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

鎖定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駐晉冀魯豫解放區的代表機構,1945年8月,由中共中央北方局改組而成。書記鄧小平,副書記薄一波。主要領導晉冀魯豫解放區黨的組織和各項工作。1948年5月與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合併,改稱“中共中央華北局”。 [2] 
(概述圖來源 [3] 
中文名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
地    點
涉縣,後邯鄲市,後遷武安
主要事件
《人民日報》創刊號邯鄲誕生
相關地點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將軍嶺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成立過程

1945年,在抗戰取得全面勝利的時刻,蔣介石以最高統帥的名義,在8月11日發佈命令,讓八路軍、新四軍“就地駐防待命”,不許向日偽軍進行反攻和收復失地;讓偽軍負責維持地方治安,等待國民黨軍隊來受降。同時,命令國民黨軍分路北進,晉冀魯豫邊區成為國民黨軍隊進攻的重點。
為了適應形勢的需要,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的第五天,中共中央決定:撤銷中共中央北方局,成立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鄧小平為書記,薄一波為副書記。成立晉冀魯豫軍區,下轄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四個軍區,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委,滕代遠王宏坤任副司令員,薄一波任副政治委員,張際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同時,撤銷中共中央冀魯豫分局,冀魯豫、冀南兩個區黨委直屬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 [11] 
1945年8月,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成立。 [1]  1948年5月與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合併,改稱“中共中央華北局”。 [2]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歷史紀念

舊址
舊址大院 舊址大院
中共晉察魯豫中央局和軍區舊址在冶陶村的一個四合院裏,該院位於村中央,是一個獨立的四合院建築。上院上房(北屋)為七間二層樓房,有東西配間。下院東西各五間,南屋正中為大門,兩側各3間,共有房38間。 [3]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相關舉措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重要會議

華北財經會議
1947年召開的華北財經會議,對於解決戰爭條件下的軍需物資供給,發展生產,保證人民軍隊進行戰略反攻,奪取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9] 
會議舊址位於冶陶村中心西閣外約100米,坐北面南,大門位於中間,院內有北屋,東屋、西屋組成。北屋原為硬山布瓦頂建築,面寬五間,進深三間,1970年左右已改建成平房(仍用原來建築材料),財經會議就在此屋召開。東、西屋各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磚、石、木結構硬山布瓦頂建築。會議期間,董必武曾住在東屋。 [7] 
劉鄧大軍南征會議
1947年,在冶陶召開過一個極其重要的軍事會議——劉鄧南征會議。1947年,時局依然十分嚴峻,國民黨以強大的兵力,向我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力圖將戰爭引向解放區。根據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部署,我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從敵人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區進行中央突破,創造時機,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直插敵人的心臟,從根本上改變敵我雙方的戰略態勢。1947年5月2日,中央軍委致電劉鄧:“劉鄧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在略微休整後,下決心不要後方大踏步南下,千里躍進大別山…” [8] 
會議舊址位於治陶村北原普光寺,如今普光寺已無存。 [7]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文化出版

