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下十字架

(羅吉爾·凡·德·威登的畫作品)

鎖定
《下十字架》是於1435年羅吉爾·凡·德·威登創作的一幅畫。
中文名
下十字架
作    者
羅吉爾·凡·德·威登
創作年代
1435年
規    格
220×244釐米
現收藏地
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下十字架作品介紹

下十字架 下十字架
羅吉爾·凡·德·威登的《下十字架》
約作於1435年,也是畫在木板上的一種摺疊式祭壇畫,這幅代表作現藏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內,約為220×244釐米。
威登在這裏摒棄了許多公式化構圖(在《根特祭壇畫》上這種公式化比較明顯,還在一定程度上受泛神論觀念的束縛),集中塑造耶穌被扶下十字架時所有人物的個性特徵。這裏既無風光景物,更無金色背景,突出的是成對角線地斜拉下來的基督屍體,與在他下面昏迷過去的馬利亞,母子兩人相同的曲線構成了軸心,展開了一幕因悲劇所引起的撫慰性情節。

下十字架作品欣賞

左側穿鮮紅披風約翰,和革羅罷妻一起扶着聖母,他們的動作恰好與右側的亞利馬太的約瑟(穿皮袍並抱住耶穌雙腳的人),及因痛苦而扭曲着雙臂的抹大拉,構成對稱。
在後面攙扶耶穌屍體的是一個名叫約瑟的亞利馬太城議員。他身材高拔,情緒激越,白鬍須的臉上現出悲痛,與耶穌垂死的臉構成了對比,而他一雙穿紅色長襪的腿一曲一伸地展現在耶穌那蒼白的軀體下面,這種對比性處理,使畫面十分動人。
整個場面是按祭壇平面的凸字形而安排人物的。所有人物的性格刻畫是極其認真,作為尼德蘭沿襲百年之久的傳統祭壇畫,它不愧是一幅最富肖像性的繪畫傑作。 按經書上説。耶穌被釘死後,朋友和信徒們紛紛來到各各他山來追悼。到了晚上,亞利馬太城議員約瑟,受眾人所託,去求見彼拉多,要求允許埋葬耶穌的屍體。獲准後,把耶穌放下十字架,出現了上述規定的人物場面,這一題材在歐洲又稱比哀他(Pieta,虔誠之意)。威登的肖像藝術素負盛名,從這一幅祭壇畫上我們也可見其一班。

下十字架作者簡介

羅吉爾·凡·德·威登(Pogier Vander Wenyden,1400-1464年) ,活躍在15世紀30年代的尼德蘭畫家。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