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關縣

鎖定
上關縣民主政權以上津、漫川關二地地名命名,地跨兩省四縣(湖北鄖西和陝西白河、旬陽、山陽),成立於1947年11月13日,是湖北境內建立的第一個縣級民主政權。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上關縣民主政權在陝南根據地建設、鞏固、發展和整個華南地區解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8年夏,上關縣委和縣民主政府由陝西漫川關遷至鄖西上津。1949年5月,陝西白河縣、湖北竹溪縣解放。1949年5月14日,中共陝南區委發出通知:上關縣和鄖西縣合併。同年5月23日,上關縣民主縣政府在鄖西上津宣佈撤銷。 [1-3] 
中文名
上關縣
廢    止
1949年5月23日
範    圍
東接鄖西黃雲、馬安,北起山陽漫川、寬坪,西至今關防、蜀河一線,南抵漢江北岸一帶
成立時間
1947年11月13日

上關縣簡介

先治漫川鎮(今陝西山陽縣南漫川鎮),後徙治上津鎮(今湖北鄖西縣西北上津鎮),1948年廢止,改名為上津鎮

上關縣上關縣民主政府成立

上關縣民主縣政府成立於1947年11月13日,以上津、漫川關二地地名命名。隨着解放區的擴大,上關縣民主政府先後駐地漫川、上津鎮和旬陽蜀河口等地,1949年5月23日在上津宣告撤銷。上關縣地處鄂陝交界,跨兩省四縣(鄖西、白河、旬陽、山陽)。它雖然只有一年半的歷史,但由於當地軍民的英勇鬥爭和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仍在陝南根據地的建設、鞏固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在魯兩南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8月,陳謝兵團奉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命令,在晉南、豫北發起了渡河作戰,挺進豫西山區,先後解放了新安、澠池、盧氏等十餘座縣城,從而切斷了威脅延安的西北蔣胡敵軍和中原國民黨軍隊之間的聯繫。為了鞏固戰果,策應西北、中原主力作戰,陳謝兵團12旅在西北民主聯軍三十八軍十七師的配合下,於9月下旬進入鄂陝邊區,開創新的革命根據地。
1947年10月初,陳謝兵團12旅攻下商南縣城,打開了創建根據地的通道。10月6日,12旅黨委在豫陝邊界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具體研究了向鄂陝邊區進軍的軍事部署和創建根據地一系列問題。10月15日,全旅抽調一百多名幹部組成工作隊,詳細分析鄂陝邊區政治、經濟狀況,討論發動地方羣眾,組建地方政權和地方武裝問題。隨後又同冀魯豫中央局派來作地方工作的幹部一起研究開展新區工作的方案,為創建根據地作好了思想和政權設置,幹部安排等方面的工作。鄂陝邊區地處鄂、豫、川、陝四省的要衝,山大林深,地勢險峻,歷來都是軍事要地。在這裏開闢革命根據地,可前指襄樊,後逼西安。自土地革命以來,我軍在這裏八進八出,多次創建革命政權,有着很好的立足基礎。當時鄂陝廣大邊區,沒有國民黨正規部隊武裝,只有地方反動武裝和土頑,人數也不算多,這些有利時機給了在鄂陝邊區開展解放革命的可能。
1947年11月3日至6日,在十七師的掩護下,12旅各部直驅鄂陝邊區。11月11曰,36團和35團兩個營攻下陝西山陽縣城。次日,宣佈成立山陽縣民主政府和山陽縣大隊。
11月12曰,中路旅直、35團(一個營)和34團一舉解放了鄂陝交界之要衝漫川關與上津鎮。11月13日(農曆十月初一),在以陝西山陽縣漫川關和湖北鄖西的上津鎮為中心,在山陽漫川關成立了中共上關縣委員會、上關縣人民民主政府。
11月16日,左路34團解放鄖西縣城。17日,右路36團解放陝西鎮安縣城,隨即分別成立了兩個縣級民主政權。至此,鄂陝邊區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向外線發展的基地。
11月13日,宣佈上關縣民主政府成立時,由12旅派出部分做地方工作的幹部和團、營級領導以及一個排的武裝組成民主政府、縣委和縣屬武裝力量。12旅黨委決定:12旅衞生處政委王直夫任縣委書記(當時對外稱農會主席)、12旅宣傳科科長宋景先任縣長、副縣長徐月卿,公安局長解大鈞(和徐月卿二人系原鄂陝邊區地下工作同志)。當時僅設三個區:漫川、上津、六郎。後增設南寬坪(山陽縣境內)及關防二區。

