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元作

鎖定
《中元作》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是一首抒寫與女冠的戀情詩,首聯寫中元節寺觀法會的熱鬧景象以及藉此與女冠幽會的情景,頷聯用兩個愛情婚姻典故寫自己與女冠幽會定情而不能結夫婦之好,頸聯用兩個人神戀愛典故寫自己為女冠的姿慧深情而神魂顛倒,尾聯寫自己希望能與女冠永結琴瑟之好的心願。這首詩運用眾多有關戀愛的美麗傳説和典故,將詩境烘托得虛無縹渺、撲朔迷離,抒寫出一種富於浪漫氣息和神秘色彩的愛情生活,顯示出深情綿邈、哀感頑豔的風格。
作品名稱
中元作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中元作作品原文

中元作
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脱,温嶠終虛玉鏡台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1] 

中元作註釋譯文

中元作詞句註釋

中元:時節名。本是佛教節日,後來道教學習佛教,以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舊時道觀在這一天作齋醮,僧寺作盂蘭盆齋。
⑵絳節:指中元日大設道場時所設的幡節、龍傘、衣裳之制。飄颻:飄搖。
⑶上清:道家仙境,這裏指道觀。
羊權:東晉穆帝時人。條脱:同“跳脱”,臂飾、腕釧。《真誥》載,晉時女仙萼綠華深夜降至羊權家,贈詩一篇,並贈金玉條脱等物。
温嶠:西晉太原祁縣人。元帝時,為劉琨右司馬。明帝即位,拜侍中轉中書令。《世説新語·假譎》載,温嶠喪婦,其從姑劉氏家因喪亂離散,惟有一女,美麗聰明。從姑託温覓婚。温有自婚意,故意説“佳婿難得,但如嶠比云何?”從姑説這年頭,存活下來便很好了,“何敢希汝比”,不久温報説找到了,並下玉鏡台一枚作聘禮。“既婚交禮,女以手披紗扇,撫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
⑹省:領略。雨過:宋玉高唐賦》記楚王在高唐夢遇巫山神女,神女自謂“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因以喻男女間的歡會。
⑺迷路:用東漢時劉晨阮肇遇仙女典故。傳説東漢永平中,郯縣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迷路,遇二仙女,被邀至家。半年後回鄉,子孫已過十代。後重入天台山訪女,蹤跡渺然。
有娀:古國名。這裏指有城女,借指詩人鍾情的女道士。未抵:不如。瀛州:傳説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
⑼青雀:即青烏,傳説中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的信使。唐人多用來指為女道士傳遞情書的使者。鴆鳥媒:惡鳥作媒人,喻好事不成。屈原離騷》有“吾令鴆鳥為媒兮,鴆告餘以不好”之句。 [1]  [2-6] 

中元作白話譯文

鮮紅的幡節凌空飄搖,道觀裏外人山人海,在這隆重的中元節我看見你也在寺中朝拜。
我雖然像羊權一樣得到你送的金條脱,可到頭來終歸不如温嶠虛送了玉鏡台。
我曾經聞瀟瀟暮雨從夢中驚起,但仍苦苦追覓不怕迷路為着那春花有一天盛開。
有娀女居處並沒有遠在瀛州,怎能不讓青鳥傳信而讓那鴆鳥為媒? [7] 

中元作創作背景

這首詩歷來被認為隱約迷離,索解不易,人們對於它所描寫的內容,作者的感情態度,也是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唐朝統治者認道家始祖李聃為自己的祖先,大加尊崇,致使道教空前興盛。入道者有不少女子,其中有公主、宮女以及大官繚地主的姬妾,致使女冠盛行。李商隱在二十多歲時曾“學仙玉陽東”。玉陽,即玉陽山,在今河南省濟源縣西。唐睿宗第九女昌隆公主修道於此,改封玉真公主。唐玄宗署其門曰靈都觀。詩人學仙玉陽期間,結識了不少女冠。據蘇雪林陳貽焮、楊柳等學者考證,詩人曾熱戀過玉陽靈都觀的一個女冠,姓宋,她還有個義姐妹,後來移居長安華陽觀。詩人有《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碧城三首》等作都是題詠宋華陽姐妹的。(見蘇雪林《李義山戀愛事蹟考》、陳貽焮《李商隱戀愛事蹟考辨》、楊柳《李商隱評傳》)李商隱《曼倩辭》:“十八年來墮世間,瑤池歸夢碧桃閒。如何漢殿穿針夜,又向窗中覷阿環!”抒寫他在七夕“穿針夜”對這位姓宋的女冠一見傾心的情事。從這首《中元作》的日期揣測,此詩則是進一步寫他趁中元節法會之便,與她定情以及歸後相思、希永好合的心願,是一首抒寫與女冠的戀情詩。 [8] 

