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海鷗照相機有限公司

鎖定
上海海鷗數碼照相機有限公司是致力於影像產品開發、製造、銷售的企業,於2011年1月在整合、繼承、吸收具有五十餘年悠久歷史的上海照相機總廠的品牌、研發、製造等優質資源基礎上全新成立。
公司位於上海松江海鷗工業園,建築面積60000平方米,擁有完整的產品開發、生產製造和質量檢測及產品銷售的企業架構,專門從事研製和生產各類照相機及照相器材,致力於數碼影像應用技術的研發,取得了相當的進展,形成了數碼照相機、數碼望遠鏡、紅外及其他相關數碼影像產品的生產能力。研發決定發展,技術拓展未來。經過3年的鋭意進取,海鷗組建了上海研究院和深圳研發中心,形成了國家最具實力的數碼相機研發隊伍。匯聚了包括50名博士、碩士在內的眾多具有多年開發經驗的專業人才,涵蓋機械設計、光學設計、電子硬件設計、軟件系統、圖像技術開發等行業。實力成就品牌。海鷗已獲得五十多個項目的國家專利,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UI技術、圖像處理技術SIPT2、全天候柔性防抖技術Super.I.S系統、自動對焦系統等。 [1] 
中文名
上海海鷗數碼照相機有限公司
外文名
SEAGULL
總部地點
中國上海
經營範圍
相機
宣傳口號
打造中國最專業的影像產品品牌

