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市浦東新區潼港小學

鎖定
浦東新區潼港小學地處高橋鎮清溪路425號,現有清溪路校區和大同路兩個校區。清溪路校區佔地面積19230㎡,建築面積10521㎡;大同路校區佔地面積2100㎡,建築面積2248㎡。有1784名學生,43個教學班,110位教職工。現有專職教師92名 ,中學高級教師2名,小高級教師約佔56%,本科學歷佔56%。
中文名
上海市浦東新區潼港小學
現任校長
現任校長沈憲宗
所屬地區
浦東新區潼港小學地處高橋鎮清溪路425號
前    身
為外高橋鎮中心小學

上海市浦東新區潼港小學學校概況

學校先後被評為浦東新區文明單位、上海市科普教育先進單位、上海市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衞生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綠化合格單位、浦東新區擁軍優屬先進單位、浦東新區行為規範示範三星級學校、浦東新區優秀家長學校、學校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局一級優秀黨支部,少先隊被評為全國雛鷹大隊。
學校正在接受素質教育實驗學校的評審,以“責任教育”為抓手,讓學生學會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以形成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責任品格。

上海市浦東新區潼港小學學校歷史

潼港小學前身為外高橋鎮中心小學,原外高橋鎮中心小學及附屬村校合併後於1998年遷入清溪路425號,學校更名為浦東新區潼港小學,2004年8月,浦東新區上煉小學併入潼港小學。學校現有清溪路和大同路兩個校區。學校佔地面積21254㎡(其中清溪路校區佔地19230㎡,大同路校區佔地2024㎡),建築面積12779㎡(其中清溪路校區10531㎡,大同路校區2248㎡)。學校專用教室齊全,設備完善,備有電腦房、多媒體教室、多功能廳、舞蹈室、音樂室、美術室、電子閲覽室、心理輔導室等專用教室 30多個,能基本滿足教師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學校已建成全校的校園網絡,為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上海市浦東新區潼港小學上煉分校

上海市浦東新區潼港小學分校位置

上海市浦東新區潼港小學上煉校區位於浦東新區大同路1010弄81號。

上海市浦東新區潼港小學分校師資

1996年9月,由大同路小學與上海煉油廠職工子弟小學合併成為浦東新區上煉小學。2004年8月,上煉小學又併入浦東新區潼港小學,成為潼港小學上煉校區。學校佔地面積2024㎡,建築面積2248㎡,小巧寧靜,書香襲人。學校現有十個教學班,在校學生三百四十餘人,教師二十二人。其中本科學歷人數為16人,佔教師總數的72.7%;大專學歷人數為5人,佔教師總數的佔22.7%。小學高級以上職稱教師13人,佔教師總數的59%;一級職稱教師9人,佔教師總數的51%。校內還設有圖書館、電腦室、音樂室、心理諮詢室等專用教室,完善的教師隊伍、教學基礎設施以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海市浦東新區潼港小學分校宗旨

近年來上海經濟的飛速發展,吸引了各省市民工的大量湧入,民工子女也跟隨他們的父母來上海就學。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教育熱點。潼港小學因地處浦東新區城鄉結合部,所以民工子女學生數日益增多。尤其是上煉校區,在近幾年中,各班民工子女學生數大幅上升,不少班級中民工子女學生數達到了90%以上,有的班級甚至達到了100%。“較為落後的學習基礎、形式各異的家庭背景、自由散漫的行為習慣、內向膽怯的自卑心理”——這些民工子女學生所共有的特點,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也成為了一次新的機遇!在上級教育部門和潼港小學黨政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學校堅持以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促進不同起點的學生得到均衡發展為宗旨,從學校的硬件的配置到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始終以民工子女學生髮展為本。經過幾年的摸索與實踐,在民工子女學生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學校制定了《公辦學校內民工子女班級課堂教學的研究》這一科研課題。2006年5月,該課題被新區社發局批准為區級課題,併成立了科研小組。科研小組對民工子女學生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分析與研究,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與措施,注重對學生與家長進行學業與心理方面的輔導,力爭通過研究,總結出民工子女學習心理、學習行為、學習質量等方面的班級課堂教學特點,探索一種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既能揭示課堂教學實質,又能適合並指導民工子女班級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的新理論,優化民工子女班級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藉助教學科研,進一步提高學校服務社會的效率。潼港小學作為浦東新區第一教育署第二批學生社團活動試點學校,在上煉校區內全面開展了學生社團活動。

上海市浦東新區潼港小學分校社團

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成立了五個社團:文明禮儀社、非凡口才社、NBA籃球社、QQ電腦社以及“Hand in Hand”團隊拓展社。由於上煉校區的學生95%以上都是外來民工子女,因此,學生社團的成員也是100%由外來民工子女學生組成。這些學生雖然生活在上海,但其實卻沒有很好地融入到這座城市。而社團活動卻開闊了他們的眼界,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例如:“Hand in Hand”團隊拓展社與中芯國際學校的“義工社團”跨校開展活動,民工學生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大哥哥、大姐姐成了好朋友,讓他們感到非常自豪!同時,其他四個社團的民工子女學生還去參觀了漢堡王和可口可樂公司等,讓學生們瞭解了知名企業的文化,開闊了眼界,並立志要好好學習,將來為上海的建設出一份力。社團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更促進了孩子們的全面發展,我們將盡所能引導學生們把社團活動辦成“有所樂、有所思、有所學”的樂園!

上海市浦東新區潼港小學分校榮譽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漸漸地學生的言行變文明瞭,行為更規範了,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民工子女班級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高,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如在2005學年新區期中質量統一調研中,我校四年級(民工子女班級)語文、數學、英語總均分超過超新區平均1.8分,列新區中等水平。一批學生在區、署等級別的學科及相關競賽活動中獲獎,以民工子弟為主的校鼓號隊在新區第八屆少先隊鼓號大賽中獲銅號獎。近三年來2名教師分獲新區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評比三等獎,1名班主任新區中隊主題活動評比一等獎,2名教師獲新區園丁獎稱號;彙編了校內教育科研成果《教海拾貝》一、二集,教師有10餘人次在區級以上教學刊物上發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