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客都

鎖定
世界客都,在廣東省東北部,有一座城市是歷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園,被尊稱為“世界客都”,這座城市就是梅州。梅州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美麗山水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廣東唯一全域屬原中央蘇區地級市,廣東最受歡迎自駕遊目的地。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之美譽,梅州還是“將軍之鄉、長壽之鄉金柚之鄉温泉之鄉客家菜之鄉、平安之鄉、廣東漢劇之鄉、廣東漢樂之鄉”。 [1-2] 
梅州古稱嘉應州,是擁有1500餘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國家重點僑鄉,被譽為“世界客都”,祖籍梅州的900多萬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分佈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也是廣東省唯一的全境屬於原中央蘇區範圍、納入《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的地級市,“寬帶中國”國家戰略示範城市之一,為中國信息化建設高地。 [3] 
2010年,國家文化部批准梅州設立“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廣東第一個、全國第五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4]  2011年6月,梅州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並被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範圍。 [5] 
梅州地區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平遠縣蕉嶺縣2區1市5縣)。
中文名
世界客都
外文名
capital of hakkas in the world
位    置
廣東省梅州市
對    象
客家民系
人口數量
551.4 萬(截止於2017年) [6] 
市花、市樹
梅花、桂花樹 [7] 
旅遊景點
梅州十八景古梅縣八景
近現代人物
葉劍英丘逢甲黃遵憲李惠堂
語    種
客家話粵台片——梅州話
人文古蹟
梅州學宮東山書院攀桂坊紅杏坊
火車站
梅州站梅州西站豐順東站興寧站
機    場
梅縣機場(民航)、興寧機場
官方傳媒
梅州廣播電視台梅州日報 [8] 

世界客都名稱由來

廣東梅州是客家民系最終形成地和最大聚居地之一,保存着典型的客家傳統文化。在1994年舉辦的“世界客屬第十二次懇親大會”上,梅州被尊為“世界客都”,成為維繫全球客家人情感認同和文化根基的精神家園。 [189] 
在客家人的遷移歷史中,梅州是最主要的集散中心,成為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區之一。從集散中心和主要聚居地這兩個方面而言,梅州成為客家文化的代表區域之一,被譽為世界的“客都”(廣東河源惠州韶關、深圳龍崗,福建龍巖、江西贛州等也是客家主要的聚居區)。 [9-11] 
梅州是客家民系的形成地和聚居地之一,在文化上擁有和保存着典型的客家傳統文化。梅縣話是全球客家人公認的客家話標準音,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客家話播音員全部選自該市;梅州百姓的家傳服飾仍有漢唐遺風;優美雋永的客家山歌和有“南國牡丹”之譽的廣東漢劇蜚聲海內外;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五大特色建築之一的客家圍龍屋,在梅州保存最多、最完整,總數達2萬餘座。還有風味獨具、色味俱佳的客家美食。其中,客家山歌、廣東漢樂等12個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客家圍龍屋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梅州市有葉劍英元帥故居、丘逢甲故居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有這些,使梅州成為集“客家”之大成者,故有“世界客都”之稱。 [12-13] 
梅州歷史悠久,有千年客家的深厚人文積澱,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既是客家人南遷的最後落腳點,也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客家人的精神家園。 [1]  1989年“世界客屬聯誼大會”及1994年“世界客屬第12屆懇親大會”先後在梅州召開。在第十二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上,梅州被尊稱為“世界客都”,成為維繫全球客家人情感認同和文化根基的精神家園。 [11]  中國客家博物館落户梅州為世界客都成就了又一個圓滿,而世界客都也將繼續綢繆客家文化的大盛。 [14] 

世界客都基本概況

世界客都歷史背景

客家是漢族一個頗具特色的民系,在海內外分佈廣泛、影響深遠。廣東梅州是客家民系最終形成地和最大聚居地之一,保存着典型的客家傳統文化。在1994年舉辦的“世界客屬第十二次懇親大會”上,梅州被尊為“世界客都”,成為維繫全球客家人情感認同和文化根基的精神家園。 [201] 
從兩晉之交(317年)起,為躲避戰亂和社會動盪等,客家人經歷了5次大遷徙,千百年來,客家人從中原越黃河,跨長江,沿贛江上溯至江西贛州,越過武夷山到福建長汀,最後來到粵東——梅州,然後又從這裏走向全國,走向海外。廣東是客家人最多的省份,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海南、湖南、浙江、台灣等地也分佈着為數眾多的客家人,還有大量客家人散居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 
梅州市為客家人聚居地,主要使用客家方言。客家人的祖先原是居住在黃河流域和長江北岸的漢族,因避戰亂逐漸南遷而來。史籍有"客家先民三次大遷徙"的説法:第一次是在東晉永康年間;第次二是在唐末黃巢起義後;第三次是隨宋室南遷。
其時梅州居住不少土著,主要有畲族人、瑤族人等。歷史上隨着漢族人的不斷南遷,大部分地方的畲族逐漸被漢族同化,在這過程中,作為漢族民系客家人的生活同樣受到了畲族的影響,比如,直至20世紀中期還可見到客家各姓婦女頭裹藍黑色頭帕和穿着片襟衫,還鑲縫有簡單的花邊 [193]  。畲民自稱“山哈”,意為“山裏的客人”。 [203] 

世界客都民族

據2000年人口普查,梅州市境內有40個民族居住,其中漢族佔99.97%;畲族有397人,主要居住於豐順境內;此外,因工作關係或婚姻嫁娶,在梅州市內居住的少數民族,人口1200人,其中有壯、瑤、滿、回、蒙古、苗、黎、土家、侗、高山、彝、朝鮮、藏、錫伯、哈尼、布依、維吾爾、傈僳、水、仫佬、京、哈薩克等族。外國人加入中國籍的有2人。 [15] 
2005年,在梅州市境內居住的少數民族有畲、壯、瑤、滿、回、苗、黎、侗、彝、藏、京、水、蒙古、土家、高山、朝鮮、布依、哈尼、錫伯、傈僳、仫佬、維吾爾、哈薩克等23個,約有3000多人。全市各縣(市、區)均有分佈,其中豐順縣潭江鎮鳳坪村是梅州市畲族同胞居住的唯一少數民族聚居地。除鳳坪畲族外,梅州市境內的少數民族同胞大部分是因工作和婚姻關係而來梅的,還有一部分是解放初期隨南下大軍來梅的。據瞭解,僅梅城江南片就有好幾個少數民族,其中土家族同胞有20多人。這些少數民族同胞大部分已經漢化,與漢族同胞特別是梅州居住的漢族客家人沒有明顯的區別,只有在他們記憶中和他們的祖輩身上才能找到自己本民族的特徵。 [16] 

世界客都語言

梅州市為客家人比較集中的聚居地,客家話為主要語言。境內除豐順縣的湯南、留隍、東留(東留已併入留隍鎮)等3個鎮約11萬人使用潮汕方言外,絕大部分人都使用客家方言。 [15] 
客家話 客家話
客家話,即客家方言,一般指客家語,簡稱客語。客家話的形成,與客家人歷史上的幾次大遷徙是分不開的。客家先民原本主要是中原一帶的北方士族。當時他們講的是中原漢民族的共同語言——河洛雅音,是當時北方地區通行的交際語,即北方官話,在遷徙過程中又吸收當地的方言,從而產生了新的次方言,這就是客家話的源頭。 [17] 
洛陽讀書音”是客家人千年傳承不變的語言。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共同使用的語言,又稱“唐音”、“客方言”、“客話”或“客家話”。一般認為它是魏晉時流傳下來的,經過南北朝的發展,最終在唐朝定型。古漢語研究專家認為,客家方言是魏晉一直到唐宋流行的古代普通話,是以洛陽方言為基礎的“洛陽讀書音”。用客家話讀古詩,也會變得很押韻。客家人對於自己的語言有着獨特的情感:“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寧賣祖宗坑,不賣祖宗聲。”是客家人對自己的文化有優越感的表現。 [202] 
客家先民語言對土著畲民的語言影響巨大,但另一方面,土著畲民的語言也影響了客家先民的語言。例如在詞彙方面,據語言學者研究,客家話中表示女性長輩稱謂的詞尾“娓”等十四個土俗字,在漢文辭書中查不到這樣的詞,或雖有其字而詞義不同,它們倒與侗—泰語族語言的讀音和詞義相近。因此這些詞都有可能是客家向土著借用的。在語法方面,客家話中的語序與普通話顛倒,又有“來去”並用只表“去”的意思,這些都與一般漢語不同,而與泰語、苗語等某些南方少數民族語言相近。這些現象,都可斷定為受百越語影響所致。換句話説,就是客家先民的語言受土著語言的影響,融匯而成為客家話。 [194] 

世界客都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240139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8020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38130人,增長11.52%。年平均增長為1.10%。其中男性人口為2124282人,佔50.1%;女性人口為2115857人,佔49.9%。全市人口分佈如下:梅江區380774人,梅縣區554745人,興寧市 962883人,平遠縣229863人,蕉嶺縣205862人,大埔縣374731人,豐順縣479025人,五華縣1052256人。
2016年末户籍人口為551.40萬人。常住人口436.0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1.89萬人,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48.59%。 [6]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梅州市常住人口3873239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952489人,佔50.41%;女性人口為1920750人,佔49.5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997795人,佔51.5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875444人,佔48.42%。流動人口為762344人。流動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為88806人,省內流動人口為673538 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流動人口增加330615人,增長76.58%。 [124] 

