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經濟

(經濟學術語)

鎖定
世界經濟相互依存、 相互聯繫的全球經濟有機整體。研究相互依存、 相互聯繫的全球經濟有機整體產生、發展及其運動規律的經濟學科。科學意義的世界經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物。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產業革命把許多國家納入以大機器生產為中心的國際分工體系,併為世界經濟的形成準備了世界市場、世界貨幣、世界資本等必要條件。19世紀末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資本輸出使各國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密切聯繫在一起,最終形成了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1917年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進入資本主義體系和社會主義體系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階段。兩大體系鬥爭的結果,將在世界範圍內形成統一的共產主義的世界經濟。 [1] 
中文名
世界經濟
定    義
世界經濟
行為主體
主權國家和非國家行為
研究方向
4個研究方向

世界經濟形成

世界經濟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世界經濟的形成與發展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和發展緊密相連的。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之前,人類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自然經濟佔據統治地位,雖然有一定程度的國際經濟交往,但只是偶然的、個別的、局部的現象,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經濟。世界經濟的形成發軔於18世紀中葉。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英、法、美德等歐洲國家相繼發生並完成了以蒸汽機的改進和推廣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動力和機器的廣泛應用,不僅推動了工業生產的大幅增長,而且引起鐵路、輪船等交通運輸業的迅速發展,從而擴大了國際商品流通社會分工也日益超越了一國的範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獲得了世界範圍內的勝利。生產力的懵懂和世界市場的擴大,把各種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和地區捲入了資本主義國際分工的範圍,這就是初步了各國之間相互依賴的經濟聯繫。
隨着機器大工業的建立,工業從農業中徹底分離出來,工業內部的分工越來越細,新的生產部門不斷出現。大規模專門化生產要求社會分工超越民族經濟的狹窄範圍,以滿足其不斷增長的原料和市場的需要。於是社會分工迅速向國際領域擴展,過去一國範圍內的城鄉分離和對立狀況,開始在更大規模和世界內再現出來,形成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的工業生產的中心,亞非拉地區的國家則成為工業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隨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和國際分工的發展,以國際分工為基礎的各類商品交換關係和世界市場隨之出現。此後,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隨着國際分工伯懵懂和世界市場的形成,世界貨幣也隨之出現。它是國際商品流通廣泛發展的必然產物,在國際商品流通中發揮一般等價物作用。世界貨幣的出現又大大地使得了國際商品流通,擴大了國際貿易規模,密切了國家間的經濟關係
19世紀後期,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了以電力應用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內燃機和電動機代替了蒸汽機,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更大發展,一系列重工業部門如電力工業、電器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冶金工業、機械工業等迅速成長,使工業結構發生變化,重工業比重急劇增加。與此同時,生產更加集中,股份公司和聯合企業不斷湧現,出現了壟斷銷售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的組織,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壟斷取代自由競爭,併成為經濟生活的主要現象。
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後,在工業壟斷和銀行壟斷融合基礎上形成了金融資本實現了對各個經濟部門的控制。金融資本不僅擴大了商品輸出,而且開始大量輸出資本。各國的壟斷集團為了追求高額利潤,不但從經濟上分割世界,而且從領土上將世界瓜分完畢,建立起帝國主義殖民體系。20世紀初,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意味着世界經濟的最終形成。綜上所述,世界經濟的前提條件可歸納為:
第一,生產力發展到機器大工業時代。生產力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動力。機器大工業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分工、交換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歇後語,為國際商品交換和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第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和鞏固。資本的原始積累加速了資本的集中,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社會是人類大歷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空前地解放了生產力,推動了機器大工業的發展,從而將國際商品交換和國際分工推向歷史上未曾有過的高度,形成了世界市場,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世界經濟--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
第三、國際商品交換極大地發展。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後,機器大工業釋放出巨大生產力,生產出的商品遠遠超出一個國寶、一個地區的消費能力,需要醜陋在國外尋找銷售市場;另一方面,機器大工業發展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城市人口增長需要的糧食和其他日用品的消費,又是一國生產能力在一定歷史時期和空間所難以滿足的,這就使得各國資本家競相去國外尋找原料和糧食等家產品來源,致使國際商品交換的範圍擴大成為不可避免。國際商品交換的極大發展,推動了平均化的國際價值、世界價格的形成,也使貨幣發展成為世界貨幣,從而為世界經濟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第四,國際分工的形成。國際分工是一國分工超出國界在世界範圍內的延伸。機器大工業不僅使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工業從農業和其他產業中完全分離出來,形成了獨立的生產部門,而且使工業、農業間的分工和對立超出民族經濟的狹小範圍,向世界擴展,形成世界範圍內工業國和農業國之間的分工和對立。
第五,世界市場的形成。經濟近一個世紀的資源掠奪和工業品傾銷,到19世紀中期,世界五大洲的多數國家和地區被殖民主義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強行卷進了分工和商品交換之中,形成了統一的世界市場。統一的世界市場的形成標誌着世界經濟的基本形成。世界大多數國家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已經具備了世界性。

