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二寺

鎖定
不二寺,又稱不二禪院,位於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黃寨鎮首邑路社區首邑西路74號。該寺建於北漢乾祐九年(956年),宋鹹平六年(1003年)重修,金明昌六年(1195年)再修。 [1] 
不二寺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48平方米。園內進深各三間,單檐懸山頂,上投簡瓦,殿頂舉架平緩;前橋設廊,進深一間,柱頭斗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明向闢板門,次間設直欞窗,柴架為徹上明造。
2006年5月25日,不二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不二寺
館藏地點
陽曲縣城首邑西路74號
所屬年代
文保等級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六批) [4] 
開放時間
8:00—18:00 [2] 
編    號
6-0397-3-100 [4] 

不二寺歷史沿革

不二寺始建於五代十國北漢乾祐九年(956年)。 [1] 
宋、金至清歷代屢有修建。 [1] 
大雄寶殿於金明昌六年(1195年)重建,1989年,將大雄寶極殿移至現址不二寺。 [1] 

不二寺建築格局

不二寺 不二寺
不二寺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48平方米。園內進深各三間,單檐懸山頂,上投簡瓦,殿頂舉架平緩;前橋設廊,進深一間,柱頭斗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明向闢板門,次間設直欞窗,柴架為徹上明造;殿內供奉明代泥塑釋迦牟尼佛坐像及文殊,普賢菩薩像等。保存完好,殿內東西山牆繪壁畫,面積80平方米。每壁分上、中、下三層,之間以雲層相接。 [1]  不二寺有三聖殿、樂台、山門殿、天王殿、鐘鼓樓、東西配殿和僧房等建築,院內現存兩座寶塔, [2]  一為六角六面三層十一節石雕塔,高3.8米;另為八角五級磚塔,高6米。 [2] 
2016年,於三聖殿東西兩邊復建東西耳房,東西配殿,東配殿為觀音殿,西配殿為地藏殿。 [3] 

不二寺主要建築

三聖殿
三聖殿內東西山牆上留存的明代壁畫有137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層,各層之間以雲層相間隔,同時自然銜接,和諧統一。壁畫採用瀝粉堆金技藝,立體效果明顯,東、西兩幅壁畫上層均繪有手持靈芝的吉祥女在彩雲繚繞中飛動,飄動着的綵帶和慢慢後退的彩雲,生動描繪出“飛天”的效果。 [2] 
東牆中層繪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左右為日光、月光菩薩,上有華蓋、頭光,合稱“東方三聖"。西牆中層繪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左右為大勢至、觀世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從彩繪藝術來看,不論東方的佛菩薩,還是西方的佛菩薩,體態服飾上看不出有多大差別,只有所持“手印”或法器不同。“東方三聖”和“西方三聖",在飛天相伴、彩雲環繞、眾僧的護衞下,顯示着佛國的莊嚴。東牆下層是佛護衞神“十二藥叉大將”,代表八萬四千藥叉,表示除八萬四千煩惱,成八萬四千菩提,在構圖上分為左右兩組,每組六神。“十二藥叉大將”在佛教的記載中有名而無形,如今活靈活現的大將形象,完全是作者憑藉想象力所創造出來的,每位大將都各具特色,東牆下層中間安插了一組民間酬神的《獅舞圖》,這種民間酬神還願、祈福禳災的活動在陽曲地區較為普遍。 [2] 
西牆下層繪製的是十六羅漢,也分為二組,每組八尊,其中北側的八尊是清代補繪的。十六羅漢形態不一,彼此聯繫又各具特性。其中第十三尊羅漢因揭陀尊者用手撫摸着一位小沙彌的頭,隱喻羅漢對小沙彌的關愛,藴含着佛教平等不二的哲理。西牆中間稍低的地方繪製有一組長卷《禮佛圖》,其中一位登基不久的皇帝,在宮人們的護擁下,祈禱着國泰民安。此處禮佛的場景與東牆的《獅舞圖》相呼應。在《禮佛圖》中,皇帝氣宇軒昂,神情莊重,皇帝前的七位宮人頭戴蟬翼帽,身着窄袖圓領袍,前兩位點燃提爐,添加檀香,中間兩位手執日月扇,皇帝正接過宮人遞上的檀香,同時身旁手持金瓜兵器的護衞,在警惕着周圍的舉動,後面的老臣頭戴硬角幞頭,身穿圓領紅色袖袍,輕聲細語指點着禮佛的禮儀。整個畫面嚴謹有序,構思巧妙。 [2] 
大雄寶殿
不二寺
不二寺(3張)
2005年,於三聖殿殿前14米處復建大雄寶殿,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七間,進深11架檁,單檐歇山屋頂,為明清代建築風格。台基長34.85米,寬20.96米,高1.19米,大殿主體長31.75米,寬17.86米,高15.22米,殿內兩山施以懸塑,羅漢菩薩莊嚴肅穆,是為西方極樂,殿內正中為三世佛,兩側肅立普賢文殊,最高為7.5米。