上關縣成立上關獨立團

1948年3月18日,由36團抽調兩個全副武裝的步兵連、一個迫擊炮排、一個重機槍排,以上關獨立營為基礎,加上新參軍的戰士和從鄂陝軍政學校來的三十名幹部、知識分子,在上關縣上津鎮組建成上關獨立團。全團861人,其中黨員110人。齊濤任團長,秦金鐸任政冶委員,胡承先任副團長等。該獨立團隸屬12旅和鄂陝軍分區。後隸屬兩鄖軍分區。主要活動於上關、鎮安、山商、旬陽一帶,對外番號為“新八旅”
1947年11月底,國民黨胡宗南部隊開始由北向南對鄂陝邊區根據地進行瘋狂反撲。
l948年1月1日,12旅奉上級命令,成立豫鄂陝四分區,上關縣歸屬豫鄂陝第四專員公署轄。1948年1月,國民黨65師乘解放軍主力在根據地內分散剿匪之際,糾合商南縣保安團、山陽惡霸地主還鄉團向鄂陝邊區根據地邊緣地帶大舉進攻。1月29日,上關縣委書記王直夫,組織部長宋維真等二十多人在漫川同敵作戰中,不幸壯烈犧牲。王直夫等犧牲後,四分區對上關縣政府機關的領導力量進行了充實、調整。將新建的上關縣大隊改為上關縣公安隊,併成立了上關縣獨立營。
1948年2月3曰,中共鄂陝軍分區在鄖西縣中學召開了黨委擴大會(後被稱作“二月會議”)。根據12旅當時四面受敵和全國各戰場人民解放軍處於大反攻的特殊情況,會議討論如何站穩腳跟,打開局面,發動羣眾,組建政權,發動地方武裝,擴大與鞏固鄂陝解放區一系列方針和措施。上關獨立團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誕生的。
3月底,上關獨立團成立後,立即配合12旅的主力及鄖(西)白(河)獨立團一起,參加了攻克陝南重鎮白河縣城的戰鬥。據《解放白河紀略》載:1948年3月底,發起旬(陽)白(河)戰役。當時駐守白河的國民黨武裝力量,有陝保七團、陝保八團一個炮排,鄂保四團及地方武裝,共4500餘人。3月29曰,當主攻部隊12旅34團、35團在白河縣城打響後,上關獨立團以秘密迅猛的動作,殲滅了位於白河縣對面黑虎廟高地的惡保七團第五連大部,擊斃數人,生俘20餘人,繳獲了槍彈及其他物資,且獨立團無傷亡,並在白河老官廟、夾河關一線,防守白河守敵北渡漢水逃竄。
白河攻克後,解放軍兵分兩路,晝夜兼程,計劃解放旬陽。12旅30團沿漢水向西挺進,上關獨立團隨35團越過洋山之巔,經現在的鄖西關防鋪、一二天門,按時到達指定地點。旬陽守敵聞風喪膽,棄城逃向黑山寨,30團佔領旬陽。上關獨立團奉命返轉蜀河口待命。在蜀河口,獨立團一營渡過漢江,夜行70餘里奔襲從該地逃竄之敵。1948年4月2日,白河第一次解放。4月5曰,上述部隊兵分兩路,圍攻旬陽,沿河解放了旬陽東部大片地區。隨後又解放了旬陽縣城,從而減輕了敵方對上關縣西、南部的威脅。

