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市工會條例

鎖定
《 上海市工會條例》,是指上海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等法律法規,並結合該市實際情況制定的為保障工會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確定工會的權利和義務,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作用的條例。 《上海市工會條例》於1995年2月8日召開的上海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於1997年5月27日上海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修正。
2022年5月24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上海市工會條例》的決定,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1] 
中文名
上海市工會條例
地    區
上海
依    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通過時間
1995年2月8日

上海市工會條例條例全文

上海市工會條例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確定工會的權利和義務,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和工會均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市設置在外省市的企業、事業單位在處理與本單位工會的關係以及與上級工會關係時,也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工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職工自願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羣眾組織,是黨聯繫職工羣眾的橋樑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的社會支柱,是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
第四條 工會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支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依照中國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並履行下列職責:
(一)在維護國家整體利益的同時,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關心職工的生活,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
(二)組織職工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三)教育職工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使職工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
(四)發動職工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五)組織職工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六)協助人民政府開展工作,維護社會主義國家政權。
第五條 工會依法與企業、事業單位建立平等協商、談判制度,協調勞動關係,優化投資環境,共謀發展。
第六條 工會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和個人不得侵害。

上海市工會條例工會組織

第七條 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均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並有退出工會的自由。
第八條 工會各級組織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
市和區、縣建立地方總工會。
同一行業或者性質相近的行業,可以建立市或者區、縣產業工會。
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的工會或者若干個性質相近的單位組成的工會有會員二十五人以上的可以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會員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選舉組織員一人主持工作。
建立工會組織必須報上一級工會批准。
不按照中國工會章程組建的任何組織,不得以工會的名義開展活動,也不得替代工會行使職權。
第九條 企業、事業單位在籌建的同時應當支持職工籌建工會。
已經開業尚未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從開業之日起六個月內支持、幫助職工建立工會。
上級工會應當幫助、指導未建立工會的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組建工會,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支持,並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阻撓職工依法組建工會,不得隨意撤銷工會組織,不得將工會的辦事機構歸屬於其他工作部門。
有關部門在批准合同、章程或者進行註冊登記和執行勞動監察時,應當督促企業、事業單位支持職工建立工會組織。對沒有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配合上級工會組織,指導職工建立工會,對於干擾和阻撓組建工會的違法行為,應當依法予以糾正。
第十一條 基層工會組織所在的企業終止,或者所在的事業單位、機關被撤銷,該工會組織相應撤銷,並報上一級工會備案。
第十二條 工會委員會和經費審查委員會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各級工會設女職工委員會,女會員不足二十五人的設女職工委員。
市和區、縣總工會可以建立為職工服務的法律服務機構。
第十三條 工會主席、副主席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也可以由工會委員會選舉產生,實行任期制。
第十四條 市和區、縣總工會,產業工會,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依法建立的基層工會具備下列條件,並報上一級工會備案後,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一)已經建立工會委員會;
(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三)有自己的名稱和辦公場所;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依法具有或者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的工會,其主席是法定代表人。