世界客都文化表現

世界客都文化場館

主要文化場館有:世界客商中心梅州大劇院嘉應歌劇院)、梅州市堅真市民服務中心梅州市科學技術館、梅州市城市展覽館、中國客家博物館梅州大學校長館梅州將軍館梅州市華僑博物館梅州市客僑博物館梅州市僑批檔案館梅州名人廉吏館客家匾額館、世界客家名人蠟像館、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廣東漢劇院中央蘇區(廣東)歷史博物館梅州大會堂亮勝客家藝術中心五指峯天文科普園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豐順縣堅真國際會議中心卡拉比—丘實景天象館中國僑鄉文化(梅州)研究中心梅州花博觀賞園梅江區文博藝術中心梅縣區文博園梅縣區酷車文博園梅州市城市館梅州青少年科技館梅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梅江區青少年文化宮梅州市梅縣區青少宮羣眾藝術館綜合大樓林風眠藝術產業園林風眠紀念館林風眠美術館東山谷美術館客都美術館梅州市大觀園陶藝博物館梅江區博物館梅縣博物館梅州市聖品沉香博物館梅州市嘉應泓博物館梅江區鳳凰博物館梅州市梅縣區精宮博物館梅州市梅縣區粵海民俗博物館梅州市建梅藝術博物館梅州和諧文化石雕藝術館夢工廠雅物館梅州市文化館梅江區文化館梅縣區文化館梅州劍英圖書館梅州市梅江區圖書館梅州市梅縣區圖書館興寧市圖書館蕉嶺縣圖書館大埔縣圖書館五華縣圖書館豐順縣圖書館平遠縣圖書館鬆口圖書館客都人家圖書館葉劍英紀念館曾憲梓紀念館張榕軒紀念館羅芳伯故居紀念館喆廬博物館九龍嶂革命紀念館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梅縣區木偶傳習所南嶺梅藝術中心興寧會展中心豐順縣會展中心興寧市少年宮興寧市文化館興寧市黨史教育館興寧市山歌劇演藝中心白鶴美術館五華縣青少年宮五華縣文化館五華縣博物館五華縣長樂學宮博物館五華工匠博物館五華縣美術館五華縣劇院五華縣採茶戲傳承保護中心五華提線木偶傳習所中國現代足球博物館五華足球科技館五華紅色體驗館、中央蘇區(五華)歷史博物館、梅州五華蘇區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央蘇區五華紀念館粵東五華茶博彙温訓紀念館蕉嶺博物館蕉嶺縣文化館卡拉比—丘成桐空間雕塑蕉嶺縣青少年文化宮蕉嶺縣工人文化宮蕉嶺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蕉嶺縣革命歷史紀念館、蕉嶺(桂清)圖書館吳鬱青科技館丘逢甲陳列館蕉嶺縣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平遠縣文化館平遠縣博物館程旼紀念館平遠縣紅四軍紀念館平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平遠縣公共圖書館平遠縣公共文化館大埔縣文化館大埔縣工人文化宮大埔縣陶瓷博物館大埔縣農業科技館大埔縣文化活動中心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大埔縣長壽文化展覽館田家炳紀念館張弼士博物館西巖茶博物館桃源鎮萬德福陶瓷美術館北塘村美術館三河壩戰役紀念館閩粵贛邊區革命歷史紀念館閩粵贛邊區革命歷史陳列館、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陳列館、豐順縣文化館豐順縣博物館豐順縣堅真紀念館豐順縣集瑞博物館東江蘇維埃政府紀念館中央蘇區豐順革命史料陳列館、東江革命根據地史料陳列館、豐順馬圖革命鬥爭歷史紀念館等。 [18-21]  [123]  [129]  [140]  [144]  [188] 

世界客都僑鄉文化

梅州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南遷的最後落腳點和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與贛南、閩西等並稱閩粵贛邊區客家大本營,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的重要祖籍地和精神家園,被尊稱為“世界客都”。梅州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全國重點僑鄉,祖籍梅州的海外僑胞人數多、分佈廣、實力強,對故鄉貢獻極大,旅外華人華僑達700多萬人,分佈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港澳台同胞也達250多萬人,而台灣500萬客家人中,就有180萬祖籍在梅州。 [5]  [22-27] 
2013年10月,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中國國內唯一的移民紀念項目——中國(梅州)移民紀念廣場在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正式落成。同時,世界客僑移民展覽館也開館迎客。 [28]  2016年,“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在梅縣區鬆口鎮中國移民紀念廣場掛牌成立。 [29] 
2017年,梅縣區鬆口古鎮廣州十三行黃埔古港等10個單位榮獲“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座標”稱號。 [30] 

世界客都建築藝術

客家民居客家圍龍屋是中國五大傳統民居建築之一,與北京“四合院”等同享盛譽。較有特色的民居有梅縣區南華又廬、聯芳樓,大埔花萼樓、泰安樓,五華四角樓(李惠堂故居),興寧螺墩圍龍屋等 [31] 
客家民居是客家歷史文化的“縮影”,是一種凝固的藝術。客家民居類型多樣,有圍龍屋土圍樓、五鳳樓、走馬樓四角樓、多槓樓及中西混合式騎樓炮樓碉樓等多種形式的客家民居,集中體現了中原宮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築風格,其中以圍龍屋和四角樓最有特色和最為著名。圍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橄欖屋”、雲南的“一顆印”並稱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在梅州市區和城郊40公里以內的地方,遊客可看到幾百座大大小小的圍龍屋。 [32] 
中原移民融於百越,一千多年來,多民族交融共進,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客家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便是在興寧境內的圍龍屋。這裏有圍龍屋近3000座,被稱為是“中國圍龍屋之鄉”。磐安圍因建築細節精巧,保存完整,於2010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98] 

世界客都飲食文化

梅州客家人喜食魚生狗肉,客家人有“冬至魚生,夏至狗肉”的諺語。魚生多用鯇魚,鰱魚有時也用,調和之物多用醋。客家人認為婦女產後月內食用雄雞炒姜酒能祛風活血,有助於婦女產後恢復身體。婦女產初生子後以姜酒送外家,叫“送姜酒”。 [199]  大埔老鼠粄(又稱珍珠粄)、筍粄、鴨松羹,梅縣區味酵粄、煎芋丸,煎圓子,煎饊子,平遠黃粄,蕉嶺鍋篤粄等較出名。此外各地均有餈粑、粽子、蘿蔔粄等。喜事宴請上席時興“八大碗”、“十二大碗”,最有代表性和特色的是鹽焗雞釀豆腐,黃酒雞,姜酒雞,捶丸、浮水鯇丸。風味特點是:講究色、香、味,偏重肥、鹹、燒。梅州水果種類眾多,除荔枝、龍眼、葡萄、桃、李、枇杷等外,10多年來又大力發展“梅州沙田柚”、“蜜柚”等。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沙田柚”生產基地 [33] 
客家美食
客家美食(80張)
梅州特產豐富,擁有梅州金柚大埔蜜柚平遠臍橙客家娘酒長樂燒酒客家老黃酒、珍珠紅酒、一線天酒、南台酒五葉神梅州荔枝梅州龍眼梅州青欖梅州桃駁李板栗龍眼乾菊花糕客家薑糖大田柿花客家擂茶客家手工茶單樅茶梅江區清涼山茶梅縣綠茶蕉嶺綠茶五華綠茶馬圖綠茶大埔烏龍茶西巖烏龍茶七畲徑茶八鄉雲霧茶大埔單叢茶豐順高山綠茶豐順單叢茶鍋篤茶奇蘭富丁茶蘿蔔苗茶天柱山綠茶清涼山綠茶黃坑綠茶九龍手工茶南華奇蘭茶潭江水仙茶、梅縣區陰那山綠茶、興寧官田綠茶、豐順鳳山水仙茶、大埔苦丁茶西巖冰凍茶西巖黃枝香茶馬圖山茶天柱山茶南台茶黃坑茶嘉應茶平遠橙客都米有機山茶油有機蔬菜平遠三華李徑南三華李石馬番豆興寧蓼花客都稻米大埔青花瓷大埔高陂瓷薄胎瓷桂嶺蜂蜜蕉嶺冬筍三圳淮山八鄉山番薯五華紅薯五華高山紅薯平遠東石花生板蓋坑雪蓮果蕉嶺富硒稻米蕉嶺黑花生梅州梅片梅州客家味酵粄粉平遠石斛平遠客家炒綠蕉嶺大米豐順高山紅薯平遠靈芝興寧絲苗米興寧茶油梅塘楊桃石坑奈李石坑柿花畲江菊花糕松源麥芽糖黃金香榛黃金粄條留隍雲片糕湯坑炒粄三圳釀粄西河老鼠粄百侯薄餅大埔涼粉糕大埔客家薄餅大埔豆子羹蕉嶺鍋篤粄豐順雲片糕興寧炸扎粽大田柿餅五華禾梨樓江甜粄雙華板栗沙田鍋鼎生切煙絲布坪鷹嘴桃潭下菩米五華菩米、長布菩米、轉水紅粬、五華毛糕、特級豉油、香脆無花果、白芒壩花生、龍村臘蔗、雙華巴戟、華城細核荔枝、棉洋桃駁果、益塘荔枝、長布土茯、茶亭岡沙田柚五葉神湯料奶油花生酥客家打炒米客家柚皮涼果柚子月餅柚子酥柚皮糖柚子茶柚子酒金柚啤酒金柚蜜餞金柚果脯金柚陳茶金柚花茶蜂蜜柚子茶冰糖柚子蜜柚子辣醬柚子果醬柚子口紅柚子洗髮露番薯糖水豆腐花清補涼綠豆湯番薯湯、楊桃水、蓮藕餅企爐餅雲片糕夾心糕)、茶葉蛋香酥卷油餜子炸饊子煎丸子鹼粽砸粽油角煎堆煎圓薄餅燒麥蒸餃雲吞艾餈餈粑仙人粄釀粄筍粄黃粄粟粄甜粄發粄捆粄薯粄艾粄豆粄味酵粄簸箕粄憶子粄珍珠粄灰水粄蘿蔔粄芋頭粄溜鍋板苧葉粄豆子粄葉子粄雞血粄勺菜粄芋絲粄丁子粄酢葉粄薯粉粄糊塘粄菜絲粄兩熟粄綠豆粄煎蕎粄、假喜粄、層子粄、船仔粄、煎產子、鴨松羹鴨雙羹、豆子羹、南瓜烙紅薯餅乾粟米烙餅菜汁包鴨嫲溜、白米豆羹、抹茶紅豆粄等名優特產。 [34-37]  [130-131]  [138]  [155-158]  [166]  [168-169]  [171]  [177-178]  [182-184]  [190]  馬山傳統綠茶、嘉應銀毫、石正雲霧有機綠茶、西巖綠茶、石正金紅有機紅茶、馬山金花紅茶、雁南飛映山紅紅茶、雁南飛金單叢烏龍茶、凱達香妃翠玉以及西巖烏龍等被評為“嘉應茗茶”十大優質茶。 [38] 
梅州是客家菜之鄉,有梅州醃面客都草魚興寧鴿梅乾菜梅菜)、梅州客家鹽焗雞鹽焗雞爪鹽焗烤鴨鹽焗鴨腿釀豆腐釀香菇釀苦瓜釀茄子釀婆參釀蠔豉釀春捲釀辣椒釀青瓜釀豆角釀豆乾釀芋頭腐皮卷客家釀青椒客家辣椒釀魚肉釀豆腐西紅柿釀蛋客家釀蛋梅菜扣肉梅菜蒸豬肉梅菜蒸排骨梅州菜乾蒸肉梅乾菜蒸鴨梅乾菜燒豆乾梅乾菜乾煸豆角蜜汁焗排骨泥焗雞梅菜雞香菇雞白斬雞蒸滑雞板栗雞客家魚生客家盆菜客家牛肉丸客家艾葉丸客家捶丸客家娘酒雞客家葱油雞艾草煲雞蜂蜜燉雞姜酒雞黃酒雞羊肉酒三及第湯客家三杯雞客家鯇丸客家汆魚丸手工魚丸姜芽嫩鴨姜芽炒鴨片銀芽炒雞絲滷鴨腳白滷鴨掌紅燜豬肉紅燒豬手板栗燒牛肉爆炒魷魚筒南乳烤肉雞雄鵝掌茹如豆腐咕嚕肉五香乾滷鴨五香醬鴨八寶窩鴨開鍋肉丸、燜狗肉、紅燒狗肉、狗肉煲、羊肉煲田螺煲豆腐煲雜菌煲苦筍煲客家蛋角煲客家薯絲煲客家芥菜煲芥菜芋頭煲蘿蔔牛腩煲清湯雙丸美味上湯雞八寶糯米酥雞姜糟燜狗爪豆大極素菜會響鈴叉燒肉米粉肉水晶肉扣鴨栗子釀雞翅西利柴把鴨亂箭射綿羊薑絲炒大腸姜葱炒雞球芋艿炒雞球荔枝炒雞球豉椒涼瓜炒雞球銀杏炒雞球酸子薑炒雞球豆豉香焗黃鱔姜葱炒河鱸魚片油酥河魚乾椒絲河魚乾河魚乾炒韭菜梅菜炆豬肉梅菜炆五花肉香菇肉碎釀青椒客家鹹菜炒豬腸客家鹽水番鴨蘿蔔炒牛肉炒牛百葉香芋扣肉梅菜蒸魚杞子燉甲魚炒蝦仁炒豬紅炸芋丸清蒸魚炒墨魚醋溜魚酒糟魚松子魚紅燒魚炒魚片鳳投胎燒乳豬臘豬肝黃皮豆乾炸豆腐豬腸灌青菜丸子米粉丸子蘿蔔丸番鴨丸炒三絲七寶羹蝦仁燒賣炸魚卷炒雞酒炒田螺煎豆乾甜湯丸魚散粉羊雌湯黃鱔炒苦脈泥鰍鑽豆腐紅菌豆腐頭紅菌豆腐渣砣子豆腐白渡牛肉乾百侯牛肉乾大埔牛肉乾、大埔牛肉丸、大埔算盤子金山牛雜土青椒炒牛肉南口黃皮豆乾松源五香豆乾廣福豆乾丙村開鍋肉丸石扇鹹菜石扇魚血燜飯荷泗拱橋肉梅州客家米粉梅江白宮苦瓜大埔豆腐乾五華三黃雞五華魚生新橋腐竹埔寨牛肉湯坑牛肉丸牛肉粄湯湯南菜脯湯南面線樂仙腐竹布駱包子豆腐醃切牛肉乾發粄燜花肉鹹菜燜狗肉銀新金針菜豐順旗鬥排骨豐順太極芋泥豐順豆乾韭菜兒豐順金針菇、梅菜蒸牛肉、梅菜燜鴨、菠蘿炒豬腸、香蘇炒田螺、客家鼓油鴨、客家三杯豬手、客家全魚羹、客家石螺子、糟水蒜仁炒田雞、陳年客家蘿蔔條、五穀金瓜盅、橄欖蒸飛鴿、蝦仁香菇扣肉、蝦米扣肉、五香豬手、腸衣蛋卷、炸酥燒肉、圓蹄肉、姜油雞、鹽煨雞、糯米雞、嫩姜炒鴨、鹹菜苦筍煲、浮水大鯇丸、手工浮水鯇丸、蓮葉蒸水魚、木耳炒豆乾、姜線蒸溪魚乾、金針炆鴨、荔茸雞翅、香芋燜鵝、臘豬頭皮、燻魚乾、釀腐衣、焗黃鱔、酥燒、藥根雞煲、藥根雞全豬煲炒豬腸血牛腸肺粉陳鴨白菜卷金針菜河魚乾雜錦拼盤墨魚煲腐竹菠蘿咕嚕肉五華橫陂小炒五華熟米粥八寶糯米飯八珍飯魚生粥菩米粥豬膽幹臘豬肝艾揮丸生炒雞球參須燉雞五葉神燉豬瘦肉五指毛桃煲雞湯五指毛桃豬骨湯五指毛桃龍骨湯五葉神煲排骨湯蟲草花烏雞湯金針菇燉雞湯金針燜鴨湯黃花菜燉鴨塊黃花菜燉鴨湯、胡椒豬肚雞湯、梅菜豬肉湯、合水鱅頭湯紅菌豆腐湯福菜肉片湯紅菇雞湯雙丸湯全豬湯羊醋湯草菇湯紫菜湯藥根雞湯、菜脯雞湯、鹹菜鴨肉湯、彌月宴龍鳳呈祥宴客家炒麪手工面煲仔飯醃蒜頭酸芋荷紅菇福菜菜脯、荀幹、醬瓜鹹冬瓜等眾多美食(詳見:客家菜客家美食客家飲食客家小吃梅州美食等詞條)。 [39-41]  [156-157]  [159-160]  [167]  [170]  [172-174]  [176]  [181-182]  [184] 

