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

鎖定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位於中國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夏層鋪鎮,村落興起於唐代,現存多為明清時期遺存古建築羣 [2]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包含文昌閣、步瀛橋、古道、門樓、古民居、月陂亭、壽宣亭、忠厚祠、防洪牆、周氏祠堂等重要文物景觀 [3]  。上甘棠村歷史文化悠久,對於研究宋元明清時期湘南鄉村歷史文化、民俗民風和宗教信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 
2006年5月25日,上甘棠村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
地理位置
中國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夏層鋪鎮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保編號
6-670-3-373 [1]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歷史沿革

江永縣夏層鋪鎮上甘棠村是古蒼梧郡謝沐縣治所在地。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謝沐縣,屬轄蒼梧郡,治所在上甘棠。
隋開皇九年(589年)並謝沐、營浦為永陽縣(江永縣之前身),屬永州總管府,治所遷移,歷經700年。
唐太和二年(828年),周氏先祖率族人移居於此,至今已逾千年 [4]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建築格局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整體視角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整體視角(6張)
上甘棠村屬於典型的聚族而居所形成的村落,依山傍水,座東朝西,東西向寬約500米,南北向寬約200~300米,具有完整的聚落層次結構,是湖南省迄今為止發現的形成年代最早、保存程度最為完整、形成時間最長的典型移民聚落。村落位於翠屏山脈前,左側石山為昂山,右側山頭為棲鳳山,村前河流為謝沐河,為堪輿學中“左青龍、右白虎,後有靠山、前繞玉帶”的“風水寶地”佈局 [3]  [4] 
上甘棠村文化底藴厚重,文物古蹟眾多,包括鐫刻唐、宋,元,明、清5個朝代27方(一説24方)石刻的月陂亭、建於宋代的步瀛橋、建於明代的文昌閣以及歷代逐步建成的壽宣亭、忠厚祠、防洪牆、周氏祠堂等村中公共建築,均保存完整。經過48代周氏家族子孫的營造,至今完整保存有200多棟古民居,其中包含跨越400多年的8座明代古民居和68座清代古民居。村落的主幹道以青石為材料沿謝沐河平行鋪設,次幹道與主幹道垂直,由河岸往後山方向延伸,共有9條,為村落內部通道 [3]  [4] 
上甘棠村周氏十族依循次幹道佈置住房,櫛比鱗次,重重疊疊,各族系的門樓建於在主、次幹道交叉處。民居規劃統一,按宗法社會血緣關係依尊卑分門別户,以天井組合成住宅單元,房屋均用三六九寸大磚砌成,清水牆面。村內大部分為晚清建築,高大的風火牆,嚴整的縱深佈局,考究的中軸對稱,大面積的青水牆面,冠以起伏變化的白色腰帶,綴以門廬、漏窗,上房屋四周突起的馬頭牆,具有典型的湘南建築特色 [3]  [4]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主要建築

