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鎖定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 [13]  ,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京西路325號(原上海美術館),地處上海人民廣場歷史風貌保護區, [6]  人民公園西側,佔地10000平方米,是全面綜合反映上海6000年悠久地方歷史及革命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 [7]  1983年,建成 “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1991年7月改現名;1984年5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1991年10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虹橋路1286號全新開館,因租賃期滿於1999年3月關閉; [4]  2015年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選址南京西路325號作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舍,同時決定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與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兩館合一; [8]  2018年3月26日,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12]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品總數約11萬件,藏品來源主要來自上級部門調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系統內其他單位移交(上海博物館等),另有市場徵集、參與拍賣、接受捐贈所得。藏品類別分十五大類:書畫、金屬、陶瓷、工藝、證章、文獻、印刷、紡織品、石刻、錢幣、照片、剪紙、郵票、唱片和其他雜項等。 [3] 
2003年1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2007年,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成為中國博物館學會城市博物館委員會主任委員會單位。 [4]  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0] 
中文名
上海歷史博物館
外文名
Shanghai History Museum
地理位置
上海市黃浦區南京西路325號(靠近黃陂北路)
佔地面積
10000 m²
類    別
社會科學類歷史專題博物館
投用時間
1984年5月27日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上午 09:00~17:00(下午16:00停止入館),週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2] 
門票價格
免費
館藏精品
七寶寺藏五代金字寫經、徐光啓農書手稿、1893年英美公共租界界碑
建議遊玩時間
1小時
隸    屬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別    名
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
藏品數量
約11萬件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歷史沿革

1953年,上海市文化局社會文化事業管理處開始籌備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由文獻博物館科編寫地誌提綱,並開展全市文物資料的採訪徵集。
1954年11月,上海市正式成立“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
1956年,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借用虎丘路前亞洲文會部分會址着手地誌博物館籌建,按總體設計分:鴉片戰爭前歷史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等,編列徵集提綱和陳列方案,開展采訪徵集活動。
1957年,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借用文化廣場露台下基址,改建成約3700平方的陳列室。
1959年2月,鑑於該館陳列內容與已經建立的上海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等相重複,市文化局認為“暫無另行籌備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的需要”,乃於同年5月中止籌備工作,所藏文物、文獻等分別移交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上海博物館等機構。
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增設上海歷史研究部,下設研究組、清理發掘組,繼續為地誌博物館的基本陳列規劃方案,分別用專題展覽的形式,在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籌備或展出。
1983年9月,恢復籌備上海歷史文物陳列展覽工作,以上海農業展覽館第五館為臨時館舍。
1984年5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定名為“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
1991年,“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更名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並醖釀新的展覽。
1994年10月21日,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虹橋路1286號重新開館,展館因場地租賃期滿而於1999年3月關閉。
2001年5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籌建“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於浦東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裙房內向社會開放。
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府決定在漢口路193號重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新館。 [3] 
2015年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選址南京西路325號(原上海美術館)作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舍,結束了上歷博漫長的有館無址局面,同時決定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與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兩館合一。 [8] 
2017年11月1日,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新館試運行。 [7] 
2018年3月26日,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12] 
2020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等78處上海市文物建築集中免費對外開放。 [1] 
2024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獲評第五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13] 
外觀 外觀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建築風格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綜述

東樓 東樓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地處人民廣場歷史風貌保護區, [6]  人民公園西側,佔地10000平方米。 [7]  擁有大鐘的東樓以基本陳列為主,緊鄰黃陂路。旁邊的西樓與東樓僅相隔十多米,展覽空間2000多平方米,是典型的英國古典主義風格的老建築,灰色的水磨石、古樸的紅磚、古色古香的吊燈、黑色的鑄鐵欄杆和門窗,按1925年建造時的身姿修復如舊,其中包括口述歷史廳、文創銷售區、觀眾休閒區等,甚至復原一間老上海照相館,此外更多的空間將作為展廳。與東樓的基本陳列,實現內容互補。打通東樓和西樓之間的地下連廊當年馬廄的地磚,它們被鑲嵌在西樓建築中間部位的敞廊區域。 [7]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廳

