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婚族

(社會現象)

鎖定
不婚族,指選擇不結婚的人羣 [1] 
近年來人們發現,越來越多屆於婚齡的都市男女遲遲沒有跨入婚姻這道門檻,而這羣人中又以“白領”居多。日益增多的“不婚”已經成為一種現象。
中文名
不婚族
含    義
終身不婚的一類人,他們大多向往無拘無束的生活,提倡自由主義
特    點
經濟條件好,學識高
國內情況
不婚主義者越來越多

不婚族詞語定義

指那些終身不婚的一類人。他們大多向往無拘無束的生活,提倡自由主義。

不婚族族羣現狀

不婚族國內情況

一份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中國單身人羣正日漸龐大:1982年中國的單身户是174萬户,到了1990年有800多萬人沒有婚配;1990年前後,北京的單身男女在20萬以上,而現在僅南京市這個數字就達到了40萬,北京和上海兩地已經衝破百萬之眾。另有一組上海人口情報研究中心關於滬市婚姻的演化數據:1980年結婚人數為18萬對;1990年是12萬對;1997年是10萬對。需要説明的是,這樣的數據還是在婚齡人口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出現的。
據民政部發布的信息,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結婚人數301.7萬對,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結婚率普遍較低。如果與5年前同期結婚人數的高位428.2萬對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經下降了29.54%。而且,不同地區的結婚推遲現象各不相同。結婚率最低的5個省市分別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東,最高的5個省份分別為貴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 [1] 
專家認為,結婚率下降的一個原因是選擇不結婚的人羣比例在上升 [1]  。晚婚甚至"不婚"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很多人已經不再把"結婚生子"看成是人生必經的歷程。

不婚族國外情況

在更追求個體的歐洲,不結婚已經被稱為“軟革命”,法國社會對於“只要愛情不要婚姻”,大多持寬容態度,因為“結婚不會帶來任何東西,也不會拿走任何東西”。
在日本,已經因為結婚率迅速下降而嚴重影響到人口增長。焦急的日本社會學家們奔走相告,呼籲年輕人的父母“壓迫”子女去尋找另一半。

不婚族原因剖析

年輕人選擇不婚,從個體角度看,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其一,受到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影響,對婚姻乃至愛情態度悲觀。心理學上認為有一類人屬於“情感冷漠者”,但這種心態未必是天生的,可能和早年壓抑、混亂乃至不幸的成長環境有關。有人見證了父母關係的破裂,有人經歷了愛情上的巨大創傷,其心靈的創傷無法撫平,漫長的時光也無法真正消除心靈深處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2] 
其二,一些人面對婚姻,認為自身條件不足 [2]  ,對他們而言,不婚可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他們在自嘲的同時也只能選擇與孤獨為伴 [2] 
其三,則是一些有明確觀念、個性解放的年輕人,他們選擇不婚,可能是綜合了多種因素,但主要還是堅持了獨立的思想和價值判斷,不願意成為傳統觀念的束縛者。在青年價值觀日趨多元化的當下,出現這樣一批堅定而獨立的“不婚族”並不令人意外。狹義的“不婚族”,主要就是這類羣體 [2] 

不婚族現象解讀

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不婚漸成為常態確實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婚姻從一種普世的價值已經變成了純粹個體的選擇,我們習慣了以“家”的概念來面對社會,而以後可能要徹底作為單個人面對周遭,家族主義在下降,而與現代化隨之而來的個人主義迅速上升 [3-4] 
不婚族 不婚族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了不婚主義呢?一是因為女性自身經濟越來越獨立,不需要男人或者是婚姻一樣能夠生存,這是把她們“拉”出婚姻的因素;另一個原因,則“推”着他們走向婚姻的反面,即婚姻制度本身的弊病,諸如婚外情、婚外性都從側面反映出現在的婚姻制度本身有問題 [3-5] 
其實,不婚不等於沒愛或沒性,不婚女性也應有自己的生育權。在沒有給婚姻制度找到更好辦法的時候,似乎越來越多人選擇同居來規避婚姻的“麻煩”,儘量享受簡單生活,彼此經濟獨立,你情我願,沒有法令約束,卻更代表自己忠於感情的選擇 [3-5] 
不管是出於無奈還是主動選擇,中國的不婚族隊伍逐漸擴大。儘管目前還沒有形成社會問題,但遲早會對婚姻傳統、法律以及社會保險制度等提出嚴峻的挑戰 [3-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