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共宜昌市委黨校

鎖定
中共宜昌市委黨校(宜昌市行政學院、宜昌市社會主義學院)是宜昌市委、市政府直屬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事業單位,是宜昌市委、市政府培訓黨員領導幹部、理論骨幹、國家公務員和黨外人士、民主黨派人士的學校,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部門。 黨校創辦於1954年,1983年被批准為大專體制。1992年原宜昌市委黨校和宜昌地委黨校合併組建現宜昌市委黨校。1993年市委黨校兼辦行政學院,1999年兼辦社會主義學院。 黨校位於宜昌市中心城區,佔地46.39畝,各類建築物13棟,總面積27000多平方米,藏書13萬冊,教學用電腦60餘台,教學及輔助設施較為齊全,可同時安排500名學員上課、住宿和就餐。(圖片:黨校全貌、圖書館、辦公樓、學員宿舍樓、電化教學室) 黨校教職工全校教職工 169人,在職職工95人。
中文名
中共宜昌市委黨校
創辦於
1954年
專業技術職務
55人
副高級職稱
22人

中共宜昌市委黨校黨校簡介

在職教職工中,專業技術職務55人,其中正高級職稱4人,副高級職稱22人,中級職稱23人,助理級職稱3人,見習教員3人;離退休幹部職工74人。 黨校內設機構17個。其中行政處室4個,分別為校委辦公室、政工人事處(與機關黨委合署辦公)、財務處、離退休幹部科;教研處室6個,分別為行政管理學教研室、法學教研室、黨史黨建教研室、基礎理論教研室、經濟學教研室、市情(文史)教研室;教學輔助處室4個,分別為科研處、教務處、學員工作處、圖書與網絡信息管理中心;成人教育處室2個,分別為黨校函授部、繼續教育部;總務後勤處室1個,為總務處。 近年來,加大教學、科研、行政後勤和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強教師隊伍和幹部隊伍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學手段現代化步伐,充分發揮黨校幹部教育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以教學為中心,深化教學改革,擴大辦學規模,強化學員管理,充分發揮黨校在幹部培訓中的主渠道作用。專題教學實現“四個升級”,黨校主體班教學基本形成了以“三基本、五當代”為中軸,以理論基礎、世界眼光、戰略思維、黨性鍛鍊、領導能力為扇面,以管理學及公務員必備應用知識教育為特色的教學格局,建立了三支較固定的外聘、兼職教師隊伍,加大了在主體班開展專題研討的力度。學員管理進一步規範,辦好學歷培訓和社會教育,高等教育自考助學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二、加大科研改革力度,推進“四個轉變”,充分發揮黨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作用。科研工作堅持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為全市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的方向,科學制定科研規劃,重新修訂了《科研工作暫行條例》,制定了新的《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暫行辦法》和《優秀科研骨幹評選暫行辦法》,重點強化激勵機制,推進“四個轉變”。一是在科研選題上,引導教研人員從以即興選題為主向具有較穩定的研究方向轉變;二是在科研行為上,引導教研人員從以個體勞動為主向課題研究和集體研究轉變;三是在成果發表上,引導教研人員從以內刊發表為主向公開發表為主轉變;四是在成果評價上,引導教研人員從以黨校內部標準為主向社會通行和國際通行標準為主轉變,增強了教研人員提高科研檔次的意識。
三、努力改善黨校辦學條件,積極推進教學手段和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建設。一是校園建設繼續堅持“邁小步、不停步”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改善了條件、優化環境;二是後勤服務工作以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為重點,狠抓內部管理,做好開源節流工作;三是進一步加強了財務與資金管理。
四、不斷加強黨校教師隊伍和幹部隊伍建設。一是以校委領導班子為重點的黨員幹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宜昌市委十分重視黨校校委領導班子建設,及時調整充實了校委領導班子,校委一班人,按照市委的要求,把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當作大事來抓,取得了顯著成效。二是按照“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要求,加大教師隊伍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我校將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繼續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的精神,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不斷開創黨校工作的新局面,把宜昌市委黨校建設成為宜昌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中心、與宜昌市創建世界水電旅遊名城相適應的全國地市級一流的黨校。

