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人學史

鎖定
《世界人學史》是2003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鼎國 主。
作    者
孫鼎國 主編
出版時間
2003年11月01日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頁    數
1200 頁
ISBN
9787202032688
定    價
230 元
裝    幀
精裝

世界人學史內容介紹

世界人學史 世界人學史
《世界人學史》的出版,是中國人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
中國古代從西周時起,許多思想家對“人”的問題就有所探討,有所爭論;在西方,古希臘人對“人”或“人的研究”也非常重視。
中國古代哲學是以人生理論為重點的,關於人生的討論最為豐富。孔子提出了“仁者愛人”的最高原則,亦即“己欲而立
人,己欲達而達人”,可謂之同類意識;孟子提出“天爵”、“良貴”之説,樹立了崇高的人格典範;《管子》書中提出“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率先討論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之間的關係;墨家則主張“愛無差等”的兼愛,肯定人類生活的特點在於“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初步認識了勞動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意義;道家則以為人生應超脱一切得失的考慮,從而達到無憂無慮的自由境界……。這些包括人生意義、人生價值、人生理想、人生境界等方面的探索,足以説明: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人學”材料。
世所公認,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和印度哲學這3大哲學傳統,由於自然環境的不同,社會生活的差異而各有其特點。例如,中國哲學長於整體思維,西方哲學長於分析思維,印度哲學則以否定思維為特點。雖然西方亦有重視整體的思想家,中國亦有重視分析的思想家,但從總體上來講,每一傳統各有特長,乃是肯定的。
這部《世界人學史》將人學發展的線索放在整個世界史、世界文化史發展的大背景下,勾畫出世界範圍內人學思想發展的大概歷程。它將世界人學發展史分為4個階段:上古、中古、近代、現代,每一階段均以各地區主要國家為單位,在以時間為順序,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對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人學言論,包括人生觀、人道觀、義利觀、人生目的、人的價值、人的自由等等方面,都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考察。全文內容廣博,減裁得度,結構嚴謹,文筆流暢,避免瞭望文生義和淺嘗輒止的偏失,以求揭示其本來面目,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對世界人學、哲學、史學的大量基本材料作了一定程度的整理工作,並進行了審慎的分析,提出許多有價值的見解,堪稱國內人學史立鼎之作。
然中國古籍號稱難讀,世界文海更為浩瀚,世界人學史內容豐富,問題複雜。本書中的一些分析、論斷亦難免有可以商榷之處,但這也提供了進一步研究討論的基礎。

世界人學史作者介紹

孫鼎國(194l— ),男,山東牟平人,中共中央黨校哲學系教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