上海市工會條例權利義務

第十五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可以採取適當方式,向同級工會通報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與工會工作有關的行政措施,研究解決工會反映的職工羣眾的意見和要求。
第十六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市人民政府研究起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的法規、規章時,應當聽取同級工會的意見。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研究制定就業、工資、物價、安全生產、生活福利、社會保險等重大政策、措施時,或者成立涉及上述事項的社會監督機構時,應當吸收同級工會參加,聽取工會的意見。
市和區、縣總工會可以對就業、勞動保酬、物價、安全生產、生活福利、社會保險、職工隊伍狀況等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向人民政府提出意見或者建議。
第十七條 工會應當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者依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和科學管理,教育職工愛護國家和企業的財產,履行勞動合同,遵守勞動紀律和務項規章制度,完成生產和工作任務。
第十八條 工會應當組織職工開展勞動競賽、羣眾性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和技術協作活動,鼓勵和保護職工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發展社會生產力。
第十九條 工會應當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職工,引導職工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觀念,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幫助職工樹立遠大理想,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社會主義公德。
第二十條 工會對職工應當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引導職工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一條 工會應當協助有關方面組織職工學習文化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加強就業培訓、崗位培訓和各種技能培訓,提高職工的素質,增強職工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二十二條 工會應當組織職工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娛、體育活動,辦好工會的文化、教育、體育事業。
第二十三條 基層工會組織職工依照法律、法規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本單位的民主管理,實行民主監督。
企業、事業單位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其工會委員會是職工代表大會的工作機構,負責職工代表大會的日常工作,檢查、督促職工代表大會決議的執行。
企業、事業單位實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的,工會依法維護職工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
第二十四條 企業、事業單位制定涉及職工利益的規章制度以及召開研究勞動用工、勞動報酬、勞動條件、生活福利、社會保險等問題的會議時,應當依法通知工會的代表參加,或者採取其他方式聽取工會的意見。
第二十五條 企業設立監事會的,工會的代表應當作為監事會成員候選人。
企業董事會中沒有工會代表的,董事會研究決定有關職工勞動報酬、生活福利、安全生產以及勞動保護、社會保險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時,應當事先聽取工會的意見,並邀請工會的代表列席會議。
董事會研究決定生產經營的重大問題、制定重要的規章制度時,應當聽取工會的意見,取得工會的合作。
工會的代表列席董事會會議的費用,按照董事會成員的經費渠道列支。
第二十六條 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就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衞生、保險福利以及其他事項,通過協商、談判,依法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並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和上一級工會備案。
工會提出簽訂、變更集體合同的,企業、事業單位在接到書面通知後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與工會協商、談判。企業、事業單位拒絕協商、談判,或者雙方協商、談判不成的,工會可以要求當地政府的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協調處理。
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雙方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七條 企業、事業單位起草勞動合同文本時,應當徵求本單位工會的意見。
工會應當指導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並依法監督勞動合同的履行。
工會發現企業、事業單位與職工未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的,有權要求糾正,或者建議政府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二十八條 企業、事業單位違反法律、法規或者集體合同、勞動合同處罰職工或者解除職工勞動合同的,工會有權要求重新處理。
企業、事業單位因瀕臨破產在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説明情況。工會有權調查、核實,與企業、事業單位協商、談判。
第二十九條 工會參與協調勞動關係和調解勞動爭議。
企業依法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其主任由工會代表擔任,辦事機構設在工會。
政府建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有同級工會的代表參加。
第三十條 企業、事業單位剋扣、無故拖欠職工勞動報酬的,工會有權要求予以糾正。
企業破產的,工會應當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企業、事業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和休息休假制度的,工會應當提出意見。企業、事業單位需要延長勞動時間,應當與本單位工會和職工協商;違反有關規定的,工會有權制止。
第三十一條 工會依照國家規定對企業、事業單位的勞動安全衞生條件、設施和制度,或者新建、擴建企業和技術改造工程中勞動、安全衞生設施的設計審查、竣工驗收,有權提出意見。企業、事業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對工會提出的意見應當依法處理。
企業、事業單位不按規定為職工提供勞動保護用品的,工會有權要求糾正。
第三十二條 工會發現企業、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者違章指揮,強令職工冒險作業,或者在生產過程中有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危及職工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有權提出建議,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及時予以答覆和解決。
工會有權參加因工傷亡事故和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健康問題的調查;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要求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第三十三條 工會應當協助政府發展社會福利事業,組織職工參加療養、休養活動,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支持。
第三十四條 工會參與監督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使用和職工最低工資、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實施。
工會有權督促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依照有關規定,為職工交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基金。
第三十五條 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侵害女職工特殊權益的,工會及其女職工委員會有權要求糾正。
第三十六條 工會有權到企業、事業單位的生產、工作、營業等場所調查、檢查勞動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有關方面應當予以支持。
企業、事業單位有關人員非法扣留職工居民身份證等合法證件和對職工非法搜身、拘禁以及侮辱人格、體罰、毆打等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工會有權制止並應當提出處理建議。負責處理的部門應當在三十日內將處理意見告知工會。
第三十七條 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等事件時,工會應當參與做好調解工作,並與有關方面共同協商解決職工提出的合理要求,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和工作秩序。
第三十八條 工會應當做好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工作)者的推薦工作,宣傳他們的事蹟,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第三十九條 工會協助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做好離退休人員的工作,關心他們的生活,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第四十條 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工會應當支持職工依法提出申訴、申請仲裁、提起訴訟,並提供法律幫助。

