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忍

(漢語詞語)

鎖定
“不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ù rěn”,是我國古代文言文的多義詞,具有多重意義,包括不忍心、不忍耐不收斂、無法忍受、捨不得等,具體的用法需要結合語境分析。
中文名
不忍
拼    音
bù rěn
屬    性
漢語詞語
出    處
世説新語

不忍出處

世説新語》載:石崇每邀客宴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王丞相(導)與大將軍王敦,嘗共詣寵,丞相素不能飲,輒自勉強,至於沉醉。每至大將軍,固不飲以觀其變。已斬三美人,顏色如故,尚不肯。丞相讓之,大將軍曰:“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

不忍引證解釋

  1. 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不願割捨。《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五回:“秦之施於君者厚矣!嫪毐之逆,由君始之,寡人不忍加誅,聽君就國。” [1] 
  2. 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衞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宋·蘇軾《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1] 
  3. 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漢·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堯、之道,不忍桀、紂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1] 
  4. 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捲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1] 
  5. 捨不得。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清·趙翼《甌北詩話·白香山詩》:“[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郭小川《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1] 

不忍相關詞語

論語·衞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朱熹論語集註》:“小不忍,如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説:“婦人之仁,不能忍於愛;匹夫之勇,不能忍於忿,皆能亂大謀。”(《朱子語類》卷四五)近人楊樹達又分不忍有三義:“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義割恩”;“吝財不忍棄”(《論語疏證》)。
示例: ~,忍到如今已是塔尖了,不久開交。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九回
意思相近的還有: 吃虧是福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因小失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