  • 文昌閣
文昌閣
文昌閣(4張)
文昌閣為上甘棠村口溪橋邊古樓閣,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共3層,高20餘米,寬9米,飛檐鬥角,造型壯觀。所建目的在於尊崇孔孟、倡導道德教化。樓閣曾經左側有前芳寺,右側有龍鳳庵,還有云歸觀、戲台、圍牆等建築物,是古村綜合性的公共文化場所。間曾經古木參天,遮天蔽日,但於20世紀70年代末被濫伐殆盡 [4] 
  • 步瀛橋
步瀛橋
步瀛橋(4張)
步瀛橋為橫跨謝沐河的三拱石橋,始建於宋宣和七年(1125年 [3]  ,一説建於宋靖康元年,1126年 [4]  ),距今達800年以上。是為湖南省唯一僅存的三拱宋代古石橋,橋長30米,寬4.5米,每拱跨度9.5米;原來通高8米,現由於河牀抬高降至5米。因年久失修,拱橋上游方向被洪水沖毀,垮塌長7米、寬1.5米。在古代社會,包括步瀛橋這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在內,村裏的廟宇、亭閣、道路、橋樑、書院等公共基礎設施,一般是由村裏自行組織捐款、投勞完成,無朝廷投資。步瀛橋歷經元、明、清修繕,最後一次修繕是乾隆年間 [4]  [6] 
步瀛橋之名系擷取自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中“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一句,“瀛洲”即傳説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步瀛橋這個名稱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甘棠村風光秀美,如同蓬萊仙境,步過此橋,就能進入仙境之地;二是指甘棠學子步過此橋,走向廣闊世界,建功立業,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彰顯了周氏族人對自己美好家園的高度認同與自豪。“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詩經·甘棠》)循吏的美政和遺愛或許即是上甘棠走出的眾多忠孝士子對故土家山的眷戀之情。步瀛橋象徵着迴歸與反哺,安居而樂業,越過眼前的這條河流,如同來到神仙居住的地方 [3]  [4] 
  • 門樓
上甘棠村自北往南依次建有9座門樓,有“九家門樓十家廳”之稱,現今保存下來僅有4座,分別為一單門樓、四單門樓、五單門樓、九單門樓等4座門樓。其中,四單和五單門樓為明代建築,一單和九單門樓為清代建築 [4] 
  • 古民居
上甘棠村古民居
上甘棠村古民居(3張)
上甘棠村古民居具有明顯徽派建築風格,樓房排列嚴謹有序,屋頂馬頭牆姿態種類繁多;房屋內部格局大都一樣,兩廂房一天井、四居房一正屋和樓房走廊。住屋的天井樣式各不相同,各户的欄杆、窗花造型各異、花樣百出,雕刻奇花瑞獸,寓意福祿壽喜。嚴謹中求變化,趨同中求差異,莊重威嚴又活潑生動,反映出古代民間匠人高超的技藝和藝術水平 [4-5] 
  • 月陂亭及摩崖石刻
月陂亭及摩崖石刻
月陂亭及摩崖石刻(5張)
月陂亭是村邊古驛道上的一處天然石亭,由於地形奇特,依山傍水,與隔河的寺、樓、閣、台相映成景,不僅可供過往行人的最佳休息之處,亦有鄉土文人吟詩作賦,日積月累後成為一方水土鐫錄名言、記述要事的檔案庫。現存摩崖碑刻27塊,其中唐朝碑刻1塊、宋朝刻5塊、元明清碑刻20塊,無字碑1塊,內容有勸諭文、寫景詩、記事詩、功德碑等 [4]  [6] 
“月陂亭”三字,系村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鐫刻。《先賢嘉言事親》碑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錄刻,以勸人為善,勸人為孝,題刻詩文為:“出身恩重豈能忘,禽有慈鳥獸有羊,為子若還忘孝養,縱後人類是豺狼。”《頌彭公平瑤功德歌》撰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其碑文為研究瑤族起義鬥爭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資料。《修建步瀛橋碑記》記錄了修建這座古橋的時間和捐款人名,是關於這座石拱橋的真實史料。“忠孝廉節”四字最為遒勁壯觀、引人注目,每字橫1.3米,高1.8米,為中國歷史上著民的民族英雄、南宋名臣文天祥手跡,由清代永明縣正棠黃平、王士俊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摹刻。另有一塊碑,刻着“甘棠八景詩”:“獨石時耕景色明,甘棠曉讀舊書聲;山亭隱士敲棋局,清澗漁翁坐釣亭;西嶺晴雲濃復淡,昂山毓秀翠還清;龜山夕照紗籠晚,芳寺鐘聲對鶴鳴 [4]  [6]  。”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歷史文化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命名由來

