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

鎖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IUCN protected area categories):自然保護地體系是最重要的綠色基礎設施,也是世界公認的最有效的自然保護手段之一。在保護瀕危物種、棲息地和生態系統的同時,自然保護地還支撐着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經濟活動,因此得到了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的普遍支持和高度重視。根據世界自然保護監測中心的數據,全球已經成立超過20萬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地,覆蓋了超過15%的內陸及超過3%的海洋。 [1]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自然保護地治理、管理和立法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IUCN發佈的一系列自然保護地指南,作為國際通行標準已經被聯合國、許多國家及環保組織採納。 [1] 
中文名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
外文名
IUCN protected area categories
適用領域
生態區
所屬學科
生態學 地理學

目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定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亦稱“IUCN保護地類別”或“IUCN保護區管理類別”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開發的系統中用於對保護區進行分類的類別。 [3] 
納入這些地區是保護世界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戰略的一部分。IUCN開發了保護區管理類別系統,用於在對保護區及其目標進行分類時定義、記錄和分類各種具體目的和關注點。這種分類方法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各國政府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國際機構的認可。 [4]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概念

IUCN對保護地的界定是“明確劃定的地理空間,通過法律或其他有效手段獲得認可、為專有目的所進行管理的區域,以期實現對自然及其所擁有的生態系統服務和文化價值的長期保護”此定義中的每個字詞都具有指定含義,詳細解釋見下表。 [2] 
名詞
解釋
明確劃定的地理空間
地理區域:包括陸地、內陸水域、海洋和沿海區域,或兩個或多個區域的組合。
空間:包含三個維度,可包括地面以上空間和水層,或水體底部以上空間,以及亞層區域(如河牀內洞穴)。
明確劃定:已約定的和明確劃定邊界的區域。
認可
保護工作可包一系列由人們公佈的管制類型,以及由國家確定的管制類型,但這些區域都需以某種方式得到認可(比如包含在世界保護地數據庫中)。
承諾專用的
以具體有約束力的形式承諾進行保護,比如國際公約和協定;國家、省級和地方法律;習慣法;NGO協議;私人信託和企業政策;認證體系。
管理
採取積極措施保護自然(及其他)價值,這也是保護地建立之初衷。也包括以不干預作為最好的保護策略。
法律和其他有效手段
須通過一些渠道對保護地進行公示和認可,這包括國際公約或協定,或其他有效的但非公示的手段給予認可,比如通過既定的傳統規則對社區保護的區域進行管理,或通過較為成熟的NGO的政策給予承認。
…實現
指代的是某種程度的管理績效。
長期
應當對保護地進行永久管理,而不是作為短期或暫時管理策略。
保護
此處指代的是在原地條件下維持生態系統以及自然和半自然生境,及在自然環境中維持物種最小生存種羣,以及在圈養和栽培物種情況下,須在這些物種形成其特別性狀的環境條件下開展保護。
自然
此處指代的是遺傳、物種和生態系統層次的生物多樣性,同時也指代地理多樣性,地貌和更廣幅的自然價值。
相關生態系統服務
指代的是與自然保護目標相關的,而不妨礙其目標的生態系統服務:這可包括提供產品的服務(食品和水源);調節服務(洪澇調節、土地退化和病害);支持功能(例如土壤形成,養分循環);文化服務功能,例如消遣、精神層面的、宗教和其他非物質益處。
文化價值
代指的是不與保護目標相悖的文化價值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分類

IUCN開發出了一套得到世界公認的保護地分類體系,其中將保護地分為6類。具體保護地類型是按照其主要管理目標劃定的。IUCN 框架的主要作用是區分、描述和應對廣義上的保護地管理類型。這樣做相當關鍵,鑑於各國使用了許多不同術語來描述保護地,例如‘保護園’、‘保護區’、‘特色保護地’、‘植被保護區’、‘森林保護區’、‘土著保護地’、‘卡斯特保護區’、‘國家公園’、‘自然公園’、‘自然保護區’、‘基準區’、‘科學區’,等等。 [2] 
IUCN的六個類型各具有明確的管理目標,運用通用術語利於為全球數據採集提供統一標準,以及可為全球保護地體系提供比照分析的可能。用定義,以及更為具體的辨析性的指南有助於確定六個保護地類型,本報告中,在慮及這些指導信息的同時,對每種類型的保護地都作了描述。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原則

