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早產日

鎖定
“世界早產日”源於2008年11月17日,由歐洲新生兒關愛基金(EFCNI: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Care of Newborn Infants)和歐洲家長組織(European parent organisations)發起,採用短襪代表世界早產日,用九雙全尺寸襪子包裹着一雙短襪,象徵着每10個人中有1個是早產兒,並用紫色代表早產兒羣體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其目的是提升全世界對於早產兒羣體和其家庭所面臨挑戰的認知。隨即一呼百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無數個人和組織聯合開展活動,並承諾採取行動,幫助解決早產問題,改善早產兒及其家庭的狀況。2011年得到世界衞生組織等機構的支持,並將每年的11月17日定為“世界早產日”。 [1] 
中文名
世界早產日
外文名
World Prematurity Day
節日時間
每年11月17日
節日類型
世界節日
流行地區
世界
節日起源
機構設定
節日意義
呼籲加強相關研究,減少早產導致嬰兒的健康問題和死亡
設立機構
世界衞生組織
設定時間
2011年11月17日

世界早產日基本介紹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日”。世界衞生組織呼籲世人更多關注早產問題,對早產造成的全球挑戰加以重視,加強相關研究,採取有效行動,減少早產導致的健康問題和死亡。
世界衞生組織(WHO)2014年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這個數字在逐年上升。其中,中國每年早產兒出生率約為7%-10%。這些早產兒都未能完成37周妊娠,大部分早產兒的出生體重在2500g以下,頭圍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較差,應給予其特殊的護理。其中有100萬例嬰兒死於早產併發症。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並且是繼肺炎之後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研究顯示,許多早產兒即使有幸生存下來,因為缺乏正確的早期照護和干預,也將面臨終生殘疾的風險,包括學習障礙、發育障礙和視力、聽力等問題。
世界衞生組織表示,雖然60%以上的早產發生在非洲和南亞,但早產卻是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問題,早產數目最高的國家包括巴西、印度、中國、尼日利亞和美國。在早產率超過15%的11個國家中,除兩國之外其他國家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世界衞生組織表示,許多簡單易行的辦法可以有效應對早產問題。即使沒有新生兒重症監護,一些具有成本效益的護理就能夠挽救四分之三以上的早產兒,這些護理包括產前注射類固醇,以加強嬰兒的肺功能;母親抱住嬰兒進行直接的皮膚接觸並進行頻繁的母乳餵養“袋鼠式護理法”;嬰兒復甦措施;使用抗生素防止和治療新生兒感染。
世界衞生組織表示,早產的常見原因包括多胎妊娠、感染和諸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遺傳因素也會產生影響。據統計,印度是早產數量最高的國家,為351萬;中國為117萬;美國為51萬。早產比例最高的國家是馬拉維,100個活產兒中早產兒的比例為18人。

世界早產日世界早產日的相關活動主題

國家衞生健康委婦幼司在2016年將“有愛,有未來”設立為世界早產日中文永恆主題。 [2] 
2015年11月17日“世界早產日“前夕,國家衞計委正式啓動了第二期“早產(兒)干預研究項目”,希望通過“袋鼠式護理法”的推廣,以及社會協助力量的後續公益接力,讓社會各界關注早產兒現象和早產兒家庭,控制早產兒的發生率,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在實現人口增長的同時從根源上提升人口素質。 [3] 
2021年世界早產日的全球主題:零分離 現在行動!讓父母和孩子儘早的生活在一起 [4] 

世界早產日國內早產兒早期干預研究成果

我國一直在提升早產兒的救治和管理方面非常重視,在國家衞生部臨牀課題項目的支持下,相關醫療團隊分別於2006年和2011年先後領導了2次全國多中心協作研究,取得顯著的效果。
2006年,全國研究協作組進行了“早期干預降低早產兒腦癱發生率的研究”。全國29個協作單位對存活的早產兒2684例,胎齡小於37周,除外先天畸形和遺傳代謝性疾病,分為兩組:研究開始前一年內出生和研究後出生的家長不願意參加早期干預指導的1390位早產兒為常規育兒組(常規組),研究開始後出生的家長積極參加早期干預指導的1294位早產兒為早期干預組(干預組),兩組嬰兒數目相近。干預組早產兒出生後於家中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干預,早期干預的方法在循證和腦科學依據的前提下開展。常規組只接受常規保健指導。兩組嬰兒通過詳細統計對比,在孕母併發症、平均胎齡和出生體重、小於胎齡兒和適於胎齡兒的比例、單胎和多胎的比例、胎內窘迫、胎膜早破發生率、出生體重、阿氏評分、生後窒息等疾病,兩者之間有可比性。1歲時腦癱發生率干預組為9.4‰(13/1390),常規組為35.5‰(46/1294),干預組腦癱發生率減少了約3/4,兩組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001)。研究的結論是:指導父母在家中對早產兒出院後開始進行早期干預可將降低腦癱發生率。
2011年,我國醫療團隊又進行了降低32周以下出生小早產兒腦癱發生率的研究(衞生部科技教育司小兒腦性癱瘓流行特徵及規範化防治子課題),研究的方法同上,也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通過早期干預,腦癱的發生率降低了約2/3。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