上海市工會條例人員財產

第四十一條 市和區、縣總工會,產業工會的專職工作人員的編制,由市總工會與市編制委員會協商確定。
企業、事業單位有職工二百人以上的,應當配備必要的專職工會工作人員。專職工會工作人員的人數,由上一級工會與企業、事業單位協商確定。職工不足二百人的,可以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工會工作人員。
第四十二條 工會主席、副主席、委員任期未滿的,不得隨意調動其工作,因工作需要調動的,應當事先徵得本單位工會委員會的同意;工會主席、副主席的調動,還應當徵得上一級工會的同意。
企業、事業單位的非專職工會主席、副主席、委員,勞動合同期限短於任職期限的,經與企業、事業單位協商,合同期可以延長至任職期滿。職工擔任專職工會主席、副主席、委員後,其勞動合同從當選之日起即為中止。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保留其本單位職工的身份,原勞動合同的剩餘時間應當順延至其不再擔任專職工會主席、副主席、委員後再履行。
未與所在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工會主席、副主席、委員,其任職期滿不再當選的,所在單位應當妥善安排其工作。
調動工會籌建負責人的工作,應當事先徵求上一級工會的意見。
徵求上一級工會意見應當採取書面形式。上一級工會應當在接到書面意見之日起十五日內予以答覆,逾期未答覆的,視為同意。
第四十三條 基層工會工作人員的勞動報酬和其他福利待遇由其所在單位承擔。
工會主席、副主席的待遇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縣級以上各級工會以及所屬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離休、退休人員的待遇,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四條 基層工會委員會需要佔用生產(工作)時間召開會議或者開展活動的,應當事先與所在單位的主管人員商定。
工會兼職委員每月可以有兩個工作日從事工會工作;超過兩個工作日的,應當事先徵得所在單位的主管人員同意,其工資、待遇不受影響。
第四十五條 建立工會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應當於每月十五日前按照上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向工會撥交當月的工會經費。工資總額按國家統計局的規定計算。
成立工會籌備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應當自成立工會籌備組織之日起按前款規定向工會撥交工會經費。
各級工會應當按規定的比例向上一級工會上解經費。
第四十六條 工會應當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
各級工會經費收支情況應當由同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並且定期向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報告,接受監督。工會的經費、財產和國家撥給工會使用的不動產,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和任意調撥。
工會所屬的為職工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其隸屬關係。
工會組織合併,其經費、財產歸合併後的工會所有;工會組織撤銷,其經費和財產由上級工會處置。
第四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應當為同級工會提供必要的辦公場所和設施。

