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

鎖定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前身是2009年4月成立的“上海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年7月,上海理工大學研究決定,將理學院化學學科整體劃轉至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更名為“材料與化學學院”。
學院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應用化學3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材料與化工1個專業碩士點,新能源材料、機電功能材料生物醫學化學與傳感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1]  材料科學和化學學科均已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行列。 [3] 
中文名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 [1] 
外文名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Chemistry (SMC)
簡    稱
上海理工大學材化學院
創辦時間
2009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周濤,副院長:李貴生 [6] 
本科專業
3個 [1] 
碩士點
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1] 
博士點
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1] 
地    址
上海市楊浦區軍工路516號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辦學歷史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前身是2009年4月成立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進一步推動材料與化學學科發展,提升整體實力與辦學水平,2021年7月,學校研究決定,將理學院化學學科整體劃轉至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更名為“材料與化學學院”。 [1]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學院概況

學院在讀學生1319人,其中本科生511人,碩士研究生778人,博士研究生30人(2022年) [1]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學科建設

國家級一 流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
劉平教授團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劉平教授團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5]
中國工程教育認證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教育部“卓 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材料科學與工程
上海市一 流本科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 
● 碩士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碩士點:化學(0703)、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專業:材料與化工(0856)
● 博士學位授權點
二級學科博士點:新能源材料 (0807Z1),機電功能材料(0802Z1),生物醫學化學與傳感(0831Z2) [4]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師資力量

藤島昭院士團隊一行到材料與化學學院走訪調研 藤島昭院士團隊一行到材料與化學學院走訪調研
院現有專業教師99人,100%具有博士學位;教授19人,副教授45人,博導11人。其中70%以上教師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85%以上教師具有企業工程實踐背景。學院現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科院百人計劃、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優秀學術帶頭人、上海特聘教授、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科技啓明星、上海市曙光學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等高層次人才約50人次,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等一批國內外著名材料學家擔任名譽教授和兼職教授。 [1]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學生教育

學生100%參與到各類大學生創新活動中。先後奪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中國首屆大學生新材料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三等獎、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三等獎、“互聯網+”上海市賽銀獎、上海市大學生新材料創新創意大賽一二三等獎、“挑戰杯”上海市賽一等獎、“上圖杯”先進成圖技術大賽個人及團體一等獎等榮譽 [1] 
學院積極探索工程師培養途徑,在不斷提高基礎教學質量的條件下,強化全英文課程教學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學生培養機制,明確科研團隊為人才培養基本單元,以科創競賽為重要育人載體,聚焦思想、學業、生涯、心理、健身、審美等學生全面發展需求,實行“六位一體”學士導師制,在科研團隊內部構建“本科生高年級與低年級、本科生與研究生、導師與學生”成長共同體,打通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教學建設

學院近五年先後承擔了上海市高校示範性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上海理工大學-振華港機”獲批上海市十大示範性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之一)、上海高校本科重點教學改革項目“材料學科國際化教育平台建設”等一批教改項目;榮獲3項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先後獲批上海市精品課程(精品教材)、上海市重點課程、上海高校示範性全英語教學課程、上海市高校留學生英文示範課程建設項目等市級課程建設項目、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領航計劃特色改革領航團隊及精品改革領航課程等市級課程建設項目60餘項 [1]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學術研究

學院已形成“電功能材料”、“碳基功能材料”、 “新能源材料”、“納米催化和傳感材料”、“低維功能材料/生物材料”、“功能合金及成型技術”、“電流體動力學新材料製備”、“稀有稀土的綠色開發與應用”、“增材製造與先進成型技術”、“物質轉化與潔淨能源催化”、“鉍科學與生物醫學材料”、“綠色化學過程與海洋生物材料”等重點研究方向。 [1] 
學院近五年來承擔科研課題共215項,科研經費超6000萬元。學院教師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項,主持各類科研項目共計180餘項。
學院師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CS Nano”, “Nanoscale”和“Acta Biomaterialia”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高SCI收錄學術論文575篇,其中JCR一、二區論文總數300篇,ESI高倍引論文50篇 [3] 
近年來,學院的高性能銅帶材料、石墨烯材料、增材製造與3D打印技術、含氟聚氨酯材料、精密快速成型技術等新材料技術已經引起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高度關注,並被市經信委列入重點推薦和孵化的新材料產業化項目 [3]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科研平台

中央-地方共建航空複合材料試驗教學平台(2009年),
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2009年),
用“豬鼻子”圈住兩篇SCI 用“豬鼻子”圈住兩篇SCI
教育部、上海市 卓 越 工程師培養試點專業(2013年);
擁有上海市“粉末冶金汽車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0年)、
上海市教委“金屬基先進電力材料重點實驗室”(2013年) 、
中國石油與化工聯合會“汽車胎圈鋼絲材料工程中心”(2014年)、
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20年)、
上海市高性能醫療器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1年) [3]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科研團隊

材料與化學學院科研團隊
1
電功能材料團隊
2
新能源材料團隊
3
碳基功能材料團隊
4
稀有稀土多金屬研究院
5
納米催化和傳感材料團隊
6
低維功能材料/生物材料團隊
7
功能合金及成型技術團隊
8
電流體動力學新材料製備團隊
9
增材製造與先進成型技術團隊
10
海洋生物材料特色科研團隊
11
納米生物技術材料應用研究中心納米診療材料團隊
12
鉍科學與生物醫學材料團隊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科研成果

學院榮獲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7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8年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2020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  [3] 
科研獲獎
大規模集成電路用銅基引線框架材料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2017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高強高導銅合金關鍵製備加工技術開發及應用
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5] 
富碳納米材料的結構調控及其化學儲能行為研究
2018年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高速鐵路用高性能銅合金接觸線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超硬納米複合塗層材料和關鍵技術及其在工具上的產業化應用
2020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7]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合作交流

院是中國熱處理學會副理事長單位、中國新材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能源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儀表功能材料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電工學會碳石墨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上海市新材料協會、上海市模具行業協會、上海市鋼鐵服務業行業協會和上海市聚氨酯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
學院與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科院應用物理所、中科院光機所、中科院微系統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新華醫院、長海醫院等聯合培養研究生,擁有聯合單位培養導師50餘人。 [1] 
與中國商飛、中國商發、中航工業、中廣核、上海寶武鋼鐵集團、上海振華重工、上海華誼集團、上海汽車集團、上海電氣集團、江蘇揚農化工、浙江醫藥集團昌海製藥分公司、合全藥業等大型企業建立了廣泛的校企合作關係。 [1]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學生就業

學院本科生、研究生就業率、高質量就業率多年居全校之首。一大批優秀畢業生進入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海振華重工、上海匯眾、中芯國際、中國商飛、中電電氣、上海華力、上海華誼、曼胡默爾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從事產品設計與製造、新技術開發、產品質量控制和生產管理等工作;一大批優秀畢業生考入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西北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曼切斯頓大學、悉尼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繼續深造。 [1]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知名校友

滬江大學化學系走出了戴立信、郭慕孫、侯祥麟、胡壯麒、黃葆同、紀育灃、劉元方、沈之荃、汪爾康、王序、吳浩青11位院士以及張資珙、韓組康、徐作和、顧毓珍、程耀椿、張龍翔等許多前輩與先賢,是中國化學事業的奠基人與開拓者。 [2] 
材化學院化學系也秉承滬江化學的精神,求真求義,為上理化學的復興、為中國化學的振興而奮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