世界經濟發展

世界經濟從出現至今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18世紀中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統一的無所不包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時期。這個時期,一方面表現為資本主義用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相互之間的經濟聯繫日益密切;另一方面,明顯地表現為未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文明的國家,東方從屬於西方,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存在極度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貿易關係。
第二個時期,從20世紀初期俄國十月革命到20世紀80年代,由於出現了新社會主義經濟,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被打破,世界經濟一分為二,形成兩個對立的經濟體系。在這不到100年間,世界經濟的前後經歷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十月革命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同資本主義經濟相互並存、相互鬥爭。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80年代末為第二階段。在此期間,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社會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大批新興的民族國家經濟開始興起,它們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相互滲透,相互鬥爭,世界經濟關係錯綜複雜。
第三個時期,20世紀90年代初“冷戰”結束之後,世界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隨着世界範圍內“冷戰”的結束和科技革命向縱深發展,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各國經濟按照其自身的規律向全球化、集團化的方向發展,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識經濟初見端倪。

世界經濟構成

世界經濟是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與國家集團所組成的相互聯繫、相互依賴、共同運動的經濟有機整體。其中包括世界市場、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和國際經濟協調等。當代世界經濟基本包括三類國家經濟: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中國家經濟和社會主義經濟

世界經濟行為主體

世界經濟的行為主體主要有主權國家和非國家行為主體兩大類,其中非國家行為主體又可分為國際經濟組織(包括世界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經濟組織)和跨國公司。迄今為止,主權國家依然是世界經濟運行的基本主體,構成世界經濟的最主要部分。
在主權國家仍然是國際社會主要行為主體的今天,國家利益仍然是國際關係行為的基本動因,不同的國家利益必然導致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摩擦和矛盾;同時,世界經濟的相互依存程度也大大提高。因此,為了避免國家間經濟矛盾發展到激烈對抗的地步,同時避免由於一國經濟危機或政策失誤對別國造成危害,國際社會產生了加強協調與合作的共同要求。有關國家或國際機構為實現世界經濟的穩定,對國際經濟活動進行聯合磋商和調節,逐步建立並完善了世界經濟的協調機制,重點就是建立了各種世界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經濟組織。
其中,主要世界經濟組織是指在當今具有較大影響的全球性經濟組織,主要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世界經濟學科

世界經濟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專業是全國高校中建立最早、培養人才層次最為齊全的教學和科研單位。1958年中國人民大學就建立了世界經濟教研室並開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4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8年建立國際經濟系,2001年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現在國內很多院校都開設有世界經濟專業。

