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超級大國

鎖定
超級大國(英語:Superpower,俄語:Сверхдержава)指極端強大的國家,特指當世界在政治上劃分為支配國和被支配國時代的一個或極少幾個支配國家。此詞於1923年在西方首次出現,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國際上廣泛使用。
超級大國的特點是其經濟力量軍事力量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並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有能力直接或者間接對別國政治或者經濟進行干預、甚至動用武力而達到其利益最大化,謀求世界霸權。
英國首相温斯頓·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説”,拉開美蘇冷戰序幕。美國杜魯門主義上台,美蘇冷戰開始。華沙條約組織成立,標誌着兩極格局形成。華約解散,之後蘇聯解體蘇聯模式失敗,冷戰結束,兩極格局隨之結束。
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變為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一超多強
但現今也出現了潛在超級大國,這些國家經濟、軍事、文化、綜合國力相對於大部分國家比較突出,被認為具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
中文名
超級大國
外文名
Superpower(英文)
Сверхдержава(俄文)
衡量指標
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
曾經超級大國
大英帝國蘇聯
現存超級大國
美國
潛在超級大國
中國、俄羅斯

超級大國語源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超級大國(Superpower)”這個術語最早於1923年見諸文字。英語中,這個術語來源於較早的“powers”(即“列強”)和“great power”(即“大國”)。在歐洲的政治外交領域,從1815年開始各國普遍認同達到“列強”或“大國”地位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有較特殊的權利和義務,例如在多邊戰爭和談判中大國擔當主持和調停的責任。
二十世紀初年,國際政治學者開始意識到大國中有極少數的國家,由於其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特別大,而具備了大幅超出其他大國左右世界事務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很清楚的展現了這個形勢:同盟國和軸心國兩大陣營各有極少數的大國擔當核心領導的角色。因此,在同盟國勝利在望的1944年,美國外交政策教授威廉·T·R·福克斯(英語:William T.R. Fox)發表了《超級大國:美國、英國、蘇聯——她們對和平的責任》(英語:The Superpowers: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the Soviet Union—Their Responsibility for Peace)一書,描繪了超級大國的全球投射力。後來,此書被認為確立了現代地緣政治上的“超級大國”概念:
如同福克斯所預見的一樣,二戰結束後的世界格局變成了一個三級化的形勢:雖然由戰勝國主導建立的聯合國強調正式廢除列強制度、各國平等,但又在安理會設立了等同於列強地位的常任理事國。而同時,1945年的世界形勢很明顯形成了三個遠比其他國家強大的超級大國: [1] 
大英帝國:世界歷史上統治勢力最廣、轄區人口最多的帝國演變而來,並能在全球投射其軍事力量,還通過英聯邦對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其他國傢俱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和美國分享全球的制海權
蘇聯:世界版圖第一大國,軍事投射力橫跨歐亞大陸,在東歐東亞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美國:世界經濟第一大國,並能在全球大部分地區投射其軍事力量,在全球對其盟友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和大英帝國分享全球的制海權。
但是這個三個超級大國的形勢並未保持很久。大英帝國在戰前就已開始轉型,加拿大等重要領土在20、30年代就已取得獨立地位,並開始偏向美國。二戰初期英帝國部隊在亞洲戰場的失利,以及二戰對英國經濟的重創使得英國在全球,特別是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例如一直不願接受主權獨立的澳大利亞已在1942年接受獨立自治領地位。對英國影響力的打擊加速了從戰前就開始的大英帝國的肢解過程。
不久後,隨着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的獨立,再加上英國本土經濟政策的失敗,英國從50年代開始逐漸失去了超級大國地位。特別是第二次中東戰爭以後,英國意識到它已經不能在政治、軍事、經濟上與蘇聯和美國競爭並維持一個均等的地位,除非英國要以犧牲自己重建的努力為代價。在蘇伊士運河事件中,即使英國拉上法國以色列來一起行動,也是枉然。此後英國決定將其全球軍事部署退防至蘇伊士運河以西,放棄在全球其他地區單方面出兵干涉的能力。這一政策變化至少在軍事上為英國的超級大國地位畫上了句號。
與此同時,由於二戰中,絕大部分的戰鬥都沒有在美國本土上進行,因此,十分幸運地,美國的工業沒有遭受到像歐洲和亞洲國家那樣毀滅性的打擊,它也沒有巨大的人員傷亡。而且在戰爭期間,美國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和技術體系,這為它的軍事力量迅速登上全球舞台最顯眼的位置奠定了基礎。
戰後,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與美國或蘇聯之中的一者結盟。儘管國際上存在着一套多國的聯合司法體制(如聯合國),但是事態越來越明晰:美國和蘇聯就是在初露頭角的冷戰中佔全球統治地位的兩個政治和經濟力量。不過人們對戰後的世界應該是如何的卻有很大的分歧。這在北大西洋公約華沙條約的簽訂所形成的兩大軍事聯盟上有所體現。這種種現象都表明美蘇將在即將出現的兩極世界,而不是戰前的多極世界裏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至於對這種兩極格局的反應,一些國家——如英國、法國和中國,都紛紛做起包括研製核武器在內的各種努力,來保證自己獨立的大國地位,以及能夠在國際舞台上扮演一個「世界性的角色」。
多數人認為,冷戰時期,全世界都在圍着美蘇兩個國家,或者説,資本主義陣營社會主義陣營兩大集團而轉動。這甚至成為一條「公理」。不過在冷戰過後的日子裏,這個「公理」被一些學者提出挑戰。他們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兩極世界的存在只能建立於忽略掉所有在這一時間爆發的各種各樣的不受任一所謂的超級大國影響的運動和衝突。超級大國之間的衝突,很多情況下都是間接發生的。這些衝突,往往都是遠比單純的冷戰對手之間的問題來的棘手。
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超級強國」(Hyperpower)又譯特級大國這一術語被用來形容美國所處的冷戰後僅存的超級大國的地位。這個詞彙,是由時任法國外交部長于貝爾·韋德里納提出的。塞繆爾·菲利普斯·亨廷頓,他因為贊同世界向多極化的力量均衡而排斥這種理論。
在實踐上,也有人嘗試把超級大國這個概念延伸,回溯到歷史中去。