世界客都服飾文化

客家農村婦女耕作時,冬天遮帕夏天戴涼笠。帕用青布做成,方形,冬天遮頭上以禦寒、防塵。夏天到田裏勞動或採樵則戴涼笠。涼笠用竹織成,笠檐綴以青絹或青布以障日,故稱涼笠 [199]  。婦女服飾是企領式窄袖大襟衫,寬腳交頭褲,佩戴頭裙。頭裙製作精美,四周飾以花邊,中間用彩色絲線刺繡花鳥圖案,紮在頭上作頭巾,可防曬、禦寒,系在胸前作圍裙,幹活時可防髒,趕圩購物時,還可用來作包裹,既是美的裝飾,又是十分實用的生活用物。中青年婦女服裝多時興淺藍色,老年婦女則喜灰黑和深藍色。客家婦女服飾既具中原遺風又具有南方民女特色。幼兒衣服多為繫帶交襟衫,戴虎頭帽,着虎頭鞋,不論春夏秋冬,都要系一塊三角形“肚搭”,用以護臍,防禦風寒。

世界客都文化藝術

梅州客家山歌是中原文化與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產物 [195]  。據專家學者考證,客家山歌繼承了《詩經》十五國風的風格,又受唐詩律絕和竹枝詞的影響,又受畲、瑤等土著人的歌謠的影響 [196]  。脱胎於魏晉南北朝樂府民歌這個母體,是客家人長期勞動和生活中集體創造的民間文藝奇葩。梅州有七個省級藝術之鄉。其中3個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即梅縣區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豐順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此外還有:平遠船燈舞藝術之鄉、五華竹馬藝術之鄉、興寧杯花舞藝術之鄉、版畫之鄉、花燈之鄉、大埔廣東漢樂藝術之鄉。(詳見: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5-46] 
歌仙劉三妹的傳説出自千年古鎮鬆口,她的主要傳説故事是和一位大埔山歌精鬥歌、駁歌取得勝利。 鬆口人愛唱山歌以及鬆口山歌在世界各地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是比較有名氣的,鬆口又稱山歌之鄉 。歌仙劉三妹的故事,婦孺皆知,流傳海內外,解放後根據該故事整理出有《歌仙劉三妹的傳説》等唱片及民間故事。 [197] 

世界客都宗教信仰

根據《梅州宗教志》記載:梅州宗教已有1490多年曆史,宗教文化底藴深厚。現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是全省宗教工作大市,截止2018年,有聖家主教座堂靈光寺千佛塔神光寺萬福寺石林寺平安寺太平寺等宗教活動場所490多處,宗教團體37個,教職人員1200多人,信徒約30萬人。全市先後有37處宗教活動場所被省民族宗教委授予“廣東省模範宗教活動場所”,147處場所獲評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活動“達標場所”。(詳見:梅州市宗教活動場所名錄 [47-49] 
最早信仰三山國王的主體是粵東百越土著居民,後來逐漸成為畲族、福佬、客家在內的粵東民眾的共同保護神 [191]  。客家地區的三山國王壽誕和祀奉儀式各地不相同,大埔縣楓朗等地以農曆五月初四、初五兩天為壽誕,梅縣為農曆九月初十,等等。對三山國王的祀奉,一般在農曆正月和十一月,家家户户到三山國王廟進香,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不少地區有抬三山國王出遊的習俗。 [192] 

世界客都俚人文化

唐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武德五年,嶺南有個比較有名的事件,就是粵東“俚帥”楊世略以潮、循二州之地降唐。楊是古潮州(轄區包括現在的梅州)一帶大姓,即使到現在,楊姓也是梅州大姓。楊世略是粵東土著俚族首領,年輕時曾任隋朝駐潮州總管林士宏的部將,後反宏歸順大唐。楊世略諡號“伯府大人”,豐順縣湯坑鎮西門外"伯爺宮"為敬奉楊世略的廟。 [200] 

世界客都畲族文化

畲語接近於客家話,但與客家話稍有差別,稱“畲客話 [193] 畲族山歌有勞動歌、風俗歌、情歌、時令歌、革命歌、雜歌等,在山上勞動時能即興編唱山歌,內容多為反映他們的生活狀況,表達他們的內心情感。唱法上多以土音為一句,四句為一首,有獨唱,也有對唱,講究押韻,主要靠清唱,不用樂器伴奏。 [204] 

世界客都地方習俗

二次葬是推行火葬以前客家人特有的一種喪葬習俗。這種喪葬,即親屬死後先用棺木埋葬,葬後三年取出骸骨,裝在陶罐(俗稱金罌或金埕)內再重新建墳立碑 [199]  。 此俗的來源,以前論者多歸之於客家人濃厚的敬祖觀念和多次遷徙的歷史原因,或歸之於爭風水。其實這種風俗也是古代荊楚蠻、五溪蠻和百越民族的舊俗,晉張華《博物志》、《南昌史•顧憲之傳》、《隋書•地理志下》、宋朝朱輔《溪蠻叢笑》等書都有相關記載。中原漢人素主入土為安,《周禮》有“禁遷葬者與嫁瘍者”之制,客家此俗源於蠻俗和古越俗,是客家先民與包括畲族先民在內的古代湘贛閩粵土著互相融合和同化的產物,可以無疑。 [194] 
客家舊俗男女訂婚以後,男方要行聘禮,聘物中須有檳榔蔞葉。生子滿月時宴請賓客,酒過三巡時,父抱子至筵前,眾賓客皆整衣冠而立,上座者從端菜人手中取來生魚頭、熟雞腿、生葱、銀印等物件,因其義為吉語,咳而祝之,叫“開齋”,意指小兒自此食葷。男女長大以後,宗族中德高望重的叔伯姑姐便擇一日設酒席相聚,叫“襯腦”或“襯好”,取“好事將近而襯之”的意思。 客家民俗一些地方性的神社祭會和農事節,如觀音生日、伯公生日、灶君生日以及天穿日、立秋節、冬至節等 [199]  。客家民間至今還流傳朱家教、鍾家教、李家教、岳家教、刁家教、劉家教、牛家教、流民教、劉鳳山派、崑崙拳等武術流派。 [199] 

