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

鎖定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詩作。此詩寫詩人自己為了生活不辭辛苦“戮力東林隈”的勞動過程,開頭表達了竭力耕種不違初衷的想法,接着寫聞道將有好收成的喜悦心情,再寫到荒山去勞作,從而領略了山中的晨景,最後重申自己始終不渝的歸隱之志。全詩寫景形象生動,栩栩如畫,有力地烘托並體現了詩人內心情感的起伏波動。
作品名稱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
作    者
陶淵明
創作年代
東晉
出    處
陶淵明集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作品原文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
貧居依稼穡,戮力東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
飢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
揚楫越平湖,泛隨清壑回
鬱郁荒山裏,猿聲閒且哀
悲風愛靜夜,林鳥喜晨開
曰餘作此來,三四星火頹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雲乖10
遙謝荷蓧翁,聊得從君棲 [1]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註釋譯文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詞句註釋

⑴下潠(xùn):地勢低窪多水的地帶,即詩中所説的“東林隈”。田舍:指田間簡易的茅舍,可供臨時休息、避雨之用。獲:收穫。
⑵依:依靠。稼穡(sè):指農業勞動。稼是耕種,穡是收穫。
⑶戮(lǜ)力:盡力。東林隈(wēi):指下潠田所在的地方。隈,山水等彎曲的地方;角落。
⑷春作:春耕。
⑸負所懷:違背自己的願望。
⑹司田:管農事的官,即田官。眷:顧念,關注。有秋:指秋收,收穫。《尚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⑺寄聲:託人帶口信。與我諧:同我的想法相一致。諧,和合。
⑻“飢者”二句:意謂經常捱餓的我,為吃了頓飽飯而非常高興,早早起身束好衣帶,等候天亮去秋收。飢者,作者自稱。初飽,剛剛能夠吃上頓飽飯。
⑼揚揖(jí):舉槳,即划船。
⑽泛:浮行,指泛舟。清壑(hè):清澈的山間溪流。壑,山溝。
⑾鬱郁: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一作“嚼嚼”。
⑿閒且哀:悠緩而淒涼。
⒀悲風:指淒厲的秋風。愛靜夜:謂好在靜夜中呼嘯。
⒁晨開:指天明。
⒂曰:語助詞,無意義。此:指農業勞動。
⒃三四星火頹:指經歷了十二年。三四,即十二。星火,即火星。頹,下傾。每當夏曆七月以後,火星的位置開始向西下傾。下傾十二次,即經歷了十二年。
⒄姿年:風姿年華,指青壯年。
⒅事:指農耕之事。雲:語助詞,無意義。乖:違背,違棄。
⒆謝:敬告。
⒇聊:姑且。棲:居住,指隱居。 [1]  [2]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白話譯文

貧居餬口靠農務,盡力勤耕東林邊。
春種苦辛不必講,常恐辜負我心願。
田官關注秋收獲,傳語同我意相連。
長期捱餓喜一飽,早起整裝待下田。
划動船槳渡平湖,山間清溪泛舟還。
草木茂盛荒山裏,猿啼悠緩聲哀怨。
悲涼秋風夜呼嘯,清晨林間鳥唱歡。
我自歸田務農來,至今已整十二年。
華年已逝人漸老,依舊耕耘在田間。
遙遙致意荷蓧翁,姑且隱居為君伴。 [1]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晉安帝義熙十二年(416),是陶淵明在田舍中收穫時所作,當時詩人五十二歲。詩人自歸田以來,已經度過了十二年的躬耕生活,並且又在回到上京裏舊居後參加了秋收,於是寫下了這篇紀念性的慶收詩。 [2]  [3]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作品鑑賞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整體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自己為了生活不辭辛苦“戮力東林隈”的勞動過程。其勞作是勤苦的,生活是貧困的,但詩人卻從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與安慰。當他看到豐收在望時,想起了自己已經渡過了十年艱苦的農耕生活,心情是自豪的。
前六句是寫見到下溪田豐收時的心情。“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他的願望和司田是一致的,這使他很覺得欣慰。看來這“寄聲”與詩人的司田也是他的一位朋友。詩人在這裏之所以提到這位任司田的朋友,是表示自己的農耕生活並沒有脱離整個社會的生產活動,並且對社會生產有積極的意義。這是陶淵明農業社會理想和務實精神的表現。接下去就寫詩人怎樣雞一叫就到荒山去勞作,從而領略了山中的晨景。“飢者歡初飽”,這是多麼深切的生活體驗,沒有親身嘗過飢餓的味道,就不知這“歡初飽"是怎麼回事。正是為了求得一飽,他才天不亮就去勞動:進山是隨着山勢和河谷的迂迴划船前進的。山裏很荒涼,聽得見猿的哀啼。淒涼的夜風隨着殘夜逝去了,鳥兒歌唱善迎接早晨的到來。這是一個多麼寂靜清冷的早晨,令他想到自己十年的農耕生活。十二年中他始終不渝地堅持着初衷,付出了自己大好的年華這時陶淵明已五十歲了,老之將至,他怎能不感慨萬分。詩的最後一句就回答了這個問題,“遙謝荷榛翁,聊得從君棲”,致意並追隨古代隱居躬耕的先哲。詩人心目中有理想,有信念,有榜樣,這就是他固窮守節,雖老死田野也終不反悔的原因。
這首詩比陶淵明前期的田園詩更真實地反映了詩人農耕生活的實際情形,同時也説明,陶淵明的務農,並不只是作個樣子而已。特別是在後期,他的生活越來越艱難了,餓肚子是常有的事,只有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賴以生存。這時他的田園詩中紀實的成分就多了,而不像前期那樣情趣盎然,那樣富於浪漫諦克。可是他並不抱怨生活的艱辛,在述其艱苦之中仍然時時表現出對生活和對自然景物的熱愛。 [4]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名家點評

宋代蔡居厚:“陶淵明、韓退之時時擺脱世俗拘忌,故‘棲’字與‘乖’字皆取其傍韻用,蓋筆力自足以勝之。”(龔望《陶淵明集評議》引) [5]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作者簡介

陶淵明像 陶淵明像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晉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後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着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願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嚮往;也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6] 
參考資料
  • 1.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北京:中華書局,2019:148-150
  • 2.    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39-141
  • 3.    陳慶元等編選.陶淵明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26-128
  • 4.    李建 康金聲.古代田園詩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27-28
  • 5.    龔 望.陶淵明集評議.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1:56-57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