中元作作品鑑賞

中元作整體賞析

詩的首聯寫中元節寺觀法會的熱鬧景象,以及詩人藉此與女冠幽會的情景。在唐代,道觀寺院要在中元節大作齋醮,作盂蘭盆會,置百味五果於盒中,延僧尼誦經施食,以解脱餓鬼之苦。據《舊唐書·王縉傳》載:“代宗七月望日於內道場造盂蘭盆,飾以金翠,所費百萬,又設高祖以下七聖神座,備幡節龍傘衣裳之制,各書尊號於幡上以識之。舁出內,陳於寺觀。這是記述中元節京都長安的盛況,玉陽靈都觀的情形也是一樣的。這兩句説:“中元節日,玉陽山靈都觀盛況空前,神壇上的紅色幡節隨風飄拂,好像諸神仙紛紛從空而降,我也去參加了朝拜盛會。”“回”,即朝拜歸來。歸來後他去做什麼,詩人有意含蓄其詞。但聯繫下文可知,他是悄悄地尋找那個在七夕一見鍾情的美麗女冠幽會去了。正當人們熱衷於法會之時,這一對“學仙入道”的青年男女卻不顧封建禮教和道家清規戒律的約束熱烈地追求愛情。這是一種大膽的叛逆行為。詩人之所以用暗示的筆法,是有其苦衷的。
頷聯運用兩個有關愛情婚姻的典故,暗寫在節日盛會之際,二人雖然甜蜜地幽會並互贈信物以定情,但因女子既為入道之人,終竟不能成婚。“羊權”、“温嶠”,都是詩人自況。杜甫秋興》中“匡衡上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也是這種句法。一對戀人心心相印,情濃意密,而不能結成鸞鳳,這是非常痛苦的。“雖得”而“終虛”,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悽楚、怨憤。
頸聯借用兩個人神戀愛的典故,寫自己為女冠的姿慧深情而神魂顛倒。這兩句説:“我曾經多少次體驗過那種夢中與她諧合的消魂況味,儘管這美夢常被雨聲驚破,可是自己還是禁不住一往情深,私入道觀同這位嬌美如花的女子歡好。”李商隱另有《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詩云:“心懸紫雲閣,夢斷赤城標。”寫思念觀中女冠,為之夢魂顛倒,同這首詩的頸聯意藴相近,都切合女冠身份和玉陽境地。句中的“花開”、“雨過”,既借用典故。字面,又實寫景物,藉以暗示,烘托詩人內心情思,非常耐人尋味。
尾聯寫他希望能與女冠永結琴瑟之好的心願。這兩句説:“有娀之美女,高處於瑤台之上,近而可望,當然沒有我離那人遠。屈原想和她相好,並不是很難的事,只因錯使鴆鳥為媒,才將事情搞糟。可是青鳥哪裏像鴆鳥那樣呢?如今我既請它為媒,想來婚事一定是會成功的。”也可以認為這兩句詩意思恰恰相反。詩人是直用《離騷》句意,將有娀女喻意中人,意為“我”和有娀女相隔既近,連遙遠的神山仙女都可以請青雀傳遞情書。而“我”偏偏錯請鴆鳥為媒,它竟然從中加以破壞,把“我”的美滿姻緣拆散了。這樣解釋,則以一種惋惜、悔恨和傷嘆作結,強調這種違犯禮法的愛情的悲劇結局,也可通。
清代馮浩認為這首詩是諷刺入道公主之作,細揣詩意,並無諷刺之意旨;將詩中女冠實指為“公主”,也缺少確證。近代葉葱奇否認它是豔情詩,斷定是比興寄託之作,即“假男女的遇合來寄寓宦途蹉跎之慨的”(《李商隱詩集疏注》),似也欠妥當。李商隱詩集中有不少題詠、寄贈女冠的詩,從多方面描寫女冠的鮮明形象,刻劃了她們楚楚動人的姿態,她們的歡樂與哀愁,她們不甘寂寞、迫切希望滿足愛情生活的心態。例如著名的七絕《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前二句寫出女冠終夜無眠,燭殘星沉,天將破曉;後二句則承上點明失眠原因在於女子入道,隻身獨處,漫漫長夜,難以為情。顯然,詩人是深深同情這些深受道教清規殘酷約束的年輕女冠的,他不會對這些不幸的少女採取諷刺、抨擊的態度。何況,詩人還在不少篇章中真實地描寫了自己同一位女冠的戀愛經過。《碧城三首》《燕台四首》等詩,同這首《中元作》無疑都是戀情詩。
這首詩在藝術表現上的鮮明特色,就是運用眾多人神戀愛的美麗傳説和典故,將詩境烘托得虛無縹渺、撲朔迷離,來抒寫一種富於浪漫氣息和神秘色彩的愛情生活。後三聯句句用典。頷聯是明用,卻借“雖得”、“終虛”二語,一反其意。頸聯是暗用,則從正面取原典意藴,再以“曾省”、“不知”二語曲折委婉地抒寫自己情纏夢繞的相思。尾聯將《離騷》與《漢武故事》中的兩個典故糅合起來運用。可見,詩人用典靈活、巧妙,手法多樣,並不單調、堆砌。詩人以其豐富的想象和奧博的知識,馳騁於天上人間,把美麗的神話傳説、歷史掌故、前人詩意同現實生活、自然景物、戀愛隱秘交融在一起,從而使這首詩的意象和意境富於暗示、隱喻和象徵意藴,有一種深情綿邈、哀感頑豔的風格,但也帶來了詩意的恍惚閃爍、捉摸不定的缺點。 [8] 