上海海鷗照相機有限公司品牌歷史

海鷗的誕生
一個經典品牌,往往起始於一個非凡的使命。 [2]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國的國防、公安、新聞、醫療、科研、體育等領域急需國產的高級單反相機。在工業基礎力量相當薄弱的情況下,上海照相機廠臨急受命,在1964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高級單反相機——上海DF-7型。 [2] 
1968年,為適應出口的需要,當時的上海牌照相機正式改用海鷗牌註冊商標,寓意“飛向世界”的美好前景。自此,這隻“海鷗”正式誕生並飛出上海,一度成為中國照相機工業的標杆。 [2] 
海鷗的發展
1949-1957年 [2] 
1949年5月,上海市在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時,要求把包括照相機在內的幾個輕工產品搞出來。 [2] 
1957年初,在上海市計委副主任顧訓方、方祖蔭同志的領導下,組建了照相機試製小組。 [2] 
1957年10月,試製小組選定以德國萊卡(Lcica)3B型35mm小型相機為樣機,並開始動手試製,其中的攝影鏡頭採用了長春光機所設計的F1:3.5,f50mm鏡頭圖紙。 [2] 
1958年 [2] 
1958年1月24日全部自制的第一架“上海”牌58-Ⅰ型35mm平視取景照相機誕生,1月25日《解放日報》對此做了專門報道。以此為起點,上海照相機工業進入了有計劃的建廠階段。 [2] 
1958年3月,上海照相機廠在延安西路716號宣告成立,由張亞民同志出任支部書記兼廠長,吳紹英同志任副廠長。 [2] 
1958年5月,上海市副市長榮毅仁來廠視察工作。 [2] 
1958年全年共試製成:58-Ⅰ型、58-Ⅱ型35mm小型照相機兩種,58-Ⅲ型120摺疊式照相機、58-Ⅳ型120雙鏡頭反光照相機及S-Ⅰ型小型曝光表。 [2] 
1959年 [2] 
1959年2月,程季卿同志到廠出任第一任廠黨委書記。 [2] 
1959年4月17日,波蘭光學專家索耶斯基來廠參觀訪問。 [2] 
1959年全年試製成的新產品有59-Ⅰ型35mm框式取景照相機、上照一分廠的三腳架、S-Ⅱ型小型曝光表、上照二分廠的201型、202型120摺疊式照相機。 [2] 
1960年 [2] 
全國人大代表羅瑞卿、肖勁光、陳庚同志來廠視察。60-Ⅰ型35mm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試製樣機二台。58-Ⅱ型相機經過二個多月的改型設計,進行了設計鑑定。上照二分廠新產品201型、202型照相機投入生產。 [2] 
1961年 [2] 
黃浦區委決定由區委書記向叔寶同志來廠蹲點,研究、指導照相機的生產。58-Ⅱ改型第三架試製樣品進行鑑定。上海照相機廠派人支援二分廠204型照相機的試製和生產。輕工業局決定將204型照相機改由總廠定型為中級方鏡箱來投入生產。 58-Ⅱ結束生產。將58-Ⅱ相機改型定名為7型照相機,進行批量投產鑑定。4型相機進行考核試生產。 [2] 
1963年 [2] 
上報7型35mm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設計試製任務書。(原來由58-Ⅱ改型定名的7型照相機停止投產準備。將7型型號用於35mm單反照相機。)4型照相機正式開始投入生產。 根據輕工業局陳克奇局長的指示,將十台4型照相機送廣交會展出。市輕工業局受輕工業部委託召開203型照相機的鑑定會。上海《日本工業展覽會》期間,日本小西六寫真工業株式會所秋山靜一營業技術課長來廠參觀。 [2] 
1964年 [2] 
7型35mm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進入設計階段。4型照相機第一批出口在廣交會成交300台。上照二廠新產品203型批量投產。4型照相機在全國工業新產品展覽會上被評為三等獎。7型照相機試製第一台樣機,廠內進行設計鑑定。 [2] 
1965年 [2] 
上照二廠205型135平視取景照相機試製樣機新產品鑑定。 [2] 
1966年 [2] 
上照二廠新產品205型照相機小批量投產。DF-AB型35mm專用照相機試製鑑定。 [2] 
1967年 [2] 
市輕工業局佈置“DF大暗盒”增加計時裝置,並進行試製和小批量試生產。DF/f500mm長焦距鏡頭進行選型設計。DF型照相機(由原7型改稱為DF型)開始小批量試製。根據產品出口需要,將“上海牌”改為“海鷗牌”,自1968年元旦啓用。 [2] 
1968年 [2] 
4A、4B型照相機批量投產,4C型照相機完成試製。 [2] 
1969年 [2] 
第一批DF/f500mm長焦距鏡頭試製完成二台樣品。根據國家計委指示,上照二廠將200名職工及205型照相機的全部生產技術,包括設計圖紙、工藝裝備及專用設備等,支援內地建設籌建江西光學儀器總廠。中央電影工作會議下達研製高級照相機的指示,由上海照相機廠和上海照相機二廠分別承擔東風-20型(代號6920)和紅旗-20型照相機。東風-20型相機完成設計圖,開始安排試製。4C型照相機投入批量生產。 [2] 