世界經濟研究方向

世界經濟專業現有4個研究方向:國際金融與投資、開放宏觀經濟學、中國開放經濟學與政策研究、世界經濟運行與國別經濟研究。

世界經濟研究內容

(1)全面考察世界經濟的基本格局和特徵,探討其運動規律,努力做出具有理論性、前瞻性、應用性和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逐漸形成了學科標識性的基本理論觀點。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傳統世界經濟理論進行系統改進,吸收新制度學派、年鑑學派以及新東方學等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全面闡述當代世界經濟體系發展規律、基本特點、利益格局的理論體系。
(2)全面研究美國經濟、金融的運行過程、特徵和規律。從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對美國經濟和金融重大問題展開研究,深刻把握作為世界經濟中心的美國經濟的現狀、發展趨勢及其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潛在影響。從美國經濟和金融的發展趨勢中探詢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前景,尋找對中國對外開放戰略和整體經濟發展戰略的啓示。
(3)以歐盟和東亞經濟合作為切入點,深入分析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的趨勢、特徵、規律及影響;研究世界經濟和區域經濟合作的新趨勢,為中國經濟應對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新變化提供政策諮詢。
(4)研究中國對外經濟關係以及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研究中國加入WTO以後的制度安排和體制改革以及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制度框架的可能接軌問題。對國際經濟關係中的熱點問題和敏感問題進行跟蹤研究;注重對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國經濟關係展開研究,特別是中美、中日和中歐之間的經貿和政治關係的研究;注重在國別經濟研究的基礎上,從深層次把握主要大國對外經濟政策演變的國內經濟和政治背景;研究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利益分配和協調;研究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經濟政策摩擦、衝突與協調。
(5)在對現代開放經濟學進行批評性總結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提出開放經濟學的中國體系,以解釋中國漸進性開放的進程、規律以及發展方向。開放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不僅注重對基礎理論把握的準確性,更關注現有開放宏觀經濟分析模型中的缺陷。通過縝密的理論推演和全面的案例分析,結合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數據,圍繞着中國經濟開放的宏觀經濟績效、中國開放經濟分析體系以及中國的貿易開放進程、金融開放進程、開放條件下的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等問題展開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作為分析中國經濟開放戰略選擇、政策調整、具體步驟涉及和相關對策的支撐。

世界經濟培養目標

適應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和發展的需求,不斷將理論前沿研究成果和最新實踐引入教學過程,逐步實現教學的國際化、數字化、數量化、應用化,努力和國際一流大學接軌;培養出一批瞭解世界經濟運行規律和國際經濟關係特徵、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掌握現代經濟學分析工具、能夠熟練進行國際交流的高素質人才,以適應國家政府部門、公司和企事業單位對於高級國際經貿戰略人才的要求。

世界經濟學術交流

與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金融研究所、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銀行研究所、中國外匯管理局、商務部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建立有固定的聯繫,定期就世界經濟重大問題、中國開放宏觀經濟熱點問題、國際經濟關係、中國對外經濟政策展開學術研討。
與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島根大學、同志社大學、山口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等建立長期的合作機制,互派師生並就國內外重大的熱點經濟問題和世界經濟基礎理論展開共同研究。
共同承辦“中俄高級經濟論壇”、“中日經貿關係的現狀與前景學術研討會”、“開放的政治經濟體制:全球化與制度變遷”國際學術會議、安第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研修班”、“加勒比貿易與相互投資研修班”、“拉美貿易與相互投資研修班”、“南太經貿官員研修班”、“非洲國家貿易投資研修班”。
定期派送教研人員赴美國、日本、意大利、韓國、瑞士和歐盟總部進行學術交流、研討和參加國際會議。

世界經濟專業課程

中高級國際經濟學、世界經濟專題研究、開放宏觀經濟學、國際金融專題研究、開放經濟學與中國案例研究、國際經濟關係研究、國際資本市場研究、應用時間序列、利率理論與利率風險管理貧困經濟學轉軌經濟學、數量分析方法、計量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中級金融學。

世界經濟畢業去向

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去向是國家政府部門、國有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和會計事務所、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事業單位。