上海市工會條例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工會或者有關當事人有權向政府的主管部門提出控告、請求調解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一)阻撓和限制職工依法組織、參加工會或者對參加工會的職工打擊報復的;
(二)阻撓上級工會幫助、指導尚未組建工會的單位籌建工會的;
(三)任意撤銷、解散、合併工會組織或者機構的;
(四)阻撓、干擾工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
(五)拒交或者拖欠工會經費的;
(六)侵佔、挪用或者任意調撥工會財產、經費的;
(七)擅自改變工會所屬的企業、事業單位隸屬關係的;
(八)拒絕向同級工會提供必要的辦公場所和設施的;
(九)董事會未依法通知工會的代表參加董事會會議,或者未依法聽取工會意見,或者拒付工會代表依法列席董事會會議費用的;
(十)企業、事業單位起草勞動合同文本未徵求本單位工會意見,或者違反集體合同、擅自變更集體合同的;
(十一)調動工會主席、副主席、委員以及工會籌建負責人的工作,未徵得本單位工會委員會或者上一級工會同意,或者擅自變更、解除工會主席、副主席勞動合同的;
(十二)不按規定支付工會工作人員的勞動報酬及其他福利待遇的;
(十三)侵害工會及其工作人員其他合法權益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或者上級主管機關,責令直接責任人員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排除妨礙,限期改正,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處分,並將處理結果及時告知同級或者上一級工會;或者由仲裁機構、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決。
第四十九條 違反第八條第六款規定的,由社會團體登記管理部門依法取締。
第五十條 侵害工會及其工作人員合法權益,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一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逾期未交或者少交工會經費的,工會應當向其發出催交通知書,限期交納;逾期仍未交納的,工會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並按欠交金額每日千分之五交納滯納金。
第五十二條 工會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不履行職責的,由同級工會或者上級工會批評教育、予以罷免或者建議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給予處分,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三條 侵害工會合法權益,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處罰規定的,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
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上海市工會條例附則

第五十四條 本條例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工會條例工會組織

第十三條工會委員會和經費審查委員會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近親屬不得作為本企業基層工會委員會成員的人選。
各級工會建立女職工委員會,女會員不足二十五人的設女職工委員。
市和區、縣總工會,市產業工會以及街道、鄉鎮等工會,可以建立為職工服務的法律服務機構。
各級工會可以建立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
Article 13 Trade union committees and the auditing commissions shall be elected at mrs' assemblies or mrs' congresses. Nocloserelatives of the chief mrs of an enter prise maybe can didatesformrs of the basic-level trade union committee of the enterprise.
Female workers and staff mrs' committees shall be set up intradeunions at various levels.Where the female mrship is lessthantwenty-five,the trade union shall have a committee mr in charge of female workers and staff mrs.
The municipal,district and county trade unionfederations,the municipal industrial trade unions,the sub-districtand town shipand town trade unions may set up legal service bodies which serve the workers and staff mrs.
Supervision organizations of labor law under trade unions may be set up in trade unions at various levels.
第十五條市和區、縣總工會,市產業工會,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依法建立的街道、鄉鎮工會,區、縣產業工會和基層工會具備下列條件,並報區、縣總工會或者市產業工會核准後,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一)已經建立工會委員會;(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三)有自己的名稱和辦公場所;(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依法具有或者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的工會,其主席是法定代表人。
Article 15 The municipal,district and county tradeunionfederations and municipal industrial trade unions enjoy thestatusof legal persons in the capacity of public organization.
The sub-district,township and towntrade unions,district andcountyindustrial trade unions and basic-level trade unions whichare setup according to law and have acquired the followingqualificationsshall be granted the stat us of legal persons aspublic organizationafter reporting to district and county tradeunion federations ormunicipal industrial trade unions for therecord:(1)establishment ofthe trade union committees;(2)possessionof the necessary propertyor funds;(3)possession of their own namesand businesspremises;(4)ability to bear civil liabilityindependently.When tradeunions have acquired the status of legalpersons as publicorganizations according to law,their chairmenshall be the legalrepresentatives.

上海市工會條例啓事

《上海工會條例》(中英文對照)一書已於近日由上海市總工會編譯出版。如有需要者,請與上海市總工會國際聯絡部接洽。
The English version of″Trade Union Regulations ofShanghaiMunicipality″has compiled by Shang-hai Municipal TradeUnionCouncil(SMTUC).If needed,please contact the InternationalLiaisonDepartmentofSMTUC.