不二寺文物遺存

不二寺壁畫

壁畫 壁畫
殿內東西山牆上繪有壁畫,每壁畫面分上、中、下三層,以雲層既相分隔,又相銜接,使整個畫面達到和諧統一。上層繪彩雲間的“飛天”,表示佛國的天堂情景。東牆中層繪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左右為日光、月光菩薩,上有華蓋、頭光,合稱“東方三聖”。西牆中層繪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左右為大勢至、觀世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壁畫下層繪金剛、羅漢,突出世俗化的特徵。東牆下層,是佛的護衞神,稱“十二藥叉大將”,代表八萬四千藥叉,表示除八萬四千煩惱,成八萬四千菩提。在構圖上分左右兩組,每組六神,中間安插了一組獅子舞以娛神。西壁下層則繪十六羅漢,分為二組,每組八尊(北側八尊系清代補塑)。中間稍低部位繪一組長卷《禮佛圖》,表現了一位剛登基不久的皇帝,在宮人們的執爐、點香等活動中,為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在佛前進行禮佛活動的情景,與東牆的《樂神圖》相呼應。

不二寺彩塑

匠師們根據佛殿的有限空間,巧妙地把彩塑、壁畫與佛台、山牆有機地結合起來,塑造了佛的三個世界的整體。塑像是裟婆世界的華嚴三聖,所以此殿也叫三聖殿。 [3]  主尊釋迦牟尼佛,高4.5米,為諸像的核心。左迦葉尊者,右阿彌陀尊者,儀態各異,慈祥莊嚴。兩側脅侍菩薩左普賢、右文殊,相對微側,視線各向主尊,戴花冠,披羅巾,佩瓔珞,着裙褲,婀娜多姿,飄逸灑脱。座下的白象、獅子,秉性雖不同,卻和諧自然。牆側為金剛塑像,虎背熊腰,全身披掛,在祥和恬靜的佛像中,顯現出一股威嚴之氣。侍女塑像,肌膚豐潤,面帶苦笑,上身右傾,臀部左扭,裸露的上身滿佩瓔珞珠璣,左肩斜披紅色胸帶,掩蓋了豐滿的胸部;右肩綠色飄帶隨右手下垂後翻到左側垂至足下;一條腰間絲巾,纏在裸露的腹下,勒出條條腹肌,與貫穿上下的飄帶配合,起着靜中求動的效果。 [3] 

不二寺附屬文物

不二寺在原址存元代祖師塔1座,而在現址存明代幢式塔1座,碑9通,其中金、元記事碑各1通,清記事碑5通。另有從他處移至寺內明碑1通,昭和十五年(1939)碑1通。
據現存碑刻記載,不二寺除三聖殿外,還有樂台、山門殿、天王殿、鐘鼓樓、東西配殿和僧房等建築。寺西南又有一座建於元代的八角五層密檐磚塔和建於明代的石塔、石幢等。寺內外遍植棗樹和榆樹,林木陰翳,是陽曲縣著名的大叢林。

不二寺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不二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4] 
2022年7月3日,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於振龍帶隊以“四不兩直”的方式赴太原市陽曲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二寺督導檢查汛期文物安全工作。

不二寺旅遊信息

不二寺地理位置

不二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

不二寺交通

在太原市第十四中學對面的第五運輸公司有公交車到陽曲縣城,車程約一個小時。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