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龜手之藥

鎖定
《不龜手之藥》是戰國時期莊子創作的散文,選自《莊子·內篇·逍遙遊》。
作品名稱
不龜手之藥
作    者
莊子
創作年代
戰國
作品出處
《莊子·內篇·逍遙遊》
文學體裁
散文

不龜手之藥作品原文

龜手之藥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説 吳王。越有難 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不龜手之藥註釋譯文

不龜手之藥詞句註釋

不龜(jūn)手之藥:同“皸”,指皮膚受凍開裂,很粗糙。
①、瓠(hù):葫蘆
②、為:製作。
③、呺然:空虛的樣子。
④、洴(píng)澼(pì):在水上漂洗。 絖(kuàng):《説文》作纊,棉絮。
⑤、事:職業。
⑥、請:要求。
⑦、謀:討論。
⑧、鬻:賣。
⑨、説:shuì,遊説(shuì),勸説,以言辭説服別人。
⑩、難:入侵;敵對行為,指軍事行動
⑪、使:派遣。
⑫、將:率領(軍隊),名作動。
⑬、裂地:劃一塊地。
⑭、異:差異。
⑮、有蓬之心:這裏用於諷刺惠子思想狹隘固陋。

不龜手之藥白話譯文

惠子對莊子説:“魏王送給我葫蘆的種子,我把它種到成熟,結成的葫蘆很大,有五石的容積。用來盛水和飲料,它的堅硬程度卻禁不起舉。剖開來作瓢,卻因太大而沒有適於它容納的東西。不是它不夠大,而是因為它沒有用處,所以我把它打破了。”莊子説:“你實在是不善於利用大的東西。宋國有一個善於製作防止皮膚凍裂的藥的人,祖祖輩輩以在水中漂洗棉絮為業。有人聽説了,就請求用百金買他的藥方。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議道:“我們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超過幾金。現在賣藥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請允許我把藥方賣給他。”那人得了藥方,便用它去説服吳王越國來侵犯吳國,吳王讓他統帥軍隊。冬天和越軍進行水戰,把越軍打得大敗。吳王便將一塊土地封賞給他。能不使手裂開的藥是一樣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賞,而有的人卻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勞,就是因為用途不同。現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蘆,為什麼不考慮把它作為腰舟而浮游於江湖之上,反而擔憂它大得無處可容,可見你的心如蓬草一樣屈曲不通啊!”

不龜手之藥作品鑑賞

這篇寓言説明:同樣的東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樣。對待事物,要主動探究事理 [1]  ,要用善於發現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價值,從而完美地利用它的內在價值
惠子子用“大瓠之種”的事例,意在譏諷莊子的學説大而無用;莊子用“不龜手之藥”的事例意在證明自己的學説大有用處,只是惠子不能通曉領悟。
點明主旨句: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到百金,“客”將秘方獻給吳王的回報是裂地而封之;兩者差距如此之大是因為所用之異。

不龜手之藥作者簡介

莊子 莊子
莊子(前369-前286),漢族人,姓莊名周,字子休,戰國時期文哲大家,宋國蒙(戰國蒙地多有爭議,一説河南商丘民權縣,另説安徽蒙城縣)人,道家學説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後因吳起變法楚國發生內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莊子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參考資料
  • 1.    《初中文言文讀本》2014版 光明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