基本陳列
基本陳列分為《序廳》《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尾廳》四大部分,下設9個單元,綜合反映上海6000年社會發展歷程和人文歷史特徵。 [5] 
《序廳》:綜合介紹上海歷史發展脈絡和歷史地理信息。 [5] 
古代上海 古代上海
《古代上海》:介紹上海地域範圍內從遠古到清朝中期的社會發展,凸顯上海城市文脈源遠流長。 [5] 
《近代上海》 《近代上海》
《近代上海》:多方面展示上海成為近代遠東第一大都市的過程,着重展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以及領導上海人民舉行一系列革命鬥爭、抵抗日寇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實現民族解放的過程,凸顯上海厚重的革命歷史底藴。 [5]  主要有:《上海社會生活今昔對比文獻圖影展覽》(1962年)、《長江水文考古展覽(上海部分)》(1977年)、《上海地方歷史文物文獻展覽》(1977年)、《辛亥革命在上海》(1981年)等。同時,經鑑定、整理,出版或印行了上海地方資料集,有《上海史料叢編》《鄉里小志》二十種、《蘇松地區太平天國史料》三種、《上海農諺》《徐光啓手跡》《明上海露香園顧繡精品》等。《近代上海城市發展歷史陳列》,展覽面積約1500平方米,展出文物1500餘件,分“適應城市發展需要的城市建設”“開風氣之先的近代文化”“新舊並存的都市生活”等六個部分,全面展示了自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到1949年百年來的上海風貌。該陳列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統首次“十大陳列展覽精品”之一。 [3] 
《尾廳》:反映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 [5] 
歷年展覽
《暴虐與抗爭——外僑鏡頭中的“八·一三”淞滬抗戰》(2004.9.16~2004.10.16日於董浩雲航運博物館);《上善若水·海納百川——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藏海上畫派繪畫精品展》(2004.9於崇明縣博物館);《前世風景——近代上海婦女服飾回眸》(2005.1~2005.3於南匯博物館);《見證歷史——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文物展》(2005.9.3~2005.9.20於寶山區文化館);《紅色印跡——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5週年革命文物圖片展》(2006.7.20~2006.8.20於上海宋慶齡陵園);《孫中山與上海——文物文獻檔案展》(2006.11.14~2006.12.17於上海檔案館外灘新館);《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紀念“八·一三”淞滬抗戰70週年文物文獻展》(2007.8.13~2007.9.9於陸儼少藝術館);《喚醒百年記憶品味海派經典——百年旗袍展》(2008.4.15~2008.4.27於上海美術館);《走近世博文物圖片展》(2009.1.23~2009.3.20于徐匯區圖書館);《東方欲曉上海1949———上海解放60週年文獻圖片展》(2009.5.27~2009.6.7於上海圖書館);《西方瓷器工業發展歷史展——中國瓷器文化對西方瓷器工業發展的影響》(2009.10.12~2009.10.28於上海科技館);《歐洲瓷器展》(2009.12.21~2010.3.5於武漢市博物館)。 [3] 
臨時展覽
展覽部 展覽部
臨時展覽有:“暴虐與抗爭—外僑鏡頭中的八一三淞滬抗戰”“上善若水海納百川—館藏海上畫派精品畫展”“雷士德工學院建校70週年紀念特展”“前世風景—近代上海婦女服飾回眸”“見證歷史—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藏抗戰文物圖片展”“百年前海上女性時尚”“老上海風情—香港哲夫先生捐贈明信片展”等。為配合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和建黨80週年,還分別舉辦了系列展覽。2006年初,在廣州市博物館舉辦了《點石齋畫報》原稿精選展。同年6月中旬,為配合第一個“文化遺產日”的實施,參與上海市民族民間藝術博覽會。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綜述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品總數約11萬件,藏品來源主要來自上級部門調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系統內其他單位移交(上海博物館等),另有市場徵集、參與拍賣、接受捐贈所得。藏品類別分十五大類:書畫、金屬、陶瓷、工藝、證章、文獻、印刷、紡織品、石刻、錢幣、照片、剪紙、郵票、唱片和其他雜項等。 [3]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重要藏品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藏重要文物有:1841年江南提督陳化成督造的振遠將軍銅炮、1880年吳猷豫園宴樂圖軸、1895年英商道白生公司制清花機、清末點石齋畫報原稿、1911年民國總統候選人提名及當選人斗方、1923年上海匯豐銀行銅獅、民國百子大禮轎、民國柳亞子主編《上海通志稿》稿本、老上海地圖、《徵信錄》、 [4]  清代鑄造的吳淞口大炮1864年、徐家彙土山灣孤兒院鑄銅鐘 [7]  、珍本上海地方誌、上海碑刻拓本、徐光啓墨跡、陳化成督造振遠將軍銅炮、紐約版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四方連郵票、民國百子大禮轎、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選票、1895年道白生公司製造清花機、太平天國大花錢、匯豐銀行銅獅子、1893年清政府和英美租界會同樹立的界碑、吳昌碩墨跡、上海古文化遺址出土玉器、石器、陶瓷器、金銀器。 [3]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 [8] 
解放日報 第二號 解放日報 第二號
解放日報 第二號 [8] 
人民保安隊臂章 人民保安隊臂章
人民保安隊臂章 [8] 
《上海概況》 《上海概況》
《上海概況》 [8] 
《十里洋場南京路》 《十里洋場南京路》
《十里洋場南京路》油畫 [8] 
《曙光》 《曙光》
《曙光》油畫 [8] 
三級解放勳章 三級解放勳章
三級解放勳章 [8] 
《上海各種公用事業概況》 《上海各種公用事業概況》
《上海各種公用事業概況》 [8]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文化活動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宣傳教育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了多次“名家談上海”系列公益性講座,宣傳上海地方歷史和文物博物館知識。 [3]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學術研究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展對上海地方文物歷史、民情風俗、人文環境、城市變遷、博物館學等方面的學術考察與研究,先後編輯出版了《孫中山在上海》《文物薈萃》《上海百年掠影》《舊聞珍影》《四個月的戰爭:“八一三”淞滬抗戰紀實》《海上風情》《上海歷史油畫新作》《走在歷史的記憶裏:南京路1840-1950》《20世紀初的中國印象》《九府裕民一上海錢莊票圖史》《老上海的當鋪與當票》《百年回望——上海外灘建築與景觀的歷史變遷》《中國的租界》《武漢舊影》《廈門舊影》《青島舊影》《海上名醫—張氏中醫世家》等著作。1998年,出版了介紹上海歷史文化的多媒體光盤《上海百年》。自2002年起,編輯出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刊》。在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參與上海市社會科學重點課題《上海通史》《上海大辭典》的編撰。 [3]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覽活動