世界客都人文特徵

科舉時代
梅州素有“文化之鄉”譽稱。著名客家學研究者張奮前先生認為,梅州是近現代以來客家人文中心。“客家人文中心,隨着時代的變遷而地域不同。宋代,以汀州八屬及韶州各屬為代表;明代,以惠汀、贛南、大埔為中心;清代,則移於嘉應州及大埔”。清乾隆十三年直隸通州人王之正來嘉應州任州官時,在州衙前照壁上題了“人文秀區”四字,以志本地文風之盛;清乾隆年間浙江仁和人吳鴻(乾隆十六年狀元)在廣東督學時,稱嘉應州“人文為嶺南冠”。
梅州長期以來文風鼎盛。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載,南宋高宗年間,福建閩侯人方漸來梅知州事,曾説“嘗謂梅人無植產,恃以為生者,讀書一事耳”。另據史籍記載,自隋朝開科取士起,梅州即開始有人以科舉考試作為出身的階梯。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諫官劉元城謫居梅州創建“梅城書院”(後稱元城書院)後,梅州各地書院紛紛設立,“弦誦之聲,達於里巷”。光緒《嘉應州志》記載:宋時起,梅州參加科舉人數即為全國之冠。清乾、嘉年間,讀書者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50] 
《梅州院試》載:“自宋以來,代產偉人”,如“五科五解”、“一腹三翰院”、“三代四翰林”,更是有父子同進士、嶺南第一才子宋湘、長樂武運開、八旬翰林、學霸韓山等的翹楚佳話。以梅縣(含梅江區、梅縣區)為例,早在宋代就出了不少進士,有些還是一家子的。如古成之與古宗悦為父子,古宗悦與古革為公孫,古革與古堇、古鞏為弟兄,是同科進士,可謂四代五進士。蔡若霖與蔡定夫為父子,與蔡蒙吉為公孫。蒙吉為定夫之子,是為公孫三進士。由此可知當時梅州文風之一斑。明代饒相饒輿齡父子進士,張文寶、張綱父子進士;清代李象元與子李端、孫李逢亨,不僅公孫三進士,且為公孫三翰院,大埔楊之徐楊纘緒楊演時楊黼時是父子進士,且三子俱為翰林,以及丘建猷丘晉昕父子進士等;其他父子、兄弟進士無法在此一一備述。自宋至清末,僅梅縣一縣就有舉人681人(僅清代有623人),舉人中名列全省第一的解元就有李士淳葉著陳鶚薦楊時行梁念祖宋湘葉鈞李汝謙李載熙等17人,考取的進士有113人(文進士91人,武進士22人),其中翰林有李士淳、李象元、陳鶚薦、邱玖華、宋湘、王利亨李仲昭李黼平黃仲容李載熙温仲和等19人。清乾隆,嘉慶年間,可説是梅州文風最盛之時,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會試,廣東全省中進士者僅11名,而梅縣卻佔了5名;嘉慶三年(1798年)戌午科廣東鄉試,全省中舉者88名,梅縣佔17名,其中李汝謙且為名列榜首的解元。清狀元吳鴻督學廣東,盛讚梅州“人文為嶺南冠”。其中梅縣是清代全國114個科舉發達縣之一,廣東五個科舉發達縣之一。 [51] 
梅州市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輯出版了《梅州進士錄》一書,以詳實的史料展現唐宋至明清千年間梅州湧現的進士,描繪他們的生平、事功,為人們瞭解客家人崇文重教之風提供一個窗口。《進士錄》提供了這樣的數據:各類進士283名(文進士224人,武進士59人),其中會試殿試產生的正榜進士247名(含寄籍進士8名),欽賜進士15名,明通進士21名。選翰林院學士33人,舉人1654人(文舉1499人,武舉155人),解元17人,廩生貢生秀才16479人。 [52-54] 
西學東漸
鴉片戰爭後,西學東漸。1866年,瑞士巴色傳教會在長樂長布源坑開辦梅州第一間西式小學,此後興辦新學漸成風氣。黃遵憲丘逢甲温仲和等名流皆熱衷於家鄉教育事業。黃遵憲闢人境廬為課堂,親自講授新學功課。他創立嘉應興學會議所,發表《敬告同鄉諸君子》書。各縣有識之士紛紛響應,肖惠堂、羅師揚等人創辦興民學堂,丘逢甲創辦鎮平縣立中學堂。梅縣務本、五華長樂、大埔樂羣中學也相繼開辦。
辛亥革命後,梅州形成了官方、民間和教會三家辦學局面。1913年,梅州中學原校長葉則愚、學生葉劍英等創辦私立東山中學。1923年美國人汲平如和地方人士黃慕羅等,創辦了梅州歷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嘉應大學。1933年,陶行知派潘一塵到大埔百侯中學任校長,建立了“生活教育”園地。張偉烈於1936年創辦了百侯幼兒園,是我國最早的兩所鄉村幼兒園之一。抗日戰爭後期,隨着省政府東遷平遠,國立中山大學、省立文理學院、私立廣州大學中華文化學院等大專院校先後遷來,梅州一時高校雲集。
民國初在梅州傳經20餘年的法國天主教神父賴理查斯在《客法詞典》中驚歎:“全境有六七百個村落,也就有六七百個學校,這真是一個駭人聽聞的事實,按人口比例來説,不但全國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和它相比較,就是較之歐美各國也毫不遜色。”1935年,廣東省教育廳考查全省國民教育,梅縣列居第一。194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報告全國普及教育情況,江蘇武進名列第一,梅縣位居第二 [53] 
梅州崇文重教,造就了葉劍英、宋湘、丁日昌、丘逢甲、黃遵憲、張弼士、李惠堂、曾憲梓、田家炳等一大批光耀中華的名人賢士,辛亥革命以來,這裏孕育了34名兩院院士、340多名大學校長(書記)、540多名將軍。 [1] 

世界客都文化遺址

全市已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398處,古窯址87處,古墓葬179處,古建築206座,還有近現代革命歷史文物遺址140處,葉劍英故居丘逢甲故居謝晉元故居父子進士牌坊人境廬和榮祿第黃遵憲紀念館)、獅雄山遺址花萼樓泰安樓光祿第肇慶堂中山紀念堂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5處,其中如華城西漢“長樂台”建築遺址,梅西、長田新石器時代石器工具作坊遺址、南漢千佛鐵塔、唐代古建築靈光寺、唐八足辟雍硯、茶陽“絲綸世美”石牌坊等均稱為國家文物之瑰寶。已發掘的古代窯址主要有水車窯梅縣瑤上窯平遠石正窯大埔餘里窯大埔高陂窯龍頸坑窯明代葉田窯址等。(文物古蹟詳見: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梅州市歷史建築名錄梅州市宗教活動場所名錄等詞條)。 [32]  [55-57] 

世界客都交流活動

1994年12月6日至8日舉辦了第十二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同時這也是中國內地城市首次舉辦這一活動。 [58] 
2004年,舉辦了首屆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賽,此後每兩年在梅州舉辦一屆,是傳承和發展客家文化的一項大型活動。 [59] 
世界客都中國梅州
世界客都中國梅州(7張)
2009年,梅州市委市政府聯合74個全球最知名的客屬團體商會和84名最具影響力的客商,共同發起首屆世界客商大會,此後大會每兩年在梅州舉辦一次。 [60]  在2015年10月12日舉行的第四屆世界客商大會開幕式上,首批梅州海外經貿文化聯絡處正式授牌。這是梅州主動融入海上絲綢之路的創新舉措。目前,梅州已經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海外經貿文化聯絡處。有效加強了梅州與海外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進一步推動了梅州外向型經濟發展。全球有400多個客屬商會與梅州外事僑務部門建立了緊密聯繫,為梅州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人脈支撐。 [61] 
2011年,首屆世界客屬青年大會在梅州舉行,本次大會主旨是“凝聚客情力量,共創幸福家園”。 [62] 
2011年6月23日,廣東梅州“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正式掛牌,這是廣東省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161] 
2013年9月19日,在梅縣文體中心成功舉辦了以“梅州月·中華情”為主題的2013年中央電視台中秋晚會秋晚)。 [63] 
2013年12月,舉辦了首屆客家文化創意產品博覽會,此後每年在梅州舉辦一屆。 [64-65] 
2018年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全國設立6個分會場,梅州市作為中國的熱區農業和嶺南農業的大本營,成為其中之一。 [66-71] 
2022年6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佈《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其中,明確梅州市(贛閩粵原中央蘇區)與廣州市建立對口合作關係。 [163-164]  [185-186] 
2022年7月,第21屆梅台青年夏令營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示範點梅縣區雁山湖舉行,梅台青年夏令營是以客家文化研學與實踐為主題的交流項目,是梅州市對台交流的品牌項目。 [162] 

世界客都城市標誌

世界客都地標

2017年2月,由梅州日報社策劃,聯合市文廣新局、市旅遊局、市住建局共同主辦的“尋訪客都文化地標”大型文化採風活動,評出“客都十大文化地標”。人境廬、梅江橋、陰那山、葉帥故居、神光山、程旼故里、丘逢甲故居、父子進士牌坊、長樂學宮、落漢鳴泉等榜上有名。 [72-73] 

世界客都市花

梅州市市花梅花
梅州市市花梅花(60張)
梅州自古以來因“梅花”而盛名,是中國目前唯一以“梅”命名的城市。南宋詩人楊萬里宦遊梅州時曾寫下“一路誰栽十里梅,下臨溪水恰齊開。此行便是無官事,只為梅花也合來。”的絕妙詩句。
1993年梅花被認定為梅州市市花,1994年在梅州召開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上通過了“把梅州市建設為梅花之鄉”的提案,梅州城區現已建成多處梅花山、梅花園、梅花島、梅花帶,以及梅花種植基地等。 [74] 
2017年,梅江區計劃投資逾1億元打造十里梅花長廊。梅縣區加快推進以“客家精神”和“梅花”為線索的“古梅夢景”項目。 [75-76] 

世界客都市樹

2018年5月28日,梅州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請審議梅州市“市樹”評選結果的議案》,決定批准桂花樹為梅州市市樹。 [77] 

