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都鎮

鎖定
上都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地處正藍旗南部,東與多倫縣大北溝鎮、正藍旗五一種畜場毗鄰,南與太僕寺旗駱駝山鎮、黑城子示範區相連,西與正鑲白旗明安圖鎮哈畢日嘎鎮為鄰,北與桑根達來鎮接壤, [1]  區域總面積1726.52平方千米。 [5] 
早在一二十萬年前,現上都鎮境域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2003年3月,上都音高勒鎮更名上都鎮。 [1]  截至2019年末,上都鎮户籍人口為24466人。 [5]  截至2020年6月,上都鎮下轄6個社區、1個行政村、13個嘎查, [2]  鎮人民政府駐上都音高勒社區。 [1] 
截至2019年末,上都鎮有工業企業106個,其中規模以上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5] 
中文名
上都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
地理位置
正藍旗南部
面    積
1726.52 km²
下轄地區
6個社區、1個行政村、13個嘎查
政府駐地
上都音高勒社區
電話區號
0479
郵政編碼
027200
氣候條件
中温帶大陸性氣候
車牌代碼
蒙H
人    口
24466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上都鎮建置沿革

早在一二十萬年前,現上都鎮境域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
金朝時,屬西京路恆州府。
元憲宗九年(1259年),屬開平府。元中統四年(1263年),屬上都轄地。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屬開平衞。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屬察哈爾八旗左翼正藍旗。
民國時期,察哈爾省。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建立人民政權。
1956年,命名郭達浩特鎮。
2001年5月,上都音高勒蘇木、烏和爾沁敖包林場併入郭達浩特鎮後,郭達浩特鎮更名上都音高勒鎮。
2003年3月,上都音高勒鎮更名上都鎮。
2006年1月,原卓倫郭勒蘇木、阿爾山圖牧場併入上都鎮。 [1] 

上都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上都鎮下轄上都音高勒、夏爾登吉、乃日音希熱、浩雅爾寶恩巴、温都爾額日格、敖包希熱6個社區,敖倫毛都、恩格爾寶拉格、卓倫高勒、巴彥吉呼郎、四郎城、巴彥烏拉、青格勒圖阿敦呼都嘎、黃旗、上都音高勒、伊日勒吉呼、巴彥高勒、阿日寶拉格、菜園14個嘎查;下設42個居民小組、105個牧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上都鎮下轄6個社區、1個行政村、13個嘎查:温都爾額日和社區、浩雅爾寶恩巴社區、上都音高勒社區、夏日登吉社區、敖包希熱社區、乃日音希熱社區、菜園村、黃旗嘎查、阿敦呼都嘎嘎查、青格勒圖嘎查、四郎城嘎查、巴彥烏拉嘎查、巴彥高勒嘎查、上都音高勒嘎查、伊日勒吉呼嘎查、卓倫高勒嘎查、巴彥吉呼郎嘎查、阿日寶拉格嘎查、敖倫毛都嘎查、恩格爾寶拉格嘎查,另設1個生活區:阿爾善圖牧場生活區, [2]  鎮人民政府駐上都音高勒社區。 [1] 

上都鎮地理環境

上都鎮位置境域

上都鎮地處正藍旗南部,東與多倫縣大北溝鎮、正藍旗五一種畜場毗鄰,南與太僕寺旗駱駝山鎮、黑城子示範區相連,西與正鑲白旗明安圖鎮哈畢日嘎鎮為鄰,北與桑根達來鎮接壤, [1]  區域總面積1726.52平方千米。 [5] 

上都鎮地形地貌

上都鎮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部,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1200—1400米;境內最高峯位於烏和爾沁敖包,海拔1673.9米; [1]  南部為低山丘陵地貌,是燕山北緣的低山丘陵與大興安嶺西南緣的低山丘陵交會地帶,山間分佈有面積較大的草原;北部的渾善達克沙地和南部的金蓮川典型草原是全旗生態環境的維持系統。

上都鎮氣候

上都鎮氣候温和;屬中温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温為1.5℃,一月份平均氣温-18.3℃,七月份平均氣温18.7℃,極端最高温度35.9℃,極端最低氣温-36.6℃,夏季涼爽宜人;全年降雨量為365.1毫米,而且主要集中在7、8、9月份,約佔全年降雨量的80%—90%;全年無霜期104天,冬天有180天的冰雪期。