《人民日報》:1946年,中共晉冀魯豫邊區中央局計劃籌辦一份大型機關報,開始擬名《晉冀魯豫日報》或《太行報》。毛澤東聽完彙報後,表示支持和同意,建議報名改為《人民日報》。毛澤東還親筆題寫了“人民日報”四個字的報頭。《人民日報》第一任社長為張磐石。1946年5月15日該報正式創辦,並發表了創刊詞。 [4] 
晉察冀畫報 晉察冀畫報
《晉察冀畫報》:在中國抗日民主根據地創辦的第1家以刊登照片為主的綜合性畫報。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主辦。1942年7月7日在河北省平山縣碾盤溝創刊。1948年5月與晉冀魯豫軍區的《人民畫報》合併。它是《解放軍畫報》的前身。創辦人為沙飛羅光達章文龍、趙啓賢等。因處於戰爭環境及物質條件困難,不能定期出版。初辦時,附英文説明,兼顧對外宣傳。解放戰爭期間面向部隊。6年內出畫報13期,另出叢刊、畫刊、攝影新聞等共60餘期。總髮行量近70萬份。它的創建,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新聞攝影出版事業有較大影響。 [5] 
《毛澤東選集》:晉察冀日報社版《毛澤東選集》,誕生在抗戰後期的1944年,是我國編輯出版的第一部《毛澤東選集》。這部《毛澤東選集》,是1944年初由晉察冀中央分局決定、委託晉察冀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鄧拓主持編輯的。鄧拓在接受這項重要任務後,同報社編輯人員一起,以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毛澤東選集》編輯工作,僅用3、4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這部書的編輯任務。
1945年4月召開的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之後,廣大幹部更加渴望得到《毛澤東選集》,以便系統地學習毛澤東思想。為了滿足這方面的需要,晉察冀中央局決定增訂再版這部《毛澤東選集》。增訂本於1946年在已被我軍解放的張家口市發排,後因張家口被國民黨政府軍攻佔而未能付印,將打好的紙型運往原先承印第一部《毛澤東選集》的印廠。這是設在只有十幾户人家的坡山村的一個小廠,位於河北省阜平縣的馬蘭村,設備非常簡陋,但他們以最好的質量完成了這項任務,增訂本於1947年3月以晉察冀中央局的名義出版。 [10]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設立電台

邯鄲新華廣播電台:全面內戰爆發後,蔣介石反動派對解放區進行新聞封鎖,當時,全國解放區只有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張家口新華廣播電台兩部電台,廣播力量迫切需要加強。為此,晉冀魯豫中央局決定在邯鄲建立邯鄲新華廣播電台,籌建人員在電訊工程專家王士光的帶領下,克服了器材短缺、條件簡陋等重重困難,終於使研製工作獲得了成功。
1946年9月1日,在涉縣沙河村,邯鄲新華廣播電台正式開播。節目內容除轉播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節目外,還自辦了重要新聞、社論、時事評論、邊區通訊等節目。1947年3月19日,國民黨胡宗南部佔領延安,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隨中央機關轉移到陝北瓦窯堡,改稱“陝北新華廣播電台”,繼續播音,但情況非常危險。3月29日7時30分,邯鄲新華廣播電台奉黨中央的命令接替陝北新華廣播電台向全國播音。從而保證了黨中央、毛主席的聲音在革命形勢異常嚴峻的時刻,仍不間斷地傳向四方,指導中國革命的進程。邯鄲新華廣播電台作為當時我黨向全國播音的電台(張家口新華廣播電台在此之前,因敵人佔領張家口已停止播音)為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6] 
參考資料
  • 1.    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1921年7月-2021年6月)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9-02]
  • 2.    馬洪武等主編. 中國革命史辭典[M]. 北京:檔案出版社, 1988.03:12.
  • 3.    趙銓瑞,趙芳著.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旅遊指南 1 京津冀[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6.10:275.
  • 4.    劉宋斌. 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史第1卷[M].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19.12:791.
  • 5.    本書編寫組. 中國大百科全書 新聞出版[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0.12:173.
  • 6.    王昌蘭主編;中共邯鄲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城市接管與社會改造[M]. 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 1996.01:180.
  • 7.    郭秀芬等著. 晉冀魯豫根據地史研究[M].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4.07:376-377.
  • 8.    甄樹聲,解永會主編. 劉鄧大軍的故鄉 邯鄲之旅[M].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12:134-135.
  • 9.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 中共黨史資料 第67輯[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8.09:132.
  • 10.    河北省新聞出版局出版史志編輯部編. 中國共產黨晉察冀邊區出版史資料選編[M].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1.04:80-81.
  • 11.    甄樹聲,解永會主編. 劉鄧大軍的故鄉 邯鄲之旅[M].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12:49-5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