上海市工會條例修訂信息

上海市工會條例2002年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關於修改<上海市工會條例>的決定》已由上海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三次會議於2002年9月24日通過,現予公佈,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三次會議決定對《上海市工會條例》作如下修改:
第四條修改為:“工會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支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依照中國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具有下列職責:
“(一)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在維護國家整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組織和教育職工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參與對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社會事務的管理,協助人民政府開展工作,維護社會主義國家政權。
“(三)動員職工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教育職工提高思想道德、技術業務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
“(四)動員和組織職工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努力完成生產和工作任務。”
第五條修改為:“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係,維護企業職工勞動權益。
“工會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條:“工會必須密切聯繫職工,聽取和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關心職工的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
第八條改為第九條,增加二款,作為第四款、第五款:“街道、鄉鎮建立地區工會。
“經濟開發區、工業(科技)園區等企業較為集中的區域可以建立基層工會的聯合會。”
原第四款改為第六款,修改為:“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有會員二十五人以上的,應當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單獨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也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的會員聯合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也可以選舉組織員一人,組織會員開展活動。”
第十條改為第十一條,刪去第一款中的“干擾”,並在“撤銷”後加“、合併”。第二款修改為:“對沒有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配合上級工會組織,指導職工建立工會,對於阻撓組建工會的違法行為,應當依法予以糾正。”
第十二條改為第十三條,在第一款後增加:“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近親屬不得作為本企業基層工會委員會成員的人選。”
第三款修改為:“市和區、縣總工會,市產業工會以及街道、鄉鎮等工會,可以建立為職工服務的法律服務機構。”
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各級工會可以建立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
第十四條改為第十五條,將第一款修改為:“市和區、縣總工會,市產業工會,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第二款款首修改為:“依法建立的街道、鄉鎮工會,區、縣產業工會和基層工會具備下列條件,並報區、縣總工會或者市產業工會核准後,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第十五條改為第十六條,將第一款中的“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可以採取適當方式”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可以召開會議或者採取其他適當方式”。
增加二款,作為第二款、第三款:“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機制,共同研究解決勞動關係方面的重大問題。
“街道辦事處以及經濟開發區、工業(科技)園區所在地負責勞動管理的部門,可以會同街道、經濟開發區、工業(科技)園區的工會組織和企業方面的代表建立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機制,共同研究解決地區內勞動關係方面的重大問題。”
將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合併為一條作為第三十三條,修改為:“工會應當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者依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和科學管理,會同企業、事業單位教育職工以國家主人翁態度對待勞動,愛護國家和企業的財產,組織職工開展羣眾性的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活動,進行業餘文化技術學習和職工培訓,組織職工開展文娛、體育活動。”
第二十三條改為第十八條,修改為:“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集體企業以及事業單位的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是企業、事業單位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依照法律、法規以及國家和本市的其他有關規定審議、通過、決定企業事業單位的重大決策事項和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
“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事業單位的工會委員會是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的工作機構,負責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的日常工作,檢查、督促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決議的執行。集體企業的工會委員會,應當支持和組織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工會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組織職工採取與本單位相適應的形式參與民主管理。
“企業、事業單位違反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的,工會有權要求糾正。”