上關縣光榮完成使命

一區駐漫川關,二區駐南寬坪(1948年7月,後此二區劃歸山陽縣轄)三區駐六郎關,四區駐上津,五區駐關防鋪,六區駐蜀河口,七區駐雙河。各區建有武委會、區幹隊、民兵隊、情報站等機構和組織,由12旅及部分從太行山根據地派來的地方幹部任農會主席(區委書記)、區長、秘書等職。區以下的基層政權建設工作也全面展開。 旬、白戰役結束後。上關獨立團返旬陽東部的雙河、蜀河口一帶休整待命。1948年4月14日,上關縣民主政府由上津鎮遷至旬陽縣蜀河鎮。在這裏,新建蜀河、雙河二區區政權和區幹隊,劃歸上關縣管轄,將上關縣公安隊改稱“江北支隊”。至此,上關縣轄七區:
這時,七個區下設86個村公所,村以下設若干閶,由翻身農民任村長、農會主席等職。
整個上關縣的管轄範圍:東接鄖西黃雲、馬安;北起山陽漫川、寬坪;西至今關防、蜀河一線;南抵漢江北岸一帶。這一時期,地方政權主要工作任務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發動羣眾;清匪反霸;進行土地革命,籌集軍需物資,支援前線;建立民兵武裝,組織青年參軍參戰;鞏固擴大新政權等等。
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1948年夏,上關縣政府機構從蜀河迂迴鄖兩境內(上店子、大壩一帶)。7月下旬,上關縣委召開緊急會議,準備作最艱苦鬥爭的準備,號召幹部、戰士、民兵誓與根據地和羣眾共存亡。
正在縣委召開會議期間,六郎區發生趙家河叛亂事件。龜縮在山陽的“鄖西剿匪支隊”在上津策動“反村”叛亂,使上關縣中心地區蒙受重大損失。同時,關防等地也發生多起流血事件。9月,蜷伏在白河一帶的柯愈珊“鄖西剿匪支隊”開始渡過漢江,向我進行血腥報復。10月,這支網羅一千餘眾的反動武裝,更加猖狂地四處圍追上關縣各級政權機構。是年秋,上關縣政府向東轉移到孟川。
江北支隊和各區幹部、民兵隊就地打游擊,巧妙同敵周旋。上關獨立團仍留西線,以國民黨正規軍、“鄖西剿匪支隊”以及山商等縣地方“自衞團”為主要攻擊目標,在敵佔區,游擊隊區內尋找戰機,主動打擊敵人,從而在險惡的形勢下,使上關縣所屬的主要地區仍在我方控制中。
1949年5月,白河、竹溪解放。解放戰爭已取得決定
性的勝利,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在這全國勝利的大好形勢下,中共陝南區黨委決定撤銷上關縣。上關縣管轄的原鄖西、山陽、旬陽縣的地盤、機構、人員原地不動,改變隸屬關係。5月23日,上關縣在上津宣告撤銷。原任縣委、縣政府機關及縣屬主要機構領導分調鄖西、安康、漢陰、旬陽、紫陽等地任職。
至此,臨時設置的上關具光榮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上關縣革命歷程

