。 [1] 
中文名
中共皖西工委
隊伍會合
桂林棲、鍾大湖
事    件
桐城縣將鐵鄉的孫家灣舉行會議
設立時間
1945年10月29日
簡介
抗日戰爭結束後,在重慶談判中,中國共產黨為了爭取和平,在不損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則下,對國民黨作了一定的讓步,同意讓出南方包括皖南、皖中在內的8個解放區。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同時決定華中局北移山東和山東分局合併,成立華中局。原來華中局領導的準南、淮北、蘇南、蘇北解放區合併,成立華中分局和蘇皖邊區政府,皖江區黨委和新四軍七師根據華中局10月2日的指示,10月上旬主動撤軍北上。留下對大別山區情況熟悉的較強的黨政軍幹部,帶領3個主力連堅持原地鬥爭。 [1] 
皖江區黨委和新四軍七師北撤時,留下的白湖中心縣委書記桂林棲和七師沿江團二營教導員鍾大湖,副營長朱正中及白湖團政治處副主任沈博,在無為縣尚禮崗大徐家舉行會議,決定將沿江團留下的三營七連、九連和白湖中心縣委手槍隊共300多人合編為皖西大隊,鍾大湖任大隊長,桂林棲任政治委員,沈博任教導員,朱正中任副大隊長;並決定部隊轉移到大別山區,充分發動羣眾,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爭。10月13日,蔣介石向國民黨各部隊發佈了內戰命令,桂系第七軍一七一師和安徽省第十一挺進縱隊向新四軍撤離後的巢湖南北地區進行“清剿”,企圖消滅這支武裝,皖西大隊遂向皖西大別山區轉移,開展敵後游擊戰爭,沿途擊潰了來自廬江桐城、舒城的尾追堵截之敵,在桐、潛交界的西嶺同中共舒桐潛工委(時亦稱大別山工委)正、副書記張偉羣、楊震及其領導的190餘人武裝匯合。 [1] 
10月29日,兩支部隊的領導人在桐城縣將鐵鄉的孫家灣舉行會議,相互交流情況,研究共同堅持大別山敵後鬥爭的意義和工作方式,決定將中共舒桐潛工委改建為中共皖西工作委員會(簡稱皖西工委),直屬華中分局領導,由桂林棲任書記,張偉羣任副書記,鍾大湖、沈博、朱正中為委員,舒桐潛工委領導的武裝編入皖西大隊,增補張偉羣為副政治委員。當時蔣介石正在加緊部署內戰,皖西處於國民黨桂系軍閥統治之下,他仍以優勢兵力不斷地向人民武裝進行“清剿”,戰鬥頻繁。皖西工婁和曉西大隊在人民羣眾的支持下,以桐(城)、潛(山)、舒(城)交界的蔣鐵、西嶺、水貴一由區為活動中心,逐淅向潛山小嶽西、舒城邊界,潛山、桐城、舒城邊界,嶽西、潛山、太湖邊界,舒城、嶽西、霍山邊界擴展。皖西工委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實質,教育幹部、羣眾做好自衞戰爭的充分準備;整頓、恢復和發展黨的基層組織,建立基層政權i發展革命武裝,開展統一戰線工作。 [1] 
1946年3月的中共皖西工委一度與華中分局失去聯繫,部隊分散活動,戰鬥頻繁,供給困難,於是工委派手槍隊指導員劉建民等抵鄂中新四軍第五師,與李先念師長取得聯繫,彙報了堅持皖西鬥爭的情況,並請求給予支持。李先念給皖西工委和部隊負責人寫信,指出內戰難以避免,廣酋軍仍是極其反動的,囑咐要提高警惕,進行擴大統一戰線工作,並望多方協助中原軍區一批幹部遒過皖西去華北、東北。皖西工委和皖西大隊按照李先念意見,積極開展工作,從而打開了皖西局面,鬥爭形勢有了較快的發展。 [1] 
參考資料
  • 1.    中共霍山縣委黨史辦公室編,霍山革命史 1919-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06,第197-1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