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丙安村

鎖定
丙安村,別名丙灘場、丙安古鎮,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丙安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赤水市中南部,村域面積134.2平方千米。 [1-3] 
丙安村位於川黔古道與水運方便的赤水河上、下游分段點,地貌屬於高山峽谷型,村域內山大坡陡,溝壑縱橫,平坦地區較少,村內建築採用了頗具特色的木框架吊腳樓型建築設計技術,建築佈局以古街為中軸線、巷道為輔軸線,突出了軍事、商業的特點,境內有國家級竹海公園和紅色旅遊資源,是赤水國家級七大風景名勝區之一。 [1]  [4] 
2012年12月17日,丙安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佈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2]  2019年11月27日,丙安村被命名為“貴州省第四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5] 
中文名
丙安村
村落屬性
行政村
所屬政區
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丙安鎮
村域面積
134.2平方千米
形成年代
明代
主要產業
竹業、藥業
主要景點
竹海公園、丙安紅一軍團陳列館、丙安纖道
保護級別
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批准時間
2012年12月17日
別    名
丙灘場、丙安古鎮

丙安村村落歷史

紅軍四渡赤水戰役歷史渡口
紅軍四渡赤水戰役歷史渡口(5張)
赤水地域在秦漢至宋初千餘年間,尚無縣級治所設置,均歸屬古代巴蜀地方政權轄治。
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朝廷開始在赤水河中下游一帶設立縣級行政機構。當時的縣治所在地,距丙安12餘千米的復興場。當時,統治者們為了兵防需要,在赤水河沿線,設置了土城、元厚、丙安、復興、留元壩(赤水縣城)等五個屯堡兵站。
明朝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朝廷實行“改土歸流”政策之後,丙灘為仁懷河西里第一甲。
民國二十年年(1931年),設立丙安鎮。
1935年1月19日始,中央紅軍進行“四渡赤水”戰役,丙安村是戰事地之一。
1950年2月10日,赤水縣人民政府成立後,丙安村隸屬第二區。
1958年10月建立東風公社,1961年初更名為丙安公社。
1984年7月23日,改設為丙安,隸屬復興區。
1990年12月,赤水縣改為縣級赤水市。
1991年7月,建鎮並村撤區建立丙安村至今。 [3] 
地域圖 地域圖 [3]

丙安村地理環境

丙安村位置境域

丙安村位於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中南部,東與赤水市葫市鎮接壤,南與兩河口村相連,西與復興鎮共界,北與旺隆鎮相鄰,村域面積134.2平方千米。 [1]  [6] 

丙安村地質地貌

丙安村村域內出露地層為侏羅系、白堊系和新生第四代,是貴州省內侏羅系、白堊系地層發育最好、出露最齊的地區。村內沉積湖盆特徵隨處可見,地層為河湖相沉積的紅色、紫色泥岩、粉沙質頁岩及砂岩。其地貌屬於高山峽谷型,村域內山大坡陡,溝壑縱橫。 [4] 
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 [4]

丙安村氣候

丙安村氣候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季風氣候特徵,夏季炎熱,冬季温暖。夏季多伏旱,初夏、晚秋多陰雨,降濕劇烈。該地區具有立體氣候和地區差異明顯的氣候特點,有“十里不同天”、“山下桃花山上雪”之説,年平均氣温為18.1℃。 [4] 

丙安村水文

丙安村位於赤水河中段,赤水河是長江一條支流,屬於長江水系。 [4] 
水文相關 水文相關

丙安村村落格局

丙安村選址理念

丙安村選址位於川黔古道與水運方便的赤水河上、下游分段點,域內有大丙灘、小丙灘等十多個險灘,過往船隻一般在此缷貨停留休息,自然形成了鹽埠商市和軍事重地。 [4] 
丙安河 丙安河 [4]

丙安村空間佈局

佈局
佈局(4張)
丙安村建築規模不大,建築個體單元的個性不突出,但在羣體組合、地形利用上卻有相當規模、頗具匠心,近七百餘户居民以古街為中軸線、巷道為輔軸線,有前序、有高潮、有結尾地建築佈局,形成了有主體、有陪襯、有內院、有外牆的高低錯落、內繞外環的建築體系。
丙安村商業貿易和軍事防禦的突出性質,決定了鄉土建築羣兼融商業、住宅、防禦、祭祀等綜合內容,不僅只是純粹表現個體,而是以整合佈局的形式體現出來。同時,囿於地形限制,建築佈局高密、懸垂集合,建築物多用性、多功能的特點明顯,使古鎮建築的組羣與佈局、空間分佈、建築技法等各方面集中在吊腳樓、古軍商屯堡上充分體現。雖然如此,嚴格細化辨析,還是能夠大致劃分出以下的建築組合、體系和類別:住宅建築—住宅兼商用建築—軍事屯堡建築—祭祀祠廟建築—紀念建築—集鎮建築—雕塑建築—交通建築。代表性建築有:吊腳樓、街房、古寨門、古碼頭、摩崖古碑刻、雙龍八墩橋、鏤空浮雕檐撐、朝佛寺、石板街面等。 [4] 

