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f SMU),是我國涉海高校中第一個以海洋工程為主的綜合性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是上海海事大學航運、物流、海洋三大學科羣中的海洋類支柱學院。為“一帶一路”“海洋強國”國家戰略培養高級海洋專業人才,提供海洋科技支撐。
海洋學院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船舶與海洋工程, 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海洋運輸工程材料與防護、海岸與海洋工程管理、交通運輸安全與環境工程;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水利工程;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工結構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海洋運輸工程材料與防護,交通運輸安全與環境工程;1個一級專業碩士點:水利工程領域,在深海材料研究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1] 
中文名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MU
研究特色
深海材料、近海環境、航運安全/
院    長
陳偉炯
博士點
3個
碩士點
4個
院    訓
因海而生,憑海而立,依海而興
一級博士點
船舶與海洋工程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簡介

科研系列設1院4所2室21中心:海洋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所、安全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航運環境保護研究所、港口航道與海洋工程研究所,上海市高校重點實驗室“深海極端環境服役材料實驗室”、寶鋼股份“海洋極端環境鋼鐵材料製備與蝕損控制聯合實驗室”,以及上海市海洋局深海裝備材料與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1個科研中心。
學位點系列設: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海洋運輸工程材料與防護、海岸與海洋工程管理、交通運輸安全與環境工程);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水利工程”, 1個工程碩士點(水利工程領域);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海洋運輸工程材料與防護,交通運輸安全與環境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工結構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海岸與海洋工程管理。
學院現有教職工123人:專任教師96人(教授17人,副教授25人,博士學位94%),實驗教師16人、思政教師7人、行政管理人員4人。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上海市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1人、上海市教學名師1人,曙光學者1人、晨光學者5人、交通青年科技英才2人、青年東方學者2人。學院現有在校生1548人(本科生1302人,各類研究生161人)。
學院主要研究領域有:海洋極端環境鋼鐵材料製備與蝕損控制、海洋材料微生物附着機制及防污技術、高技術船舶設計與製造、海洋結構物設計建造及性能評估、船舶與海洋結構物水動力性能、海洋運輸安全與公共安全工程、火災爆炸和危化品安全、船舶及港口防污染技術、近海海域環境污染控制技術、海岸與深海水動力、港口與海岸工程技術等,其中深海材料研究達國際先進水平。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條件

學院現有14700平方米的教學、科研與實驗用房,近年投入資金7000餘萬元。擁有環境工程原理實驗室、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室、環境化學實驗室、環境監測實驗室、紫外線儀器實驗室等;安全監測技術實驗室、船舶火災安全工程實驗室、燃燒學實驗室、安全人機工程實驗室、通風安全工程實驗室、船舶清潔高效滅火實驗室;土力學實驗室、水力學實驗室、工程地質與水文實驗室、建築材料實驗室;透射電鏡室、透射掃描水循環實驗室、金相制樣室、掃描電鏡室、力學性能實驗室、深海極端環境模擬實驗室、海洋材料腐蝕與防護研究室、海洋功能材料研究室、海洋生物與藥物研究室、材料成型與加工研究室、材料表面工程與技術研究室、核磁共振室、微生物培養與分析室、熱分析室、光譜分析室、X射線衍射分析室等一批國際先進水平實驗室。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構領導

陳偉炯 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
範潤華 副院長
史旦達 副院長
張寶吉 副院長
王威儀 黨委副書記 [2]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2000年9月,管理學院管理系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
2001年9月,管理學院管理系設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2001年12月,交通運輸學院成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隸屬於管理系。
2005年12月,學校成立海洋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設環境工程專業。
2008年4月,交通運輸學院港工、船舶海工專業併入,調整更名為海洋環境與工程學院,同年增設安全工程專業 [3] 
2013年5月,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環境與工程學院、海洋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上海海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合併組建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4]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系所

海洋材料系設有海洋材料教研室,承擔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以及相關碩士點、博士點建設和管理任務。2015年全系共有教師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0人。
海洋環境系設有海洋環境教研室,承擔環境工程專業,以及相關碩士點、博士點建設和管理任務。2015年全系共有教師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5人。
安全科學與工程系設有安全科學與工程教研室,承擔安全科學與工程專業,以及相關碩士點、博士點建設和管理任務。2015年全系共有教師8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人。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系設有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研室,承擔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以及相關碩士點、博士點建設和管理任務。2015年全系共有教師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5人。
船舶與海洋工程系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研室,承擔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以及相關碩士點、博士點建設和管理任務。2015年全系共有教師8人,其中副教授2人、碩士生導師2人。
海洋文化研究所承擔海洋文化相關工作。2015年全所共有教師3人,其中教授1人。 [5]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與專業

