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迎香

鎖定
上迎香,經外奇穴名。出《銀海精微》。別名鼻通、鼻穿、穿鼻。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布有上頜神經,面動、靜脈。主治鼻炎,鼻衄,鼻中息肉,鼻部生瘡。迎風流淚,眼瞼瞤動。頭疼,頭面疔瘡等。斜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別    名
鼻通,鼻穿,穿鼻
出    處
《銀海精微》
隸屬經絡
經外奇穴
主    治
鼻炎,鼻衄,鼻中息肉等
功    能
通鼻竅,疏風邪
操    作
斜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主要配伍
配合谷治鼻炎,鼻塞

上迎香名稱釋義

上,上下之上;迎,迎接;香,香味,泛指氣味。穴在鼻部,大腸經迎香穴之上方,故名。

上迎香功能作用

通鼻竅,疏風邪。

上迎香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上迎香定位

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

上迎香解剖

上迎香穴下為皮膚、皮下筋膜、上唇提肌、上唇鼻翼提肌。皮膚由上頜神經的眶下神經分佈。皮下筋膜內,面動、靜脈由口角外側至鼻翼兩側,紆曲行向內上方,直抵眼內眥。上唇提肌起自眶下孔上方的均受面神經的頰支支配。骨面,止於口輪匝肌的皮膚,並與之交織。上唇鼻翼提肌,起自眶腔內側壁的內側,止於鼻翼和上唇。以上二肌均受面神經的頰支支配。

上迎香主治

鼻炎,鼻衄,鼻中息肉,鼻部生瘡;迎風流淚,眼瞼瞤動;頭疼,頭面疔瘡等。

上迎香操作

斜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上迎香臨牀運用

現代常用於急性鼻卡他、鼻竇炎、萎縮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等。

上迎香配伍

配天府、肝俞能養肝通竅治久流冷淚;配上星、印堂、合谷能疏風通竅治慢性鼻炎;配攢竹、列缺能宣肺通竅治鼻旁竇炎。

上迎香功效

上迎香穴,在鼻兩側有清熱散風,宣通鼻竅之功效,適用於鼻塞之疾及冷淚之疾。《千金方》用治久流冷淚,灸上迎香配天府、肝俞尤效。

上迎香附註

上迎香穴定位有二,奇異出自《針灸學簡編》,穴在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接處,其二出自《針銀精微》,穴在鼻根兩側,眼內眥下0.5寸處。

上迎香相關論述

《銀海精微》:“爛弦火穴法:魚尾二穴,睛明二穴,上迎香二穴,攢竹二穴,太陽二穴。”“……久流冷淚,灸上迎香二穴,天府二穴,肝腧二穴第九骨開各對寸。”
《備急千金要方》“久流冷淚,灸上迎香二穴,天府二穴,肝俞二穴。”
[1-10] 
參考資料
  • 1.    李劍.《治則治法與針灸學》: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年
  • 2.    王德深.《中國針灸穴位通鑑》:青島出版社,2001年
  • 3.    楊甲三.《針灸腧穴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
  • 4.    劉冠軍.《中醫針灸經穴集成》: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 5.    孫國傑.《針灸學》:人民衞生出版社,2000年
  • 6.    王玉興.《現代針灸腧穴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
  • 7.    李瑞.《經外奇穴彩色圖譜》: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
  • 8.    張仁.《經外穴精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
  • 9.    馬惠芳.《腧穴臨牀應用集萃》:新時代出版社,1999年
  • 10.    劉強.《人體穴位速查手冊》:金盾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