丙安村建築特色

丙安村鄉土建築注重建築物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並與商業貿易、居家生活和軍事活動結合起來,最大限度發揮建築個體和組羣的實用功能,綜合運用了木構架、木雕、石雕、民舍、商鋪、屯堡等多種不同的建築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組織空間、創造空間、美化空間、利用空間,使古鎮建築組羣與周圍環境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的整體。 [4] 
丙安低中山地分佈較廣,坡陡溝深,幾乎沒有適宜場鎮建築的寬闊平壩,迫於商貿軍事和水陸運輸的需要,丙安先民採用了頗具特色的木框架吊腳樓型制建築技術,在傾角約60度、高出河岸20多米的山地,妙借山勢,巧用涵洞,鑿巖立柱,就地採用木、石建材,建造出一幢幢懸空拔起20多米的吊腳樓,闢建出平直彎曲、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古石板街道,在古鎮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依次砌石為牆、壘石為門,建造出“東華門”、“太平門”、“奠安門”、“平治門”等四道寨門。形成了一個經貿為主、軍事為輔的軍商型屯堡,既利商貿交通運輸,又利客貨安全保障。 [4] 
丙安村建村之始,由於軍商生活的需要,丙安村建築型制風格突出了軍事、商業的特點,簡化了襯飾文化在建築上的運用成分,強化了建築的實用性和功利性,反映了當時古鎮人民因地制宜建造滿足商貿活動和軍事生活需要的建築技術,以及折射出當時的鄉土文化、鄉土生活和鄉土風情。 [4] 
沿河建村 沿河建村 [4]

丙安村經濟社會

丙安村人口

據2020年5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丙安村以漢族為主另有苗族彝族分佈,有户籍人口1898人,常住人口6542人。 [1] 

丙安村經濟

丙安村以竹林業、藥業為主。
據2020年5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丙安村村集體年收入94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952元。 [4] 

丙安村主要景點

丙安村綜述

丙安村是赤水市七大景區之一,境內有國家級竹海公園和紅色旅遊資源。 [4] 
古鎮 古鎮 [4]

丙安村紅一軍團陳列館

丙安紅一軍團陳列館位於赤水市丙安鄉丙安古鎮內,緊靠赤習公路,距赤水市市中區25千米,陳列面積390平方米,是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2005年3月,丙安紅一軍團指揮部舊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點之一。2006年5月,赤水市政府將紅一軍團指揮部舊址闢為丙安紅一軍團紀念館供遊客參觀。2008年10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對其修繕,將“丙安紅一軍團紀念館”更名為“丙安紅一軍團陳列館”。 [7-8] 
陳列館正面 陳列館正面 [9]

丙安村雙龍橋

雙龍橋 雙龍橋 [4]
雙龍橋位於丙安村正安組一條河溝入赤水河的河口,始建於清代,面積約120平方米。雙龍橋東西走向,橋長368米,寬1.7米,水面至橋面高3.2米,河中有九礅,礅寬3米,橋面分為九段,每段均為長4米,寬0.85米,厚0.5米的條石鋪砌,中間兩礅鑿有一雌一雄兩條龍昂首向上流方向,龍頭高出橋面1.1米,橋中間另外三墩上有被破壞的雕刻痕跡,據附近居民講是獅子造型,文革期間被打破丟棄河中,兩端橋長14.4米,東端橋長3米。該橋是通往嶽溪口、川風坳的必經之路,在未通公路以前,是赤水通往土城的官道。 [4] 

丙安村摩崖石刻

惠及鄉鄰摩崖石刻 惠及鄉鄰摩崖石刻 [4]
惠及鄉鄰摩岩石刻位於丙安村正安組柑子灣,民國時期所刻,面積約2.4米。材質為青石鑿刻於一塊離地面高4米的大岩石上。碑高2.4米、寬1米。碑體正中豎直刻有“惠及鄉鄰”四個行書大字,字體寬0.45米、長0.55米,是民國十一年(1922年)二六保紳商士庶為了彰顯王禹繪為鄉鄰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刻碑文。 [4] 

丙安村古寨門

丙安村古寨門分東華門(上寨門)和太平門(下寨門),分別位於丙安鄉古景社區東端、西端。清代所建,面積25平方米。為拱形石門。東華門高3.1米、寬2.2米、厚度為1.2米,另有木門兩扇用於關閉寨門之用,單扇木門寬為1.2米。太平門高2.4米、寬2.3米、厚度為1.5米,出寨門向西下坡是一條總長63米的石梯,每梯長1.7米、寬0.3米、高0.15米,右側有高為0.7米的條石護欄,呈階梯型向下延伸通向古碼頭。 [4] 
太平門 太平門 [4]

