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祖封不義侯議

鎖定
《世祖封不義侯議》是唐代權德輿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世祖封不義侯議
作    者
權德輿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世祖封不義侯議作品原文

世祖封不義侯議
予讀東漢史,至彭寵舉兵拔薊城,自為燕王,蒼頭子密等因寵獨在便室卧寢,遂共殺之,以其首詣闕,封為不義侯,愚以為非先哲王封賞之本旨也,遂作議雲。先師曰:“惟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又曰:“必也正名乎!”又曰:“惟則定國。”於戲!有國者可不務乎。當東漢世祖之初,天命再集,宜於此時貞百度,正三綱,纂修德教,允答天意。時彭寵以南陽舊恩,位列上將,有舉漁陽之功,饋邯鄲之忠,意以讒謗獲罪,反側怨望,遂攻朱浮於薊,自稱燕王。其時師旅孔熾,元元苦甚,時君宜以息人紓難為心,則當錄念功用,昭洗瑕穢。次則布之威懷,革其非心。必不得巳,則仗大順以討之,出王師以徵之,以明君君臣臣之義。此三者皆不能用,或用之而不能盡,及夫蒼頭子密有便室之逆,運其狙忍,同其卧寢,遂使命懸僕隸,倉卒授首,及詣闕也,封為不義候。愚以為伯通之叛命,子密之戕君,同歸於亂,罪不相蔽,各宜致於法,昭示王度。反乃爵於五等,又以不義為名,且舉以不義,則莫可侯也;此而可侯,漢爵為不足勸矣。《春秋》書齊豹盜,三叛人名之義,無乃異於是乎?且如欒布之哭彭越,孔車之葬主父,使於東漢議罪,罪孰甚焉?況四方甫定,傷痍未復,不稽古訓,以喜怒為刑賞,使天下陪台廝養,各幸其君之亂,而徼侯印,授諸侯危疑之勢,鼓臣下叛渙之源,棄名器而汨彝倫,且以憲令為戲。時風浩浩,蕩而不復,至使桓靈不君,山陽脅奪,本其所自,庸詎知非封不義侯之效歟? [1] 

世祖封不義侯議作者簡介

權德輿(759--818),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省秦安縣東)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 曾任太常博士、左補闕、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太子賓客、太常卿、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山南西道節度使等職。《全唐詩》存其詩十卷。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3441頁
  • 2.    (清)蘅塘退士編;曹敏行譯註,唐詩三百首,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09,第2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