中共宜昌市委黨校歷任領導

黨校創辦於1954年,1983年被批准為大專體制,1992年原宜昌市委黨校和宜昌地委黨校合併組建現宜昌市委黨校,1993年市委黨校兼辦行政學院,1999年兼辦社會主義學院。
中共宜昌市委黨校歷任主要領導
一、原宜昌地委黨校領導成員
原宜昌地委黨校從建校到1984年10月,實行校黨委領導體制,1984年10月直到地市兩黨校合併,實行校務委員會領導體制。
付天俊 (地委黨校副校長、校委委員:1979年5月-1979年12月;副校長、黨委副書記:1979年12月-1984年1月;1984年1月起任顧問)
馬維清 兼任校長(1979年12月-1984年10月)
張久賢 兼任副校長(1979年12月-1985年10月)
聶開舉 (副校長、黨委書記:1979年12月-1984年1月;黨委書記:1984年1月-1984年10月;副校長、機關黨委書記:1984年10月-1990年12月;調研員:1990年12月-1992年3月)
俞啓義 (副校長、黨委委員:1984年1月-10月;兼第一副校長:1984年10月-1986年9月;校長:1986年9月-1990年3月;)
楊明惠 (副校長、黨委委員:1984年1月-1984年10月;副校長:1984年10月-1992年2月;調研員:1992年2月-1992年3月)
龔守誠 (從1984年1月起任顧問)
趙復武 (兼校長:1984年10月-1990年12月)
李光明 (副校長:1985年10月-1990年12月;兼機關黨委書記:1990年12月-1992年3月)
隋文廣 (校務委員會委員:1985年10月-2001年12月)
高華元 (副校長:1986年9月-1992年3月)
魯德喜 (兼校長:1990年12月-1992年11月)
楊定發 (副校長:1990年12月-1992年3月)
李忠信 (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委員:1992年2月-1992年3月)
二、原宜昌市委黨校領導成員
原宜昌市委黨校自成立時起到1983年實行校黨委領導體制,1983年後直到地市兩黨校合併,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委分工負責制。
陳澤耀 (兼第一副校長:1979年以前—1983年3月)
張 浚 (副校長:1979年以前;副校長、黨委書記:1979年3月-1979年10月)
文 達 (副校長:1979年以前;副校長、黨委副書記:1979年3月-1980年6月;)
王道生 (副校長、校黨委副書記:1980年6月-1987年6月;兼任校長:1987年6月-;校長、黨委書記:1987年10月-1990年5月)
曾紹松 (校長、黨委書記:1983年3月-1987年6月;從1987年6月起任調研員)
夏靈魁 (副校長:1984年5月-1987年10月;黨委副書記:1987年10月-1992年3月)
王永團 (副校長:1984年5月—1987年6月;調研員:1987年6月-1992年3月)
賀德濤 (黨委副書記:1990年4月-1992年3月)
張忠民 (名譽校長:1990年5月-1992年11月)
毛 敬 (紀委書記:1990年8月-1992年3月)
三、宜昌市委黨校領導成員
1992年3月,根據宜昌市委決定,原宜昌地委黨校、原宜昌市委黨校合併,成立新的宜昌市委黨校。
魯德喜 (校長:1992年11月-1995年4月)
趙舉海 (常務副校長:1992年11月-1997年4月)
高華元 (副校長:1992年11月-1997年11月;從1997年11月起任調研員)
楊定發 (副校長:1992年11月-2001年12月)
林文成 (副校長:1992年11月-2003年11月)
賀德濤 (副校長:1992年11月-1999年11月)
楊明惠 (從1992年11月起任調研員)
應代明 (校長:1995年4月-2000年4月)
李澤泉 (常務副校長:1997年7月-2001年11月)
田延龍 (副校長:1997年9月-2001年12月)
閆 軍 (副校長:1999年11月-2003年11月)
周水舟 (校長:2000年4月-)
李澤河 (紀檢組長:2001年12月-)
彭必源 (常務副校長:2002年4月-)
周向陽 (副校長:2002年5月-2004年3月)
林文成 (從2003年11月起任調研員)
閆 軍 (從2003年11月起任調研員)
石澤沐 (副校長:2003年11月-2004年8月)
黎開鋒 (副校長:2004年5月-)
唐建平 (副校長:2004年5月-)
鄭澤金 (常務副校長:2005年9月-)
嚴 紅 (副校長:2005年12月-) [1] 

中共宜昌市委黨校現任領導

蔚盛斌 黨校校長、市委組織部長兼任
宋文豹 行政學院院長、常務副市長兼任
熊 偉 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市委統戰部長兼任
鄭澤金 黨校常務副校長
黎開鋒 黨校副校長
唐建平 黨校副校長
周 兵 黨校副校長
李澤河 黨校紀檢組長、機關黨委書記
阮衞紅 黨校校委委員、副縣級組織員
張世雲 黨校校委委員
袁祥斌 黨校校委委員
陳繼恩 副調研員 [2] 

中共宜昌市委黨校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獲評2019-2020年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