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上清宮

鎖定
大上清宮,又稱真仙觀、上清宮、上清正一宮,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龍虎山上清鎮東部,地處龍虎山下,左擁象山,門對瀘溪,面雲林,枕台石,為歷代天師供祀神仙之所;歷經宋、元、明、清,是歷代正一道天師闡宗演法、降妖除魔的宗教場所,為中國道教分支正一道原祖庭。 [1-3] 
大上清宮使用中軸線佈局,自南向北依次是龍虎門、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閣;東西兩側為各主殿對應的配殿,由連廊及廂房相連,整體建築主要由龍虎門、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閣、三官殿、五嶽殿、天皇殿、文昌殿、明清碑亭等組成,是中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道宮之一,被譽為"仙靈都會"、"道家總會"、"百神授職之所"、"晝夜長明羽人國"。 [2-6] 
2018年1月23日,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對外發布考古發掘進展及階段性成果,大上清宮遺址是中國已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係最清晰、出土遺蹟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徵的道教正一教原祖庭遺址。 [3]  [7]  2018年4月10日,大上清宮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8] 
中文名
大上清宮
地理位置
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龍虎山上清鎮東部
所處時代
唐朝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別    稱
真仙觀、上清宮、上清正一宮

大上清宮歷史沿革

大上清宮原為道教正一道祖天師張道陵修道之所,時名“天師草堂”。 [6] 
東漢末年,道教正一道龍虎宗第四代天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改“天師草堂”為“傳錄壇”。 [6] 
唐武宗會昌年間,賜“傳錄壇”額曰:“真仙觀”。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宋真宗敕改真仙觀為上清觀。
北宋徽宗政和三年(1118年),升觀為宮,稱上清正一宮。 [2]  [6]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賜內努,並派太乙宮高士易如剛再次進行較大規模的擴建,時共興建二閣、三館、六殿及東西道院數百楹,不久又創建門樓,增建紫微閣。 [9] 
元武宗時,敕改上清正一宮為“大上清正一萬壽宮”。
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聖祖曾煬帑金修葺。
清雍正九年(1731年),特賜帑銀十萬兩,遣翰林學士佔留保,原直隸臬司浦文焯等督工,又命天師府署理大真人張匿昭麟協同監修,重修大上清宮,除將原有殿宇葺修一新外,新建了碑亭、鬥姆宮、後堂、庫房、廂房、齋堂、廚房、虛靖祠及二十四道院等。 [9] 
文革動亂中,大上清宮殘存建築全遭毀壞,僅存有一口元代所鑄大鐘及部分碑刻藏於嗣漢天師府內。 [9] 
2000年,龍虎山風景旅遊區管委會對大上清宮進行重建修復工作,主要重建建築有:福地門、下馬亭、午朝門、鐘鼓樓、東隱院和伏魔殿等,初步恢復了大上清宮鼎盛時期宋代古建築的特色。 [10] 

大上清宮建築格局

大上清宮 大上清宮
大上清宮建築佈局呈“八卦”形,重檐丹檻,彤壁朱扉,私第建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為王府式樣的建築;使用中軸線佈局,自南向北依次是龍虎門、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閣;東西兩側為各主殿對應的配殿,由連廊及廂房相連,整體建築主要由龍虎門、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閣、三官殿、五嶽殿、天皇殿、文昌殿、明清碑亭等組成,現僅存重建的福地門、下馬亭、午朝門、鐘樓、東隱院和福地門前的三座碑亭等建築。 [2] 

大上清宮主要建築

大上清宮福地門

福地門 福地門
福地門是大上清宮的正門,檐下有康熙皇帝御賜的“大上清宮”匾額,青灰瓦頂,青灰磚牆,磚券拱門,門上磚額“福地門”三字,兩旁廊柱有對聯:“福地哪容凡客到,仙源未許俗人窺”。 [1] 

大上清宮龍街

龍街 龍街
大上清宮龍街位於福地門右側,是一條彎曲的甬道,通往上清宮深處,因形似游龍而得名,長約100米,寬10米,呈S形走向,紅石鋪地,粉牆蜿蜒,牆壁上鑲嵌着四值功曹和六丁六甲神將的神像,曲線走向是道教太極圖中陰陽分界線的形狀,體現了道家哲學“陰陽和合”、“道法自然”的思想。 [1] 

大上清宮下馬亭

大上清宮下馬亭位於甬道之前,亭前功德碑上刻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步罡踏斗,禮誠神靈”字樣,為重檐歇山式建築,由28根柱子支撐,分別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亭中地面鑲有九宮八卦陣圖。 [1] 

大上清宮欞星門

欞星門 欞星門
大上清宮欞星門為牌坊式儀門,又名午朝門,由六柱五脊組成,石柱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為元代修建大上清宮時原物遺存,門柱有刻有對聯:“玉璽傳家,龍虎山中真宰相;金符報國,麒麟閣上活神仙”;柱間五塊石坊正中一塊題刻“欞星門”,其餘四塊正反兩面都雕刻着龍、鳳、仙鶴圖案,欞星門內廣場中間是一個太極八卦圖,兩側鼓樓和鐘樓西東對峙,鐘樓門聯為:“一聲響徹雲天外;萬象迴歸道德中”。 [1] 

大上清宮東隱院

大上清宮東隱院始建於南宋時期,是上清宮高道棲止之所;院門內有吉祥照壁,照壁中間繪一圓形龍鳳呈祥圖,四角裝飾太極圖和“福”字,前院裏有一個古老的石圍欄遺存和一座船式香爐;後廳門口擺放有兩口吉祥缸,神龕上供奉的是清代高道婁近垣祖師的塑像,神主上金字題寫有:“通議大夫、妙正真人婁近垣神位”。 [1] 

大上清宮伏魔殿

伏魔殿 伏魔殿
大上清宮伏魔殿建在高台之上,距東隱院100米,為三楹單檐歇山頂建築,檐下有匾額“伏魔之殿”;門上交叉的封條,由歷代天師親自畫符、蓋印、封貼;大門兩邊黃布上的圖形傳為太上老君賜給張天師的鎮妖符;門上對聯:“千年歸匿風平浪靜;一旦現形地動山搖”,是傳説中張天師關押妖魔的地方。 [1] 

大上清宮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主詞條:張道陵
張道陵
張道陵(2張)
張道陵(34年—156年),字輔漢,原名張陵,道教正一道實際創立者,東漢時期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人。傳太上老君降臨蜀地,“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張道陵整合當時的黃老派、方仙道、文始派等先秦修道道統,創立正一盟威之道(正一道),被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張天師等。著有《老子想爾注》,設立二十四治,為道教四大天師之一。

大上清宮旅遊信息

大上清宮地理位置

大上清宮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龍虎山上清鎮東部。 [3] 

大上清宮交通線路

高鐵站(鷹潭北站)出站後有到老火車站(鷹潭站)的公交專線,乘坐至上清古鎮站下車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