浙江自然博物院、河北博物院、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聯合推出的“福祿壽喜·美好生活——中國吉祥文化特展”,甄選305件具有吉祥意象的自然標本、科學繪畫及文物,從自然、歷史、民俗三個角度深入解讀“福祿壽喜”吉祥文化。展覽分歡喜相逢、吉祥一生、福澤萬物三個單元,從自然科學的視角闡釋吉祥文化的緣起與發展,通過展示人一生中“出生、求學、成家、立業”的不同階段,傳遞“福祿壽喜”美好祝願,展覽旨在發掘和詮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相連的自然現象,綻放自然科學和人文歷史的跨界之美,呼籲民眾堅定文化自信,激勵人們繼往開來、行穩致遠,共創美好生活。 [9] 
展覽 展覽
展覽 展覽
展覽 展覽
展覽 展覽
展覽 展覽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交流合作

2007年,發起舉行中國博物館學會城市博物館委員會國際研討會,被推舉為首任委員會主席成員單位。此外,作為國際博協城市博物館專業委員會(ICOM-CAMOC)的主要成員,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積極開展與國內外城市博物館的合作。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還積極推動館際合作,舉辦了多次交流展覽,重要的有:《上海,1921—1949中國人的生活》(2003.12.9~2004.3.7於法國巴黎歷史博物館);《開埠與都市——仁川、上海、橫濱特別企劃展》(2006.7~2006.9於韓國仁川廣域市立博物館);《孫中山與上海——文物文獻檔案展》(2008.1於台灣);《摩登都會——滬港社會風貌》(2009.4.29~2009.8.17於香港歷史博物館)。 [3] 
2023年6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與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7日在俄首都莫斯科簽訂友好合作備忘錄。 [11] 
外觀 外觀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所獲榮譽

2003年1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2007年,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成為中國博物館學會城市博物館委員會主任委員會單位。 [4] 
2024年5月,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13]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機構設置

  • 歷任館長
沈之瑜(1953年上海市文化局社會文化事業管理處處長);汪倜然(1953年社會文化管理處文獻博物館科科長);王言夫(1956年);吳靜山(1961年上海文物保管委員會上海歷史研究部主任);黃宣佩(1984年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領導小組組長);姚慶雄(1990年~1992年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館長);潘君祥(1993年~2003年);杭侃(2003年~2007年);張嵐(2007年起)。 [3] 
  • 單位性質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是國有文化事業單位。 [3] 
  • 經費來源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由財政全額撥款。 [3] 
  • 機構設置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擬設上海歷史文物研究中心(陳列研究部)、歷史文物保護和鑑定中心(保管部、文物徵集部)、文化交流中心(社會教育部)、上海歷史文獻信息中心(圖書館、出版部)、辦公室、保衞處(消防安保)、行政處(保潔、物業與工程部)以及綜合服務部。 [3]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京西路325號原跑馬總會舊址(靠近黃陂北路)。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上午09:00~17:00(下午16:00停止入館),週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 門票價格
免費
  • 交通線路
地鐵路線:可乘坐上海地鐵1、2、8號線人民廣場站(11號口步行約150米);
公交路線:可乘坐上海公交20、23、37、49、109、451、805(圖示相應站點下車)。
交通線路 交通線路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