第二十四條改為第十九條,修改為:“企業、事業單位研究經營管理和發展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工會的意見;召開討論有關工資、福利、勞動安全衞生、社會保險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會議,必須有工會代表參加。”
第二十六條改為第二十一條,將第一款修改為:“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衞生、保險福利以及其他事項,依法簽訂集體合同,也可以專門就工資事項,依法簽訂工資協議。集體合同草案、工資協議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並依照有關規定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和上一級工會。”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產業工會以及經濟開發區、工業(科技)園區等企業較為集中區域的工會聯合會可以代表職工與相應企業方面的代表進行平等協商,依法簽訂集體合同。”
第二款改為第三款,修改為:“工會提出簽訂、變更集體合同的,企業、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在接到書面通知後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與工會平等協商。企業、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無正當理由拒絕平等協商,或者因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爭議,雙方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要求當地政府的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協調處理。”
第三款改為第四款,修改為:“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機構不予受理或者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八條改為第二十三條,修改為:“企業、事業單位處分職工,工會認為有法律依據不足、事實理由不充分、處分不當或者超過法定處理權限等情形的,有權提出意見。
“企業單方面解除職工勞動合同時,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工會認為企業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合同要求重新研究處理時,企業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第二十九條改為第二十四條,修改為:“企業依法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代表擔任,辦事機構設在工會。
“區、縣總工會,市產業工會和街道、鄉鎮工會可以會同有關方面的代表,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
“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向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也可以向前款所述的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政府建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有同級工會的代表參加。”
第三十條改為第二十五條,修改為:“企業、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規定,有下列侵犯職工勞動權益情形,工會應當代表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交涉,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採取措施予以改正;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研究處理,並向工會作出答覆;企業、事業單位拒不改正的,工會可以請求當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處理:
“(一)剋扣、無故拖欠職工工資的;
“(二)不提供勞動安全衞生條件,或者勞動安全衞生設施和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的;
“(三)隨意延長勞動時間或者不按規定支付延長勞動時間報酬的;
“(四)侵犯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權益的;
“(五)其他嚴重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
第三十一條改為第二十六條,修改為:“工會依照國家規定對新建、擴建企業和技術改造工程中的勞動條件和安全衞生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進行監督。對工會提出的意見,企業或者主管部門應當認真處理,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二十七條,修改為:“工會發現企業、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者違章指揮,強令職工冒險作業,或者在生產過程中有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的,有權提出建議,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及時予以答覆和解決;發現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情況時,工會有權向企業、事業單位建議組織職工撤離危險現場,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職工因工傷亡事故和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健康問題的調查處理,必須有工會參加。工會應當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並有權要求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對工會提出的意見,應當及時研究,給予答覆。”
第三十三條改為第三十四條,修改為:“工會協助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組織職工參加療養、休養活動,辦好職工集體福利事業,做好社會保險工作。”
刪去第三十五條。
第三十六條第一款改為第二十八條第一款,將該款中的“檢查”改為“監督”。增加二款,作為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三款:“工會對企業、事業單位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問題進行調查時,有關單位應當予以協助,如實説明情況,提供有關資料,不得阻撓或者拒絕調查。
“工會在調查中應當依法保守企業、事業單位的商業秘密。”
第三十六條第二款單獨列為一條,作為第三十條。