1970年 [2] 
第一台東風-20型樣機送北京。 [2] 
第二批東風-20型樣機送北京。 [2] 
1971年 [2] 
美國《現代攝影》雜誌連續三期刊登文章,評價我國生產的六種照相機。 [2] 
1972年 [2] 
《外貿商報》第54期刊登題為“我國照相機在法國市場的反映”,李先念副總理就此作出批示:“應當嚴格質量,否則不生產、不出口”。紅旗-20型照相機設計鑑定。 [2] 
1973年 [2] 
在《全國電影會議》上李先念副總理作指示:“照相機是哪個部門管的?我國的照相機太少,外貿不能滿足,國內也很需要,不僅要數量也要質量。上海怎樣搞,搞多少,要具體研究”。 [2] 
一機部儀器儀表局發函:根據周總理“在上海照相機廠試製周福佔建議的超廣角照相機”的指示,由上海市輕工業局安排在上照廠進行試製。 [2] 
市革委會綜合計劃組、工交組《關於上海照相機行業進行技術改造發展生產的請示報告》中提出,在松江華東警校舊址擴建上海照相機廠。 [2] 
國家計委發文《關於審批照相機工業“四五”規劃和1973年計劃的意見報告》批准上海照相機廠遷址擴建項目。 [2] 
一機部儀器儀表局於11月在北京舉行《全國照相機產品質量評比》,海鷗4A型、海鷗203型相機,結構可靠、各項指標基本上達到部頒標準的要求。 [2] 
1974年 [2] 
在國家計委與一機部儀器儀表局主持下,關於引進DF主體生產線項目在北京與日本三協精機株式會社舉行技術談判和貿易洽談,上海照相機廠計人傑、唐大昌作為中方代表參加。國家計委在北京召開《電影、電視、照相工業會議》,會上傳達了李先念副總理關於照相機的一段批示:“照相機如何發展,要作一次檢查,也要象電影那樣迅速發展。這個產品國內外市場都很需要”。上海輕工業局鐘錶工業公司與常州輕工業局達成關於將202型照相機移交常州照相機廠生產的《202照相機移交協議書》。 1975年《DF主體生產線》全部設備運抵上海,並於5月底自行安裝調試完畢。一機部儀器儀表局發出《關於安排內測曝光表和電子快門照相機攻關計劃的函》,規定由上照廠負責DF照相機加裝內測曝光表、上照二廠負責135電子快門照相機的攻關項目。 [2] 
1977年 [2] 
國家計委召開《電影、電視、照相機會議》,上海照相機廠吳紀福同志出席會議。會上,李先念、餘秋裏、王震三位副總理分別講話。李副總理在講話中指出:“三機是人民需要,出口需要,投資又少。揪出‘四人幫’後要大抓。”並着重指出:“三機是毛主席、周總理親自抓的。”餘副總理補充説:“三機也是李副總理抓的”。接市輕工業局通知:市工交組和輕工業局決定將松江擴、遷建的三個廠合併為一個廠。 [2] 
1978年 [2] 
2月20日在盧灣區體育館召開《高速度發展照相機誓師大會》,並宣佈“上海照相機總廠”成立。一機部儀器儀表局局長蘇天到松江新廠視察並指導工作。上海市電影照相器材工業公司轉發市計委批覆:同意將原上海照相機廠、上海照相機二廠、上海照相機五廠合併成立上海照相機總廠。9月29日隆重召開上海照相機總廠搬遷投產慶祝大會,並舉行了掛牌儀式。 [2] 
1980年 [2] 
國家儀器儀表總局委託市輕工業局對KS-35型自動光圈照相機進行鑑定,參加鑑定的有三十多個單位,五十多位代表,會議通過了KS-35型的樣機鑑定。國家儀器儀表總局召開《全國照相機質量測試評比會》,並在上海進行測試。11月上旬在杭州召開評比總結會議,海鷗牌4B、4A型分別獲得第一、第二名,海鷗牌DF型獲得第三名,中心快門為第四名。市電影照相器材工業公司發文《關於移交生產海鷗203照相機的通知》,決定將203型照相機移交給光耀燈具廠生產。 [2] 
1981年 [2] 
市電影照相器材工業公司對4B-1型照相機進行定型鑑定,並同意投入批量生產。市輕工業局組織對KJ型機械程序快門照相機、4B-2型內藏閃光照相機F數測定儀進行鑑定。全年接待來自日本、美國、西德、英國、新加坡、瑞典等國家及地區的外賓18批共85人來廠參觀或商業洽談。 [2] 
1982年 [2] 
機械工業部儀器儀表局組織的《1982年度全國照相機質量評比會》在上照總廠舉行,有全國23家單位的94位代表參加。海鷗DF-1型、4B-1型及4型系列中心快門分別獲得同類產品的第一名。升級產品海鷗DF-1型、4A-1型、4B-1型照相機開始批量投產。全年接待來自美國、法國、西德、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的114位外賓來廠參觀或商業洽談。 [2] 
1983年 [2] 
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同志在市委、市政府領導陪同下來廠視察。機械工業部儀器儀表局、市輕工業局等六個單位對《4B-1型裝配流水線新工藝》進行鑑定。海鷗牌4B-1型照相機被評為1983年度上海市優質產品。市輕工業局主持對KE電子程序快門照相機的定型鑑定。全年接待來自朝鮮、美國、日本、荷蘭、西德、菲律賓、希臘、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外賓、華僑共19批53人來廠參觀或商業洽談。 [2] 
1984年 [2] 
