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老屯村

鎖定
不老屯村是北京市密雲不老屯鎮一個自然村,與燕落村、轉山子村、黃土坎村相鄰。
中文名
不老屯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北京市密雲
主要農產品
高粱、大豆、玉米

不老屯村村名由來

不老屯村的村名來源於王志砍柴遇仙的一個民間傳説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這裏住着十幾户人家。村裏的人們以種地為生,住的是茅屋草舍,過着清靜的日子。在這幾户人家當中,有個叫王志的小夥子,家裏很窮,靠打柴為生。這天起早,他又拿起斧頭、繩子和扁擔,準備上山打柴。臨出門,老媽媽千叮萬囑:“兒啊,千萬早點回來,娘在家等你。”王志點點頭,扛起扁擔就上了山。翻過一嶺又一嶺,下了這山上那山,來到了朝聖廟。只見這裏草木葱蘢,花兒鮮豔。王志抬頭一看,只見山洞口大青石旁兩位鶴髮童顏的老人盤膝而坐。在石桌上,擺着一副棋盤,兩位老人正在專心致志地下着圍棋。石桌的邊上放着一盤大蜜桃,個個都是那麼水靈鮮嫩。王志也很喜歡下棋,就蹲在老人旁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兩位老人邊下棋邊吃桃子。看到王志在旁邊,順手遞給了他一個。王志正餓着肚子呢,接過桃子道聲:“謝謝”,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王志把桃子吃下肚,頓時覺得頭清目明,精神倍增。時間長了,兩個老頭收拾起棋盤,轉眼間走得無影無蹤。這時,王志才想起打柴的事來。於是他貓下腰去拿扁擔,然而扁擔已腐朽不堪,繩子也爛成灰燼。拿不起來了;再一提板斧,斧頭也成了鏽鐵疙瘩。他只好站起身來往山下家鄉望去。只見田野和周圍的羣山,一會兒綠了,一會兒黃了,一會兒又白了,反反覆覆的變化着。王志不知是怎麼回事,趕緊下山回家。當他回到莊上,幾乎認不出自己的家鄉了。小村落已變成了大村莊,見到的人一個個面目生疏。王志很納悶,找人打聽母親的下落,可是誰也不知道,他感到奇怪。正走着,看到一位花白鬍須的老人,王志趕忙上前打聽。老人想了好大一會兒,經過一再提醒,才説:“我小的時候,聽我太爺説過,好多年以前,村裏曾有一個叫王志的後生上山打柴去了,始終不見歸來。”聽到這裏,王志才恍然大悟。原來,王志在山上看到田野一次一次的變化,正是一年一年的四季變化。大概是“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吧。王志二話沒説,就又上山了。有人説,王志又上山修行去了;有人説,王志回到山上已成仙得道;還有人説,王志就在北山坡的石洞裏住着。晴天,向北看,還能看到修行洞裏的炊煙。王志的奇遇一傳十、十傳百,人人都知道村裏出了個長生不老的人。打這以後,這個村莊就有了名兒,人稱“不老谷”。後來,又叫成“不老屯”了。 [1] 

不老屯村主要農產品

黃土坎鴨梨、栗子、杏子、香菜、李子

不老屯村村內資源

黑雲母、鍺、錳、芒硝

不老屯村企事業單位

財政所,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辦公室,不老屯塑料包裝廠,文化站,不老屯供銷合作社

不老屯村保護水源

因為與水庫只有一道圍網之隔,不老屯人的生產和生活,要全部圍繞着保護水源這個中心。為了“一盆淨水”,不老屯歷史上曾三次大規模搬遷,2079户、8280餘人背井離鄉。留在不老屯沒有搬走的人們,生活也和外面的世界完全不同。不老屯的土地和山脈是富含釩鐵、金子和麥飯石的天然良礦,但為了保護水源,這些資源不能開採。為涵養水源,不老屯鎮經過退耕還林,現均只有一分耕地。為了保護水源,管理最嚴格的時候,每家只能養兩隻雞,不能養豬。莊稼更是絕對不能用化肥,就連農家肥也不許多用。

不老屯村行政區劃

不老屯鎮轄2個社區(不老屯社區、燕落社區);26個村委會(楊各莊村、董各莊村、沙峪裏村、學藝廠村、轉山子村、黃土坎村、燕落村、不老屯村、白土溝村、醜山子村、邊莊子村、車道嶺村、兵馬營村、柳樹溝村、大窩鋪村、永樂村、學各莊村、香水峪村、北香峪村、南香峪村、半城子村、史莊子村、古石峪村、陳家峪村、陽坡地村、西坨古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