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減災大會

鎖定
1994年5月23日,第一屆世界減災大會在日本橫濱開幕(5月27日閉幕)。出席會議的約有130個國家的政府機構代表和2000餘名防災專家。
中文名
世界減災大會
首屆舉辦時間
1994年5月23日

目錄

世界減災大會第一屆

這次“聯合國世界減災10年(橫濱)會議”呼籲各國加強協作,共同對付危及人類生命和財產的自然災害。在27日通過的《橫濱聲明》和《減災行動計劃》中指出,世界已進入日益相互依存的時代,各國應該在新的夥伴關係下對自然災害採取行動,為了人類的共同利益建立起更安全的生存環境。
聲明説,各國應通過技術轉讓、信息交流等,進一步加強區域和國際間的合作。特別是發達國家應該向發展中國家免費和及時提供有關防災和減災的技術以及有關數據。
聲明還強調各國要保護自然環境,並且協助尋找有效的手段來減少災害的影響。
這次會議通過的《減災行動計劃》規定了“減災10年”剩餘5年的任務和規劃。它還規定,每個國家在保護其公民免受自然災害方面有主權責任,國際社會應優先對發展中國家中的最不發達國家、內陸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在防災與減災方面提供合作。 [1] 

世界減災大會第二次

第二次世界減災大會於2005年1月18至22日在日本神户召開。來自聯合國成員國、聯合國相關機構及其它組織的專家、學者共4000多人出席了此次為期5天的會議。與會者對1994年世界減災大會制訂的《橫濱戰略及其行動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了審查,總結了多年來國際社會在減災方面積累的經驗和存在的差距,並在此基礎上審議通過了《兵庫行動框架》和《兵庫宣言》。
《兵庫行動框架》確定了今後10年(2005年-2015年)的減災戰略目標和行動重點,強調應使減災觀念深入今後的可持續發展行動中,加強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減災能力,降低災後重建階段的風險。行動框架提倡開發一項能應對所有災害的早期預警系統,並將其納入2015年之前的優先考慮事宜。
大會通過的《兵庫宣言》強調國際社會應吸取印度洋海嘯教訓,在防災減災方面加強合作。宣言重申聯合國應在減少災害、降低災害風險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宣言指出,必須加強21世紀全球減災活動,各國應在國家政策中優先安排減少災害風險,國際社會應加強雙邊、區域及國際合作,包括通過提供技術援助和財政援助,增強易受災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減少災害影響的能力。
宣言強調,應將《兵庫行動框架》在各級轉化成實際行動,通過各方在減災方面進行合作和互動,及建立經驗教訓和技術信息共享機制等具體手段,在今後十年內共創在災害風險面前更加安全的世界。
由於此次減災大會的舉行正值印度洋發生前所未有的地震海嘯災害後不久,本次大會期間還特意召開了為期2天的印度洋海嘯特別會議。在19日召開的專家級別會議上,專家們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強化印度洋沿岸各國國內預警系統和構築國際性中樞機能兩個方面。專家建議大會結束後立即採取緊急行動,用3年左右的時間正式建成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
在20日召開的政府級別會議上,海嘯受災國和美、中、日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進行了發言,探討如何儘快建立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與會國就在聯合國框架下建立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達成共識。但會議未能就建立該系統提出具體的年度目標。
此次減災大會呼籲儘早建立包括共享信息等內容在內的地區性減災機制,並決定於2006年初在德國召開聯合國會議,討論建立世界性預警系統的具體方案。
以中國民政部部長李學舉為團長的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此次大會。中國代表在會上就如何應對自然災害風險問題闡述了中方觀點,並提出了《建立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監測、預防和評估區域機制》的倡議,呼籲應該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災害預警能力建設。李學舉還就進一步推進國際減災戰略提出了四點建議。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