關於上甘棠村的名稱起源有多種不同的説法。一説認為,村名來源於《詩經·南風》中的一首《甘棠》詩。上甘棠周氏族人系召公姬氏後裔(姬氏因朝代名周而改為周氏),為“二十四弘”之弘本之後。因該村處於謝沐河上游,故稱上甘棠;而處於謝沐河下游,同為周氏一弘的村莊則稱為下甘棠;唐太和二年(828年)農曆十一月初五,周氏第十世祖周可簡率領族人移居上甘棠,迄今已經一千多年,現在村裏有453户、1865人,除王姓一户、田姓兩户、龔姓一户外,其餘均為周氏 [4]  。一説認為,周氏先祖於唐朝天寶年間在江永定居立宅,取名為“甘棠”,指代甘甜的野蘋果,系從出產蘋果的老家山東帶來的地名 [6]  ;其祖周如錫、周如力兄弟是唐王朝的高官,受朝廷派遣從山東來湖南平叛,平叛戰爭結束後就紮根湖南,聚族而居,開枝散葉,成為當地名門望族 [3]  。另有一説認為,“甘棠”原意為高大的喬木,後用作官吏政績的稱頌之詞,即是説周氏先祖是朝廷有功之臣 [6] 
歷經許久,周氏一族從這裏走出了載於族譜的101位七品以上的官員。儒學為宗,耕讀傳家,上甘棠綿延的文脈和周氏嚴謹的家風,使這一大族在僻遠的湘南小鎮長盛不衰。而這一族人經年累月苦心經營的村落代代相承、縱橫有序,被喻為“千年古村” [4]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傳説軼事

  • 石落出官
上甘棠村有一“石落出官”的傳説軼事。步傳説當年步瀛橋修建落成之日,正好碰上八仙雲遊至此。八仙們見此處風水極佳,又看見百姓們正在慶祝新橋建成,便下到凡間。走到橋上,鐵枴李想看看橋修建得怎麼樣,便用腳使勁一跺。這一跺把橋跺塌了半邊。百姓們一見新橋塌了,都愁容滿面。可鐵枴李卻哈哈大笑起來:“只塌了半邊,是座好橋!從此以後,只要橋上落下一塊石頭,甘棠村就出一位七品以上的官員。”迄今步瀛橋共落下有101塊石頭,上甘棠村就正好出了101位七品以上的官員。其中京官18名、進士11名,還有很多的文武官員。解放後,又出了工程師、科長、中學校長、教師、醫師40多人。舊時官宦除周翰宗軍長外,其餘官員都有水粉肖像,張掛於忠厚祠內供遊人觀看 [4]  [6]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人文風俗

歷史上上甘棠村宗教文化十分濃厚,曾經擁有眾多廟宇寺觀,數量曾達到36座之多。上甘棠村現停車坪的位置在古代曾是一個綜合性的公共場所,各種宗教信仰在上甘棠村曾盛極一時,佛、道、儒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在這裏和諧共處。進廟燒香、敬拜菩薩、吃齋唸佛、求神抽籤成為上甘棠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4] 
上甘棠村亦注重“忠孝廉節”的人文風氣培養。這四個字是南宋名臣文天祥出任湖南提刑使駐永明期間為上甘棠同僚周德源題寫。周德源崇敬文天祥的為人,更仰慕其才學,得知文天祥為平定廣西恭城秦孟四起義,於鹹淳九年(1273年)到達永明,便借回家探親之機拜訪文天祥,請為題辭,文天祥即書贈“忠孝廉節”四字。此後,四字遂在上甘棠族人中傳諭上百年。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永明縣令王偉士得知有文天祥手書藏於民間,出於敬慕之心,命人鐫刻摩崖,作為上甘棠村的村訓,忠——對皇帝盡忠,孝——對父母盡孝,廉——為官清廉,節——有骨氣,有氣節。“忠孝廉節”四個大字,為上甘棠人文風氣的培植起到了領航作用。千百年來,這裏人才輩出、風俗淳樸,就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6]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文物保護

2006年5月25日,上甘棠村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09~2010年,湖南省文物局為上甘棠村提供文物保護經費200萬元,用於村落修繕和開發利用 [5]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文保立牌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文保立牌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上甘棠村古建築羣,位於中國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夏層鋪鎮
  • 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人民政府自駕驅車前往上甘棠村古建築羣,距離約25.6千米,用時約3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