IUCN保護地原則明確了其所指的保護地的界定,保持了其所定義的保護地類型的整體性。依據IUCN關於保護地的定義,IUCN關鍵原則如下:
  • 只有主要目標是保護自然的區域才可被視為是保護地;
  • 保護地必須防止,或在必要時,減少對於指定保護目標有害的開發和管理實踐;
  • 須基於主要保護目標來確定保護地類型;
  • 分類體系無意於設置等級;
  • 任意一類可存在於任何管制類型,反之亦然;
  • 保護地一般應當旨在保持,或在理想情況下,提高其所保護的生態系統的自然性;
  • 不可以保護地分類的定義為由,作為遣散區內居民。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目標

所有IUCN的保護地分類的管理目標都是相通的,包括如下:
  •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組成、結構、功能和進化潛力;
  • 貢獻於區域保護戰略;
  • 保持景觀多樣性,或相關物種和生態系統的棲息地的多樣性;
  • 使面積足夠大,以確保具體保護目標的完整性,以及對保護目標的長期維護;
  • 永久地保持其所被指定的價值;
  • 在管理計劃的指導下運作,以及在支持適應性管理的監測與評估計劃的指導下運作;
  • 具有清楚和公正的管制體系。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類型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共分六種類型,給出其定義以及首要目的。下面的描述可為保護地有效管理提供關鍵指導,並且無論每個保護地的具體實地情況如何。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第I類

一、Ia 嚴格自然保護區(英語:Strict Nature Reserve,IUCN分類:Ia)
此類保護地保護生態系統、物種和地質多樣性,以及科學研究、環境監測和教育的重要區域。此類保護地同時也保護與自然相關的文化與精神價值。受嚴格保護的自然保護地在21世紀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可限制人類活動的區域是愈來愈少。這類保護地有助於保護稀有的自然遺產,否則的話,免得這些自然遺傳在被劃定之前就喪失了;這些保護地也為長期的環境監測提供了一個基線,同時也保護了其他的罕見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 [2] 
定義:第Ia類是劃定的受嚴格保護的自然保護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可能的地理/地貌特徵,而人類遊訪活動、使用和影響都受到嚴格控制和限制,以確保對自然價值的保護。這些保護地是科學研究和監測不可或缺的參照。 [2] 
首要目標:第Ia類保護地的首要目標是保護具有區域、國家,或全球突出意義的生態系統、物種(單個物種或物種集羣),和/或地質多樣性的屬性。這些屬性的形成大多或全部未受人類影響,而卻將會在人類的影響下退化或毀壞。 [2] 
二、Ib 荒野地保護區(英語:Wilderness Area, IUCN分類:Ib)
此類保護地保護的是相對未受影響的,並運轉良好的生態系統,並繼而儘可能的為物種可存活的自然狀態下的進化提供了機會。此類區域僅可供少數遊客體驗荒野環境,並且或可為遊牧人羣放牧。 [2] 
定義:這些區域一般情況下都未做修整,或僅做了少數修整,保持了其自然屬性和影響,不存在永久地或大量地人類定居的痕跡,故而保護和管理起來,以維持其自然條件。 [2] 
首要目標:保護那些未受到人類活動嚴重干擾的,沒有現代基礎設施建設的,以及自然力和自然進程起主導作用的自然區域的長期的生態完整性,使得現代人和後代可以有機會到此類區域去體驗。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第II類

國家公園 (Nnational Park, IUCN Category II)
此類區域內,包括進化進程在內的自然生態進程可在人類少量干擾的情況下繼續進行。此類區域有助於保護最佳的自然風光、多樣的景觀、豐富的地質遺產、生物多樣性(包括關鍵物種)、生態系統服務和豐富的文化遺產,以及有助於形成一個核心區,實施有關聯性的保護倡議。這些區域可以是享有國際聲譽的風光秀麗之地,其壯美的自然現象和獨特的野生物種和常常會涵蓋一些遊客服務功能以及輔助設施。 [2] 
定義:大面積的自然或近自然區域,用以保護大尺度生態進程,及此與此區域相得益彰的物種和生態系統特徵,同時也奠定了一個基石,為環境和文化兼容的精神層面的、科學層面的、教育層面的、娛樂層面的和遊客層面的活動提供了機會。 [2] 
首要目標:是保護自然生物多樣性,連同其深層次的生態架構和其支撐作用的環境過程,以促進教育和遊憩。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第III類

