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紀末的魯迅論爭

鎖定
《世紀末的魯迅論爭》是2001年10月1日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文名
世紀末的魯迅論爭
作    者
高旭東
出版時間
2001年10月1日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頁    數
400 頁
ISBN
9787506015073
裝    幀
平裝

世紀末的魯迅論爭內容簡介

《世紀末的魯迅論爭》即收入在這場論爭中見諸一些重要報刊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共40篇,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論爭各方的觀點。同時,編者對收錄的文章作了系統的分類,以凸現這次論爭對人們認識和評價魯迅,尤其是對魯迅研究本身的影響。2000年,王朔、馮驥才以及一些青年學者對魯迅的作品、為人以及魯迅研究提出質疑,遂引起一些波及文學評論、現代文學研究及魯迅研究等領域的論爭。 [1] 

世紀末的魯迅論爭媒體評論

走出神聖光圈的魯迅(代前言)
高旭東
人一經為聖成神,固然相當了不起,顯得“神聖”而不可侵犯,不過同時也就與人拉開了距離,成為離我們很遠很遠的可敬而不可親的他者。魯迅的悲哀,其實並不在於“筆尖的圍攻”——正是在與“正人君子”、梁實秋、創造社的筆墨論爭中,魯迅的名氣愈來愈大,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愈來愈高。魯迅的悲哀,在於逝世之後被歪曲,然後奉上神聖之壇,成為一件鬥爭的工具,從而離我們一般人愈來愈遠。我經常聽到一些議論,説魯迅的作品不如胡適。前些日子我去上海出席紀念魯迅逝世六十週年的研討會,一位工人在火車上告訴我,他不喜歡魯迅,而喜歡梁實秋和林語堂。我問他讀過魯迅的書沒有,他説沒讀過。對於未讀過魯迅書的人的這種遠離態度和逆反心理,造神論者顯然不能辭其咎。對於這種人,你對他解釋魯迅是多麼偉大是沒有用的,最好的反駁方法,就是勸他認真地讀一讀魯迅的著作。因為在我看來,魯迅之所以是比一切胡適、梁實秋和林語堂們相加都偉大得多的藝術大師,恰恰在於他反神聖時表現出的驚人的坦誠,以及對於自我和整個民族的心理乃至缺點敢於正視的精神。
魯迅的一個缺點,就是對中國正宗或神聖的東西,一概加以蔑視。直到晚年,魯迅還在刨祖墳。這種“刨墳”精神,當然也包括對自己心中之墳的深層開掘。如果説《吶喊》側重於刨祖墳,那麼,《彷徨》和《野草》更側重於刨心中之墳。《墓碣文》一篇,就是面對墳墓解剖自我的。就是這樣,魯迅將一切神聖的東西打得粉碎,揭開了“人肉醬缸”上的“金蓋”。“滌盡鬼臉上的雪花膏”。在與“正人君子”的鬥爭中,魯迅甚至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説,將其頭上戴的花環撕得粉碎,使其由聖還俗。魯迅説:“我時時覺得自己很渺小;但看他們的著作,竟沒有一個如我,敢自説是戴着假面和承認‘黨同伐異’的,他們説到底總必以‘公平’或‘中立’自居。因此,我又覺得我或者並不渺小。現在拚命要蔑視我和罵倒的人們的眼前,終於黑的惡鬼似的站着‘魯迅’這兩個字者,恐怕就為此。”(《兩地書·九三》)魯迅説自己“戴着假面”是過分了,因為在魯迅的小説,一部分雜文,特別是《野草》中,都會使人感到剖析自我的真誠。但是,為了能夠在現實社會中生存,魯迅在剖析自我的時候蒙上一層藝術之霧,使人不留心就看不出來,倒是真的。值得注意的是,從早年倡導“惡魔派詩歌”,到自稱“黑的惡鬼”,呼喚“怪鷗的真的惡聲”,魯迅顯然是以惡魔自居,與正宗和神聖的東西對立並加以反叛的。
美國學者哈南認為,魯迅幾乎在全部小説中都運用了反語技巧,但我認為,魯迅在雜文中運用的反語技巧更多,使人更難以捉摸。譬如在《説鬍鬚》中,魯迅説陝西人費了那麼多錢請他去講演,“大約萬料不到我是一個雖對於決無殺身之禍的小事情,也不肯直抒自己的意見,只會‘嗡,嗡,對啦’的罷。他們簡直是受了騙了。”前者有點真實性,是種“世故”,但決不至於世故到講演時騙學生的地步;至於説寫文章為賣幾文錢等等,都是反語,但又不是一點真實性沒有。然而,對於魯迅反語式的自剖,人們並不認真對待,甚至會以為是説別人而非説自己。對於魯迅小説,人們還會以小説的虛構性為由,不將小説中的人物與魯迅的自剖聯繫起來。《野草》雖然是表現自我的,但又“朦朧”難懂,不確實性太大。因此,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以善於自剖而感到自己並不渺小的魯迅,當成為偉大人物之後,就常被簡化和歪曲,以至於成了比“正人君子”的光環還是神聖的神。以小説為例,雖然魯迅説小説“大抵是作者借別
人以敍自己,或以自己推測別人的東西”,而《在酒樓上》、《孤獨者》和《弟兄》等小説中的呂緯甫、魏連殳、張沛君等是魯迅深刻自剖的產物,但是,造神論者卻説,魯迅是站在“天上”,對“地上”的這些革命的落伍者、個人主義者和自私自利者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和揭露。假如魯迅在世,那麼,他會對文本和接受者之間的距離之大感到吃驚,然後對接受者不顧他的話而胡亂解釋表示憤怒,因為他早就説過:“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地解剖我自己”(《墳·寫在(墳)後面》)。
魯迅以其驚人的坦誠與深刻的自剖,成為離我們最近的藝術大師和文化偉人。他那種反叛傳統的精神,用今天時髦的話説,頗有點解構主義意味。因此,將那些神聖的光環取去之後,魯迅不但不失其偉大,而且會顯得更偉大,也更可親。
(原載《中華讀書報》1997年1月29日)

世紀末的魯迅論爭目錄

走出神聖光圈的魯迅(代前言)
第一編 作家的挑戰
第二編 學人的挑戰
第三編 對挑戰者的迴應
第四編 正面立論式的迴應
第五編 對挑戰背景的反思
第六編 對挑戰和魯迅的辯證理解
第七篇 挑戰對“魯學”的觸動
第八編 關於“文人相輕”的論爭
第九編 七嘴八舌話魯迅
第十編 魯迅和魯學的未來
編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