上都鎮水文

上都鎮境內河道屬灤河水系,主要河道有上都河,發流於河北省赤城縣東猴頂山北坡,至上都鎮青格勒圖嘎查後開始流入上都鎮境內,流至吐爾其山後,轉向東北到多倫縣炮台營子出上都鎮界,匯入灤河,境內流程62千米,平均流速0.16立方米/秒;正常流量0.2—0.6立方米/秒,境內流域面積1325平方千米;季節性河流有卓倫河。 [1] 

上都鎮自然資源

上都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金、鐵、褐煤、天然鹼等;主要植物有大針茅、糙隱、子草、冷蒿、鹼葱、小葉錦雞、岌岌草等,有遠志、黃芩、柴胡、麻黃、防風等藥用植物;野生動物主要有鷹、沙雞、百靈鳥、狐狸、野兔、半雉、灰鶴等。2011年,上都鎮有耕地3.7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220.9萬畝。 [1] 

上都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上都鎮總人口有25770人;另有流動人口758人。總人口中,男性12891人,佔50.02%;女性12879人,佔49.98%;14歲以下3608人,佔14%;15—64歲19456人,佔75.5%;65歲以上2706人,佔10.5%;以蒙古族為主,達10020人,佔38.88%;另有滿、回、達斡爾、土家4個少數民族,共1499人,佔5.8%。2011年,上都鎮人口出生率7.7‰,人口死亡率3.0‰,人口自然增長率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5.43人。 [1] 
截至2017年末,上都鎮常住人口為35214人。 [3] 
截至2018年末,上都鎮户籍人口為25123人。 [4] 
截至2019年末,上都鎮户籍人口為24466人。 [5] 

上都鎮經濟

上都鎮糧食作物以小麥、莜麥為主。2011年,上都鎮生產糧食1187噸,其中小麥82噸,莜麥105噸。上都鎮經濟作物以油料作物蔬菜為主。2011年,上都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05萬畝,產量15噸;蔬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6118噸。上都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為主。2011年,上都鎮生豬飼養量137頭,年末存欄137頭;羊飼養量5.4萬隻,年末存欄5.4萬隻;牛養量1.5萬頭,年末存欄1.5萬頭。2011年,上都鎮生產肉類2189噸,其中牛肉1425噸,羊肉684噸,禽蛋42噸,鮮奶1.9萬噸。2011年,上都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8075元。 [1] 
截至2019年末,上都鎮有工業企業106個,其中規模以上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5] 

上都鎮社會事業

上都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上都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個;設病牀10張;專業衞生人員15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上都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35人次。2011年,上都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235人,參合率97.5%。 [1] 

上都鎮社會保障

2011年,上都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847户,人數1442人,月人均249.8元,比2010年增長3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98户,人數647人,支出89.3萬元,比2010年增長20%,月人均115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7人,支出2.6萬元,比2010年增長1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7人,支出2.6萬元,比2010年增長15%。2011年,上都鎮新增就業人員968人,有22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3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 [1] 

上都鎮交通

上都鎮有239國道南北穿過,S304省道東西向通過;207國道、308省道、省際通道、桑藍鐵路、集通鐵路、藍豐鐵路縱橫交錯。

上都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上都鎮因位於上都河畔且元上都遺址坐落於境內。故名。 [1] 
  • 文物古蹟
上都鎮境內有四郎城城址(金、元)、浩雅爾崩布浩特遺址(元代)、大營子遺址(元代)、敖林毛都城址(元代)、哈登台墩台址(明代)、哈遼台墩台址(明代)、阿嘎查墓羣(唐代)、元上都遺址等古蹟。1988年1月13日,元上都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上都鎮著名人物

上都鎮著名人物有現代蒙古族詩人納·賽音朝克圖、當代蒙古族歷史學家賽熙亞勒、蒙古族歌手朝魯、蒙古族近代畫家阿格旺、蒙古族現代小説家鋼·普日布等。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蘭恩華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內蒙古自治區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8.01:1506-1507.
  • 2.    上都鎮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6-04]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110.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112.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112.
  • 6.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