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下屋村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石井社區下轄村)

鎖定
下屋村,位於坪山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8千米。相鄰自然村有上屋村、田頭埔村、井子嚇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附近山嶺有田頭山、紅頭石嶺、阿公嶺、阿婆嶺等,其中田頭山最高,海拔683米;附近有正坑水庫。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劉元通從興寧遷至坪山鹹水湖建村。因建村處有一個水池名為鹹水湖,故名鹹水湖村。1978年,鹹水湖村分為上屋村、下屋村。
中文名
下屋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石井社區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石井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劉姓。據《劉氏族譜》(手抄本)記載,宋朝時劉姓先祖從福建寧化石壁遷移至廣東興寧;清乾隆年間從興寧遷移至此。
2015年末,户籍人口138人,其中男性68人,女性70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93歲(男);實際在村人口108人。非户籍外來人口約1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30人、澳門同胞5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人,分佈在美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番薯、花生等為輔。1995年,引進第一家來料加工企業聯美塑膠廠.村經濟開始轉型。2005年,成立深圳市坪山鹹水湖股份合作公司。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有廠房4棟,出租面積約1.3萬平方米,2015年租金收入約13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等。傳統(節慶)食品以客家茶果為主。該村與上屋村共有一棵百年樹齡的古榕樹,編號SJ001。
鄉道Y237線金田路、鹹水湖路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末通電,80年代末通電話,1996年通自來水,90年代末通互聯網,2015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有健身路徑,並與上屋村共建有籃球場。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0餘座,多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大部分保存完好,無人居住。
兩座劉氏宗祠分別稱為元通宗祠、振鳳公祠。其中,元通宗祠與上屋村共有;振鳳公祠始建於清朝,1989年重修,佔地面積250平方米,單開間三進兩天井格局,有門聯"彭城世澤;祿閣家風",由外入內有匾"餘慶堂" "蘭桂騰芳""天祿流芳"。
該村保存有一座炮樓和一口古井。炮樓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位於下屋村4號,高3層,四周有槍眼、窗口。古井始建於清朝,位於鹹水湖籃球場旁,井口已被鐵絲網封存。
每年除夕和正月初一、初二,該村劉姓村民攜帶雞、豬、魚和水果等祭品到祠堂祭拜。該村有點燈節的傳統習俗,每年正月十二中午十二點,家中上一年有男丁出生的村民會將添丁燈掛於祠堂上廳,到年尾除夕中午便取下添丁燈。
該村舊時盛行舞獅活動。20世紀80年代,因許多村民移居香港等地,此項傳統技藝逐漸消失。
代表性人物
劉立(1915—2006),曾任廣東省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副營長,團情報參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惠陽縣軍事科長、惠陽縣糧食局副局長、惠陽縣商業局局長。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1 坪山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2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