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胞下垂

(中醫基礎術語)

鎖定
眼科病證名。指眼皮下垂,難以抬舉,影響視瞻。
中文名
中醫基礎術語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出    處
《中醫眼科學講義》
概    念
指眼皮下垂,難以抬舉,影響視瞻

目錄

上胞下垂解讀

上胞下垂指眼皮下垂,難以抬舉,影響視瞻,輕者半掩瞳仁,重者黑睛全遮,垂閉難張而言。見於廣州中醫學院主編《中醫眼科學講義》。
本證,《諸病源候論》稱為“睢目”,亦名“侵風”;《普濟方》稱為“眼瞼垂緩”;《目經大成》稱為“瞼廢”。此外尚有“脾倦”、“胞垂”、“眼皮垂緩”之稱。現統稱“上胞下垂”。

上胞下垂中醫應用

一、病因病機
1、脾氣下陷
多因飲食不節,或憂思傷脾,又因平素脾胃虛弱,以致中氣下陷而成本證。
2、風邪入絡
外感風邪,入裏中絡,筋脈受損所致。
3、氣滯血瘀
眼部或頭額部遭受外傷,瘀血阻滯經絡,胞瞼縱而不收,或筋脈已斷,氣滯血瘀,而致胞瞼無力提舉。
二、分型論治
1、脾氣下陷
臨牀表現:起病較緩,上胞緩慢下垂,逐漸加重,輕者半掩瞳神,重者黑睛全遮,垂閉難張,病人瞻視往往仰首提眉,久則額部皺紋深凹,甚則需以手提瞼,方能見物。全身體弱乏力,形寒氣短。四肢虛軟,舌淡質嫩,脈虛沉微。或見脱肛,婦女或見子宮脱垂。
治法:補中益氣。
方藥:補中益氣湯。黃芪、白朮、陳皮、升麻、柴胡、人蔘、甘草、當歸。
2、風邪入絡
臨牀表現:起病較急,忽然上胞下垂,且兼癢如蟲行,頭痛目脹,舌紅,脈浮數。
治法:養血祛風。
方藥:除風益損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藁本、前胡、防風。
3、氣滯血瘀
臨牀表現:有明顯眼部或頭額部外傷史,上胞下垂因外傷所致。
治法:行氣活血。
方藥:祛瘀四物湯。當歸、赤芍、川芎、益母草、劉寄奴、紅花。
4、先天不足
臨牀表現:自幼雙眼上胞垂下,無力抬舉,明顯瞼裂變窄,視瞻時昂首舉額,揚眉張口,或以手提上瞼方能視物;全身可伴疲乏無力,面色無華,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質暗,苔薄,脈沉細。
治法:温腎健脾。
方藥:右歸飲加減。若疲乏無力、面色無華可加黨蔘、白朮、黃芪、鹿角膠等以增益氣昇陽,補精益髓之功。
三、其他療法
1、中成藥治療:根據臨牀證型,可選用補中益氣丸口服或黃芪注射液經脈滴注。
2、針灸治療:主穴:百會、陽白、上星、攢竹、魚腰、絲竹空、風池。先天不足,命門火衰者加關元、肝俞、三陰交、神闕(灸);脾虛氣弱者,加足三里、脾俞、胃俞、氣海;風痰阻絡者加豐隆、太沖、申脈。皆根據虛實施以補瀉。每日1-2次,10日為1個療程。
3、先天性上瞼下垂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如選用提上瞼肌縮短術或額肌懸吊術。
[1-3] 
參考資料
  • 1.    主編:袁鍾、圖婭、彭澤幫、艾景錄.《中醫辭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 2.    主編:姚乃禮.《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第二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00年6月
  • 3.    主編:曾慶華.《中醫眼科學 新世紀第2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