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親

鎖定
世親(梵:Vasubandhu),又音譯為婆藪槃豆,是公元4世紀末的印度佛教論師,與其兄無著同為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創立者。
本    名
世親
別    名
天親
婆藪槃豆
伐蘇畔度
所處時代
貴霜王朝晚期
民族族羣
西北印度人
出生地
犍陀羅國布色羯羅伐底(白沙瓦
出生日期
公元4世紀末
逝世日期
公元5世紀末
主要作品
阿毗達磨俱舍論
大乘百法明門論
唯識二十論
主要成就
後期部派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大乘瑜伽行派的開創者

目錄

世親生平

根據南陳真諦法師著的《婆藪槃豆法師傳》,世親尊者早年“於薩婆多部(即説一切有部)出家,博學多聞,遍通墳典,師才俊朗,無可為儔,戒行清高,難以相匹。”
據説他為了學習取捨説一切有部的理論,曾匿名化裝,到當時有部的學術中心迦濕彌羅(即今克什米爾),學習《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四年,後回到地布色羯羅伐底(即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為大眾宣説講解,並用經量部的教義,部分修正批判有部《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的學説。並將每天講説的內容,編寫著成《阿毗達磨俱舍論》。此論一出,頗有爭論,而無有能破者,時人稱此論為聰明論。
世親在北印度宣揚小乘,隱蔽大乘,其兄無著憐憫之,託以疾病,誘其來見,命弟子於鄰室宣讀《華嚴經·十地品》,世親聞之,感到其法深妙,方知其兄苦心。他深悔以往弘揚小乘誹謗大乘的錯誤,要割舌以謝過。無著對他説:“你先前既用舌頭誹謗大乘,現在何不用舌頭來讚揚大乘呢?”這樣世親乃舍小入大,廣造論釋,宣揚大乘,與其兄共同創立唯識宗。他在《唯識二十論》和《唯識三十頌》中,充分闡明瞭他“識生似外境現”的思想,意即外境本來並不存在,由於識生起的作用,轉變成為心的對象,如同病目見空花。他的這兩部論頌,集唯識思想之精華,也是唯識學説發展的高峯。 [2] 

世親學説

在《大乘百法明門論》中,他把宇宙萬有分為五大類,即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心法是説以心(精神現象)為主體,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種“識”;心所有法是指心的作用,包括五根、五境和意識的對境十一種現象;不相應行法是一種非精神、非物質的現象,它區別於前三種法,是假立的有為法,包括二十四種現象;無為法是不生不滅的現象,湛然常住的理法,其中包括六種無為:虛空無為(認識真理猶如虛空的境界)、擇滅無為(得到至善智慧的精神境界)、非擇滅無為(通過神秘的直觀得到真理的境界)、不動滅無為(通過深思靜慮,不為苦樂所動的境界)、想受滅無為(滅斷一切觀念、感覺、以直觀顯現真理的境界),真如無為(得到真理的精神境界)。以上五位百法總括來説,就是心是識自體,心與識相應,色是心識所變現,不相應行法是區別於心、色的假立,無為法則是前四位斷染成淨的最終結果,無為法也以識為根本,但它是最真實、最圓滿的最高真理。
在《佛性論》中,他提出五性各別説,把一切眾生分為:聲聞、獨覺、如來、不定種性、無性有情等五類。此五者是潛藏在阿賴耶識中的種子,由於每個人所具有的善、惡種子不同,因而修持所得的結果也不相同:聲聞可修證阿羅漢;獨覺修證辟支佛;如來種性可修證為佛;不定種性的證果不確定,可修證以上三種之一;無性有情只具有有漏種子,因此要受業報輪迴的限制,雖然苦心修持,也不能得到上面三果。這種五性各別説和古代印度的種姓觀是密切相關的。 [1] 

世親著作

世親著作甚多,主要著作除上面提到的以外,尚有:《大乘成業論》、《大乘五藴論》、《止觀門論頌》等。還有對《中邊分別論》、《攝大乘論》、《大乘莊嚴經論》、《六門教授習定論》、《金剛般若經論》《妙法蓮華經》、《無量壽經》、《十地經》、《寶髻經》、《勝思惟梵天所問經》等的註釋。據傳,還有《論軌》、《論式》、《論心》等因明著作三部,梵本已佚,也無漢文譯本,僅能從其它經典中略知片斷。 [1] 

世親後繼

世親學説的後繼人,説法不一。在《成唯識論述記》中記載有護法、德慧、安慧、親勝(世親同時)、難陀、淨月、火辨(世親同時)、勝友、勝子、智月等十家;據西藏的記載,則為安慧、陳那、德光、解脱軍等四大家。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輯部編. 宗教百科全書[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03. 第312頁.
  • 2.    五百羅漢012婆蘇槃豆尊者  .靈隱寺[引用日期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