世界客都梅州精神

2008年5月22日,梅州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把“梅花香自苦寒來”確定為“梅州人精神”後,印發了《關於弘揚和培育“梅州人精神”的實施意見》(梅市辦[2008]69號)。 [7]  [78] 
梅花為梅蘭竹菊之首,古往今來為世人所崇尚。1993年,梅花被確定為梅州市市花,“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精神與品格,不斷激勵代代梅州人,譜寫着一個又一個美好樂章,展現着獨自芬芳的魅力。當前梅州提出的“彰顯後發優勢,實現綠色崛起”就充分表現了這種梅花精神。
從2004年3月開始,梅州市便開展了“梅州人精神”大討論活動,經歷了廣泛討論、專家學者提煉、深入研討三個階段,共收到徵文和意見稿91篇,最終,“梅花香自苦寒來”因為具有四個方面的特質而被確定為“梅州人精神”。一是現實性。首先是“苦寒”體現了梅州人的吃苦精神。梅州人靠的都是吃苦耐勞精神;而梅州目前仍比較落後,要實現梅州市政府提出的“彰顯後發優勢、實現綠色崛起”目標,更需要發揚吃苦的“梅花”精神。其次是“花香”寓意成功。近年來,梅州市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不懈實施“四個梅州”發展戰略,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這正吻合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寓意。二是具有廣泛性。“梅花香自苦寒來”寓意梅州客家人堅韌不拔、艱苦奮鬥、勤勞儉樸、崇文重教、奮發進取等精神。如“崇文重教”表現的是客家人重視教育、客家學子刻苦讀書,而“梅花香自苦寒來”則正好常被讀書人引以自勉。三是個性化。梅州向來喜歡栽種梅花,梅州的地方、山水、人名多數以梅命名,河以梅江為名,城以梅城為名,現今梅州又以梅花為市花,梅花可謂充分體現梅州地方特色,與梅州歷史淵源相吻合。四是形象化。梅花喜冷中髮香,而梅州人也善於在逆境中奮鬥、在困苦中創業,梅州人性格可謂似梅。
梅州把梅花精神作為一個梅州人精神意義重大,也是中國第一個把梅花精神提升為一個地方、一個區域的人文精神的先例。
“將梅花精神”擬人“化為”梅州“(區域)人的精神,是站在梅州發展歷史的高度將梅州人精神,即刻苦耐勞、剛強弘毅、敬老創業、團結奮鬥進行了形象的概括,對於梅州以彰顯後發優勢,實現綠色崛起意義深遠!其次將梅花精神”擬人“化為”客家“人的精神,是站在梅州發展歷史的高度透視客家人精神內涵,是對客家民系在千百年來逐步形成、壯大過程進行了高度地總結,這將不斷激勵全世界8000多萬客家人,繼續吃苦耐勞、不斷創造出梅香的業績,不斷地迎來和諧、幸福、美滿的春天!”。
英國學者布肯頓在《亞細亞人》一書中,列舉出了客家人的勤勞、耐苦、節儉、慷慨、團結、愛國、敢為等優點,他讚美客家人是“牛乳上的乳酪”,“客家人的精神就是亞細亞精神”。布肯頓對於客家人品質的論述,實際也就道出了“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一梅州人精神的實質。
毛澤東在《卜算子·詠梅》中寫到:“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梅花是報春之花,百花未開她先開,具有敢為人先的人格魅力。用“梅花香自苦寒來”比喻“梅州人精神”是生動的、形象的。因為它在詠客觀事物的特性和內在聯繫時,同時把它人格化了。也就是説,梅州人的性格像梅花。梅花喜冷,在苦寒中會發出異香,而梅州人敢於在逆境中奮鬥求生,在艱難困苦中開天闢地,建設家園,創造業績。這正是這一精神的生動體現 [7] 

