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下村修

鎖定
下村修(英文:Osamu Shimomura;1928年8月27日-2018年10月19日),男,出生於日本京都福知山市,已故日本著名化學家、海洋生物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博士學位,畢業於名古屋大學
1951年,下村修從長崎醫科大學藥學專門部畢業。之後,進入名古屋大學深造並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60年,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訪學。1963年,回名古屋大學任副教授。1982年-2001年,擔任麻省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學實驗室高級研究員、波士頓大學教授。退休後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家中繼續從事研究。2008年,時任美國波士頓大學名譽教授的下村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2009年,擔任名古屋大學特別教授。2018年10月19日,下村修因病逝世。 [1-2] 
中文名
下村修 [3] 
外文名
しもむら おさむ、Osamu Shimomura [3] 
國    籍
日本 [3] 
民    族
大和民族 [3] 
出生日期
1928年8月27日
逝世日期
2018年10月19日
畢業院校
長崎大學(學士),名古屋大學(碩士,博士)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6年朝日獎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3] 
出生地
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 [1] 
性    別
獲諾獎時任職
美國波士頓大學 [2] 

下村修人物經歷

下村修,演講會海報 下村修,演講會海報 [7]
1951年,下村修畢業於長崎醫科大學藥學專門部。
1955年,下村修在名古屋大學做研究生時,導師讓他到另外一個實驗室去開闊眼界,而那個實驗室的導師介紹他做熒光素
1960年,下村修獲名古屋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後,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約翰森實驗室做博士後。
1961年,約翰森帶下村修到西海岸華盛頓州的“星期五港”(Friday Harbor)實驗室,那裏當時盛產水母,有很多原料。他們在1961年做出主要研究發現,即綠色熒光蛋白GFP)。
1963年-1965年,下村修回名古屋大學任副教授。
1965年-1980年,下村修回到普林斯頓大學,繼續在約翰森實驗室工作。
1957年,下村修於名古屋大學,理學部化學教室 1957年,下村修於名古屋大學,理學部化學教室 [8]
1980年-2001年,下村修到麻省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學實驗室工作、並任波士頓大學兼職教授。 [1] 
2009年開始,擔任名古屋大學特別教授。 [1] 
2018年10月19日,下村修因病逝世,享年90歲。 [4] 

下村修主要成就

下村修科研綜述

下村修個人照片
下村修個人照片(3張)
下村修做了非常原創性的工作,他的成果,人們用了很多年,沒有爭議,只是大多數人不知道他的個人貢獻。有些生物學雜誌每期都有文章用綠色熒光蛋白,有些生物雜誌每期20%的文章用了綠色熒光蛋白,但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發現者是下村修。下村修和約翰森1962年發現水母素的文章迄今被377次引用,1974年純化GFP的文章被引用169次,Chalfie等1994年《科學》文章被引用3349次,Inouye和Tsuji的1994年文章被引用256次。説明大多數科學工作者並不知道所用的東西怎麼來的。1990年,他的合作者約翰森82歲去世時, 《紐約時報》的悼文沒有提GFP。普瑞舍拿到GFP基因但缺經費。Chalfie文章引用率高但專利搞砸了沒多少收益。 [3]  在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赴美的下村修,從1981年到2001年一直是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學實驗室的資深科學家,實驗所在2008年12月8日發佈的新聞公報中稱讚他是綠色熒光蛋白的最初發現者,“綠色熒光蛋白是當代科學和醫學領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從顯微水平上照亮了生命。”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新聞公報中説,綠色熒光蛋白“已經成為現代生物科學研究領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幫助下,研究人員能夠看到前所未見的新世界,這包括大腦神經細胞的發育過程和癌細胞的擴散方式等。 [5] 

下村修榮譽表彰

參觀名古屋大學諾貝爾獎展覽室時,下村修的簽名圖畫 參觀名古屋大學諾貝爾獎展覽室時,下村修的簽名圖畫 [6]
2004年Pearse Prize(英國王室顯微鏡學會)。
2005年Emile Chamot Award(美國伊利諾伊州顯微鏡學會)。
2006年朝日獎朝日新聞社・朝日新聞文化財團)。
2008年下村修和馬丁·沙爾菲錢永健分享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下村修個人生活

下村修幼年曾在中國東北、大阪等地生活,後來遷往長崎縣諫早市,16歲時經歷了長崎原子彈爆炸。 [1] 

下村修人物評價

下村修展示科研成果 下村修展示科研成果
在同一領域的一些學者眼中,下村是一名“孤高的研究者”。下村為人淡泊名利,研究風格屬於“孤身奮進”一類。(日本學者,宮協敦史評
後輩眼中的下村既嚴厲又温厚。先生乍看嚴厲,其實為人温厚又不失幽默感。有一次前往下村家拜訪,離開時年近八旬的下村一直送到車站,15分鐘後汽車進站,目送上車後下村才離開。(北海道大學教授,近江谷克裕評)
下村修先生曾經在名古屋大學平田義正教授的課題組從事研究,獲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之後他前往美國繼續研究,但那面對艱難課題不懈的挑戰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名古屋大學的全體教職員和學生,會銘記下村先生的業績,並鼓勵自己繼續從事研究。(名古屋大學校長,松尾清一評)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