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一條,修改為:“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事件,本單位工會應當立即向上級工會報告,並應當代表職工同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提出解決意見;協商不成的,上級工會應當及時與勞動行政部門、單位的主管部門等到事發單位瞭解情況,共同協商,妥善處理。
“對於職工的合理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解決。工會協助企業、事業單位做好工作,儘快恢復生產、工作秩序。”
第三十八條改為第三十五條,修改為:“根據政府委託,工會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工作)者的評選、表彰、培養和管理工作,宣傳他們的事蹟,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第四十條改為第三十二條。
第四十一條改為第三十七條。第一款修改為:“市和區、縣總工會的專職工作人員的編制,由市總工會與市和區、縣編制管理部門協商確定。產業工會和街道、鄉鎮等工會專職工作人員的編制,由其上一級工會與有關方面協商確定。”
第四十二條改為第三十八條。將第一款中的“工作”修改為“工會工作崗位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崗位”。
第二款、第三款改為第四款、第五款,修改為:“基層工會專職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員自任職之日起,其勞動合同期限自動延長,延長期限相當於其任職期間;非專職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員自任職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勞動合同期限短於任期的,勞動合同期限自動延長至任期期滿。但是,任職期間個人嚴重過失或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除外。
“基層工會專職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員任期期滿不再擔任專職工會職務的,所在單位應當妥善安排其工作。”
第四款、第五款改為第二款、第三款。
第四十三條改為第三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基層工會專職主席、副主席和委員的勞動報酬和其他福利待遇,國家和本市有規定的,按照規定執行;沒有規定的,可以由本單位工會或者上級工會與用人單位協商約定。”
將第三款中的“縣級”改為“街道、鄉鎮”。
第四十四條改為第四十條,第二款修改為:“工會兼職委員每月可以有三個工作日從事工會工作,其工資照發,待遇不受影響;超過三個工作日的,應當事先徵得所在單位的主管人員同意。”
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四條:“工會對違反本條例規定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有權提請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刪去第四十八條。
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阻撓職工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或者阻撓上級工會幫助、指導職工籌建工會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提請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處理;以暴力、威脅等手段阻撓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隨意調動工會主席、副主席、委員的工會工作崗位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崗位以及工會籌建負責人工作的,本單位工會或者上級工會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提出,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恢復原工作;造成損失的,給予賠償。
“工會主席、副主席、委員或者工會籌建負責人對用人單位擅自變更勞動合同的,可以依法申請勞動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對依法履行職責的工會工作人員進行侮辱、誹謗或者進行人身傷害,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恢復其工作,並補發被解除勞動合同期間應得的報酬;職工、工會工作人員不願恢復工作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給予本人年收入二倍的賠償,並依照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一)職工因參加工會活動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工會工作人員因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
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依法處理:
“(一)妨礙工會組織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的;
“(二)非法撤銷、合併工會組織的;
“(三)妨礙工會參加職工因工傷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問題的調查處理的;
“(四)無正當理由拒絕進行平等協商的。”
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九條:“侵佔、挪用或者任意調撥工會財產、經費拒不返還的,工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返還,並賠償損失。”
第四十九條改為第五十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不按照中國工會章程組建,以工會名義開展活動,或者替代工會行使職權的組織,由社會團體登記管理部門依法取締。”
刪去第五十條。
將第五十一條中的“逾期仍未交納的,工會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並按欠交金額每日千分之五交納滯納金”,修改為:“逾期仍未繳納的,基層工會或者上級工會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拒不執行支付令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二條修改為:“工會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損害職工或者工會權益的,由同級工會或者上級工會責令改正,或者予以處分;情節嚴重的,依照《中國工會章程》予以罷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刪去第五十三條。
將第四十五條、第五十一條中的“交”,均修改為“繳”。
此外,根據本決定對部分條文的條序作相應的調整。
本決定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工會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正,重新公佈。
發佈部門
上海市人大(含常委會)
發佈日期
2002年09月24日 實施日期:2003年01月01日 (地方法規)

