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鎖定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詩風雄奇飄逸,想象奇特,此詩先寫泛舟所見的鄱陽湖湖光景色,繼而因景發興,勾勒出傍晚時分湖上雨霽雲收、恬靜優美的動人景象,抒發了自己面對美景的欣喜之情。“落景”兩句展現了鄱陽湖雨過天晴的景緻,“石鏡”兩句,形象描述了從湖中遙望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末兩句以共對美景相慰思念。全詩以寫景為主,懷人之情只在結尾處稍微流露,但既無傷感之意,亦無悵惘之情,流露出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1-2] 
中文名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創作年代
盛唐
作    者
李白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字    數
60字
出    處
全唐詩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作品原文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浪動灌嬰井②,尋陽江上風。
開帆入天鏡③,直向彭湖東④。
落景轉疏雨⑤,睛雲散遠空。
名山發佳興⑥,清賞亦何窮⑦?
石鏡掛遙月⑧,香爐滅彩虹⑨。
相思俱對此,舉目與君同⑩。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註釋譯文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詞句註釋

①尋陽城:即潯陽城,今江西省九江市。尋陽:即潯用,原為湓城縣(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為潯陽縣,治所在現今江西九江。彭蠡:蠡讀lǐ,彭蠡湖,這裏指鄱陽湖。黃判官:李白的友人,名字、生平不詳,判官為觀察使、節度使的僚屬。
②灌嬰井:據《元和郡縣誌》載,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灌嬰(漢初大臣)主持築建湓(pén)口城(一名湓城,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因地處湓水入長江口得名)。建安(東漢獻帝年號,196~220)年間,孫權經過這裏,親自立標令人打井,正好打出了灌嬰築城時古井,於是在井旁豎立銘記為“穎陰侯(灌嬰封爵)井”。傳説井水很深,和長江相通,長江中有風浪,井水即動盪不止。
③天鏡:指鄱陽湖的湖面。形容湖水明淨,涵映天空,猶如巨大的鏡子。
④彭湖:即彭蠡湖。
⑤景,同“影”。落景,即將墜落的夕陽。疏雨,稀疏的小雨。
⑥名山:指廬山
⑦清賞:清新,賞心悦目。
⑧石鏡:據《水經注》載,廬山東面懸崖上有一塊大圓石,光滑如鏡,可見人影。
⑨香爐:即廬山香爐峯,在廬山西北部。滅:消失。彩虹:香爐峯周圍多瀑布,水氣經日光照射而形成彩虹。這兩句用遠月懸空、彩虹消失,形容夜幕降臨。 [3]  [2] 
⑩君:指黃判官。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白話譯文

尋陽江上大風吹動巨浪,灌嬰井中亦水翻如濤。
揚帆啓航馳在天一般大的如鏡湖面,直向彭蠡湖東面而去。
落日景色中忽然下起疏落小雨,待天放晴雲朵散向遠空。
名山佳景引發人們佳美的情興,清觀幽賞怎能有所窮盡?
巨大的石鏡之上又有明月高掛,香爐峯上彩虹明滅。
相思之時您我共對廬山美景,抬眼望去您我所見美景相同。 [2]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創作背景

此詩為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李白六十歲時下尋陽泛舟鄱陽湖寄友人黃判官之作。
李白流放夜朗遇赦後,自江夏來到尋陽城(即潯陽,今江西九江)的彭蠡湖(即鄱陽湖),作此詩寄給友人黃判官。 [3]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作品鑑賞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文學賞析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敍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
“浪動灌嬰井,尋陽江上風。”借用鋪敍的方法,描寫鄱陽湖的水翻如濤、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中描寫了鄱陽湖和廬山的雄奇壯麗景象,境界開闊,想象豐富。
“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以形象的比喻寫開船進入明亮如鏡、水天一色的鄱陽湖的情景,尤為生動。所以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過小孤山大孤山》中説:“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此詩篇末在暢敍遊興之中流露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言簡而意深。
“落景轉疏雨,睛雲散遠空。名山發佳興,清賞亦何窮?”描繪出一幅夕陽墜落、稀疏雨灑、睛雲飄散的美景。
“石鏡掛遙月,香爐滅彩虹。”借用遠月懸空、彩虹消失的景象,暗寓詩人佳興勃發,清賞無窮,夜幕不知不覺般如期降臨。
“相思俱對此,舉目與君同。”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思憶遠方的友人,想像力超凡脱俗,宛如友人也正舉目思憶詩人,在語段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照應了題目,有昇華主題深化主旨的作用。
全詩十二句,可分三段。第一段是前四句,寫自己在風浪中開帆入湖,氣勢豪邁。第二段為中間六句,寫湖上風光。本來落霞照湖面,水天共影,十分好看;忽而又下起了雨,不久又云散虹出,罩在廬山頂上,景象更為壯觀。詩人佳興勃發,清賞無窮,不覺月上中天,彩虹早已消失了。詩人情隨景遷,寫得錯落有致。最後兩句是第三段,清賞之餘,不禁想起好友。如此良宵,友人也正舉目思念詩人。正是如此,照應了題目,又留下了餘味。 [3]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名家點評

十八家詩鈔 上》:“名山”句:一作返景照疏雨,輕煙散遠空。中流得佳興。“石鏡”句:一作瀑布灑青壁,遙山掛彩虹。 [4]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5] 
參考資料
  • 1.    胡迎建主編.鄱陽湖歷代詩詞集註評 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15
  • 2.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08-509
  • 3.    山東省出版總社濟南分社編.中學生一週一詩: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8.03:258-259
  • 4.    (清)曾國藩纂.十八家詩鈔 上.長沙:湖南嶽麓書社有限責任公司,2009:193
  • 5.    《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