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羣落系統發育

鎖定
羣落系統發育又稱世紀演替,是指一個區域的植被類型(如森林草原荒漠等)或其他生物的發展過程,其經歷的時間相當長,一般按地質年代計算,其還與植物區系的進化有關。 [3] 
中文名
羣落系統發育
外文名
phylocoenogenesis
又    稱
世紀演替
時間計算
一般按地質年代計算
伴隨發生現象
氣候歷史變遷或地貌的大規模塑造
特點之一
延續時間相當長久

羣落系統發育概念

羣落系統發育的延續時間相當長久,一般以地質年代(萬年或億年)計算,常伴隨氣候的歷史變遷或地貌的大規模塑造而發生。 [1] 
不論季相演替或演替,都是羣落系統發育的結果,羣落的種類組成發生質的變化,即優勢種或全部物種的更替。 [2] 
羣落系統發育是指一個區域的植被類型(如森林草原荒漠等)或其他生物的發展過程,其經歷的時間相當長,一般按地質年代計算,其還與植物區系的進化有關。 [3] 

羣落系統發育特點

羣落系統發育又稱世紀演替,這類演替佔有很長的地質年代,演替過程與種系進化過程密切相關,進程非常緩慢。 [4] 
羣落系統發育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總的看來,它的進程十分緩慢。但是,在地殼作用加強,或氣候變化迅速的條件下,它的速度會變快。
從羣落系統發育過程看,植物種羣的成熟度越高,植物種類組成越趨於完善和穩定,種間關係也趨於正聯結,以求得物種間的穩定共存。 [5] 

羣落系統發育研究與運用

①相關學者研究了長白山5.2 hm2次生楊樺林樣地的羣落構建機制。以樣地內47種胸徑≥1cm的木本植物為研究對象,構建了物種間的系統發育樹,並分析了不同空間尺度和不同徑級結構下羣落的系統發育結構。結果顯示,隨着空間尺度的增大,羣落系統發育結構的發散程度先增大後減小;而隨着徑級的增加,羣落的系統發育結構呈現向發散變化的趨勢。這表明競爭排除作用和非生物的篩選作用共同影響羣落構建的結果。其中,在較小的尺度上競爭排除作用是決定羣落構建的主要因素;而在較大尺度上則是非生物的過濾作用起主要作用。通過對羣落系統發育β多樣性空間因子、環境因子進行方差分解,發現環境因子對系統發育β多樣性的解釋力較強。其中,土壤水分和土壤深度起最重要的作用。 [6] 
②為揭示森林羣落系統發育結構在海拔梯度上的變化及其驅動因素,相關學者以雲南哀牢山西坡的亞熱帶森林羣落為研究對象,以APGⅢ系統為基礎框架,結合DNA條形碼序列信息解決末端分類單元親緣關係的方法,構建了哀牢山森林羣落系統發育進化樹,採用淨親緣指數(net relatedness index,NRI)和最近親緣指數(nearest taxon index,NTI),探討了不同植被類型的森林羣落系統發育結構和沿海拔梯度的變化規律。
結果表明,從整體的海拔變化趨勢上來看,哀牢山森林羣落系統發育結構隨海拔上升由系統發育聚集(phylogenetic clustering)走向發散(phylogenetic overdispersion)或聚集程度降低。在低海拔地區,羣落表現為系統發育聚集,表明生態位理論中的生境過濾作用在羣落構建和生物多樣性的維持中起着主導作用;在中海拔地區,出現了聚集與發散兩種羣落系統發育結構並存的現象,推測可能是生境過濾和競爭排斥兩種生態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高海拔地區,羣落的系統發育結構因選擇的指數不同而出現相反的結果,NRI表現出系統發育聚集,而NTI卻表現為隨機或發散,考慮到高海拔地區的環境脅迫可能促使植物發生趨同進化,推測其羣落構建的生態學過程需要更為綜合的研究。這個研究揭示了羣落系統發育結構沿海拔梯度確實存在顯著的變化,證明在生態羣落的構建過程中非隨機過程起到促進乃至關鍵作用。 [7] 
參考資料
  • 1.    李宏編著.植物地理學 下冊: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83
  • 2.    陳志一編著.草坪生態工程學導論: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9:49
  • 3.    薛建輝主編.全國高等農林院校教材 森林生態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158
  • 4.    楊期和,許衡,楊和生主編.園林生態學(LANDSCAPE ECOLOGY):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258
  • 5.    雷霆,崔國發,盧寶明等著.北京濕地植物研究: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118
  • 6.    李曉宇, 廖嘉星, 侯嫚嫚,等. 不同尺度下長白山次生楊樺林羣落系統發育結構研究[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16, 38(12):14-20.
  • 7.    盧孟孟, 黃小翠, 慈秀芹,等. 沿海拔梯度變化的哀牢山亞熱帶森林羣落系統發育結構[J]. 生物多樣性, 2014, 22(4):43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