本科專業
環境工程(環境與安全類 理工 四年)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本專業立足保護海洋環境的宗旨,培養綜合素質好、創新能力強,掌握海洋及船舶環境監測和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具備工程設計能力,熟悉有關國際和國內海洋、港口、船舶防污染公約和法律知識的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流體力學、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科學概論、環境監測、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海洋法規、船舶與港口防污染技術。
安全工程(環境與安全類 理工 四年)
培養能從事安全技術及工程、安全科學與研究、安全監察與管理、安全健康環境檢測與監測、安全設計與生產、安全教育與培訓等方面,懂技術、會管理,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高級應用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流體力學、傳熱學、燃燒學、安全法規、安全學原理、安全系統工程、安全管理學、安全經濟學、安全人機工程學、船舶火災與爆炸災害控制工程、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安全監測技術、安全信息管理、事故調查與分析、現代消防技術、海運安全科學技術、海洋防污染技術等。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水利類 理工 四年)
本專業是從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專業,其服務方向是為交通、水利、海岸開發等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培養從事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別是為了滿足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對航道的整治和深水港的規劃建設所提出的人才要求。
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工程類理工四年)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與建造的基本理論,以及現代先進製造技術等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接受現代船舶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船舶與海洋工程產品設計、製造及生產組織管理基本能力的人才。尤其側重為各大造船企業和地方船廠培養基礎紮實、專業知識廣泛、動手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應用型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船舶流體力學、船舶原理、船舶結構與製圖、船舶製造基礎、船舶建造工藝、先進建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船舶製造、船舶設計原理、船舶生產設計、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設計等。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類 理工 四年)
本專業依託海洋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優良的師資力量,旨在培養能系統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理論與知識,熟悉本學科的先進技術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能在材料結構與性能分析研究、材料製備與工藝、材料的腐蝕與防護、表面工程與技術、塗料的生產及應用、材料質量控制、材料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設備設計、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材料力學、材料科學基礎、海洋工程材料學、材料化學、電化學基礎、材料現代分析技術、材料性能及測試、表面工程基礎、腐蝕理論與防護技術、塗料與塗裝工藝學、儀器分析與波譜解析、高聚物研究方法等。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上海海事大學《學科羣建設現狀與目標》報告中的5大學科羣規劃,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科與商船學院(輪機工程專業)被歸劃為“海洋工程與材料學科羣”。根據學校學科發展規劃及學院發展需求,學院學科建設現狀與目標具體包括5大類:教學水平與專業建設、學位點和重點學科建設、研究基地建設、科研水平與質量建設、師資隊伍建設。
一、 教學水平與專業建設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有國家級卓越工程計劃1個,教育部實踐教育中心2個(滬東造船廠、三航局),上海市實踐教育中心1個、上海市教學團隊1個、上海市精品課程1個。學院將建設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2個、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實踐教育中心3-4個、教育部教學團隊1個、上海市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上海市實踐教育中心2個,上海市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2項,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教育部視頻公開課1-2門,教育部視頻共享課1-2門,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3項,上海市精品課程2-4門。
二、 學位點和重點學科建設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3個二級博士點:海岸與海洋工程管理、交通運輸安全與環境工程、航海運輸工程材料與防護,1個碩士點水利工程,2個二級碩士點: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工結構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學院將建設“船舶與海洋工程”博士後流動站(與商船學院共建),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水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與商船學院共建),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海洋工程類”工程博士點(與商船學院共建),1個一級碩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3個二級碩士點: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1個工程碩士點(材料工程領域),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A類)(與商船學院共建)。
三、 研究基地建設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目標是建成“海洋環境工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海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洋環境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材料”國家海洋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 科研水平與質量建設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SCI期刊論文61篇,省部級科技獎項1項(尹衍升),國家級一級項目27項,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4項,申請發明專利47項。學院在2015年之前的科研水平和質量建設目標為發表6篇ESI高被引論文,115篇SCI期刊論文,獲1項國家級科技獎項(第一、第二完成單位),獲7個省部級獎項(第一、第二完成單位,其中一等獎3項),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第一承擔單位)3項(其中國家級重大專項(含子課題)1項),國家級一級項目(第一承擔單位)45項,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6項(第一承擔單位),申請發明專利110項。
五、 師資隊伍建設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曙光學者2人(董麗華、李文戈),上海市十百千人才工程1人(董麗華),晨光學者5人(劉興坡、汪金輝、劉伯洋、安燕、常雪婷),教授12人。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目標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國家級人才1人,國家級創新團隊2個,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千人等2人,各級十百千、東方學者、曙光學者等2人,浦江學者、晨光學者、啓明星等2人,省部級創新團隊2個,教授總數達到13個。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條件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測試中心建立於2008年,是一個培養高層次人才,完成高水平科研項目的重要實驗基地和公共服務體系。中心成立的宗旨是促進大型儀器的資源共享和跨學科的交叉研究 , 提高儀器的使用效益。它的任務是為全校的教學科研服務 , 同時面向社會 , 為上海市經濟建設作出貢獻。在學校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已投入了約2400萬元購買大型精密設備,實驗室面積約1400 m2。中心現有High-Multi 10000 多功能燒結爐、JEM 2100F 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JSM 7500F 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Dimension ICON型掃描探針顯微鏡、AVANCE 400MHz 核磁共振波譜儀、FLS920 熒光光譜儀、Bruke傅利葉變換紅外/拉曼光譜儀、VARIN原子吸收光譜儀、Agilent 7890A-5975C氣質連用儀、VARIN氣相色譜儀、Agilent 1200液相色譜儀、Lambda 35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NIKON/Ti-E 倒置熒光顯微鏡、Vario EL CUBE 元素分析儀、TOC 碳氮有機分析儀、Optima8000 DV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X'Pert PRO X射線衍射儀、Xcalibur S X射線單晶衍射儀、Microtrac S3500 激光粒度儀、DSC 204F1 差示掃描量熱儀、DMA Q800 動態機械熱分析儀、DIL 402C 熱膨脹儀、PGSTAT 302N 電化學工作站等精密儀器。中心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分析測試技術隊伍,可為化學、物理學、生物學、材料學、藥物學等眾多學科的科學研究研提供高質量的分析測試服務。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