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滅星錨

鎖定
不滅星錨是遊戲《崩壞3》中角色幽蘭黛爾的S級生物屬性裝甲,於4.4版本上線。 [1] 
不滅星錨是生物屬性近距離戰術裝甲,擅長結合格鬥術與槍術進行戰鬥,對敵人造成大量火屬性傷害;進入“星鎧”形態後將大幅提升輸出能力,可連續釋放多段必殺技對敵人造成更強的打擊。 [1] 
中文名
不滅星錨
別    名
黃金鵝 [2] 
配    音
喵☆醬(中文)
能登麻美子(日語) [2] 
性    別
登場作品
《崩壞3》
生    日
不明(天命記錄為1月1日) [3] 
作戰方式
騎槍 [3] 
屬    性
生物 [1] 

不滅星錨背景故事

女武神裝甲故事一
在比安卡·阿塔吉娜12歲的時候,她曾為了執行某項任務,和副官麗塔一起進入了量子之海。那時她們還不知道,這項簡單的調查委託,最終將演變成一場前路未知的冒險。在這個任務中,她收穫了故事、夥伴與“幽蘭黛爾”這個名字。也是在這場旅途中,她以自身容納了那個世界泡的責任與力量。自此,星辰便與這位少女同在,寓居於她體內、靜候她的召喚。
女武神裝甲故事二
“當那個時刻到來的時候……”男人對自己説:“我希望你不要去同情那名公主。”那是少女比安卡與天命主教的初次相遇。當她從病牀上醒來,眼前的金髮男人——她的“主治醫生”——為比安卡講述了一則故事:一個名叫美狄亞的公主,為了愛情而雙手沾滿鮮血,卻最終被所愛之人拋棄的故事。當時的她並不理解這位奧托醫生想要表達什麼,也不明白這些話與自己有何聯繫。但時間飛逝,當今日已成為不滅之刃隊長的比安卡再次回想起十多年前的這段對話時,她開始逐漸明白金髮男人的言外之意——以及他口中的“那個時刻”即將到來的事實。
女武神裝甲故事三
這身金色的鎧甲,時而會讓幽蘭黛爾產生一種不真實的違和感。作為世界泡力量的具現,它雖然有空間概念,上的實體,卻幾乎沒有質量,與這身鎧甲背後所擔負的重量相反,它輕得令人難以承受。
12歲的那場旅途似乎已成了遙遠的記憶,幽蘭黛爾也是最近才從一位先行者手中得到了穩定這股力量的方法。在她看來,這身星鎧就像兒時自己寫給未來的一封信,歷經漫長的歲月,於此刻重新寄回了她手裏。它提醒着此刻的幽蘭黛爾,她並非獨自在戰鬥,她有需要守護的夥伴,而她的夥伴們也在守護着她,不論是曾經,還是現在。 [4] 
不滅星錨 不滅星錨

不滅星錨能力設定

不滅星錨屬性

滿級(80級)數據
等級
生命
能量
攻擊
防禦
會心
S
1402
186
500
167
41
SS
1636
195
584
195
48
SSS
1871
204
668
224
55
參考資料 [2] 