説起上關獨立團的革命歷程,還得從1948年3月旬(陽)白(河)戰役後説起。
1948年4月底,獨立團參加解放河南南陽(簡稱宛)以西地區的封建地主武裝和國民黨軍而發起的宛西戰役。在戰鬥中,獨立團俘敵120餘人,斃傷敵數十人,繳獲迫擊炮等大量槍械,還成立了臨時解放隊。
1949年元月,獨立團又奉命參加解放房(縣)竹(山)戰役。獨立團由鄖西大壩口一帶結集出發。經長途跋涉,於月底到達房縣城郊。
2月1日,獨立團攻佔房縣外圍高地,與該處守敵決戰。在房縣城關,遭敵攔阻,激戰兩個多小時,擊潰一個連,俘敵50餘人,繳獲輕機搶兩挺、步槍30多枝。在戰鬥中,團長陳雙清同志犧牲。在撤出戰鬥中,獨立團擔任後衞掩護。
1948年6月,獨立團進入山商地區,轉戰於竹林關、梁家灣、趙川
、湘河街和龍山一帶,保衞夏收、剿匪和掩護地方開展工作。先後在竹林關與匪徒打了兩仗,損失較重。
1949年3月,獨立團在鄖西孟家川打退了蔣胡軍的一個正規營和地方武裝的進犯。
隨後,獨立團在鄖西和旬陽獨立營的配合下,夜襲漫川關駐紮的胡宗南六十五師一個營和山陽保安團還鄉團計1000餘人,斃傷二十餘人,繳獲部分器械,獨立團一營營長何興義負傷。經過這次打擊,漫川關的敵人有回巢山陽縣城的動向。上級決定:由三十六團正面進攻,上關獨立團迂迴到敵人側後的土地嶺堵擊,尋找殲敵時機。由於三十六團未能按時趕到,獨立團在土地嶺與敵激戰一個多小時,把敵人擠走漫川關。之後,獨立團又轉向上店子,準備打擊入侵關防鋪的蔣胡軍的一個營,結果敵人發覺後逃跑。但卻打通了鄖西、鎮安的通道,便於鎮安縣委、縣政府與分區的聯繫。隨後,在紅巖山,獨立團擊潰蔣胡軍的一個正規營的進攻,打死敵營長以下二十餘人,繳獲少量武器,餘敵逃竄。
此次戰鬥後,獨立團一營消滅了惡保四團駐上關縣騾馬店(今屬鄖西景陽)的偽公所及其棒子隊。4月,在金鑾山(今屬鄖西夾河)與惡保四團交火,一舉擊潰敵人的進攻。
在那段烽火歲月裏,上關獨立團不是行軍,就是作戰,消耗大,缺醫少糧,獨立團克暇了種種困難,為新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9年5月20日,安康軍分區在鄖陽成立,上關獨立團歸屬安康軍分區領導,團的番號改為陝南軍區獨立第七團。1950年7月,獨立七團又改為陝西省軍區獨立第13團。
為配合主力西進安康,獨立團奉命進至旬陽,活動與蜀河口、神河和旬陽縣城附近,發動羣眾,建立基層政權,招撫鄉保長籌糧,牽制和尋機打擊敵人。7月24日,主力部隊在攻克牛蹄嶺戰鬥中,獨立團與鎮安獨立營、旬陽獨立營,經茨溝埡進至安康張家灘以東高地與蔣胡新三軍的一個團展開激烈戰鬥,將敵人堵在張家灘,繳獲重機槍、六。炮各一挺、輕機槍二挺、步槍等數十枝、俘敵三十人、斃傷敵人百餘人。獨立團三營營長楊輝貴同志英勇犧牲,長眠桃花匾。
明清時期上關縣的舊址 明清時期上關縣的舊址
1949年11月,解放軍主力二次西進,獨立團跟隨開進,掩護地方開展工作。1950年元月,在嵐皋爭取外逃的地主武裝歸順投械。
之後,獨立團在三營之七、八連與一營之一連以及平利獨立營,奉命解放鎮坪,和配合川北、兩鄖軍分區部隊進至巴山剿匪。在鎮坪老城以南的大巴山,全殲偽政府及其自衞隊,繳獲全部武器。接着,獨立團等在巴山之巔的元木溝消滅了以鄖西縣原縣長、蔣胡軍九十八軍參議、鄂陝人民自衞總隊隊長柯愈珊為首的“鄂陝人民自衞總隊”和偽“鄂西北公署特工隊”。在這次戰鬥中,計俘官兵800人左右,繳獲大量槍支彈藥。匪首柯愈珊在追捕中自殺身亡。鎮坪偽縣政府及其自衞隊的全殲,宣告鎮坪新生和陝西全境的解放。柯愈珊、夏修義為首的殘匪被消滅,給川陝鄂邊界開展工作鋪平了道路。與此同時,獨立團一營在紫陽縣(今屬陝西安康市)招撫官員鄉偽長蘇道龍等二十餘人,繳獲一批槍械;在明珠壩招撫鄂保四團殘部二十餘人,繳獲少量武器;招撫八道河偽鄉長祝某等;在蒿坪招撫鄂保四團殘部二十餘人,繳獲步槍十支;獨立團三營在瓦房店等地消滅曾澤安部下幾十人,繳獲各種武器六十多件;此外,還捕獲匪首多人。
自後,13團結束了它輝煌而又艱辛的革命歷程,和其他兄弟部隊一樣,轉入生產,訓練的新階段。

上關縣廢止上關縣

1947年11月當地解放後,由陝西山陽縣和湖北鄖西縣析置。先治漫川鎮(今陝西山陽縣南漫川鎮),後徙治上津鎮(今湖北鄖西縣西北上津鎮),1948年廢止,改名為上津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