超級大國標準

關於超級大國的標準,沒有一個清晰確切的定義,不同的資料來源會有不同的説法。因此下列的這些評判標準可能並不能認為是與成為超級大國有聯繫的普遍接受的因素。

超級大國地理因素

這個國家要控制有廣闊的陸地或者海域。廣袤的土地令一個國家可以通過採礦和種植糧食等,實現自給自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個具有遼闊戰略縱深的國家,它的軍隊能夠在地面核戰或傳統意義上的陸地戰爭中從容的撤退、重組從而反擊,同時,遼闊的疆域可以讓一個國家方便的部署長程雷達、導彈發射井。一個國家國土小而缺乏戰略縱深,即使再富有,在軍事層面上也是非常脆弱的。

超級大國人口因素

超級大國應該有大量已受教育的公民、高度發展的基礎設施、高度的文化和經濟能力使附近地區在其直接控制之下。

超級大國經濟因素

出眾的經濟實力是超級大國的必備實力。首先它要享有原料優勢,此外,國內市場的大小和生產力也是一個指標。在世界貿易和全球金融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它還應該具有改革的活力,以及具有積累資本的能力。

超級大國軍事因素

超凡的軍事能力,相對無懈可擊、有能力阻止或有能力造成巨大破壞,並且擁有鎮壓及影響全球的統一軍事力量。

超級大國政治因素

擁有一個強大的政治制度,具備世界重大事物的表決權,能夠動用大量資源去實現全球政治目標或帶來強大的意識形態影響。

超級大國科技因素

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能夠幫助世界科技發展潮流。

超級大國文化因素

該國必須有很強的文化融合性,適合各個文明的生存與發展,具備影響世界文化的能力和規模水平。

超級大國曾經存在

超級大國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國旗 大英帝國國旗
大英帝國(英語:British Empire),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地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
一般認為,1688年光榮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佈的《權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資產階級執政的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使其經濟、軍力、科技、文化迅猛發展,標誌着英國的崛起。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後從法國手裏奪取整個加拿大,標誌着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1815年擊敗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後,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這一時期,被人們稱為“不列顛治世”。

超級大國蘇聯

蘇聯國旗 蘇聯國旗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俄語: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語縮寫:СССР),簡稱蘇聯。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十一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標誌蘇聯完全解體;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15個權利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並奉行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執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成為了與美國並稱的世界超級大國,世界進入到兩極格局蘇聯主張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之後蘇聯與美國的冷戰在1946年3月正式拉開序幕,1957年10月4日,蘇聯通過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這一事件也標誌着人類從此進入了航天時代;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正是乘坐着“東方-1”號飛船首先進入太空,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而留名史冊。

