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丕勒傑

鎖定
丕勒傑,又稱巴拉吉爾。出生在清代後期內蒙古伊克昭盟烏審旗貧苦牧民家庭。是“獨貴龍”這一斗爭形式的創始人。
中文名
丕勒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蒙古族
主要成就
“獨貴龍”這一斗爭形式的創始人
出生地
內蒙古伊克昭盟烏審旗
性    別

目錄

丕勒傑獨貴龍

獨貴龍(蒙古語:Duguilang,環形、圓圈之意)亦譯“多歸輪”。獨貴龍運動是19世紀中期以後,蒙古族人民反封建鬥爭中所採取的一種具有民主性的鬥爭形式。參加這一組織者經常坐成圓圈,共同討論研究各項問題;在鬥爭中通過決議和上報政府的呈文簽名,亦呈圓圈形。這樣做既表示人人平等,又不易暴露運動的領導者。

丕勒傑運動簡介

十九世紀中葉,伊克昭盟許多王公貴族為得到皇寵而能升官發財,紛紛向清廷進獻大量的駱駝、馬匹和金銀財寶。烏審旗的札薩克王巴達爾夫一次就向清廷捐獻了價值二萬五千三百兩銀子的馬匹、駱駝、糧食及物品。協理巴拉珠爾捐銀七千兩,王府其它官員捐獻的數目也接近了兩萬兩。一個小小的旗府,向清政府捐獻的銀兩如此之巨,再加上王公貴族的窮奢極欲的生活,大大加重了牧民的負擔,使廣大牧民生活日益貧苦。
公元1858年,丕勒傑在廣大牧民的支持下,成立了反抗封建統治的“獨貴龍”組織。
隊伍很快發展到了幾百人。他們向旗札薩克提出了不得再強佔土地,濫徵捐税,苛派差役,不再迫使旗民代償高利貸債務的要求。在“獨貴龍”組織的鬥爭面前封建主被迫作出了一定讓步,答應重新審訂課賦限額,不再加重攤派。
最後,丕勒傑領導的“獨貴龍”運動失敗了。但是,他所開創的那種鬥爭形式卻為蒙古族人民羣眾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種子。從那以後,在內、外蒙遼闊的草原上,便接連不斷地掀起了“獨貴龍”運動熱潮,有力地打擊了清王朝及北洋軍閥的統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