世界經濟最新資訊

近日對60位知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美國第三季經濟成長2.0%的環比年增長率有可能比預期上調至2.8%. 雖然目前的經濟形勢雖有一些不確定性,但可以很肯定地説:美國經濟在明年將再度遙遙領先於歐元區和日本.
美國經濟的增長的動力將來自幾個方面:
首先,奧巴馬的成功連任和參議院保持在民主黨手中,給了下一屆奧巴馬政府更多進行改革的動力,包括對財政赤字狀況的改善,加大政府對經濟的推動。經濟學家預測如果美國政治家能夠避免所財政懸崖,美國國明年的經濟將會一片光明.
第二,美國將繼續解決就業市場問題,從而提振消費者信心。週二即將出爐的11月美國消費者信心調查報告,將指明對財政懸崖問題的擔憂是否損及信心. 近幾個月來,在頗佳的就業數據支撐下,消費者信心有所改善.
第三,美國房地產市場回暖亦提振了市場人氣.週二即將公佈的Case-Shiller房價指數將表明是否房價上漲之勢正在全國蔓延. 如果是這樣,對經濟來説將是個好兆頭.
摩根士丹利的Vincent Reinhart和David Greenlaw表示,住宅建設可能成為美國經濟中表現突出的領域."預計未來幾年房屋開工,銷售以及房價會持續上升."他們寫道.
德意志銀行外匯策略師James Malcolm説,美國樓市的上升趨勢若能持續幾年,應會對就業,税收,個人財富乃至信心產生很強的放大效果--這些都利多美元.
第四,美國的能源行業的重新崛起,因為美國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特別是頁岩氣的儲量豐富。依靠高效成熟的社會體系,尤其是先進的開發生產技術以及完善的管網設施,使得美國頁岩氣的開發成本具有了商業競爭性,美國正成為世界上唯一實現頁岩氣大規模商業性開採的國家。在奧巴馬政府的推動下,美國正朝着能源獨立的方向快速推進。
以上四個原因加上美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將給美國2013的經濟發展提供增長的動力。
Pictet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師Luca Paolini預計明年第一季美國經濟環比增長年率為1%左右,不過之後情況應會改善.
"明年第二季應該略有好轉,下半年經濟增長率可能高於3%的趨勢水準,甚至更高,"他説.
這與日本和歐元區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Paolini稱日本的表現"非常糟糕". 歐元區經濟第二季和第三季均萎縮.在希臘和其他南歐成員國債務高企的情況下,歐元區2013年上半年至多也就是迴歸至最低速度的增長.
總的來看,前景不明朗."似乎只有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很好地擺脱了這種情況,"Paolini稱,"但還不夠.環境依然疲弱."
同樣的,摩根士丹利預計,2013年全球經濟仍將徘徊在增長與萎縮的邊緣.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談到,"如果人們對我國將走向何方更具安全感,我十分肯定地認為經濟具有大幅提升的重要潛能."
經濟與企業研究諮詢公司IMA Asia的董事總經理Richard Martin亦認為美國和中國頗具吸引力.
Martin認為,到明年第二季,全球性風險應會消退.美國當前最為緊迫的財政緊縮問題到那時應已得到解決.
這會令企業投資決策速度加快,2013年的形勢也將好於許多人預期:"到第三季,將會有大量證據證明中美經濟大幅好轉,全球供應過剩的情況應會得到一些緩解."
貿易保護主義與危機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參加《2013財經年會》時,又一次批評了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行為。他表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監測,2008年10月到今年10月,出台了858套貿易措施,成員們説一套做一套,對世界經濟的復甦形成巨大的障礙。
會上,陳德銘首先分析了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他分析稱,世界復甦一波三折,充分説明了危機仍未消除,從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到2008年國際危機, 發達國家的企業政府在去槓桿的過程當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運用幾乎達到了極限,從經濟週期看,世界經濟仍然處於長週期的底部,要真正走出危機步入較快的增長軌道可能還有待時日。
接着,他稱技術和貿易是拉動經濟的兩個大的引擎。技術的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創造新的供給能力消費需求,能夠催生新一輪經濟的繁榮,而貿易和投資的快速發展可以充分發揮國別和地區的比較優勢,整合利用全球的資源,形成規模經濟,加快世界經濟的步伐。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世界經濟想要早點走出危機,應該把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遺憾的是世界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一些國家採取了很多和自然貿易背道而馳的做法,出台了很多貿易的保護措施,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監測,2008年10月到今年10月,出台了 858套貿易措施,成員們説一套做一套,對世界經濟的復甦形成巨大的障礙,我們希望各國能夠摒棄獨善其身的做法,堅持反對各種保護主義,堅持開放,攜手推 進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接着,他重申了中國堅持實施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201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達到了20%以上,進口額達到了1.7萬億美元,貿易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7.6%下降到了僅有2.1%,處於國際公認的合理區間。