超級大國現存超級大國

超級大國美國

美國國旗 美國國旗
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nited States),簡稱“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其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中部,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是937.3萬平方公里,人口3.3億,通用英語,是一個移民國家。
美國國徽 美國國徽
美國原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相繼移民至此。18世紀前,英國在美國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1775年,爆發了美國人民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由喬治·華盛頓大陸軍總司令,發表《獨立宣言》,宣佈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英國承認13個殖民地獨立。1787年通過美國憲法,成立聯邦制國家
1861年~1865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亞伯拉罕·林肯領導北方的自由州戰勝了南方的蓄奴州。美國從此結束了“半奴隸半自由的狀態”,開始全面實行自由資本主義,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1803年~1959年間,通過購買和戰爭的手段,領土不斷擴張。
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其盟國取得勝利,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在蘇聯解體後,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都處於全世界的領先地位。
由於蘇聯解體, 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擁有超級強大的經濟及軍事力量。美國是當今唯一被公認擁有作為超級大國的條件的國家。

超級大國政治因素

●它支付聯合國百分之二十二的經費,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議案有否決權
●它在世界事務上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並因地理和政治因素與他國形成同盟,如英國以色列、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

超級大國經濟因素

  • 美國是世上最大的經濟體,疆域遼闊,氣候宜人,對外開放沿海大型港口地區眾多,經濟政策相當靈活,其經濟長期保持中等至高等的增長率。比原來衰退的原因主要是新型發展快的新興經濟體國家們,工業科技的競爭,使得美國優勢不如原來。
  • 吸引眾多跨國公司與金融機構在國內設立總部;
  • 擁有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
  • 擁有發達的農業與消費市場,雖然依賴石油的進口;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金融機構有巨大影響力。美元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儲備貨幣和可兑換貨幣。
  • 擁有優質、發展良好的基礎建設;
  • 在眾多行業佔領先位置,如新材料、電子與電信、資訊科技、航空與航天、能源、納米科技生物科技、醫學、計算生物學、化學工程與軟件;

超級大國軍事因素

  • 美國軍費為全球第一,是第二至第十五名國家軍費的總和。美國擁有世上最多核武軍備;美國擁有世上最先進的軍事科技與軍備,並在世界多國設有常駐軍,隨時可以到任何地方執行任務。

超級大國地理因素

  • 美國是世上以領土面積計為第四大的國家
  • 美國國土(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兩個飛地州)跨越寒、温、熱三帶,氣候資源豐富;而且絕大部分處於適宜人類生存的温帶,是世界上可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 美國地緣政治環境在當今大國中最為有利:美國本土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使歐亞大陸上的大國均難以正面入侵。

超級大國人口因素

  • 美國是世上人口第三多的國家,也是全球人口最多的發達國家,擁有三億多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百分之五,雖然近來人口增長變慢;但還是人口結構最為合理的發達國家
  •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它擁有頗高的人類發展指數

超級大國科學技術

  • 美國在新材料、電子與電信、資訊科技、航空與航天、能源、納米科技、生物科技、醫學、計算生物學、化學工程與軟件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美國一直在研究與發展太空科技,是建立國際太空站的主要國家之一。