市經委副主任李家鎬、市工業黨委書記黃菊等領導來廠視察。日本美能達照相機株式會社專務董事和住誠一、仁川清、四方美智子等一行六人來廠就美能達X-300照相機技術和生產合作進行第一次洽談。 [2] 
1985年 [2] 
海鷗牌DF-1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榮獲上海市優質名牌商品民意評選“金牛獎”。市輕工業局電照公司召開DF-1ETM相機技術鑑定會,市科委、市經委、商檢局、新華社等50多位代表出席,會議通過了樣機鑑定。39123部隊用海鷗DF相機拍攝國家領導人的照片,並致函上照總廠。2月20日,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用海鷗DF相機拍攝了大量珍貴照片。 [2] 
1986年 [2] 
日本美能達照相機株式會社川島、仁川等一行六人來廠簽訂電子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技術轉讓第一階段項目合同。為引進組裝日本美能達X-300相機,組建成立裝配三車間。市輕工業局主持海鷗DF型F3.5/35-70mm變焦距鏡頭鑑定,經專家組及20多個單位代表審查討論,會議一致同意通過樣品鑑定。為發展生產,決定在上海光明儀器廠設裝配四車間,裝配K系列和4型系列相機。機械工業部發文轉發國務院機電出口辦公室批准上海照相機總廠為第二批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企業和擴大外貿自主權企業。12月9日,從日本引進的美能達X-300照相機裝配線舉行開工典禮,上海市副市長李肇、市輕工業局局長吳承麟、日本美能達公司特派專務和住誠一出席典禮並剪綵。當天,由海鷗組裝的第一批美能達X-300照相機順利下線。 [2] 
1987年 [2] 
在機械部組織的第四屆全國照相機機械質量測試評比中,海鷗DF-1ETM型和KJ-1型相機的成績優異,分別獲得135單反和135平視類相機的一等獎;DF-1型相機屈居135單反類相機二等獎,而X-300組裝相機獲鼓勵獎。海鷗DF-1ETM照相機電子內測光部件國產化通過市級鑑定。江澤民市長在市經委副主任徐慶熊、市府辦公廳副主任施惠羣、市技改處處長張家寶、市綜合處處長孫祖堯、市新聞處處長鄒昔民、市長秘書王榮峯、市輕工業局副局長呂也博等同志的陪同下來廠視察並親筆題詞。海鷗KJ型照相機完成最後一批裝配,並停止生產。市輕工業局發文同意組建“上海海鷗照相機公司”,公司由上海照相機總廠、上海照相機三廠、上海照相器材二廠、上海有色光學玻璃廠合併組成。 [2] 
1988年 [2] 
上海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正式批准海鷗公司具備外貿法人資格、自營進出口業務。X-300照相機的組裝及國產化項目被列為上海市實施經濟發展戰略的第一項戰役計劃中確定的14個有利於出口創匯新局面的重點項目之一。 [2] 
1989年 [2] 
上海市副市長顧傳訓同志來海鷗公司視察。李鵬總理在北京“中國工業四十年成就展”上,就海鷗公司生產的新型數碼照相機詳細詢問了有關產品生產及產業化進程等問題,並高度讚譽海鷗人在中國照相機工業發展中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公司召開海鷗DF-300照相機國產化投產鑑定驗收會。 [2] 
1990年 [2] 
朱鎔基總理在全國名優產品展覽會上,詢問了解海鷗照相機的生產和銷售情況。國家工業綜合司司長張誠琪同志來海鷗公司瞭解“八五”規劃情況。 [2] 
1991年 [2] 
國家機電部副部長鬍啓立同志來海鷗公司視察。海鷗公司與日本美能達公司就組裝平視取景全自動照相機項目簽訂協議。上海市副市長劉振元、上海市副市長黃菊分別來海鷗公司視察。平視取景全自動相機“2453”裝配流水線舉行開工典禮。上海市經委主任鬱品方同志來海鷗公司視察。國家機電部副部長色敍定同志來海鷗公司視察。 [2] 
1993年 [2] 
國家機械工業部與海鷗公司合作成立“上海科隆攝影器材中心”。 [2] 
1994年 [2] 
海鷗公司與日本美能達共同出資組建的上海美能達光學儀器有限公司成立。 [2] 
1995年 [2] 
上海羅萊照相器材廠成立,海鷗就此恢復4型雙鏡頭反光照相機的生產。 [2] 
1997年 [2] 
上海海鷗照相機銷售有限公司成立。海鷗公司與德國設計大師科拉尼就DF-5000型相機的外形設計合作項目簽約。海鷗公司與上海復旦大學、上海華越電子有限公司就數碼相機研製開發合作項目舉行簽約儀式。日本美能達株式會社山界工場場長深江友信來海鷗公司參觀訪問。日本美能達株式會社社長金谷宰來海鷗公司參觀訪問。上海市公安局局長劉雲耕同志專程來海鷗公司工作調研。 [2] 
1998年 [2] 
美國柯達公司總裁、副總裁一行來海鷗公司參觀訪問並舉行合作洽談。 [2] 
1999年 [2] 
上海市副市長蔣以任、市經委主任黃奇帆同志來海鷗公司調研。國家計劃委員會產業司司長馬德修來海鷗公司工作調研。海鷗公司於上海大劇院召開海鷗DF-1照相機停產下線的新聞發佈會。 [2] 