上海市工會條例2022年

2022年5月24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上海市工會條例》的決定,並將於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經過本次修改,《上海市工會條例》由原來的五十三條,增加至五十五條。 [2]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上海市工會條例》的決定
(2022年5月24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次會議通過)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次會議決定對《上海市工會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四條修改為:
工會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彰顯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工人階級發祥地的歷史地位,傳承紅色工運基因,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羣眾性,支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依照《中國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具有下列職責:
(一)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羣眾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在維護國家整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組織和教育職工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參與對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社會事務的管理,協助黨和政府開展工作,維護社會主義國家政權。
(三)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發揮先進示範引領作用。動員職工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教育職工提高思想道德、技術業務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
(四)動員和組織職工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工人階級在參與社會治理、維護城市運行安全,應對突發事件等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
二、將第五條修改為:
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等,推動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維護職工勞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工會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三、將第六條修改為:
工會建立聯繫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密切聯繫職工,聽取和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關心職工的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
四、增加一條,作為第七條:
工會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高產業工人隊伍整體素質,發揮產業工人骨幹作用,維護產業工人合法權益,保障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主動適應城市數字化轉型、創新型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需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
五、將第八條改為第九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
工會適應企業組織形式、職工隊伍結構、勞動關係、就業形態等方面的發展變化,依法維護勞動者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
六、將第九條改為第十條,第一、二、三、四、五款整合修改為:
本市構建和完善工會組織體系。上級工會組織加強對下級工會組織的指導和服務。
市、區、街道、鄉鎮建立地方總工會,設立管委會且規模較大的開發區(工業園區)可以建立總工會。
同一行業或者性質相近的行業,可以建立市、區產業工會,在區級及以下可以建立行業性工會聯合會。
經濟開發區、工業(科技)園區、樓宇、商圈等企業、社會組織較為集中的區域可以建立區域性工會聯合會。
七、將第十三條改為第十四條,第一、二、三款修改為:
工會委員會和經費審查委員會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工會委員會成員人選應當依法確定。
各級工會建立女職工委員會,女會員不足十人的設女職工委員。
市、區總工會,市產業工會以及街道、鄉鎮等工會,可以建立為職工服務的法律服務機構,依法為所屬工會和職工提供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
八、將第十八條改為第十九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原第一款改為第二款,修改為: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應當依法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是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依照法律、法規以及國家和本市的其他有關規定審議、通過、決定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重大決策事項和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
九、將第十九條改為第二十條,修改為: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研究經營管理和發展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工會的意見;召開討論有關勞動報酬、生活福利、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女職工保護和社會保險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事項的會議,必須有工會代表參加;討論涉及女職工保護事項時,一般應當有女職工代表參加。
十、將第二十條改為第二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
企業董事會中沒有工會代表的,董事會研究決定有關勞動報酬、生活福利、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女職工保護和社會保險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時,應當事先聽取工會的意見,並邀請工會的代表列席會議。
十一、將第二十一條改為第二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
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通過平等協商,就勞動報酬、生活福利、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女職工保護、社會保險、技能提升、職業發展以及其他事項,依法簽訂集體合同;也可以專門就工資事項,依法簽訂工資協議。集體合同草案、工資協議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並按照有關規定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上一級工會。
十二、將第二十三條改為第二十四條,第二款修改為:
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職工勞動合同時,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工會認為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合同,要求重新研究處理時,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並附有相關材料。
十三、將第二十七條改為第二十八條,第二款修改為:
職工因工傷亡事故等生產安全事故和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健康問題的調查處理,必須有工會參加。工會應當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並有權要求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對工會提出的意見,有關部門應當及時研究,給予答覆。
十四、將第三十三條改為第三十四條,修改為:
工會應當支持用人單位的經營、管理者依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和科學管理,會同用人單位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引領,教育職工以國家主人翁態度對待勞動,愛護國家和用人單位的財產,組織職工開展羣眾性的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進行業餘文化技術學習和職工培訓,參加職業教育和文化體育活動,推進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和勞動保護工作。
十五、將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八條,第一款修改為:
市、區總工會和街道、鄉鎮等工會組織,根據工會工作需要,明確人員編制,合理配備工作力量。
十六、將第三十八條改為第三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
工會主席、副主席、委員任期未滿的,不得隨意調動其工會工作崗位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崗位,因工作需要調動的,應當事先徵得本級工會委員會的同意;工會主席、副主席的調動以及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的任免,還應當徵得上一級工會的同意。
十七、將第四十二條改為第四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
各級工會經費收支情況應當由同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接受上一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計,並定期向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報告,接受監督。工會的經費、財產和國家及用人單位撥給工會使用的不動產,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和任意調撥。
十八、將第四十四條改為第四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
市、區總工會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可以通過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整改意見書等形式予以督促整改。
十九、增加一條,作為第五十三條:
有關單位和個人有違反本條例規定行為的,除依法追究相應法律責任外,相關部門還應當按照規定,將相關信息向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歸集,並依法採取懲戒措施。
此外,對部分條文的條款順序和文字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工會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正後重新公佈。 [3] 
參考資料