世界客都旅遊景點

世界客都景點簡介

梅州通過實施國民旅遊休閒計劃,舉辦重走客家遷徙古道、廣東自駕遊日暨梅州精彩客都自駕旅遊周等系列活動,被評為廣東“最受車友歡迎目的地”、“最佳休閒城市”。2013年9月評選出葉帥故園等十八個景點作為 “梅州十八景 [79]  。2017年2月,評選出葉帥故居等作為“客都十大文化地標 [80]  ,並評出“古梅縣八景”、“鬆口八景”等。2021年評選出"梅州十景"、“梅州紅十景”、“梅州文十景”、“梅州十四大名人故(舊、祖)居”、五華八景等。境內有不少名山古寺,文物古蹟,名人故居,温泉瀑布,秀麗湖山。截止2022年,全市有主要景區景點128個,其中國家3A以級上景區有50個,其他已開放或在建景區景點105個。全市星級酒店34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5家、三星級26家、二星級1家;有旅行社52家,其中出境遊組團社4家;旅遊汽車公司5家,大型遊船公司1家,高爾夫球場2家。 [81-84]  [134-137]  [154] 
已評A級景區
國家5A級景區有雁南飛茶田度假村;國家4A級景區有葉劍英紀念園雁鳴湖旅遊度假村靈光寺長潭旅遊度假區客天下旅遊產業園泰安樓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百侯名鎮旅遊區五指石風景區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鹿湖温泉度假村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張弼士故居旅遊區;國家3A級景區有湯湖熱礦泥山莊千佛塔宗教文化景區、西巖山茶鄉度假村龍鯨河漂流景區、益塘風景區坪山千畝梯田旅遊區、富大陶瓷工業旅遊區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上舉相思谷相思河風景區江畔人家休閒度假區櫻花谷愛麗絲莊園、南壽峯健康產業園李光耀祖居旅遊景區龍歸寨瀑布旅遊區、金穗生態農莊西河北塘鄉村旅遊區曼陀山莊漢光超順農旅園月形山鄉村旅遊區大觀天下文化旅遊產業園韓山歷史文化生態區瑞山生態旅遊度假村新豐寨景區八鄉山大峽谷廣東御逸温泉度假村五華縣奧林匹克體育文化旅遊區中國客家博物館、客都人家文化旅遊區(中國·梅州“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南台卧佛山景區卡拉比-丘數學世界旅遊區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發源地-五華元坑遺址景區、雙龍山旅遊區(雙龍山風景區)、興寧市粵東雲山谷生態旅遊區珍珠紅誠意酒城旅遊區大河背風景區蕉嶺縣丘成桐祖居文化旅遊區廣東銅鼓峯生態旅遊度假區等。 [83-85]  [125]  [132-133]  [153] 
其他已開放或在建景區景點
梅江區:梅州旅遊集散中心梅州客家文化產業基地梅州影視文化基地嘉印拾光公園十里梅花長廊梅州水上俱樂部麗源歡樂谷雲湖頂“清隱十里”康旅生態城英帥茶▪梅花峯(銀湖頂)健康生態園風眠藝術小鎮東山健康小鎮梅台文化創意產業園、阿鯉廊梅台農業合作示範園江南新城兒童樂園梅州古城梅州學宮東山書院百花洲攀桂坊紅杏坊詩畫梅江梅州一江兩岸梅州院士廣場梅州大會堂綠軸花園廣場泮坑旅遊風景區萬里碧道人境廬清涼山百歲山鈞質樓梅州百年同樂健康谷梅江區鯉溪萬山美麗鄉村旅遊區黃坑田園綜合體凌風路風情街文化創客小鎮梅州市客家古玩城客都美食街區客家菜博物館客天下·望月台玉庭樓·創客空間筀竹清水灣楓林灣梅塘灣櫻花碧道南粵宮水古驛道源自然農場原野露營基地鯉溪科普教育基地梅江國際户外運動基地玉水古村大覺寺天后宮德馨園楊福寨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園芹洋半島濱水濕地公園梅州文化公園梅州親水公園馬鞍山公園百歲山郊野公園桐花谷郊野公園清涼山郊野公園濱江社區體育公園風眠灣體育公園歸讀公園客家公園梅江公園情懷公園外灘公園濱江公園金山頂公園約亭頂公園月影塘公園風眠藝術公園紅色文化公園劍英公園葉劍英詩詞長廊劍英紀念長廊黃遵憲紀念館林風眠紀念館、梅埔豐根據地(明山嶂)革命史料陳列室、紅四軍梅城戰役歷史陳列室紅軍名將朱雲卿事蹟陳列室朱雲卿故居鄧恩銘祖居林風眠故居劉復之故居黃藥眠故居李國豪故居黃任寰故居楊雪如故居廖柏鴻故居熊鋭故居楊廣存故居林一青故居黃芸故居葉浩秀故居唐潤元故居梁錚卿烈士故居熊蘭英烈士故居碧芬精廬等。
梅縣區:古梅縣八景鬆口八景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橋溪古韻景區(橋溪村)、茶山古村落旅遊區、王壽山風景區、玩趣谷度假山莊仁厚温公祠、雁洋鎮“南福春秋”景點、陰那山旅遊度假區佛光寺麓湖山文化產業園區麓湖山國際高爾夫球場麓湖山莊度假區雁洋國際慢城旅遊度假區四季佳禾現代產業園新南灣水岸遊樂休閒中心梅州市洞天湖生態旅遊度假區梅縣區酷車文博園梅縣區文博園、雁洋慢城創意園、雁洋湖度假村旭生·嘉應茶文化產業園鬆口古鎮旅遊區、僑鄉村旅遊區、恆溪生態園雞冠山養生園福晉富硒養生谷三鄉養生度假村古梅夢景旅遊產業園、梅州市祥和養生園梅西水庫五指峯天文科普園中國收藏文化示範基地梅州市大觀博物館、金豐園休閒農莊、九龍嶂風景區茶山古村客家文化影視娛樂基地萊雅木屋温泉度假村世界客都·茶博城梅縣區雁洋生態旅遊產業園梅縣區梅桂山生態旅遊綜藝園梅縣區九龍山文化生態園梅縣區畲江鎮藍莓現代產業示範基地龍彥農業科技創新體驗基地南口鎮僑鄉親子農場石月村油菜花基地三舍綜藝民宿洋田角盤古步行街客家風情小鎮絲路文化小鎮加業營地綠窟潭杏花灣禪林寺客家姓氏主題文化園宋湘紀念公園羅芳伯故居紀念館張榕軒紀念館黃琪翔郭秀儀紀念館宋湘故居蔡蒙吉故居張榕軒故居曾雪麟故居鄧仲元故居張民達故居李金髮故居曾雪麟故居黃琪翔故居肖向榮故居温鳴劍舊居蒲風故居廖安祥故居丘哲故居李樹化故居林文錚故居同懷別墅、中央九月來信傳達貫徹歷史陳列室、胡一聲陳列館蛟花堂中山公園憲梓公園梅花山森林公園等。
興寧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
興寧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80張)
興寧市:興寧八景興寧市文化旅遊服務中心神光山熙和灣玖崇湖温泉小鎮鴻源温泉生態園蘇林灣歡樂谷蘇林灣水上樂園樂由遊主題樂園高山草甸生態旅遊區龍騰東方生態田園綜合體歡樂崖家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晟農生態田園綜合體合水水庫風景區寶山寨風景區雞鳴山風景區齊昌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雲山谷生態農業綜合旅遊景區風衣谷農耕體驗基地梅州逍遙谷翠湖灣國際温泉養生旅遊區興寧市金龍灣休閒觀光園興寧市富榮茶果嶺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興寧市大天然生態農業休閒旅遊區興寧市和山休閒農業旅遊產業園月形山鄉村旅遊區和山旅遊度假區神光山皇家金煦度假村興寧市宋聲生態旅遊區羅浮渡田河風景區、湯湖温泉、興寧學宮兩海會館劉氏總祠羅浮銅鼓寨興寧市偉鴻實踐教育基地興寧老城興寧古城牆景點、黃蜂窩茶山旅遊區客天下花燈文化特色小鎮華夏宗祠文化基地躲世圍磐安圍金明湖生態旅遊產業園明珠養生山城同鄉緣葡萄園渡田河自然保護區、十里李花坡十里版畫長廊合水特色文化產業園現代合水文創茶林綜合生態園廣東晨露茶文化旅遊產業園 南粵僑創基地興寧市版畫傳承創作基地興寧夜明古驛道十二肩嶺古驛道武仙景區白鶴仙師和山岩獅子巖陽天嶂鐵山嶂齊昌古玩城中山公園南部新城體育公園興寧市銅鼓寨鎮級森林公園羅屏漢張瑾瑜烈士紀念館和故居、興寧市歷史紀念館、興寧市黨史教育館合水革命烈士陵園水口鎮紅色教育基地大坪鎮紅色教育基地劉光夏革命烈士紀念館宋聲書院探花書院興寧墨池書院恆雲樓將軍第大夫第何子淵故居羅屏漢故居羅藹其故居何天炯故居鄧逸凡故居黎昔非故居、羅香林故居、劉光夏故居、李潔之故居等。
蕉嶺縣:古有鎮平八景(金城雄獅、玉閘穿流桃源春色、花皓晴嵐、仙橋飛渡、長潭夜月、文峯插漢、長隆石窟等八景),今有長潭攬勝(長潭旅遊度假區,含閩粵贛釋迦文化中心、長潭綠園、逸士山莊、蓬萊仙境澳洲山莊等景點)、龍潭飛瀑、桃源碧水、土樓古韻(石寨土樓)、鎮山薈萃(鎮山國家森林公園)、逢甲故居(丘逢甲故居)、皇佑奇觀(皇佑筆自然保護區)、世紀花園等“新八景”。此外,還有漢光超順現代農業園竹海森林公園卡拉比-丘數學小鎮、蕉嶺縣台灣度假村、羅福星故居謝晉元故居謝晉元紀念館林修明故居黃香鐵故居蕉嶺健康養生產業園蕉嶺縣養生文化產業園蕉嶺石窟河水上樂園客韻壽鄉田園綜合體蕉嶺縣錦繡山河運動休閒區客家農夫現代科技農業示範園世界壽鄉·客家農夫·農業公園粵東北(梅雁)現代農業示範基地蕉嶺縣三圳鎮風情街桃花源山莊十里荷塘十里梅廊十里畫廊中國倉海詩廊中華文化養生谷皇佑筆林場景區蕉嶺縣水利景觀公園、上合農業觀光園、山水康養小鎮康養文旅示範區超強農旅園葡萄種植基地芳心生態葡萄園百香果種植基地五匯居石寨古村九嶺村旅遊區、羊岃村景區、高思村景區、上合村景區、白馬水鄉白馬花海萬畝竹海桫欏珍稀園太行山古樹羣明月古道桂嶺書院鎮平學宮鎮英園耕讀園羊岃村史館南磜觀察第一線天尖峯筆會仙洞多寶串珠天后宮興化寺高台庵鍾家圍屋粟壩圍屋紅軍路榮祿第纘椿莊萱德樓錫林公園若夫公園丘成桐祖居羅壽環故居徐慶超故居林連宗故居蕉嶺縣紅色文化歷史長廊蕉嶺縣(東嶺)革命歷史紀念館藍坊肚戰鬥紀念園蕉嶺縣革命烈士紀念碑等景點。
大埔張弼士博物館
大埔張弼士博物館(20張)
大埔縣:韓江水利風景區韓江國際青年拓展中心韓江國際水上運動中心梅山風景區小留村旅遊區、茶陽古鎮旅遊區三河古鎮三河明代古城、萬川古城、茶陽古城三河古城牆萬福寺豐溪森林公園豐溪林場康養綜合體花萼樓甜竹村生態旅遊區、飛天馬茶文化產業園、雙髻山省級森林公園明山嶂銀窿頂飛來石韓江源韓江綠洲生態旅遊區雙髻山大美世界文化旅遊產業園張裕紅酒文化小鎮陶瓷文化小鎮百侯鎮旅遊風情街禾肚裏·長壽產業園 西巖山萬畝茶文化旅遊產業園大埔康養文旅綜合體大埔縣屏翠農林生態旅遊區韓江(大埔)客家文化旅遊特色帶觀音山旅遊區大埔縣聚德山莊休閒農業旅遊產業園大埔縣夢裏水鄉密坑康養度假村保華祥紅色旅遊康養生態園單竹山健康養生基地大埔紅色旅遊接待中心、餘里古驛道、梅硿古道匯東學習書院太史第百侯三十六巷企南軒大埔縣陶瓷博物館桃源鎮萬德福陶瓷美術館光德鎮陶瓷非遺傳承基地西嶺中國書法公園大埔蜜柚公園三河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西湖公園虎山公園大埔縣西河鎮耕讀公園梅潭畫廊長壽森林公園閩粵贛邊區革命歷史紀念館八一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遺址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舊址、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園、中央紅色交通線茶陽聯絡點中央紅色交通線青溪交通站青溪中央紅色交通線遺址閩粵贛邊區黨委和邊縱活動舊址、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陳列館、大埔三河壩紅色研學小鎮三河壩戰役紅色教育基地大埔縣長壽文化展覽館人境廬張弼士博物館田家炳故居鄒魯故居羅卓英故居範漢傑故居吳奇偉故居趙公武故居羅明故居杜埃故居楊輝圖故居楊纘緒故居等。
豐順縣:豐順大寶山旅遊度假區順田射擊俱樂部珠江·海棠灣温泉度假山莊千江温泉度假村金德寶凱悦國際温泉度假村金日温泉度假村石橋頭温泉度假山莊鹿湖國際康養旅遊度假區龍溪生態旅遊度假村廣東花仙谷文旅小鎮豐順留隍潮客小鎮廣東銅鼓峯生態旅遊度假區韓山生態旅遊度假區八鄉山旅遊度假區竹海漁鄉田園綜合體黃花村鄉村旅遊區、湯坑温泉韓江東山水利樞紐工程韓江葛布水利樞紐工程九龍嶂旅遊區煙雨南坑湯坑鎮花果山果園堅真大湖天池堅真紀念館堅真公園李堅真故居丁日昌故居惠仁聖寺萬佛園虎頭山旅遊區(豐順公園)、豐順湯坑古八景種玊上圍太平寺揭嶺飛泉濟公殿媽宮風景區(媽祖風景區)、留隍天后聖母宮鴛鴦寨森林公園、過路塘休閒旅遊區、潭江鎮韓江水上樂園、畲族風情旅遊產業園、砂田鎮森林公園、紅崬山森林公園、軍塘濕地公園、堅真森林公園豐良公園、竹海濕地公園、鳳凰溪康生休閒度假村、三合紅色革命老區、廣東龍崗馬山茶文化休閒產業園甲溪山水生態旅遊區蓮塘湖生態文化旅遊區廣東元生源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山水丹竹休閒度假區廣東八鄉田園牧歌農業休閒區鳳凰溪康生休閒度假村豐順縣粵東遊客集散中心中國體育冬訓基地十里鳳凰潮客小鎮中醫藥文化谷千峯山風景旅遊區大周湖農業觀光旅遊產業園豐順縣潭江鎮旅遊產業園豐順縣温泉休閒社區豐順縣八鄉山水田園文化旅遊產業園豐順縣黃金水道豐順縣現代農業生態旅遊區梅州市猴子崬茶田旅遊區潮客特色小鎮體育公園豐良古鎮留隍古鎮、留隍温泉養生產業園、留隍温泉休閒小鎮、生態智慧康養小鎮、湯坑地熱發電站、銅山佛國寺、中央蘇區豐順革命史料陳列館、東江革命根據地史料陳列館、豐順馬圖革命鬥爭歷史紀念館、馬山生態茶園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楹聯書畫創作基地豐順縣東留石斛種植基地等。
五華縣:五華八景客天下旅遊產業園七目嶂生態旅遊區、五洲陽光温泉度假村雙龍山風景區龍獅殿農業觀光旅遊區秦漢文化特色光影小鎮球王故里足球產業園梅州五華·元坑遺址景區天堂山生態休閒旅遊區中國天柱山田園綜合體南灃山養生養老生態園寨頂巷歷史商街文化旅遊區華城古鎮文化旅遊聚集區保利客家人居文旅項目長樂學宮獅雄山塔、南越國長樂台遺址、龍獅殿抽水蓄能電站觀光旅遊區、頤星湖健康生態旅遊產業園五華登雲嶂茶園景區、鄉溪谷美麗鄉村旅遊度假區七輋徑茶園生態旅遊區五華國際健康城五華橫陂足球小鎮五華縣温泉旅遊度假基地五華縣劇院五華縣美術館五華工匠博物館五華縣歐盟外交官小鎮琴江景觀大道五華文化廣場華城水上樂園粵東五華茶博彙粵東農批美食廣場粵東花卉世界產業園五華縣球王文化產業園五華縣文化旅遊體育產業園綜合體五華南越工匠園文旅綜合體維龍村五彩繽紛温泉小鎮龍獅湖旅遊區轉水鎮旅遊特色小鎮黃獅新村美食示範街華陽鎮美食街五華營田農業生態旅遊區五華縣茶亭崗特色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區松崗嶂萬畝茶旅觀光產業園石馬山農旅綜合園區天柱山茶旅園鷹嘴桃種植基地荷景農莊橫陂鎮崇文康養基地梅州市長樂谷全民國防教育中心長樂工匠小鎮文旅景區五華縣狀元故里文化產業園五華縣石雕工藝文化產業園梅州五華通用航空產業園天堂山大峽谷天雲嶺養生養老生態園安流古鎮大眉山古驛道五華縣南粵古驛道五華古鹽道、千年客邑遺址西門寨、廣東梅州五華白石嶂國家礦山公園獅雄山秦漢遺址公園長樂公園人民公園親水公園琴江公園濱江公園老河道公園蒲麗頂森林公園天雲嶺森林公園五華禁毒主題公園五華縣民法典主題公園球王公園五華紅色體驗館、中央蘇區(五華)歷史博物館、梅州五華蘇區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央蘇區五華紀念館竹山阻擊戰紀念園宗聖祠、城隍廟、天后宮平安寺白雲庵高山寨英烈廟聯珠塔榮槐樓新民樓蘭芳樓福慶樓璼公祠、皇恩寵錫、古大存故居古大存紀念長廊東征軍政治部舊址曾國華故居、“亞洲球王”李惠堂故居、武狀元李威光故居魏大斌故居戴恩賽·孫婉故居李友梅故居黃國樑故居鄒潛齋故居等。 [81]  [86-94]  [140]  [175] 
足球文化景觀
紅色革命文化旅遊
梅州市主要紅色資源分佈圖
梅州市主要紅色資源分佈圖(9張)
梅州是革命老區,2013年中央黨史研究室確認梅州全境均為原中央蘇區範圍。周恩來、朱德、陳毅、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片紅色土地上開展革命活動,八一南昌起義軍、紅四軍都曾在這裏浴血奮戰;在這塊光榮的土地上,創建了東江革命根據地九龍嶂革命根據地、八鄉山革命根據地、五興龍革命根據地等多塊革命根據地,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中央紅色交通線”、抗日韓江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等,湧現了眾多革命英烈。 [96-101]  [152] 
2021年11月,國家發改委公佈《“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其中,梅州為全國12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之一,也是廣東省唯一一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發展目標定位為:粵北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和綜合交通樞紐、特色產業基地、紅色旅遊目的地。 [147-148] 
梅州具有紅色革命歷史存期完整、內容豐富、意義突出的紅色資源,是全國七個之一、廣東唯一全區域被認定為原中央蘇區範圍的地級市。梅州地區在長期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歷程中,留下極其豐富的紅色遺址。根據2019年普查統計,經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初步認定,509處遺址列入廣東省革命遺址名錄,總數位居各地級市前列。 [149-150] 
2021年7月1日,“梅州紅十景”評選活動結果公佈,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獻禮。 [145]  [151] 
梅州擁有葉劍英紀念園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平遠紅軍紀念園梅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閩粵贛邊區革命歷史紀念館中央蘇區(廣東)歷史博物館中央蘇區(五華)歷史博物館九龍嶂革命紀念館東江蘇維埃政府紀念館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遺址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舊址五華紅色體驗館蕉嶺縣紅色文化歷史長廊劍英公園葉劍英故居朱雲卿故居肖向榮故居曾國華故居鄧逸凡故居劉復之故居李堅真故居堅真紀念館堅真公園古大存故居古大存紀念長廊羅明故居羅福星故居丘逢甲故居謝晉元故居謝晉元紀念館毓秀書院、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園、中央紅色交通線青溪交通站青溪中央紅色交通線遺址閩粵贛邊區革命歷史陳列館楊應彬革命生涯陳列室九龍嶂紅軍紀念園、九龍嶂紅軍軍事文化紀念園、九龍嶂中央蘇區紀念館、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和東江軍事政治學校舊址、中央紅色交通線大埔中站舊址、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黨委舊址、閩粵贛邊區黨委舊址、高乾蘇維埃政府舊址、長沙革命烈士紀念碑蕉嶺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平遠縣烈士陵園合水烈士紀念碑兩海會館金山頂松溪紅軍路孔廟龍上口驛道遺址西門橋驛道遺址陳公坪革命舊址楊雪如故居八一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遺址金山頂紅四軍攻打梅城戰鬥舊址中共蕉嶺縣委第一次代表會舊址紅軍路蕉嶺縣(東嶺)革命歷史紀念館藍坊肚戰鬥紀念園紅四軍入粵首勝公園竹山阻擊戰遺址羣竹山兵工廠紀念館福慶樓抗戰時期華南教育歷史梅州展陳館西陽明山嶂紅色教育基地長沙鎮紅色革命黨史教育基地東嶺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大柘紅色革命教育基地角坑馬欄鋪——紅四軍宣講活動舊址、興寧市歷史紀念館、興寧市黨史教育館劉光夏革命烈士紀念館羅屏漢張瑾瑜烈士紀念館和故居合水革命烈士陵園大坪鎮紅色教育基地水口鎮紅色教育基地、梅埔豐根據地(明山嶂)革命史料陳列室、紅四軍梅城戰役歷史陳列室、中央九月來信傳達貫徹歷史陳列室、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陳列館、中央蘇區豐順革命史料陳列館、東江革命根據地史料陳列館、豐順馬圖革命鬥爭歷史紀念館、胡一聲陳列館羅屏漢故居楊輝圖故居盧偉良故居黃國樑故居熊鋭故居楊廣存故居楊雪如故居林一青故居黃芸故居葉浩秀故居唐潤元故居梁錚卿烈士故居熊蘭英烈士故居等一批國家級、省級紅色旅遊景區。據梅州市黨史部門普查統計,梅州全市共有在冊的紅色革命舊址、紀念設施366處,其中重要革命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157處、重要革命歷史人物活動紀念地76處、革命領導人故居50處。 [102-105]  [126-128]  [145-146] 
2019年,全市接待旅遊總人數 4990.12 萬人次,增長 7.8%。其中:全市接待過夜旅遊總人數 2395.69 萬人次,增長 7.8%。國內外旅遊總收入 550.02 億元,增長 9.1%。 [106] 