世界經濟到底缺什麼
顯而易見,當今世界不缺資金。發達國家、國際貨幣的發行國爭先恐後地出台了一輪又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大量的資金積聚在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據 美國方面統計,僅僅是美國的跨國公司,在全球就存有兩萬億美元的現金。可惜的是,這些資金並沒有轉換為實際的投資。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也是資金充 裕,大量的外匯儲備不斷刷新歷史紀錄。這是一個不差錢的時代。
這個世界顯然也不缺技術。有人認為,新的世界期待技術突破。事實上,有大量現成的技術正等待資金去投資,等待市場去挖掘。碳纖維、納米等新材料 技術完全有可能改變世界;互聯網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完全有可能在未來十年之內讓馬路上的汽車基本實現自動駕駛;互聯網技術正在使人類的交流方式發生改變; 還有在生命科學領域,人造器官、基因療法、幹細胞等技術突飛猛進。
當今世界缺少資源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石油開採領域裂壓技術的突破已經帶來了美國的頁岩氣革命,據美國統計,其在3年內不僅可以實現能源的自 給自足,而且還能出口。印度尼西亞、南非、智利、俄羅斯等資源發達國家有大量的自然資源等待開發,它們擔心的是未來供過於求,資源價格太低。亞洲的蒙古, 非洲的津巴布韋、莫桑比克等國家大量已經探明的礦山也等待着實業投資者去開發。
這個世界也不缺人才。中國、美國、歐洲合計每年有上千萬的年輕人經過高等教育的培養,走進不同工作領域。創新的精神在史蒂夫喬布斯、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等人引導下比任何時代都高漲。
這個世界真正缺少的是良好的公共政策,是應對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種種國際挑戰的對策。在公共政策方面稍微取得一些進步,擺出前進姿態的國家,都得 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比如英國,儘管基本財政赤字的GDP佔比仍然高達6%,卻以過去200多年來創紀錄的最低利率水平吸引了大量投資。而在中國,大量的 資金沉澱在銀行賬户,寄存於在上一輪經濟飛速發展過程中獲得巨大收益的民營投資者名下,他們看不清投資方向,摸不準下一輪政策的走勢,因此不願進行實業投資。
經濟日報聯合國5月29日訊(記者 張偉)聯合國日前在其更新的《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中預計,全球經濟前景在2014年和2015年將有所增強,增長率將分別為2.8%和3.2%,但這比聯合國在2013年底所作的預測分別降低了0.2個和0.1個百分點。報告認為,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調整仍是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主要風險之一。
該報告稱,下調經濟預測的原因是2014年年初以來出現了一些變化因素,超出了原來的預期。這些變化包括北美遭遇漫長而寒冷的冬天,影響了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雖然原來的預測中已經考慮到世界一些地緣政治局勢可能會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但烏克蘭的政局動盪和克里米亞危機超出了預料;此外,2014年年初,美聯儲開始減少月度資產購買量,再一次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不小的金融動盪,許多新興經濟體經歷了資金外流、股票下跌和貨幣貶值。
報告顯示,全球經濟在2014年至2015年繼續向好的方面發展。預計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在2014年和2015年為2.0%和2.4%,比前兩年的增長高出約一個百分點。這是2011年以來,所有主要發達國家第一次同時呈現增長,有望形成良性循環,相互促進各國復甦。 [2] 
宋清輝:中國將真正成為世界經濟發動機
長江商報消息 今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5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因此可以預見2015年中國經濟走勢將呈現出一股強大的新常態,如放棄以往依賴基礎設施建設和出口來拉動經濟的增長方式、央行降息推動無風險利率下行、地方債改革促使市場整體風險下降以及股市改革紅利等將會進一步釋放,並促進經濟更快增長。
2014年以來,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取得了重大進展,中國改革所帶來的紅利開始越來越為世界所關注,這標誌着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中國的經濟改革穩健,世界經濟也會穩健,中國不斷深化改革對世界各國來説也是重要機遇。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2014年中國經濟增量對全球經濟增量的貢獻率已居世界首位,達到27.8%。另外,中國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改革帶來的經濟增長動力,對G20未來5年實現2%額外增長目標的貢獻率預計高達40%左右。不少外媒刊文指出,世界經濟應跟上中國步伐。