不滅星錨技能

技能
圖片
武仙·劍鑄榮光
當【星能】達到200點時,長按攻擊鍵可進行【星鎧鑄形】,使不滅星錨進入【星鎧】形態,【星鎧】形態下每秒消耗20點【星能】
不滅星錨只會進行一次【星鎧鑄形】,之後都會以【聚力爆發】的形式進入【星鎧】形態
【星鎧鑄形】和【聚力爆發】皆屬於蓄力攻擊,造成80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並觸發2秒的全局時空斷裂
武仙β
【星鎧】形態下造成的全傷害提高,抗打斷力提高,受到的全傷害降低
武仙ζ
進入【星鎧】形態時立即獲得能量,之後在一定時間內持續回覆能量
射手·矢貫星煌
必殺技釋放條件:徒手狀態釋放【星焰拳】,持雙槍狀態(普通攻擊第三、第四、第五擊)釋放【星淵幻矛】,必殺技之間可以連續循環釋放。
普通形態釋放必殺技,消耗15點能量,回覆50點【星能】,必殺技期間角色處於霸體狀態
【星焰拳】:對敵人進行多段打擊,造成共計100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
【星淵幻矛】:躍起並向敵人投擲幻矛,對範圍內敵人造成80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並吸引周圍的敵人3秒
【星鎧】形態釋放進階必殺技,消耗15點能量,不回覆【星能】,必殺技期間角色處於無敵狀態並且不消耗【星能】
【星焰拳·極】:【星焰拳】的進階技,造成共計128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
【星淵幻矛·極】:【星淵幻矛】的進階技,投擲兩次幻矛共計造成72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並會在敵人上方生成3根【幻矛】攻擊範圍內敵人,造成3*8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
【星鎧】形態下連續釋放兩次進階必殺技後再次點擊必殺技鍵即可釋放超·必殺技【矢貫星煌】:星辰力量在她身上凝為金輝,以雙翼作天弓,化利矛為箭矢,向敵人射出足以貫穿星虹的一擊,對前方範圍內敵人造成70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每消耗1點能量額外造成的6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能量消耗上限為35點
釋放【矢貫星煌】後退出【星鎧】形態並清空【星能】
飛馬ε
必殺技對點燃狀態的敵人造成的火焰元素傷害提高,必殺技期間受到的全傷害降低
人馬ν
【星焰拳·極】最後一擊額外造成火焰元素傷害,【星淵幻矛·極】會額外生成2根幻矛,且所有幻矛造成的火焰元素傷害提高
人馬γ
【矢貫星煌】造成的全傷害提高
獵户·弦引烈風
普通攻擊:
第一擊:共計造成80%攻擊力物理傷害+8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
第二擊:共計造成85%攻擊力物理傷害+85%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
第三擊:共計造成24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
第四擊:共計造成36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
第五擊:攻擊造成50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
強化攻擊:
第三擊:共計造成34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
第四擊:共計造成52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
第五擊:共計造成68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
獵户α
普通攻擊第五擊使命中的敵人進入點燃狀態,使其持續受到火焰元素傷害
獵户β
普通攻擊和強化攻擊的第三、第四、第五擊受到的全傷害降低
QTE-獵户γ
敵人被浮空或點燃時發動,觸發3秒全局時空斷裂,造成高額火焰元素傷害,回覆能量,並將周圍敵人聚集
飛馬·翼逐北天
閃避後可快速銜接【飛星拳】造成12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飛星拳】可銜接普攻第二擊
極限閃避後可觸發極限閃避技能【翼逐北天】:觸發3秒的全局時空斷裂,並可銜接極限閃避攻擊,共計造成600%攻擊力火焰元素傷害,極限閃避攻擊後可銜接普攻第三擊,冷卻時間15秒
飛馬ε
極限閃避技能【翼逐北天】冷卻時間縮短
飛馬β
【翼逐北天】最後一擊命中敵人回覆能量
南船·帆揚百浪
【星能】:最大值為200點
不滅星錨在穿上【星鎧】後,永久以強化攻擊進行戰鬥,並以【飛星狀態】進行移動,【飛星狀態】中按下攻擊鍵銜接【飛星拳】;前閃避可以更快的銜接【飛星狀態】
船帆γ
角色在場下時回覆能量
船尾ζ
釋放必殺技後3秒造成的全傷害提高,重複釋放刷新時間,可疊加兩層
船底α
不滅星錨在場上攻擊點燃狀態的敵人時,敵人受到的來自不滅星錨的火焰元素傷害提高(該效果為獨立加成)
錨定星海的十字
置於隊長位時,全隊受到加成
錨定星海的十字:全隊必殺攻擊全傷害提高10.0%,隊伍內擁有三個具有火焰元素特性的女武神時,全隊火焰元素傷害提高13.0%
錨定星海的十字
全隊必殺攻擊全傷害提高,隊伍內擁有三個具有火焰元素特性的女武神時,全隊火焰元素傷害提高
參考資料 [2] 