丙安村丙安纖道

丙安纖道位於丙安鄉丙安村赤水河丙灘段,始建於清代,東西走向,西自雙龍橋,東至新丙安大橋,長約500米,保存較為完整。整條纖道均用80×40釐米左右的石板鋪成,由於年代較遠,石板有所殘缺或斷裂,稜角圓潤。在纖道旁的岩石上,分佈有兩個古時栓船用的圓形石孔,直徑為15釐米,栓船柱一根,高80釐米,22釐米見方,纖痕一處,長19釐米。由於當時丙灘為赤水河商品運輸及物資集散地,該纖道因當時赤水河鹽運及物資運輸而形成。 [4] 

丙安村吊腳樓

吊腳樓 吊腳樓 [4]
吊腳樓一律鑿巖立柱架建,每幢樓房分別由數量不等的木柱或磚柱託撐,樓房組羣標高15米到30米不等,數百根託柱凌空拔起數十米,承載上萬公斤的重量。其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古鎮吊腳樓有許多變化,用途、功能不盡相同。挑承式的是懸空樓,有柱無牆不派它用的是虛腳樓,形似懸空樓、虛腳樓而無底層的是無底樓,僅賴一木柱或一石柱托起整幢樓房的是獨腳樓。吊腳樓形似岌岌可危,實則穩如磐石,自古沒有發生倒塌事故。吊腳樓有很多實用性,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4] 

丙安村葫蘆街

葫蘆街,東至東華門,西至太平門,全長800米,街寬3到6米。街面青石鋪砌,光滑如鏡。其建築呈明清風格。形狀像葫蘆,得名葫蘆街。 [4] 

丙安村歷史文化

丙安村村名由來

丙安村,古稱丙灘場。因位於赤水河中游川黔聞名的大險灘——丙灘而得名。 [3] 

丙安村歷史人物

郗仁杰,中共黨員,生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貴州省赤水市丙安村人,生長在革命家庭,他的大哥郗仁永(中共地下黨員)與中共川南工委書記廖林生是戰友,工委古藺中心縣委中心聯絡站曾設在他家,進行秘密組織發展工作。解放初,仁杰投筆從戎,報名參軍,效忠國家,奔赴朝鮮戰場,郗仁杰在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戰爭中,經過血與火的戰鬥,榮立三等功,贏得金日成元帥頒發的軍功章,成為祖國人民“最可愛的人”。從朝鮮凱旋迴國後,1971年調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戍邊,在《轉業軍官風采》一書中,榮獲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親筆題詞“延伸的長城”的高度讚揚。仁杰同志返回赤水家村,先任赤水一中校長。隨後,仁杰同志調到赤水市人大常委會任教科文衞科科長、辦公室主任。 [3] 

丙安村節慶祭祀

春節、元宵節:元宵節,丙安村的人們除了做元宵之外,還要進行猜燈謎、歌舞、耍龍燈等。
元宵節活動 元宵節活動 [10]
打蓮槍的道具是一根金錢棒,一般一米多點長,用圓形小竹筒做成,以相等間距鑿出七八個孔,每個孔穿上銅錢。打蓮槍時,蓮槍先要以兩頭撞擊地上,再分別敲擊四肢、肩、背等,發出銅錢撞擊聲。金錢棒兩端還安了彩色鞭穗,用紅綢、絲線製成,舞動時可以聽到銅錢撞擊的嘩嘩聲,還可欣賞彩穗飛舞的熱鬧場景。伴着蓮槍飛舞的聲音,打蓮槍的人在領唱下自打自唱。 [10] 
打蓮槍 打蓮槍 [10]
觀音會:每逢觀音誕辰日(農曆二月十九)、成道日(農曆六月十九)、出家日(農曆九月十九),婦女和老人穿戴整潔,帶上香燭錢紙,相約到寺廟燒香拜觀音,祈求全家平安。 [10] 
觀音會 觀音會 [10]

丙安村榮譽稱號

時間榮譽稱號授予單位
2012年12月17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2] 
2019年11月27日貴州省第四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共貴州省委統一戰線工作部、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 [5] 

丙安村旅遊信息

  • 交通
丙安村有赤水河和習赤公路由東向西穿境而過,坐落在丙安村中部赤水河畔,距市中心25千米。 [6] 
區位關係圖 區位關係圖 [6]
  • 導覽
丙安村的遊覽路線可分為步行遊覽路線、水上游覽路線和濱河遊覽路線三種。其中步行遊覽路線包括的主要景點有:摩崖石刻—雙龍橋—東華門—王爺廟—戲樓—革命舊址—文化展示館—太平門—旅遊接待站—旅遊碼頭—廣場—鐵索橋。 [6] 
遊覽路線規劃圖 遊覽路線規劃圖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