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明年經濟增長步伐看似慢了下來,但並不意味着中國實際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我國中央高層意在通過調整未來的經濟增速來控制未來經濟走勢,這種經濟減速的“新常態”,只會讓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更加平穩和有質量,如2013年中國經濟成功實現軟着陸,減速而並未失速,增長率達到7.7%。
部分國外經濟學家擔心明年世界經濟,尤其是嚴重依賴通過對中國出口實現經濟增長的資源型國家,會因2015年中國經濟目標調整而受到影響,這是多慮了。中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所產生的巨大需求,不僅利於中國以內需為引擎拉動經濟,而且對復甦中的世界經濟也是巨大推力。
2015年,中國經濟發展動力仍然十分強勁。明年我國經濟發展中將更偏向於國內市場,總體目標即釋放內需潛力,引進外資、促進進出口和對外投資平衡,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打個比方,過去經濟增長主要靠“汗水”,即固定資產投資等,未來則主要靠“創新驅動”,即明年國家會加大科技投入、推動服務業發展,探尋經濟發展新動力新常態。
通俗來講,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中國經濟的最大優勢,明年起創新將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經濟的發展與資本市場是一脈相連的。作為反映經濟大趨勢的“晴雨表”,我國A股投機跡象大於投資,股市基本偏離了宏觀經濟基本面,因此,新一屆政府明年起對股市的改革力度將會劇烈加碼。如從新股發行體制改革、註冊制呼之欲出到滬港股市互聯互通的成功實現,都體現了政府高層的意志和決心。
當前,我國股市表現相對於過去兩年已有明顯好轉。A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拓展了企業融資渠道,基本上解決企業槓桿率問題。隨着明年股市改革紅利的進一步釋放和人氣的累積,股市將會進一步好轉。
作為2014年資本市場最為重要的改革,金融體系改革無疑是今年最顯著的改革。如作為“總理戰略”,滬港通邁出了資本賬户開放的重要一步,通過它中國經濟基本成功融入到了全球市場經濟中去。可以預料,明年滬港通將會進一步擴大,限額也會提升,兩地商品交易亦會實施互通。
2015年開放深港通後,未來高層甚至還會開放內地與新加坡、中國台灣及倫敦的股市互通。屆時,中國將真正建立起來一個更加以市場為導向、與全球市場相融合的資本市場。
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向投資輸出國轉變,如作為“主席戰略”的“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銀行、絲路基金、歐亞高速運輸走廊,促進了相關承接國家產業升級和自主發展的能力,也推動着中國致力於建設更加開放和穩健型的世界經濟。
根據官方預計,未來10年,中國對外投資將高達1.25萬億美元。中國市場和資本對世界經濟而言,意味着巨大的經濟增長動能,中國將真正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 [3] 
2015年或將成為世界經濟再平衡的關鍵一年。
2014年12月30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發佈《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報告》指出,世界經濟增長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調整,全球經濟新平衡正在被塑造。報告指出,2015年世界經濟增長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美國升息或將引發新興經濟體外資的大量撤離,並可能重創多國貨幣;地緣政治的持續惡化導致俄羅斯經濟動盪加劇,以石油為主的國際能源價格持續下跌,可能會使全球經濟陷入低利率、低通脹、低增長三者相互疊加的惡性循環;歐洲貨幣政策的不平衡性、日本經濟政策的內在矛盾都增加了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新興經濟體啓動的結構性改革與創新或將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新動力。此外,以中國“一帶一路”為主的經濟發展新戰略、以頁岩氣開發為代表的新能源及工業4.0為核心的新工業方式有望為全球經濟復甦打開新空間。 [4] 

世界經濟英國

當前國際環境十分惡劣,同時還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競爭,若想在英國找到快速或簡單的解決辦法來推動其經濟增長可能不大,特別是考慮到當前英國政府的財政限制。
然而,我認為在未來十年,英國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基礎設施投資、製造業回潮和技術、服務支持。
增長和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是加強政府和商業合作。從我和一些商業領袖的談話中可以得知,這點很有可能會實行。
在最近的預算案中,政府宣佈從2015年開始,直到2020年,每年拿出30億英鎊的政府預算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儘管這樣,和其他國家相比,英國基礎設施投資佔GDP的比例仍然不高,例如,中國、日本、墨西哥和美國。而且,如果英國想要在一些關鍵領域加強現代化建設,如發電和傳輸網絡,就需要尋找替代資金。

世界經濟經濟展望

2022年4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6%,較此前預測下調0.8個百分點。 [5] 
主詞條:《世界經濟展望報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