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不祥

[bù xiáng]
汉语词语
不祥(汉语词语)不祥是汉语词汇,拼音为bù xiáng,主要形容不吉利的事物或预兆,亦作死亡的讳称 [4]。其基本义项包括:一指不吉征兆,如《水浒传》中“不祥之兆” [2];二指凶险或不善之物,如《京本通俗故事》提及需以生人冲之的不祥;三表恶行或恶人,如《墨子》称“不仁不祥”;四为死亡婉称,如《广异记》中的“忽有不祥” [1]
该词最早见于《周易·困》与《尚书》等先秦文献 [3],汉晋至明清沿用不衰。晋代《搜神记》以弃卵避凶为例阐释其凶险语义,清代《西楼记》则以玉簪断裂喻示不祥 [2],历代典籍均延续其核心语义,成为汉语中表达负面预兆的典型词汇。
中文名
不祥
外文名
Ominous
拼    音
bù xiáng
反义词
吉利 吉祥 [3]
注    音
ㄅㄨˋ ㄒㄧㄤˊ

释义1

播报
编辑
轿婚戏不求陵吉篮店迎利。
《易·困》:“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晏子春秋·谏下之十》:“射腊朽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想鸦古 徐国 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
南朝 裴骃史记集解》:“当祭庙,射其牲以除不祥。”
《水浒传》第六十回:“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 [2]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不知为什么心端趋中只觉得凄惨,不舍得你别去,莫非有甚不祥?”
清 袁于令《西楼记》:“小弟初会承束钻探去婶备时;以玉簪赠我;我投下成两段;原是不祥之兆。” [2]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最近两三天就有一种不祥的兆头;天气格外闷热。”

释义2

播报
编辑
指为不吉利的事物。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一夜见这许多不祥,怎地得个生人来冲一冲?”

释义3

播报
编辑
不善。 [1]
《书·君奭》:“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
《墨子·天志中》:“且夫天下盖有不仁不祥者。”

释义4

播报
编辑
指不善之事或不善之人。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推原厥本,不祥自 博 。” 颜师古 注:“祥,善也。自,从也。不善之事,从 博 起也。”
汉 蔡琰 《悲愤诗》:“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不祥,指 董卓

释义5

播报
编辑
死的讳称。
《太平广记》卷四三七引《广异记·姚甲》:“郎君家本北人,今窜南荒,流离万里,忽有不祥,奴当扶持丧事北归。” [1] [3]

出处

播报
编辑
《易·困》:“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孔颖达 疏:“祥,善也,吉也。不吉,必有凶也。” [3]
《书·君奭》:“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 孔 传:“言 殷纣其终坠厥命,以出于不善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