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達村

(廣東省汕尾市可塘鎮下轄村)

鎖定
上達村是汕尾市海豐縣可塘鎮的一個自然村,東靠上達山,南接下達村,西臨南笏和竹頭,北壤倉前村。全村區域面積約1.2平方千米,周長兩千多米,全村常住人口大約兩千多人。上達村有獨立房間約三百餘間,舊屋約佔三分之二,村內建築大多為瓦房。直至2005年,全村各條小巷已經實現了水泥道路的建設,村裏通向可塘鎮的那條道路也實現了硬化,可以通行四輪車、三輪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全村有一所公辦學校——上達小學,由於近年來村裏很多人搬到縣城居住,剩下村裏的孩子很多也都被送到鎮上的小學讀書,因此上達小學的生源並不多。
中文名
上達村
外文名
Shang Da Cu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汕尾市海豐
面    積
1.2 km²
政府駐地
可塘鎮
電話區號
0660
郵政編碼
516429
氣候條件
亞熱帶氣候
人口數量
2000多人
車牌代碼
粵N
方    言
學佬話(閩南語分支)

上達村經濟產業

由於汕尾市海豐縣屬於亞熱帶氣候地區,所以上達村主要種植水稻、馬鈴薯、荔枝,蔬菜等農作物。但是可塘鎮又是中國的一大珠寶城生產基地,近年來很多人由於做珠寶而走上富裕的道路,上達村也因此走上珠寶的道路,村裏前後興起二十多間小型珠寶廠,這極大地推動了上達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上達村林氏宗祠

上達村只有一個姓氏——林氏。最早在上達建家是“梨園”的先祖,據説當時先祖住的園裏種滿了梨樹,故稱“梨園”,“梨園”由此便稱為“大房”。後來“八房公廳”的祖先也從海豐米街搬到上達居住。族譜記載,閩晉安林四十六世(上達十二世)生有二子,長子朝泰、二子朝波。朝泰公、朝波公始設“八房公廳”。因為當時“上四厝”與“下四厝”沒有分居,由此稱為“八房”。後來“下四厝”從“八房公廳”中分居出來另設宗祠,如今的“八房公廳”為長子朝泰公及其子嗣所屬(也稱上四厝)。朝泰公生有四子,佔春公、發春公、維春公和孕春公(有另一説為“位春公”)。二子朝波公也生有四子,時春公、繼春公、榮春公和奕春公。據説長子時春公彼時頗有建樹,掙了不少錢,故自己建了一所公廳,生了十二子,因其中兩子並沒留下子嗣,因此稱“十房公廳”。繼春公、榮春公和奕春公三兄弟建有一所公廳,稱為“三房公廳”(“十房”與“三房”稱為下四厝)。如今的上達村,“十房”和“三房”兩個公廳的人口在整個村中佔據大部分,除此外就是“八房”、“梨園”等。

上達村宗祠對聯

“西河世澤,九牧家聲”是上達村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同時它也是上達林氏宗祠的門聯。上達歷來出文人,海豐米街處宗祠有一對聯,上聯為“松竹梅蘭,十二狀元三拜相”,下聯為“唐宋元明,八百進士五封侯”。由此可見,學而優則仕,先祖的輝煌歷史一直讓上達村民深深感到自豪,同時也鼓勵着當代年輕人不斷拼搏向上。

上達村進士舉人貢生錄

上達村 上達村
上達人歷朝歷代為官者不少,當中以林楠公官職最高。林楠,石塘都(今海豐縣可塘鎮上達村)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舉人,初任刑部司務,升員外郎,補知淮安府知府,官秩正四品,從官多年,始終以廉潔自律,衣食起居惟淡泊持身,不以勢凌人,任滿回梓,兩袖清風,崇祀海豐鄉賢祠。
上達村 上達村
林應茂,字白芳,石塘都(今海豐縣可塘鎮上達村)人,清乾隆三年(1738年)戊午科歲貢生。
林天育,石塘都(今海豐縣可塘鎮上達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1] 

上達村所獲榮譽

2021年9月,入選第二批廣東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名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