世界客都旅遊公路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梅州的旅遊資源豐富,景點眾多。為助力“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工作,加快推進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建設,近年來,梅州市積極將交通與旅遊兩大功能進行深度融合,把景區串聯成線,推動梅州旅遊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2017年8月,梅州市交通運輸局梅州市旅遊局聯合印發了《梅州市“一環四線”旅遊公路規劃建設方案》。《方案》提出,按照“快進慢遊,融合發展”的要求,交通公路部門全力加快構建“快進慢遊”旅遊交通網絡,推動交旅融合發展。
升級改造“一環四線”百餘景區串珠成鏈
興寧熙和灣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
興寧熙和灣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46張)
梅縣區東北區域,在省道S223線道路上穿行的車輛川流不息。一到節假日,這條省道更加熱鬧,市民、遊客沿着此路便可通往梅縣區雁洋、鬆口、松源等地的景點,賞花遊景,悠哉愜意。
為了使這條旅遊線路更加通暢,配合梅州市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戰略,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梅縣區決定將省道S223線梅縣區雁洋至松源段(出省通道)進行改建。
據介紹,改造項目的主線起點位於雁洋鎮劍英大橋橋頭,終點位於松源鎮北側與蕉嶺縣交界處高陂壁。項目全長70.407公里,其中主線長度54.164公里,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
“本項目位於梅縣區東北區域‘丙村—雁洋—鬆口—桃堯—松源’經濟走廊帶,沿途是梅縣區境內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區域。”梅縣區公路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的建成可以大大改善梅縣區東北片的交通條件,惠及沿線20多萬羣眾,改善項目沿線投資環境和開發旅遊資源,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而這,只是梅州市“一環四線”旅遊公路規劃的其中之一。
所謂“一環四線”旅遊公路,“一環”是指全市旅遊大外環,串聯平遠、豐順、大埔、興寧、五華、梅縣區等7個縣(市、區)的重要旅遊景區;“四線”則分別是指:梅城至松源,梅縣區雁洋至大埔楓朗、高陂,梅城至豐順留隍和梅縣區程江至平遠石正。
將“公路”與“旅遊”兩個關鍵詞聯結,很容易讓人聯想起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一生中不可錯過的50個景點之一、令無數自駕遊愛好者和驢友們心馳神往的無敵海景公路——美國1號公路。
在梅州,隨着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自駕遊”時代也已來臨,公路出行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據不完全統計,梅州有各類大中型旅遊景點100多處,慢遊空間巨大。
興寧玖崇湖鳳頤温泉酒店 興寧玖崇湖鳳頤温泉酒店
如此一來,這總建設里程約1100公里的項目,將把8個縣(市、區)等近60個景點用公路連接起來,按旅遊路、景觀路的標準打造成為服務完善、快慢綜合的旅遊廊道,使得沿線豐富的山巒、水域、瀑布、巨石、河灘等自然資源和客家文化、紅色文化、鄉野文化等人文資源串珠成鏈。同時,除行車道外,沿線還規劃了綠道系統、驛站、景觀欄杆等慢行系統,以此提升區域的旅遊資源及慢生活的生態環境品質。 [107] 
梅州市“一環四線”旅遊公路沿線景區景點情況
一環
所在縣(市、區)
沿線景區景點
大外環東段
平遠縣
五指石、相思河、相思谷等
蕉嶺縣
長潭旅遊區、南礤觀察第、石寨土樓等
梅縣區
蔡蒙吉故居、王壽山、知青場(在建)等
大埔縣
鄒魯故居、輔德堂、梯田、花萼樓、高陂陶瓷、西巖茶田度假區等
豐順縣
畲族生態旅遊、梅埔豐紀念碑、李堅真故居、鹿湖温泉、龍歸礤旅遊區等
大外環西段
豐順縣
揭嶺飛泉、東江蘇維埃政權紀念館等
五華縣
英烈廟、古大存故居、龍獅殿抽水蓄能電站、七目嶂、益塘水庫、湯湖熱礦泥山莊等
興寧市
神光山、磐安圍、葉南温泉、合水革命烈士紀念碑、玉成圍等
平遠縣
凌風塔、南台山、金穗休閒旅遊區等
四線
所在縣(市、區)
沿線景區景點
一線
(梅城至松源)
梅江區、梅縣區
棣華居、聯芳樓、葉劍英紀念園、鬆口古建築羣等
二線
(雁洋至楓朗、高陂)
梅縣區、大埔縣
雁南飛、雁鳴湖、靈光寺、陰那山、萬福寺、三河壩烈士紀念碑、泰安樓、百侯古鎮等
三線
(梅城至留隍)
梅江區、豐順縣
泮坑旅遊區、梅南蘇維埃舊址、九龍嶂、新四軍軍部舊址、龍鯨河漂流等
四線
(梅城至平遠)
梅縣區、梅江區
櫻花谷、玉水古村落、梅西水庫等 [107] 

