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丐(拼音:gài),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1]  。最早見於甲骨文 [2]  。本義是乞求,引申為請求,也指靠乞討為生的人。 [3] 
基本信息欄來源: [4] 
中文名
拼    音
gài
注    音
ㄍㄞˋ
平水韻部
去聲九泰 [5] 
部    首
總筆畫
4
五    筆
ghnv
倉    頡
myvs
鄭    碼
aiz
四角號碼
10027
統一碼
4E10
結    構
單一結構
造字法
會意字
字    級
一級字 [1]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圖 字形演變圖
會意字。甲骨文“匄”字從刀、從亡,會意不明。金文承襲甲骨文,個別形體已有訛變,如殳季良父壺“匄”字作“圖A”。另有部分形體所從“刀”與“亡”相連,為秦文字所本。因為“刀”與“人”在古文字中形近易混,所以《説文》誤認為“匄”從“人”。“匄”即《説文》篆文之隸定。隸書作“圖B”,俗訛作“丐”。 《玉篇·勹部》:“丐,同匄。” “丐”為“匄”之異體。本義是乞求。《説文》:“丐,氣(乞)也。” 《廣雅·釋詁三》:“丐,求也。”《南明》79:“王其正(徵),告於祖乙,丐又(佑)。” (王要征伐,告祭於祖乙,乞求福佑)師奎父鼎:“用丐眉壽。” (用來祈求長壽)師遽方彝:“用丐萬年無疆。”不其簋:“用丐多福。”《左傳·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不入田,不樵樹,不採藝,不抽屋,不強丐。”陸德明釋文:“丐,乞也。” [2] 

詳細釋義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動詞求;乞求。《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攀其鱗翼,丐其餘論。”
李周翰注:“丐,乞也。”
《新唐書·張嘉貞傳》:“久之,以疾丐還東都,詔醫馳驛護視。”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李頻》:“頻不憚走千里丐其品第,合見大加獎挹。”
清陳斐之《香畹樓憶語》:“次日禱之,未荷賜藥,次日又以姬之生平具疏上達,願減微秩,以丐餘生。”
丐命、丐祠、丐退、丐留、丐貸
給予。give《魏書·食貨志》:“靈太后曾令公卿已下任力負物而取之,又數賚禁內左右,所費無貲,而不能一丐百姓也。”
唐韓愈《黃陵廟碑》:“長慶元年,刺史張愉自京師往,與愉故善,謂曰:丐我一碑石,載二妃事。”
猶言免除,寬免。remit《北史·魏紀三》:“詔以州鎮十一水旱,丐其田租,開倉振恤。”
《資治通鑑·晉武帝太康四年》:“詔曰:‘敷(庾敷)是議主,應為戮首;但敷家人自首,宜並廣等七人皆丐其死命,併除名。’”
乞討。beg唐韓愈《故江南西道觀察使王公墓誌銘》:“僧道不得於吾界內,因山野立浮屠老子像。以其誑丐漁利,奪編人之產。”
新唐書·列女傳·獨孤師仁乳母》:“時喪亂,餓死者藉藉,遊丐道路以食師仁。”
清黃鈞宰《金壺七墨·丐女貞烈》:“邳州女子丁氏,年十六,從母丐於淮。”
丐飯、丐物、丐食、丐計、丐施、丐貸、丐養
名詞乞丐。beggar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皂隸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墓。”
清黃軒祖《遊梁瑣記·吳翠鳳》:“羣丐環叩乞錢。”
老丐、丐頭、丐人、丐夫、丐者、丐棍、丐首、丐幫
參考資料: [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氣也。逯安説:亡人為匄。古代切文五 重一。 [7] 

説文解字注

氣也。
氣者,雲氣也。用其聲叚借為氣求,氣與字。俗以氣求為入聲。以氣與為去聲。匄訓氣,亦分二義二音。西域傳。氣匄亡所得。此氣求之義也。當去聲又曰:我匄若馬。此氣與之義也。當入聲。要皆強為分別耳。左傳。公子棄疾不強匄。又子產曰:世有盟誓。母或匄奪。皆言氣求也。通俗文曰:求願曰匄。則是求之曰氣匄。因而與之亦曰氣匄也。今人以物與人曰給。其實當用匄字。廣韻古達切。其字俗作丐。與丏不同。廣韻曰:二字同。非是。
亡人為匄。逯安説。
此稱逯安説,以説字形會意逯安亦通人之一也。從亡人者,人有所無必求諸人。故字從亡,從人。古代切。按廣韻古太切。亦古達切。十五部。 [8] 

康熙字典

《廣韻》古太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太切。𠀤音蓋。乞也,取也。
又與也。
又《集韻》居曷切。音葛。義同。 [4] 
《説文解字(孫刻本)》書影 《説文解字(孫刻本)》書影 [9]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10]
《康熙字典(內府)》書影 《康熙字典(內府)》書影 [11]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字形對比圖 [4]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書法來源: [12-13] 

音韻彙集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韻攝
上古音系
廣韻古太泰開一等去聲開口
中原音韻皆來開皆來去聲開口呼
洪武正韻居大六泰去聲
分韻撮要第十九栽宰載陰去
(音韻資料來源: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