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地震譯叢

鎖定
《世界地震譯叢》創刊於1970年,雙月刊,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辦,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協辦的學術期刊 [1] 
據2020年1月《世界地震譯叢》官網顯示,《世界地震譯叢》第六屆編委會有編委30人 [2] 
據2020年1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世界地震譯叢》共出版文獻1485篇、總被下載95099次、總被引804次 [3]  。據2020年1月2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世界地震譯叢》共載文482篇、基金論文量為90篇、被引量為77次、下載量為2953次 [4]  。據2020年1月26日維普網顯示,《世界地震譯叢》發文量1772篇,被引量360次,H指數為6,影響因子為0.061 [5] 
中文名
世界地震譯叢
外文名
Translated World Seismology
語    種
中文
類    別
基礎科學
主管單位
中國地震局
主辦單位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編輯單位
《世界地震譯叢》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70年
出版週期
雙月刊
國內刊號
11-2368/P
國際刊號
1003-3238
編輯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5號
現任主編
陳運泰

世界地震譯叢辦刊歷史

1970年,《世界地震譯叢》創刊,曾用刊名《國外地震》 [3]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6] 
2019年8月12日,《世界地震譯叢》編輯部召開了第六屆第一次會議 [7] 

世界地震譯叢辦刊條件

世界地震譯叢欄目方向

  • 報道內容
《世界地震譯叢》主要報道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震工程、工程抗震和地震預報、地震前兆、震源物理、岩石實驗、地震減災、地學觀測及數據處理、地電地磁以及石油物探、礦山與地震和核電站選址與地震等方面的重要論文 [1] 
  • 主要欄目
《世界地震譯叢》設有“綜述”“論文”“講座”“消息”等欄目 [1] 
  • 讀者對象
《世界地震譯叢》的讀者對象以從事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抗震工程、地磁地電等科研的高、中級人員為主,兼顧大專院校師生和石油、地礦、資源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 [8] 

世界地震譯叢人員編制

據2020年1月《世界地震譯叢》官網顯示,《世界地震譯叢》第六屆編委會有編委30人 [2] 
《世界地震譯叢》第六屆編委會名單
職務
名單
委員
白玲
邊銀菊
常利軍
陳化然
陳石
陳學良
陳學忠
丁志峯
房立華
韓立波
李琪
李小軍
李永華
劉瑞豐
魯來玉
潘華
裴順平
滕雲田
萬永革
吳何珍
吳建平
吳慶舉
許力生
楊濤
俞言祥
張瑞青
張勇
趙愛華
周仕勇
朱濤
------ [2] 

世界地震譯叢辦刊成果

世界地震譯叢出版發行

據2020年1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世界地震譯叢》共出版文獻1485篇 [3] 
據2020年1月2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世界地震譯叢》共載文482篇、基金論文量為90篇 [4] 
據2020年1月26日維普網顯示,《世界地震譯叢》發文量1772篇 [5] 

世界地震譯叢收錄情況

《世界地震譯叢》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收錄 [3-4] 

世界地震譯叢影響因子

據2020年1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世界地震譯叢》總被下載95099次、總被引804次 [3] 
據2020年1月2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世界地震譯叢》被引量為77次、下載量為2953次 [4] 
據2020年1月26日維普網顯示,《世界地震譯叢》被引量360次,H指數為6,影響因子為0.061 [5] 

世界地震譯叢榮譽表彰

《世界地震譯叢》曾獲得中國地震局優秀期刊獎和北京市優秀期刊獎 [1] 
1992年5月,《世界地震譯叢》獲首屆全國地震科技期刊優秀獎 [9] 

世界地震譯叢文化傳統

世界地震譯叢辦刊宗旨

期刊標識 期刊標識
《世界地震譯叢》的辦刊宗旨是跟蹤國際地學科研前沿命題,選取國際重要地學刊物上發表的地球科學研究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的最新論文,全文譯載 [1] 

世界地震譯叢投稿指南

《世界地震譯叢》要求譯稿務必達到忠於原意、文字流暢、保存原文風格等標準。譯文中圖形、公式、表格、參考文獻等無需編輯。注意圖、表中外文字詞均需譯出,標註在圖、表下方,無需製圖 [10] 

世界地震譯叢現任領導

《世界地震譯叢》第六屆編委會領導
職務
名單
主編
陳運泰
副主編
宋曉東、王夫運、朱玉萍(專職)
編輯部主任
朱玉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