世界客都交通概況

梅州是粵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這裏北鄰贛南,東連閩西,南接潮汕揭,是連結珠三角、海西區的關鍵節點,也是廣東省沿海城市溝通內陸腹地的重要門户。境內有梅河高速、汕梅高速、梅大高速、天汕高速、興畲高速、濟廣高速等六條高速公路,同時還擁有六條國道、兩條鐵路和梅縣機場。 [1] 
2021年12月,梅州市印發《梅州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規劃》,提出力爭在“十四五”時期完成總投資960億元,加快建設粵閩贛區域性交通樞紐,打造成為對內聯通拓展的橋頭堡。至2025年,梅州市構建通往“粵港澳大灣區、汕潮揭都市圈、海西經濟區、贛南地區”四大綜合運輸通道。 [179-180] 

世界客都航空

梅縣機場,近年來制定了“1234”航線拓展規劃(珠江三角洲一小時經濟圈航線、港台和東南亞兩個重要地區航線、北上廣三大重要城市航線以及我國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熱點航線)。現已開通航線16條,通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成都大連杭州西安鄭州長沙南寧海口貴陽無錫珠海湛江宜昌高雄台中香港、印尼雅加達、泰國曼谷芭提雅、柬埔寨暹粒等國內外26個城市,每週航班量達到60班,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萬人次,初步完成東南亞、珠三角、港台、華東、西北、中南、華北、東北等地區航線的規劃和佈局。正加快推進梅州機場遷建前期工作和一類航空口岸、梅州綜合保税區、跨境電商產業園、梅州國際陸港建設。梅州新機場建成後將成為服務覆蓋粵、閩、贛三省交界地區的對外開放航空口岸,輻射梅州、河源、揭陽、贛南、閩西共24個縣(市、區),輻射人口1508萬人。 [108-110] 
2009年8月,廣州白雲機場遠程貨站落户梅州,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航空物流服務分公司與梅縣機場公司就合作開設梅州航空物流遠程貨站項目正式簽約,標誌着梅縣機場已成為白雲機場繼東莞、湛江後的廣東省內第四家遠程貨站。 [141] 

世界客都公路

普通公路
以205、206等六條國道和濟廣、長深等六條九段高速公路為主骨架,以四通八達的省道、“四好農村路”為網線,構築起了市縣“1小時生活圈”和市域“2小時生活圈”,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和“村村通硬化路”。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通車裏程達20855公里,密度為131.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條共752公里、國道6條834公里、省道21條共2279公里、縣道3167公里、鄉道7045公里、村道6778公里。 [108] 
高速公路
2017年全市共有汕梅高速梅揭段、梅河高速公路(含興畲支線)、長深高速蕉嶺至梅縣區段(含西環段)、梅龍高速公路(含東延線)、濟廣高速平興段、汕湛高速五華段共6條9段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567公里,全市高速公路密度達3.04公里/百平方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目標,打通3條通往福建、江西的出省快速通道,打通3條連接潮汕平原和珠三角的出市出海快速通道,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的快速出省出海通道初具雛形。
2017年9月28日,興華高速建成通車,廣州深圳至梅州的車程可比以往縮短40分鐘左右。 [111]  同時,梅州還有大潮高速、梅平高速梅州東環高速公路、大豐華高速公路、興汕高速公路等5條高速公路同時在建,總長265公里、總投資301億元,為梅州歷史上同時動工建設高速公路最多的時期。至2020年,梅州的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可達747公里,密度為4.7公里/百平方公里。屆時梅州將形成“一環六射四橫三縱”的高速公路網,全面打通毗鄰梅州的江西贛州,福建龍巖、漳州,廣東河源、潮州等7市的快速通道,與珠三角、汕潮揭、海西區的經濟聯繫更加緊密。 [112] 
至2021年底,梅州境內現有長深、濟廣、汕昆、梅龍、汕湛、梅汕、梅平、大潮、豐華和梅州東環共10條建成高速,通車總里程752公里,密度達4.74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區至縣城基本實現高速直通,出省出市高速公路通道增至9條,實現與所有相鄰地級市1條以上高速公路連接。 [108] 
截止2022年7月,全市共有汽車客運站22個,客運車輛6507輛(其中客運班車1076輛、公交車2003輛、巡遊出租車128輛、活躍網約車約3300輛)。滴滴等7家平台公司取得網約車經營許可。建制村通客運班車比例達100%。全面推行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累計發行ETC裝置54.3萬套。2021年公路運輸客運量和貨運量分別達到545.63萬人次和11207.04萬噸。 [108] 

世界客都航運

梅州結合梅江韓江綠色健康生態旅遊產業帶建設,完成梅江汀江航道整治工程和韓江三河壩至汕頭航道整治工程,全市航道總里程830公里,其中五級航道139公里,形成干支相通的韓江水系300噸級內河航道網。梅州內河港口,沿韓江而上有留隍、高陂、銀江、大麻、三河、蓬辣、鬆口、丙村、西陽、東山和汀江茶陽港等。上游還有五華水寨、興寧水口、平遠壩興、蕉嶺新布等小港口。20世紀八九十年代吞吐量在10萬噸以上的有東山港鬆口港茶陽港等。 [114-115] 
至2021年底,梅州境內大小河流19條,全市航道總里程830公里,通航里程713公里,其中五級航道186公里,維護里程485公里,年船舶通過量8.02萬噸。梅州全力推進韓江三河壩至潮州港航道擴能升級工程前期工作,爭取在該航段實現維護等級由300噸級提升到500噸級。 [108] 

世界客都鐵路

火車站及高鐵站
火車站及高鐵站(17張)
梅州現有廣梅汕鐵路梅坎鐵路梅汕高鐵3條鐵路共317.78公里,鐵路密度200公里/萬平方公里,經梅州火車站的客貨運輸可以直達廣州、福州、南昌、長沙、武漢、南寧、昆明等7個省會城市和40多個市、縣(區)。正加快推進梅州至汕尾(梅汕高鐵)、龍川至龍巖(雙龍高鐵)、瑞金至梅州(瑞梅鐵路)3條高(快)速鐵路的建設。大埔至潮州港疏港鐵路、蕉嶺貨運鐵路專用線項目已列入省級規劃。 [108]  [139] 
積極推進鷹梅鐵路瑞梅鐵路)、贛梅高鐵昆廈高速鐵路梅漳高鐵)、浦梅鐵路梅汕高鐵(梅州至汕尾)、大潮鐵路潮州港疏港鐵路)、梅州旅遊軌道交通蕉嶺貨運鐵路專線等高(快)速鐵路的規劃建設。 [108]  [140]  [187] 
1.瑞梅鐵路預計2018年開工建設,規劃電氣單線160公里/小時,全長239.3公里,梅州段估算投資56億元,約72.4公里,建成後有利於強化地區鐵路貨運交通,拓展產業集聚帶腹地。
2.梅汕高鐵項目預計2019年建成,梅州至潮汕用時最多半個小時,至廈門約1.5小時,至深圳約2.5小時,至廣州約3.5小時。
3.雙龍高鐵設計行車速度250公里/小時以上,推薦線路正線全長293公里,其中梅州段約163.5公里,推薦線路走向方案為贛深高鐵龍川西站引出經五華、興寧、梅州市區、梅縣區(雁洋)、蕉嶺、武平、上杭,接入贛龍鐵路古田站。開通後實現梅州1小時可達汕潮揭、2小時可達珠三角、3小時可達廈漳泉。 [112] 
2019年10月11日上午8點20分,梅汕高鐵開通儀式在梅州西站舉辦,該線路將正式開通。 [116] 
2021年1月30日,梅州國際無水港(松棚鐵路物流基地)及配套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規劃面積約1000畝,計劃投資5.3億元,年吞吐量初期為155萬噸、中期為208萬噸、遠期為360萬噸,主要建成鐵路物流基地、保税物流園以及相關配套設施。 [117] 

世界客都橋樑

在中國大地上隨處都能看到橋的身影。但當你走進廣東梅州卻會發現,原來,梅州的橋和橋文化如此豐富。橋,在字典上解釋為一種用來跨越障礙的大型構造物。而梅州的橋則被喻為連接海內外客家人的親情紐帶。
自古以來,梅州就是粵東北的門户和水陸交通樞紐,也是著名的商貿中心。由於梅州山巒連綿,河川縱橫,交通非常不便,梅州人民渴望修建一座使天塹變通途的大橋,於是,旅居海外的華僑紛紛捐款,終於圓了梅州人的大橋夢。據當地人介紹,一座橋樑就是一座碑石,銘刻着海外遊子對故里難以割捨的赤子情懷。
梅州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海外客商僑胞不僅人數眾多、分佈廣,而且實力強,對故鄉貢獻極大。
據統計,從1978年至2001年,旅外梅州鄉親已為家鄉捐資建橋達1091座。如德龍大橋、嘉應大橋、憲梓大橋等均是由梅州旅外華人華僑及旅港澳台的鄉賢捐建而成。梅州城區現有廣州大橋客都大橋梅州大橋嘉應大橋梅江橋東山大橋秀蘭大橋劍英紀念大橋程江橋、曾憲梓大橋、德龍大橋、羅樂大橋麗都大橋、親水浮橋、梅州政協連心橋等橫跨在梅江河上的大中型橋樑,聯結起城市的東南西北,為市民的交通、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梅州的橋也被旅外客家僑胞形容為連接海外鄉親和故里的一根紐帶,根在梅州,另一頭則連着港澳台,連着東南亞、歐美,連着每一顆海外遊子的心。
在眾多橋中,“表現力”最為突出的當屬梅江橋。梅江橋屬梅州市第一橋,也是梅州城市興衰發展的“歷史見證者”。它橫跨梅江,連接梅城南北,幾經修繕擴建仍屹立於梅江U形的頂端,是當年溝通南北兩岸的咽喉要道。梅江橋造型美觀實用,拱形的護欄,是早年梅城的標誌性建築。1965年,郭沫若先生來到梅州時,看到梅州此情此景,曾稱讚梅州是“文物由來第一流”。 [118-120] 

世界客都公交

梅州公交,是指服務於梅州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2017年底,梅州城區城市公交車輛萬人擁有標台數為14.65標台,市民公交車出行率為22.44%,兩項指標在粵東西北地區均排名前列。2018年,梅州城區純電動公交車已達1753輛,實現了城區公交車100%純電動化。城區公交線路增至92條,公交運營線路里程超過2000公里,運營輻射範圍由不足100平方公里發展至3000多平方公里,公交惠民政策覆蓋市屬兩個區(梅江區和梅縣區)全域,人羣逾90萬,年客運量從500多萬人次增至3500萬人次。 [108]  [121-122] 
截止2022年7月,梅州城區公交車擁有輛1384輛,實現100%純電動;公交線路94條,運營里程3400多公里,年客運量5000多萬人次,城區萬人公交車擁有率達到18.2標台,居粵東西北地市第一名;公交出行佔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25.65%,居粵東西北地市第一名;公交出行滿意度達到7.11%,居粵東西北地市第三名。 [10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