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亞草原蒿

鎖定
中亞草原蒿(學名:Artemisia depauperata Krasch.)是菊科蒿屬的植物。分佈在俄羅斯、蒙古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2,270米至2,6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或草原等地,目 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中亞草原蒿
拉丁學名
Artemisia depauperata Krasch.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蒿屬
中亞草原蒿
分佈區域
中國新疆,蒙古,前蘇聯

中亞草原蒿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
根:主根稍粗,側根多;根狀莖粗短,木質,直立或稍斜升,直徑1-1.5釐米,上部常分化若干部分,並具短莖,短莖上端具多數近成鞘狀的基生葉的葉柄殘基,並具少數多年生的營養枝,其上密生葉。
莖:莖少數、直立,高8-18釐米,褐黃色,具縱稜,下部無毛,上部微有淡黃色絹質短柔毛;通常不分枝,稀少在莖中部有極短、着生2-3枚頭狀花序的小枝。
葉:葉厚紙質或紙質,兩面幼時被平貼灰白色稍帶絹質的長柔毛,後漸脱落,無毛;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2-3(-4)釐米,寬1-2釐米,一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裂片橢圓形或長卵形,再次羽狀全裂或3全裂,小裂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斜向葉先端或成鐮狀彎曲,長3-6毫米,寬(0.5-)1-1.5毫米,先端鋭尖,葉柄長1-3釐米;中部葉與上部葉小,具短柄或無柄,長卵形或卵形,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2-3枚,裂片線狀披針形;苞片葉3-5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葉線狀披針形。
花:頭狀花序寬卵形,直徑3-4毫米,具短梗,或上部頭狀花序無梗,直立,具細長的小苞葉,在莖上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或莖中部間有着生2-3枚頭狀花序的短的分枝,而頭狀花序在莖上排成總狀花序式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面初時微有短柔毛,後脱落,邊寬膜質,內層總苞片寬橢圓形或長圓形,半膜質;雌花11-15朵,花冠狹圓錐狀,檐部具2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10-15朵,不孕育,花冠管狀,外面有腺點,檐部外面通常有少量短柔毛,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具短尖頭,退化花柱短,先端稍膨大,不叉開。
果:瘦果卵形。
花果期:7-10月。 [1] 

中亞草原蒿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 270-2 600米地區的山坡、草原等地。

中亞草原蒿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中國新疆北部、蒙古及蘇聯(西伯利亞西部與中亞地區)。模式標本採自蘇聯。

中亞草原蒿主要價值

牧區為牲畜飼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