超級大國文化因素

超級大國當前世界格局

冷戰結束以後,形成“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羣體性崛起,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美國一超獨大的單極格局明顯弱化,世界往多極化的力量均衡演變。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成為世界的趨勢。
蘇聯解體後,美國極力構建以自己為中心的單極世界,其後更是推行單邊主義政策。自2001年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先後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並深陷戰爭泥潭多年,2015年美國國會給出的報告是:截止當時,阿富汗戰爭一共花費了6856億美元;伊拉克戰爭花費了8146億美元,兩項合計達到了驚人的1.5萬億美元,可見兩場戰爭嚴重消耗其國力。金融方面2007發生嚴重次貸危機,2008年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並引起全球經濟動盪。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舉債度日成為家常便飯,美國國債紀錄屢創新高,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債務的增長速度更是快得驚人,至2017年美國財政赤字已高達20.4萬億美元,嚴重拖累其經濟,由於美國債務危機導致多次出現美國政府關門危機。近些年不斷提高債務上限度過危機。
《超級大國的秘密決戰》 《超級大國的秘密決戰》
軍事上的失誤和經濟危機的爆發迫使美國在全球收縮。由於中國崛起使美國重新審視競爭對手,並在2012年推出其亞太再平衡戰略,並嚴重破壞了地區的和平穩定,2012年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使中日關係急劇下降,南海方面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半島方面薩德入韓等事件背後都有域外大國的影子。由於中國崛起是全面的,所以在經濟開花的同時軍事上也不斷的取得發展,經濟方面如亞投行的建立,一帶一路的推行,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也不斷提高,美國在圍堵中國方面越顯力不從心。自美國重返亞太,在中東戰略收縮,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的強勢應對,積極參與中東事務。俄羅斯出兵敍利亞,打擊恐怖主義。由於土耳其政變使土俄關係迅速走近,俄羅斯不斷填補美國的戰略缺口。
美國貿易逆差不斷加大,美國重新拾起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2018年6月15日,特朗普宣佈將如期在7月6日對總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税。我國國務院關税税則委員會6月16日凌晨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税,其中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税,對其餘商品加徵關税的實施時間另行公佈。7月6日,美國加徵關税,中美貿易戰正式開始。美國特朗普政府全面出擊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實踐,給世界經濟增長前景蒙上了陰影,使得以WTO為基礎的多邊貿易和投資體系陷於巨大的危險之中。 [2] 
國際組織管理世界事務的能力下降。國際組織是僅次於國家的第二重要行為體。二戰結束後的國際組織,基本上都遵行了領導成員終身制的原則,即無論國家實力對比發生什麼變化,國際組織的領導成員不改變。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員不變,世界銀行總裁只由美國人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幹事只由歐洲人擔任。在大國實力結構發生變化的條件下,領導者終身製造成國際組織領導國的責權不平衡。領導國沒有能力提供領導,有能力的國家不承擔領導責任,從而使國際組織無力為維護國際秩序和促進國際合作提供領導力量。冷戰時期,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使用否決權的頻率高於冷戰之後。從一極格局向兩極格局轉變以後,聯合國否決權使用的頻率會上升。
大國綜合實力結構正向兩極化發展。中美綜合實力差距縮小,同時兩國與其他大國的實力差距在擴大。2019年中國GDP為美國的67%。特別是2020年世界遭受新冠疫情的危機,中國出色的應對和其他各國局面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將成為2020年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3]  。美國等國家則陷入了經濟衰退,中國和美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而今後10年,美中與其他大國的經濟規模差距都將是拉大趨勢。目前和今後5年只有美國和中國的國防開支能維持在千億美元水平之上,其他大國都難以達到千億水平。因此從物質實力角度分析,目前一超多強的實力格局開始向“兩超多強”演變,多極化的潛在可能性越來越小。 [4] 

超級大國潛在超級大國

很多傳媒報道指出,中國、俄羅斯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而奉行自由主義的歐盟從發展來講可以形成一種“超級力量”而非“超級大國”,與此相同的“超級力量”有資本主義同盟北約。

超級大國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國徽內容包括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首都北京,省級行政區劃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島嶼岸線1.4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佈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同14國接壤,與六國海上相鄰。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世界第一大人口國家,與美、英、法、俄併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世界第二大服務業國、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世界第一大農業國、世界第一大糧食總產量國、第二大吸引外資國、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以及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還是世界許多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被認為是潛在超級大國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最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人文景點,是世界旅遊大國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隨着改革開放後經濟取得驕人的成績後加大了對科研的投入,在一些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如量子科技領域(量子衞星量子計算機等),航空航天領域(大飛機運20的投產與玉兔號探索月球的成功)等。經濟方面2019年經濟總量達到99萬億人民幣,但仍然有許多經濟、社會、環境與政治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有待克服。此外中國在聯合國與世界上的影響力,還沒有達到美國與過去蘇聯的程度。但是,其發展的速度,以及許多方面的不斷進步,導致產生了中國在21世紀成為第二個超級大國的可能性。

超級大國俄羅斯

俄羅斯國旗 俄羅斯國旗
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簡稱:РФ 英語:Russian Federation,中文簡稱:俄羅斯),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75,4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除位於歐亞大陸的本土外,還擁有北冰洋內的眾多島嶼,以及遠東庫頁島和與日本存在爭議的南千島羣島(日本稱:北方四島)等島嶼。
公元9世紀,在建立以基輔為中心的古羅斯國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羅斯人的祖先古羅斯部族人(北歐維京人),併成為此後國家名稱。到冷戰期間,蘇聯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聯邦正式獨立,繼承了蘇聯的絕大部分軍事力量,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二,並且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
在“一超多強”的國際體系中,俄羅斯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世界強國,其科技實力遙遙領先,特別是航空航天技術,位居世界前列。俄羅斯還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除此以外,俄羅斯還是五個金磚國家之一。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繼承了絕大部分實力,也保持一些超級大國的特質,例如它仍擁有大量核武器,其數量僅次於美國,又是世界上領土最遼闊的國家,擁有豐富戰略資源,並有發展軍事和太空科技的能力。
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地區經濟遭受了重創,嚴重的經濟問題成為了俄羅斯復興超級大國夢的最大問題。由於俄羅斯一直以來以重工業化為主,忽視輕工業第三產業的發展。進入21世紀以後,伴隨着國際油價持續走高,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更多的體現在對能源出口的依賴。受國際油價下跌和烏克蘭危機影響被西方經濟制裁,其經濟近些年還未徹底擺脱困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