不滅星錨玩法分析

不滅星錨實戰技巧

星鎧形態:不滅星錨在星鎧形態連續釋放兩次必殺技後,可以選擇繼續使用普攻輸出,充分利用星鎧形態的持續時間,並選擇合適的時間釋放超必殺技結束星鎧形態。
對單輸出手法:對單輸出時推薦使用星焰拳+普攻3-5擊連招,造成更高的傷害的同時兼具星能回覆。
對羣輸出手法:對羣輸出時推薦使用普攻1-3擊+星淵幻矛連招,發揮聚怪優勢。 [5] 

不滅星錨裝備推薦

  • 新手裝備推薦
武器:等離子長槍
聖痕:"呼邪"套裝
適合火焰元素輸出角色使用的基礎聖痕套裝,除提供常駐的火焰元素傷害加成、全傷害加成外,每隔一段時間還可獲得少量的全傷害增益。 [5] 
  • 過渡裝備推薦
武器:調頻噬能槍
聖痕:泰勒斯(上、中)+蒼玄(下)
不滅星錨可以快速疊加連擊數獲取“泰勒斯(上、中)”的加成效果。角色自身可以通過普攻最後一擊觸發點燃狀態,從而享受到“蒼玄(下)”的元素傷害加成。 [5] 
  • 進階裝備推薦
武器:貫星槍 人馬座
聖痕:"莎士比亞·漂流"套裝
“莎士比亞·漂流”套裝能大幅提升不滅星錨的輸出能力。聖痕兩件套在通過必殺技疊滿星位後能帶來獨立火焰元素易傷,上位的點燃效果也極為適合角色自身的被動技能,大幅提高對點燃敵人的傷害。“貫星槍 人馬座”可以對敵人施加星塵並引爆,造成高額火傷並施加火焰元素易傷,必殺技還能額外生成光槍造成傷害。 [5] 

不滅星錨陣容搭配

雲墨丹心作為隊長,隊長技提高全隊角色的全傷害,還能在角色出場後的15秒內提高更多全傷害;還能通過必殺技能聚集敵人,為己方提供多種增益效果,大幅度提升己方的作戰能力。真紅騎士·月蝕或藍莓特攻攜帶武器“鮮血之舞”,通過武器主動技能對敵人施加高額元素易傷效果,且角色為機械屬性,可以觸發雲墨丹心隊長技的全部效果。
不滅星錨積攢好星能後切換雲墨丹心並使用必殺技使全隊進入元素貫穿狀態,隨後切換角色使用“鮮血之舞”主動技能,再切換不滅星錨出場(若攜帶蒼玄之書人偶時可以開啓人偶主動,便於觸發不滅星錨QTE,進一步提升傷害),不滅星錨出場後長按攻擊鍵開啓“星鎧”形態並引爆“星塵”造成大量傷害,再連續使用必殺技打出超·必殺技“矢貫星煌”終結敵人。 [6] 
將上面陣容中攜帶“鮮血之舞”的女武神替換為攜帶“魂妖刀 血櫻寂滅”的真炎幸魂的陣容。真炎幸魂裝備“魂妖刀 血櫻寂滅”時,可以通過武器主動技能造成較長時間的火焰元素易傷,二段主動還具有強力的點燃積蓄能力,更適合用於應對具有點燃積蓄值的敵人。此時選擇不滅星錨作為隊長效果更好。 [6] 

不滅星錨角色專屬

專屬裝備
裝備圖片
裝備信息
武器:星槍 主序星
獲取方式:補給獲取 [7-8] 
武器:貫星槍 人馬座
星槍 主序星的超限形態
獲取方式:鍛造獲取 [9] 
聖痕:流浪船長套裝“莎士比亞·漂流”
獲取方式:補給獲取 [7]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