上海海鷗照相機有限公司海鷗的輝煌

伴隨着我國的人造衞星遨遊太空
陪同我國第一位女登山隊員潘多攀登珠峯
遠渡重洋蔘與南極科學考察
跟隨我國領導人蔘加重大外事活動留下歷史性的瞬間
記錄了我國首枚原子彈爆炸的壯觀景象
跨出國界去監督有關國際爭端停火協議的執行
在著名的自衞反擊戰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江澤民為海鷗題詞——海鷗展翅,飛向世界
作為中國數碼領域的領軍品牌進軍世界

上海海鷗照相機有限公司海鷗的榮譽

海鷗牌”註冊商標是“上海市著名商標”
“上海市最具價值的著名商標”之一
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列為“市場免抽檢產品”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予“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經上海市名牌產品推薦委員會推薦為“上海市名牌產品”,並列入“上海名牌產品100強”

上海海鷗照相機有限公司企業文化

海鷗的使命
復興民族相機工業,重振國貨經典品牌 [3] 
海鷗的願景
短期目標
打造中國最專業的影像產品品牌運營商 [3] 
長期目標
打造全球化專業的影像產品品牌運營商 [3] 
海鷗的精神
激情
海鷗王者歸來重新出發,海鷗人迸發無限激情迎接各種挑戰 [3] 
創新
創新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石,是企業不斷向前發展的源動力 [3] 
執着
是對勝利的渴望,是不懈的堅持,是對未來的堅定 [3] 
奮進
不斷地突破自我,永不滿足地奮鬥 [3] 
海鷗的責任
對社會
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成為優秀的企業公民 [3] 
對員工
提供廣闊的發展平台,關心員工的工作與生活,以員工的成長為傲 [3] 
對消費者
提供最優質的民族數碼品牌,時刻把握精彩,記錄多彩生活 [3] 

上海海鷗照相機有限公司四大核心技術

航天級多層納米塗層鍍膜技術
海鷗數碼照相機採用單分子膜自組裝技術,不影響光線的通過,比普通塗層鍍膜透光性好,同時還可以增加玻璃表面的機械強度。 [4] 
航天級多層納米塗層鍍膜技術 航天級多層納米塗層鍍膜技術
Super.I.S超級防抖系統海鷗數碼照相機採用的Super.I.S超級防抖系統,屬行業領先的技術,結合了光學防抖和機身防抖技術,實現了數碼照相機全天候的防抖功能
Super.I.S超級防抖系統 Super.I.S超級防抖系統
SIPT2圖像處理技術
海鷗數碼照相機採用的SIPT2技術是世界領先的圖像處理技術,具有強的圖像增強功能,使畫面更具美感。 [5] 
SIPT2圖像處理技術 SIPT2圖像處理技術
第五代自動對焦系統
海鷗數碼照相機採用的第五代自動對焦系統,是海鷗最新的完全自主研發的快速對焦系統,增強了讀取對焦對象的速度和準確性。 [6] 
第五代自動對焦系統 第五代自動對焦系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