自然歷史遺蹟或地貌 (Natural Monument or Feature, IUCN Category III)
此類保護地一般面積小,其重點是一個多個自然特徵及其相關的生態系統。這些自然特徵可包括懸崖、瀑布、巖洞或樹叢,或者可以是具有文化意義的區域,比如神聖的自然跡地。不妨鼓勵此區域內的遊客使用。 [2] 
定義:劃定用於保護特別的自然歷史遺蹟,可以是地貌、海山、海底洞穴,甚至可以是一個巖洞或是依然存活的古老的樹叢這樣的地質形態。這些區域通常較少,但卻具有較高的觀光價值。 [2] 
首要目標:保護尤其突出的自然特徵及與其相關的生物多樣性和生境。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第IV類

生境或物種管理區 (Habitat or Species Management Area, IUCN Category IV)
此類保護地有助於保護那些具有國際、國家或地方重要性的動植物物種,以及其關鍵生境。這些保護地可以很小,但面積大小不盡相同。可以僅僅包括一類生態系統的片段,這就需要定期的和積極的管理來維持,或者説其超出了僅僅執行第I類和第II類保護地的工作。 [2] 
定義:此類保護地旨在保護特別的物種或生境,並在其管理中體現了優先性。許多第IV類的保護地都需要定期的積極干預以滿足特殊物種的條件,或為維持其生境,但這不作為必須條件。 [2] 
首要目標:維持、保護和恢復物種及其生境。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第V類

陸地景觀或海洋景觀 (Protected Landscape or Protected Seascape, IUCN Category V)
此類保護地具有鮮明的風景特質的陸地景觀/海洋景觀,幷包括重要植物和動物棲息地,以及文化特性。理想情況下,此類保護地是人與自然均衡互動的結果,併為自然恢復,以及維持那些依賴於屬地的文化活動提供了機遇。這類保護地在陸地景觀尺度和海洋景觀尺度扮演着重要作用,並且有助於破碎化的陸地保護地的保護工作,以及有助於破碎化的海洋利用區域的保護,可以包括其他保護地類型,以及聯通的保護區域。 [2] 
定義:此類保護地保護的是,人與自然隨時間的的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具有生態學、生物學、文化和風景價值的區域。保障這種相互作用的完整性對於保護和維持此區域,以及與之相關的自然保護和其他價值十分關鍵。 [2] 
首要目標:保護和維持重要的陸地景觀/海洋景觀,及其相關的自然保護和其他的產生於人類通過傳統管理實踐與自然互動過程中的價值。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第VI類

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的保護地 (Protected Area With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Pesources)
此類保護地面積通常較大,並且可以是某個保護行動的一部分,比如某個大的聯通性的保護區域。此類保護地中對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有助於實現自然保護的一種手段,所指的自然保護也具其保護目標。此類型不設置大規模的工業園區,IUCN建議將此類型中的一部分(如66%)維持在自然狀態。 [2] 
定義:保護生態系統和生境,以及相關的文化價值和傳統自然資源管理體系。一般面積較大,區內大部分處於自然狀態,其中一部分進行可持續地自然資源管理;而低水平的,與自然保護兼容的,非工業化的自然資源利用是此區域的主要目標之一。 [2] 
首要目標: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在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可以互利的情況下,可持續地利用自然資源。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分類自然性

這六個類別的設計從質量、重要性、自然性的層面講都不具有等級性;但是這六個類別的應用卻是視情況而定的,出發點是能在特定的陸地景觀/海洋景觀環境中將自然保護最大化。IUCN分類的“自然性”如下圖所示。 [2] 
自然性與IUCN保護地分類 自然性與IUCN保護地分類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