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西遗址分布范围略呈长方形,地势呈缓坡状,东高西低,现修为阶梯状耕地。自2003年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下河西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发掘,对遗址的遗存分布、年代、文化面貌等有了新的认识。2010年,考古学家在下河西遗址中发现了3座仰韶文化时期的大型房址。下河西遗址采集标本主要以泥质红陶、灰陶为主,夹砂红陶、灰陶次之。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戳刺纹、弦纹、素面等以及磨光黑陶盆残片。可辨器形有盆、罐、钵、瓶等。下河西遗址为研究古人社会组织程度和生产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证据和线索,具有考古价值。 [2-3]
- 中文名
- 下河西遗址
- 地理位置
-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西固镇下河西村
- 所处时代
- 新石器时代、汉
- 保护级别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编 号
- 7-0438-1-438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自2003年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下河西遗旋旬驼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发掘,对遗址的遗存分布、蜜达年代、文化面貌等有了新的认识。 [4]
遗址特点
播报编辑
综述
下河西遗址位于白水河西岸黄土塬前沿沟壑地带,东、北二面临白水河,南临沟壑,西至蒲城交界。遗址分布范围略呈长方形,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1500米,地势呈缓坡状,东高西低,现修为阶梯状耕地。下河西遗址地表可见有较多陶片等遗物,田坎断面有多处半地穴式白灰居住面残迹及文化层堆积,其中有一处白灰居住面长约17米,距地表深2.2米,施二层白灰面,中间夹有草拌泥,文化层厚0.5~1.5米。该遗址属新石器时期遗存,分布范围较广。 [3-4]
房址遗迹
3座仰韶文化时期的大型房址,其中一处房址为五边形半地穴式房屋,室内面积达到300余平方米,主要遗存有门道、灶、居住面、墙体、柱洞、房基等几个部分。
房屋内部居住面均经过特殊处理,从横切面来看,房屋地面一共有四层,主要材料为白灰、草拌泥等,最上层为料礓石烧制的白灰抹成,质地坚硬且粗糙,这也是考古已发现最早的白灰地面。
文物遗存
播报编辑
下河西遗址采集标本主要以泥质红陶、灰陶为主,夹砂红陶、灰陶次之。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戳刺纹、弦纹、素面等以及磨光黑陶盆残片。可辨器形有盆、罐、钵、瓶等;出土大型陶鬲多件,遗物丰富;另有石器、骨器、蚌饰等。 [3-4]
研究价值
播报编辑
保护措施
播报编辑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地理位置
下河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