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饒市第一小學

鎖定
江西省上饒市第一小學坐落於鍾靈毓秀的信江河畔、金龍崗上,毗鄰五三大道。學校教育教學設備先進、功能教室裝配齊全,中小學高級教師11人,江西省特級教師2人。
2017年11月,上饒市第一小學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1] 
中文名
江西省上饒市第一小學
外文名
No.1 primary school of Shangrao city,Jiangxi Province
簡    稱
上饒市一小
辦學理念
好習慣成就一生
管理理念
厚德博學 合作創新
校    訓
做最好的自己
校    風
讀書明理 啓智成才
教    風
博學善導 寧靜致遠
學    風
學會做人 學會做事
創辦時間
1921年
現任校長
程一紅
類    別
公立學校

上饒市第一小學簡介

學校正門 學校正門
校園內風景優美,文化氛圍濃厚,常年綠樹成蔭,和諧自然。早春梧桐吐綠,仲夏紫薇爛漫,金秋丹桂飄香,隆冬臘梅展顏,是一座書香濃郁的花園式學校。

上饒市第一小學歷史沿革

學校舊貌 學校舊貌
上饒市第一小學創辦於1921年,始稱辛酉小學,後稱為上饒第一示範小學,上饒解放後改稱金龍崗小學,簡稱金小。1969年文革時,改為上饒市閩運車隊五七學校,1974年改稱用阿拉伯數字序列命名的上饒市第一小學。這是一所與中國共產黨同齡的百年老校,上饒第一個少年先鋒隊也於1950年春天在此誕生。

上饒市第一小學文化傳承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自有其文化傳承和歷史積澱。在教育教學的大潮中敢立潮頭,勇爭第一。自2011年開始,確立了“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訓。秉承此校訓,學校獨創了“好習慣成就一生”的辦學理念,並將“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基,為教師持續發展鋪路”確立為辦學目標。
理念石 理念石
學校管理層在校園百年香樟的啓迪下,汲取它“四季蒼翠、抱團成林、驅蟲防腐”之特點,秉承“共同管理”之精神,走內涵式發展之路,以“厚德博學、合作創新”為管理理念,“分工合作、分級問責”為管理模式,創設了“六橫六縱十九點”管理體系,傾力打造“香樟文化”,培育“香樟英才”。
百年香樟 百年香樟

上饒市第一小學特色繽紛

學校以課堂為主陣地,構建並實施了具有本校特色和適應本校教育發展的香樟教師教學科研體系。語文閲讀“1+1”、數學思辨“1+2”、英語繪本、美術版畫等學科智慧課堂教學,關注每一位學生,把學生放在課堂正中央。“團隊合作、捆綁評價”“五環研課、知行合一”,教師們在各階段教學研究中共享集體智慧,提升專業能力。師徒結“隊”行知工程,掀起“三人行,必有我師”互幫互學、自我完善的熱潮。
開發出獨具一小文化底藴和歷史積澱的,涵蓋了“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研究性課程”三大方面的“香樟課程體系”,摒棄以分數評價束縛成型的千人一面的“人工林”,使每一個孩子在一小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土壤,生長成個性張揚、千姿百態的“生態林”。
把高高在上的德育説教變成接地氣的富有童趣的 “五淨”德育考級和“五彩精靈”隊活動,把德育終結性評價變成過程性引導,把“有意義”的少先隊主題活動變得“有意思”!
為每一個孩子提供成長的舞台是上饒市第一小學矢志不改的教育初衷和孜孜以求的目標。每年一屆的 讀書節、體育節、藝術節、書畫節、科技節、教學節自成體系,打造“節”文化,為每一位孩子搭建展示“最好的自己”的舞台,讓每一位孩子享受幸福的教育。

上饒市第一小學“節”文化

體育節
運動強健體魄 運動強健體魄
讀書節
閲讀啓迪智慧 閲讀啓迪智慧
藝術節
藝術陶冶情操 藝術陶冶情操
書畫節
稚繪多彩童年 稚繪多彩童年
教學節
智慧改變課堂 智慧改變課堂
科技節
科技放飛夢想 科技放飛夢想

上饒市第一小學流光溢彩

近幾年來,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文明校園、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課題研究先進學校、全國體育先進學校、全國雛鷹大隊、省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省內涵式發展基地校、八次被評為省文明單位、省德育示範學校、省綠色學校、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省少先隊工作示範校、省校園文化特色校……學校曾兩次接受國家級教育督導評估,曾代表上饒市信州區承辦全國兒童傷害干預現場會,獲得高度讚譽。

上饒市第一小學校園記憶

解放初期至1960年的校園回憶
解放初期至1960年,上饒市第一小學原址在金龍崗馬王廟一帶,當時學校門前是寬闊的中山公園,中山公園綠樹成蔭,草叢中灌木叢中,不時有蚱蜢跳躍、蝴蝶飛舞。公園的中央有個400米的環形田徑場,青石鋪成的階梯式看台,操場的旁邊有一個禮堂,開會集會展覽放映均在此進行,是當時最大的會所。公園廣場門口蹲着二隻石獅子,後來,西濠改造,中山公園也被上饒賓館虎踞龍磐了。
當時學校很小,教室很簡陋,清一色的平房,學校甚至沒有操場,上體育課只有借用中山公園的田 [2]  徑場了。學校的左側是一片低窪的田野,側門有一家小賣部,可以説是早期的校邊店的雛形。
1960年夏天,學校移位給上饒605衞戍部隊,搬到普濟巷去了,搬遷後的學校場地更大了些,方圓有20畝。但教室仍然是一層的磚瓦房,校門兩側是校長室和教導處,二屋中間通道是月季花叢迎送學生上學放學,走過月季是個圓形的門洞,別有洞天,走進來果真是霍然開朗起來,正四邊形的教室的佈局是主教學區,走廊是迴旋的,即使下雨也無礙,課間學生們在走廊裏像小麻雀似地吱吱喳喳打鬧着,好動的孩子甚至在走廊滾鐵環。主教學區的後面是小操場,這是個低窪的操場,星期一的例行晨會及做課間操在此舉行,值星老師扯着大嗓門喊着口令,散操時則是作鳥獸散。
主教學區的右側有個大禮堂,這個禮堂很大,可容納全校的師生聚會,神聖的開學典禮一般在此舉行,禮堂的前面是附教學區,兩邊排列着教室,後端是學校食堂,食堂旁邊有口水井,井水很甜。教室外面的邊角地甚至種着向日葵、芘麻,這是老師鼓勵學生們種的,看着親手種的植物一天天長大,孩子們很有成就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