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在場

(中信出版集團2023年7月1日出版的書籍)

鎖定
《不在場》是中信出版集團2023年7月1日出版的書籍。 [1] 
中文名
不在場
作    者
韓炳哲 [1] 
出版時間
2023年7月1日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頁    數
176 頁
ISBN
9787521757569
開    本
32 開

不在場內容簡介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本質,而本書為您介紹的是一種“陌生的文化”,一種“非本質/不在場的文化”。
在西方,陌生者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被全力排除或強制利用的對象,它未曾現身於本己的內在之中。那麼如今呢?如今還有陌生者嗎?現在人們樂於相信,大家基本上都一樣。如此一來,陌生者就再次從本己的內在之中消失了。 [1] 
東亞思想完全朝向內在。道則完全與世界的內在,與事物的“就是如此”,與此地此時融合在一起。在東亞的想象世界裏,沒有任何事物存在於世界的內在之外。如果説道避開了確定與指稱,那並不是它太高,而是因為它在流動,因為它像河流一樣曲折蜿蜒。它描繪着事物的不斷轉化,描繪着世界的過程性。 [1] 
與世界的關係並不是由作為與行動的決斷、意識與反思的高光所決定。相反,人們通過退避到不在場,通過忘掉或清空自己而讓它發生,就好像那明亮的房間,正是因為它的空,才有能力接收很多的光。人們追求的不是果斷的行動,而是隨意與輕鬆。這大概就是與西方自由觀念相對應的東亞自由觀念。 [1] 

不在場圖書目錄

前 言 1
本質與非本質——無住 3
封閉與開放——不在場的空間 31
光與影——不在場的美學 45
智與愚——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65
陸地與海洋——思維策略 79
作為與發生——超越主動與被動 103
問候與鞠躬——友善 125
注 釋 139
附錄 韓炳哲著作年譜 153 [1] 

不在場作者簡介

韓炳哲(Byung-Chul Han)
德國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於韓國首爾,80年代在韓國學習冶金學,之後遠渡重洋到德國學習哲學、文學和天主教神學。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爾的論文獲得弗萊堡大學博士學位。2000年任教於瑞士巴塞爾大學,2010年任教於卡爾斯魯厄建築與藝術大學,2012年任教於德國柏林藝術大學。 [1]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譽其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作品被譯成十幾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
清新的文風,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識,切確而犀利的論述,讓韓炳哲對於數字時代人類精神狀況的批判,顯得尤為重要且富於啓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