中元作名家點評

明代胡震亨唐音戊籤》:言瀛州之遠,必有青雀為媒,何可如娀之媒鴆,鴆告餘不好也。通篇皆不得親近之意。
清代陸昆曾《李義山七律詩解》:雨過驚眠,屢斷陽台之夢;花開迷路,不逢南指之車,而良緣永隔矣。結言有娀佚女本在人間,未抵蓬瀛之遠也,亦唯是鴆鳥為媒,致使事不諧耳。
清代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註》:此必為女道士作,言仙質之不可以凡侶求也。絳節飄搖,空國豔仰,正當上清朝拜而回。容豔如此,條脱之贈,苟非仙骨如羊權,鏡台之聘,豈易成婚如温嶠?蓋既非塵俗之人,定不作塵俗之想。或者雨過之時,曾省驚眠;若非花開之時,豈知迷路?吾知佚女之身,縱未託瀛洲之遠,乃既無青雀,而漫欲使鴆鳥為媒,亦太不自量矣。詩蓋為非分妄求者發歟?
清代紀昀《玉谿生詩説》:通首筆意渾動,自是佳作,然求其語意,類乎有所見而求之不得之作,題曰《中元作》,知確有本事,非寓言之比也,措語雖工,衡以風雅之正,固曰無取焉。
清代馮浩《玉谿生詩集箋註》:此亦為入道公主作。起二句點題,三句暗有所歡,四句終無下嫁。下半言雨過而曾令眠驚,花開而偏嗟迷路,雖非遠不可即,乃青雀不逢,而鴆鳥為媒,豈佳偶之相合歟?此種殊傷詩品。 [9-10] 

中元作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温庭筠合稱“温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11] 
參考資料
  • 1.    孫建軍.全唐詩選注.北京:線裝書局,2002:3852-3853
  • 2.    鄭在瀛.唐代愛情詩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151-152
  • 3.    鄧紹基.中國古代十大詩人精品全集 李商隱.大連:大連出版社,1997:290
  • 4.    鍾來茵.李商隱愛情詩解.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43-44
  • 5.    於石.中國傳統節日詩詞三百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176
  • 6.    顧之京.李商隱詩歌精選.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6:173-174
  • 7.    李淼.李商隱詩三百首譯賞.長春:長春出版社,1990:166
  • 8.    宋緒連.三李詩鑑賞辭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79-881
  • 9.    王步高.李商隱全集(下).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747-748
  • 10.    周蒙.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8).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439-440
  • 11.    蕭滌非.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