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

鎖定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前身為1912年創建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漁撈科,1952年發展為上海水產學院海洋漁業系,1992年改名為上海水產大學工程技術學院,2000年改名為上海水產大學海洋學院,2008年改名為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2012年成立上海海洋大學遠洋漁業學院,掛靠海洋科學學院 [1] 
2024年1月27日,原海洋科學學院海洋科學與技術系和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為基礎,成立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生態環境學院 [7]  在原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原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原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等基礎上整合,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物資源與管理學院正式揭牌。 [6] 
中文名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
簡    稱
海洋學院
創辦時間
1912年
創辦人
張謇
辦學性質
農林類
學校類別
農林類
學校特色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主管部門
上海海洋大學 [3]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3個(一級學科2個,專業學位1個) [3] 
博士點
一級學科2個 [3] 
博士後
流動站1個 [3] 
國家重點學科
1個 [3] 
地    址
上海市浦東新區滬城環路999號
特    色
捕撈學、遠洋漁業
現    名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生態環境學院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物資源與管理學院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歷史沿革

1912年,江蘇省立水產學校成立漁撈科。1912年至1937年,漁撈科持續招生25屆,約250人,1947年至1950年,漁撈科招收3屆初中畢業生,學制五年。
1951年,上海水產專科學校成立,招收1屆高中畢業生,學制三年。
1952年,上海水產學院成立,設海洋漁業系。
1956年,參照蘇聯教學計劃,海洋捕撈專業改名為工業捕魚專業。
1958至1965年,上海水產學院先後增設漁業機械。漁業電子儀器。漁船動力機械等專業。
1973年,海洋捕撈專業招收三年制“工農兵”學員,於1975年招收社來社去學生。
1971年,學校搬遷福建廈門,更名為廈門水產學院(同時撤銷上海水產學院)。
1977年,恢復高考後,廈門水產學院招收四年制海洋捕撈。海洋漁業資源兩個本科專業學生,並於1980年隨學校從廈門遷回上海學習至畢業。
1979年,學校在從廈門遷回上海覆校,恢復上海水產學院校名。
1982年,上海水產學院海洋漁業系設置海洋捕撈、海洋漁業資源、漁業機械專業。
1985年,學校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
1986年,上海水產大學海洋漁業系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漁業工程系。
1993年,上海水產大學漁業工程系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工程技術學院,並劃入食品科學技術系製冷與冷藏技術專業。
1993年,上海水產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海洋捕撈、海洋漁業資源兩個專業與水產養殖系組建成立上海水產大學漁業學院(現水產與生命學院)。
1994年,海洋捕撈、海洋漁業資源兩專業由漁業學院重新劃歸工程技術學院,製冷與冷藏技術專業劃歸食品學院。
2000年,上海水產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海洋學院。
2008年,上海水產大學海洋學院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 [5]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學科設置

1個水產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水產學、海洋科學)。
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水產學,海洋科學),其中水產學涵蓋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捕撈學、漁業資源學),海洋科學涵蓋4個專業方向(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和海洋地質學),1個漁業發展專業學位授予點。
4個本科專業: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含海洋漁業技術與信息工程、遠洋漁業系統集成與管理、生態漁業工程與休閒漁業三個專業方向)、海洋資源與環境、海洋科學(含物理海洋學、海洋地質與資源兩個專業方向)、海洋技術(含海洋信息、海洋測繪、水聲探測三個專業方向)其中捕撈學為農業部和上海市第二、第三期重點學科,海洋漁業學科方向為上海市一流學科A類,海洋科學為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建設項目。水產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海洋學科入選上海市高原學科。2017年學科評估中,水產學科為A+等級(全國排名前2),海洋學科為B-等級(全國排名前8)。2019年,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海洋技術兩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下設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和海洋科學與技術2個系,4個本科專業: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含海洋漁業技術、海洋漁業資源與管理兩個專業方向)、海洋科學(含物理海洋學、應用海洋學兩個專業方向)、海洋技術(含海洋信息工程、海洋測繪兩個專業方向)。
水產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海洋學科入選上海市高原學科。2017年學科評估中,水產學科為A+等級(全國排名前2),海洋學科為B-等級(全國排名前8)。2019年,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海洋技術兩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科研平台

學院現擁有國家遠洋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洋漁業資源可持續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大洋漁業開發重點實驗室、中國遠洋漁業數據中心、農業部大洋漁業資源與環境科學觀測站、上海市深淵科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河口海洋測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台。
水產科學國家級教學示範中心、海洋科學與技術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教學平台,以及農業部遠洋漁業培訓中心、漁業船舶驗船師培訓基地、中國遠洋漁業協會魷釣漁業技術組、金槍魚漁業技術組、大型拖網技術組、秋刀魚漁業技術組和過洋性漁業技術組等一批行業培訓和技術服務平台。
學院與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合作成立遠洋漁業國際履約研究中心;同時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成立中美海洋遙感及漁業信息研究中心、海洋生態系統與環境實驗室、漁業生態系統量化與風險評估研究室、海洋漁業遙感與GIS技術實驗室、大洋漁業環境信息與漁情預報產業化基地等一批特色科研平台;建有遠洋漁業學院、國際海洋研究中心、國際漁業研究中心、中澳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和極地研究中心等校級平台。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科研項目

近五年,學院教師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項目和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00多項;年均科研到賬經費近5000萬元;先後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和教學成果獎9項;學院教師受農業農村部指派,經常性代表中國參加8個國際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多邊談判會議,任7個國際漁業管理組織的中方首席科學家,4人擔任國際漁業管理組織分委會或工作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職位。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人才建設

學院現有教職工129名(截止到2019年12月),其中教授(研究員)23名、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29名,師資博士後8名,另聘有雙聘院士2名,國內外特聘教授23人。博士生導師30人,碩士生導師32人,國務院政府津貼3人,第六、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各1人;長江學者1人;國家傑青1人;國家優青1人;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農業部傑出人才1個;全國漁業科技、行業創新領軍人才各1人;上海市領軍人才1人;上海市東方學者1人,青年東方學者3人;上海市曙光學者2人;上海市教學名師1人。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教學團隊2008年分別獲國家和上海市教學團隊;大洋性魷魚資源可持續開發團隊獲2012年農業部首批農業科研創新團隊;遠洋漁業國際履約團隊2017年獲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遠洋漁業科學與技術獲2018年上海市教委戰略創新團隊。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發展願景

一百多年來,學院為海洋漁業、海洋科學與技術的生產、教育、科研和管理部門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許多校友已成為所在部門的領導和科研骨幹,特別是為遠洋漁業的起步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未來,學院將始終秉承“勤樸忠實”校訓精神,積極對接國家“海洋強國”戰略、“一帶一路”倡議,“長江大保護”戰略,以學校“2035願景”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設方案”為指導,堅持聚焦、錯位和合作的發展原則,以海洋和水產二大特色學科發展和一流學科建設為抓手,堅持專業、學位、學科、平台和科研五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和國際化的合作辦學發展道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為把海洋科學學院建設成高水平、國際化、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學院而奮鬥。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學院領導

院長:陳新軍
書記:許柳雄
副院長:唐議
副院長:高郭平
副書記:蔣莉萍 [2]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學科專業

學院具有1個水產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水產學、海洋科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水產學,海洋科學),其中水產學涵蓋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捕撈學和漁業資源學,海洋科學涵蓋4個專業方向: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學,並擁有漁業發展專業學位授予權 [3]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被授予“2021年上海市工人先鋒號”稱號。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